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今社會對綜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十分有必要。要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教師必須先做好教學設計。
關鍵詞: 地理核心素養 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 教學設計
《中國高等教育評估》(季刊)創辦于1988年,是中國高等教育評估領域最早的專業刊物。原名為《高教評估信息》,1994年更為現名。本刊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教科院高教所與中國高教評估研究會主辦。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地理核心素養由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能力組成[1]。地理學科最核心的素養是人地協調觀,包含正確的發展觀、自然觀、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等。地理學科最大的特征是綜合性和區域性,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格外注重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這種思維和認知能力能為學生分析和處理地理問題提供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此外,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真實情景中運用學過的地理知識、技能觀察、理解地理事物和人地關系,實踐性是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體現[2]。
【課標分析】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需要讓學生說出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和形成條件,能對農業地域類型進行區位分析。
【教材分析】整個必修二以人文地理學為主,前面兩個單元學生已經學習了人口與地理環境、城市與地理環境,在此基礎上學習產業活動與地理環境。本節是第三單元的第一節,為后面學習工業生產與地理環境及旅游業與地理環境做了鋪墊。本節課選用魯教版第三單元第一課《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第一課時“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本課時內容包括:農業區位因素、農業主導區位因素、農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教學目標】1.理解農業的概念和農業生產的特點,掌握農業區位因素。2.通過材料分析農業區位因素、主導區位因素,分析區位因素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3.樹立因地制宜、合理發展農業的基本觀念。
【教學重難點】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教學方法】學案導學法、多媒體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人類社會的各種物質財富都是通過農業、工業等產業活動創造出來的,有些產業活動在獲取各種自然資源的同時,對環境造成了破壞,如何協調好產業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第三單元‘產業活動與地理環境。我們經常說民以食為天,那么食物是來自哪一產業呢?(學生回答)農業,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設計意圖:采用直接導入法,簡單明了,能很快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本節課的學習中。首先導入的是第三單元,然后導入的是第三單元的第一節,從大到下,從整體到部分,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里的綜合思維。
二、自主學習
1.農業的概念。
2.農業生產特點。
3.結合材料,分析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材料一:新疆的瓜果很甜,尤其是新疆的哈密瓜更是馳名中外,堪稱是水果中的佳品;長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這里的水稻能一年兩熟,而東北地區的水稻一年一熟,海南島的水稻一年能三熟。
材料二:一般而言,當一個地區年降水量小于250mm時,不能發展種植業,而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雖然位于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引黃河水灌溉,種植小麥、水稻、高粱等,農業很發達因此被稱為塞上江南。
材料三:我國東南丘陵地區分布著廣泛的酸性紅壤,特別適合茶樹的種植;我國寧夏地區主要是堿性土壤,特別適合枸杞的生長,成為著名的枸杞生產基地。我國東北地區的黑土地生產出來的大豆和玉米產量很高,再加上化肥的使用、現代化的機械生產方式使東北地區的糧食產量很高,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材料四:我國江西某縣采用“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農業布局模式,在山上因地制宜地發展林草、塘魚、果樹、糧食,產量高,效益好。
材料五:以前城郊地區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現在以發展花卉、乳牛、蔬菜為主。
材料六:荷蘭的郁金香銷往世界各地。南美洲阿根廷的牛肉、羊毛等產品在國際上占突出的地位,其牛肉銷往西歐、中國等世界上其他地區。
材料七:日本政府對本國農產品實行高額補貼,使農戶能旱澇保收,農民種地積極性很高。
材料八:威海的無花果生產曾經品種單一,質量低,市場競爭力差,發展緩慢。后來引進國外無花果良種,并設置了無花果生產基地專門培育種植,無花果產量有很大程度增加,質量有所提高。
還有哪些因素?
