sci期刊論文的第二作者有用嗎?第二作者有沒有用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各個單位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是只認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有的則是前五位作者都是認可的,所以具體情況是有所不同的。也要區分國內和國外來看,簡單來說,國外更加認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尤其是通訊作者,認可度是很高的,而國內是比較看重第一作者的,很多評職文件中明確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文章,作者的排序主要是根據作者對文章的貢獻程度來排列的。
第一作者: 親自動手做實驗,試驗, 分析部分結果,數據 (可以是與老板共同討論), 寫出文章第一輪草稿。 第一作者屬于該項目的主要動手者, 多數是正在訓練期間的學生(包括本,碩,博,博士后,甚至團隊里年輕的科研人員)。但是, 這個實驗, 項目, 不一定是你自己設計的。
通訊作者:往往排在最后。該位置作者應該是制定藍圖的“導師”,負責此項目財政的“財神爺”,和親手修改草稿,并定稿的“作家”。三者往往缺一不可。 通訊作者的身份不僅光榮,也有其實際的作用,文章發表后,一旦有“問題”,或者要“獲獎”,該作者就是聯系人。要獲獎還好辦,要是同行有問題,該作者首當其沖,要有能力回答,defend團隊的工作。
第一與最后作者之間的作者:即使這些作者,只要名字在上面,就意味著他們參與了數據的產生?;蛘咚麄兊臄祿霈F在文章里,或者他們提供本文極為關鍵的技術或材料 (這一點可能有爭議,很多團隊把實驗員的體力勞動,以及別的實驗室提供的制劑,分析手段等不算在值得列在作者名單里的貢獻。
排在最后的一般是通訊作者,基本上是導師。剩下來的位置有用的就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即使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的人是被列為共同第一作者,排在第二、第三的人也只能說以共同第一作者發表SCI,而排在第一的人可以說以第一作者發表SCI。申請基金、課題,基本上是看重排在第一位置的文章數量和影響因子,除非發影響因子十多分及以上的,那么第二、第三也可以有點用。
《sci期刊論文的第二作者有用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