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和sci同為國際學術界通用的數據庫,對于sci國內作者一般比較熟悉,sci作為國際上影響力最大、價值最高的檢索系統早已被國內作者所熟知,對于esi很多作者就不了解了甚至沒有聽說過,esi收錄和sci收錄的區別是什么?
esi全稱是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英文全稱是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也是由ISI研發的,esi也是用于衡量學術價值水平高低、科學研究績效以及學科發展趨勢預測的綜合分析評價工具,所以在功能和作用上二者是基本一致的,適用范圍包括科研機構、高校,還可以用于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學術交流與學術評價考核。
在我國,esi還有一個特殊用途,在前幾年我國大學將esi期刊論文引用總頻次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用于我國大學綜合評價體系,這一指標可以充分體現學校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從而達到推動高校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目的,所以esi在高校應用更為廣泛。
esi和sci的最顯著區別在于esi對文章引用頻次的統計包括總引用量、學科引用量以及平均引用量,這一點比sci更加深刻具體,sci幾乎沒有這方面數據的統計,側重的是影響因子的統計,主要包括發文數量以及平均影響因子等相關數據的統計。
另外二者還有一個區別,esi的統計不做第一作者和其他作者的區分,只要有所涉及都會計入統計,而sci所做的統計幾乎都是以第一作者為準的,以上就是esi和sci的簡單對比,更多疑問可以咨詢期刊期刊論文網學術顧問。
《esi收錄和sci收錄的區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