設計意圖:課前發預習學案,讓學生課前做完學案自主學習部分,課上請學生代表回答同時教師做適當講解。在學習農業生產的特點時,在PPT上呈現兩句諺語“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學生不難回答出來是地域性、季節性和周期性,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在分析材料時提供了新疆的瓜果甜;長三角、海南島、東北地區水稻的熟制;東南丘陵的茶樹種植;寧夏的枸杞種植;東北商品糧生產基地;江西千煙洲的綠體農業;荷蘭鮮花銷售世界各地;阿根廷的牛肉銷售;威海的無花果種植,材料比較全,地域范圍也比較廣,通過這些例子可以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過渡:出示壽光蔬菜節的時候拍攝的照片,同時說明壽光是著名的蔬菜生產基地,有“中國一號菜園子”的稱號,提問:“為什么壽光蔬菜生產基地這么有名呢?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前后四人為一個小組,合作談論完成合作探究一的第1題”。
【合作探究一】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1.閱讀課本58頁—59頁活動,說出壽光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的區位優勢。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案例結合實際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具體問題分析能力,在此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最終提高學生分析、處理地理問題的能力。參考答案:(一)自然條件:氣候:溫帶季風性氣候,光照充足,雨量適度;水源豐富;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二)社會經濟條件:海陸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國內外市場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廉價;種植歷史悠久。(三)技術條件:農業技術革新,冬暖大棚;引進國外優良品種;籌建了蔬菜電子商務平臺和信息網絡系統,信息交流快捷;冷藏、保鮮技術。
過度: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是優勢區位因素,有些是限制性區位因素,優勢區位因素和限制性區位因素都是主導區位因素。還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案上合作探究一的第2題。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以下農業活動的主導區位因素
設計意圖:此過程舉的例子體現出的主導區位因素分別是氣候、灌溉水源、土壤、地形、市場、交通、技術等,舉的這些例子跨越的地區比較廣,涉及的地方比較多,通過這些例子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及綜合思維能力。過渡: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有很多,這些區位因素是一成不變的嗎?(學生答)不是,下面還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案合作探究二的兩題。
【合作探究二】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完成下表。
2.閱讀案例“環地中海地區農業的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地中海地區冬季降水多,影響農業生產,后來人們興修水利,對水資源進行了季節調節,改善了農業區位條件,此后適合果蔬、花卉的生產。由于交通不便,只能就地消費,不能大量生產。后來改善了交通運輸條件,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居民生活條件大幅提高,對新鮮果蔬、花卉、葡萄酒的需求量大增。后來環地中海國家的農業生產選擇專業化生產,成為果蔬、花卉等“時鮮業”的生產基地,產品銷往歐洲各地。隨著現代化保鮮技術的發展,市場前景越來越好。
A.案例中哪些區位因素發生了變化?對農業發展有什么影響?
B.哪些因素在農業區位中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歸納:農業區位因素是發展變化的,___________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在減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響在增強。
________因素是可以改造的,同時_______條件是在發展變化的。
設計意圖:合作探究二以表格和案例的形式考查學生對“農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通過表格的形式可以列舉多種不同的例子,目的是讓學生充分掌握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通過案例的形式能很好地了解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和人地協調觀。
三、小結
本節課首先學習了農業的概念和農業生產的特點,即地域性、季節性和周期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農業生產時遵循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的原則,接著學習了農業的主導區位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農業生產時關注優勢區位因素和限制性區位因素,最后學習了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本節課所講的例子都是對農業生產有利的例子,當然還有許多對農業生產不利的例子,比如土地荒漠化、土地鹽堿化、圍湖造田、毀林開荒等。因此,因地制宜,合理發展農業才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小節部分從整體上概括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這一部分充分體現出人地協調觀,要因地制宜,合理發展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人地關系協調發展。
四、鞏固練習
在此環節設計幾個帶有層次性的練習題,通過練習題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認知和了解。
五、反思
充分體現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一定是經過好好分析和思考的,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設計學案提供給學生學習材料,創設學習情境,組織有意義的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家輝,沈琰琰.我國地理教育熱點年度回眸與前瞻[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3):10.
[2]之江地理教學研究室.閃耀著核心素養考查的2016年高考地理試題—全國文綜Ⅰ、Ⅱ、Ⅲ卷地理試題評析與教學啟示[J].地理教育,2016(7):41.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基于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