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廣州市增城區廣播電視臺和增城日報社為主組建而成的增城區融媒體中心正式掛牌運營,標志著該區邁出了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步伐。它的成立和順利運營,為仍在籌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縣(市、區)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樣板。
關鍵詞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探索
《媒體時代》(月刊)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審核批準,由湖北省廣播電視總臺主管主辦,全國公開發行的省級學術期刊。雜志系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數據庫(ASPT)來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收錄期刊、期刊論文網(CNKL)收錄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
增城作為廣州市的行政區之一,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之前,作為縣級市(區)的增城,對內外宣傳媒介主要有《增城日報》、增城有線電視臺、增城廣播電視臺等傳統媒體,新媒體則主要由增城之窗網站、App客戶端、微信、微博等構成。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二者均存在明顯不足,加上它們習慣性的“單打獨斗”,導致增城對內外的宣傳效果沒有達到最大化。早在2018年,中央提出了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具體。但受技術、人才和資金的制約,增城區的融媒體中心直到最近才組建完成。它的成立和運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宣傳,將增城最新、最權威的信息,以最全面的方式推送到受眾眼前,宣傳效果明顯體現“1+1>2”。
如何更好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本文以增城區融媒體中心掛牌運營為例,進行有益的探索。
1 地方領導是否重視,是能否深入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關鍵
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需調動當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當地黨委政府并沒有把這項工作納入議程,則有效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只能是空談。今年以來,增城區委、區政府把“深入推進媒體中心建設”作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具體做法是:有效整合《增城日報》、增城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及增城之窗網站、微信等新媒體資源,通過人才優化和合理配置資源,大膽運用新機制、新技術、新模式,努力做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新聞報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
2 建設融媒體中心,政治站位要高
增城區黨委政府認為,縣級融媒體中心體量雖小,但建設格局要大,站位要高。
1)要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宣傳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精心策劃系列重大主題宣傳活動,深耕信息內容,講好增城故事,傳播增城好聲音。
2)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宣傳服務工作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宣傳報道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特別要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難題。以增城區廣播電視臺《民視民聲》頻道開通微信運營為例:該頻道推出微信公眾賬號,主要為廣大市民提供增城廣播電視臺的最新動態、節目點播、資訊分享、互動交流便民服務等。廣大受眾根據他們所關心熱點、難點問題,踴躍參加節目的制作、播出、反饋等各個環節的互動,收視率迅速攀升。目前,該臺《民視民聲》頻道微信公眾號已成為增城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賬號之一。
3)要堅持“政治家辦新聞”,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重視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高、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的全媒體從業人員,為融媒體發展實現真正融合提供智力支撐。
3 以“三融”為理念,扎實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1)融入時代發展大潮。由于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沖擊,以縣市報紙、廣播電視臺等為主的傳統媒體,紛紛遇到了發展瓶頸,有些甚至陷入了生存困境。增城區黨委政府認識到,再不加快媒體融合發展,當地的傳統媒體將會被時代發展大潮所淘汰,基層宣傳的主陣地也會受到侵蝕。因此,建設全媒體,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符合時代發展的大潮流,也是重新掌握輿論戰場主動權的必由之路。
2)宣傳陣地融為一體,合而為一。增城區融媒體中心建設,通過整合現有媒體資源,把原來各自為戰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宣傳平臺進行有機整合,切實做到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傳播效能最優化,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3)把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融入到新聞宣傳工作中。增城區融媒體中心在堅持抓好宣傳的同時,還把服務群眾作為核心工作來抓。如增城廣播電視臺借助微信公眾號,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及時為受眾解決實際困難。該臺《民視民聲》頻道播出《婚紗店關門,我的婚紗照去哪兒了?》節目后,接連有訂閱用戶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反映自己也在這一家婚紗店拍攝了照片,希望與其他受害者一起追討賠償。該頻道派出得力記者進行跟蹤采訪,終于為消費者討回了公道。在幫助受害者的同時,微信的互動功能,為該臺記者追蹤新聞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鮮活素材,這也是傳統電視媒介無法比擬的一個優勢。
運營不久的增城區融媒體中心,區域媒體的傳播力和引導力明顯提升,影響力和公信力也開始突顯。
4 多管齊下打造縣級融媒體中心
1)搶占宣傳輿論主陣地,進一步加強主流媒體建設。增城區融媒體中心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整合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于一體的新聞采編技術平臺,在宣傳內容和傳播方式上進行大膽創新,努力做大做強以報刊、廣播電視及各種新聞客戶端所構成的主流媒體。對于重大新聞和輿論事件,同時組織各種主流媒體,從不同角度進行聯合采訪,集中刊播。這樣,既可實現一次采集,分類制作,大大提高新聞采寫效率,又能較好地掌控宣傳輿論陣地的話語權。該中心的成立,正是增城區黨委、政府建設權威主流媒體的重大實踐和有益探索。
2)搭建多渠道媒體資源共享及分發平臺。(1)對接中央媒體,推送新聞資源,傳播增城形象。(2)對接省、市級融媒體平臺,共享省、市級媒體新聞資源。(3)入注部門、鎮街,根據新聞媒體的貼近性原則,提升當地主流媒體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3)創建貼心的綜合服務平臺。(1)增城融媒體中心聚焦民生、通過增城廣播電視臺《民視民生》頻道等,為當地民眾及時提供如何有效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學校、學生及家長如何做好網絡教學等相關信息,強化了主流媒體的服務功能,深受受眾好評。(2)精心策劃、開發承擔新媒體傳播主陣地的移動客戶端“閱增城”,從單純的新聞傳播向共公服務領域拓展,使增城融媒不僅成為集新聞宣傳、信息發布、政民互動、綜合服務于一體的新型主流媒體,同時成為人民群眾最貼心的“智能辦事大廳”。
4)強化社區信息樞紐功能,努力做到信息傳播全覆蓋。(1)針對不同社區、鎮街,推送該區域特色新聞信息和服務。(2)整合區域內線上線下服務資源,拓寬線上線下交流渠道。(3)根據當地民眾喜聞樂見及所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做到信息全方位傳播。
5)大力培養適應全媒體發展潮流的新聞工作者。(1)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關鍵是人。增城融媒體中心成立后,根據采編人員的優勢和特長,進行崗位調整和優化,讓一批名記者、編輯和主持人到融媒體平臺進行鍛煉,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更快更好實現融合。(2)加強與高校新聞院系合作,共同培養后備人才。新成立的增城融媒體中心,非常重視與暨南大學等高校新聞院系合作,協同培養能更好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優秀人才。
6)要加大科技投入,運用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對融媒體平臺進行建設和優化,發揮互聯網的思維優勢,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從內容至形式的融為一體。
中央要求,今年底,全國2 000多個縣要基本完成融媒體中心建設會務。這為加強縣(市、區)級媒體力量,夯實基層宣傳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能否把握好這次良機,將是我國眾多縣級媒體能否跟上發展潮流的分水嶺。然而,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科技發展水平及所處區域等不同,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沒有一個可全盤照搬的范本。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各地除參考和借鑒別人成功運營的模式處,還要因地制宜,努力創辦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打造出一個為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正能量的主流宣傳陣地。
參考文獻
[1]陳立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核心是加強制度的頂層設計[J].傳媒,2019(2).
[2]邢仔芹.論如何進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J].傳播力研究,2019(14).
[3]任世英.縣級融媒體中心建的核心問題與未來研究方向[J].記者搖籃,2019(2):29-30.
[4]張磊,張英培.縣級融媒體中心建的邳州經驗[J].新聞與寫作,2019(7).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實踐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