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海水養殖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介紹了閩東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了加快閩東海水養殖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的建議,以期為閩東漁業加快綠色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漁業;海水養殖;綠色發展;鄉村振興
《漁業科學進展》(雙月刊)是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中國水產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1980年創刊,原刊名為《海洋水產研究》,2009年更名為《漁業科學進展》,為中國水產領域最早、最有影響力的學術刊物之一,已經成為我國漁業水產科學領域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寧德又稱閩東,地處福建省東北部,擁有三都澳、沙埕港等優良港灣,三都澳水域面積714 km2,口小腹大,不凍不淤、是世界上少有的深水良港[1]。閩東海域漁業資源豐富,發展海水養殖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全國大黃魚產業的發源地,已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海水養殖區域,以大黃魚為代表的海水養殖產業是閩東沿海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但是閩東地區的海水養殖產業歷經多年的發展,也愈來愈暴露出養殖秩序亟待規范、產業可持續發展受到挑戰、海洋生態環境不容樂觀等問題,因此促進閩東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1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
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是建立在水域生態容量和資源承載能力約束條件下,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物質裝備,形成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新型發展模式[2]。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是從過去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轉向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素,從追求數量增長轉向更高質量、更好效益和可持續發展[3]。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最大程度減少了養殖過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破壞,生產出優質、安全的水產品。
1.1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是新時代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根據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新要求,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4],新發展理念為包括海水養殖在內的漁業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著力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5]。2019年1月農業農村部等十個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經國務院同意、專門針對水產養殖業的指導性文件,文件要求以減量增收、提質增效為著力點,加快構建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6],因此,綠色發展是新時代對于水產養殖業的要求。
1.2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是產業升級要求
1985年中央為解決“吃魚難”問題,確定 “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方針后,中國水產養殖產量增長迅速[7]。2018年,水產養殖產量4 991.1萬t,與1986年的445.23萬t相比,三十二年間全國水產養殖產量增長10倍以上[8]。但隨著養殖產量的不斷增長,結構性矛盾逐漸突出,大眾產品過剩,名、特、優和高端產品供給不足,高端水產品進口量卻年年攀升[9]。以海水養殖為例,海水養殖存在效率較低、方式落后、品種單一和結構雷同等方面的問題[10]。因此,水產養殖亟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水產養殖轉型升級,開展養殖設施升級改造,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提供優質和安全的養殖產品。
1.3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水產養殖的發展依靠資源和環境要素的投入,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不同程度存在養殖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局部地區養殖密度過高等問題[6],長期粗放式的發展方式對環境、資源造成了影響,也不利于自身可持續發展。例如投喂小雜魚利用率不高,容易引發養殖區水質富營養化。部分養殖戶過于追求單位產量,高密度養殖造成病害頻發,濫用抗生素造成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傳統網箱養殖泡沫浮球易老化形成海漂垃圾,影響海洋景觀。在當前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的大環境下,水產養殖業必須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從追求增產轉變為追求質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閩東海水養殖發展現狀
閩東漁業資源豐富,發展海水養殖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全國大黃魚產業的發源地。近年來該市漁業經濟發展較快,打造了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大黃魚、海參、海帶、紫菜、鮑魚等特色優勢產業,是全國重要的海水養殖區域,以大黃魚為代表的海水養殖產業成為沿海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2019年全市海水養殖產量81.0萬t,占全市水產養殖產量的94.5%,海水養殖產值171.1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22 504元。
2.1優勢品種發展態勢較好
閩東海水養殖優勢突出,擁有大黃魚、海參、海帶、紫菜、鮑魚等優勢特色品種。閩東作為大黃魚產業的發源地,目前大黃魚產業已形成由苗種繁育、養殖、加工、銷售和漁藥飼料、漁機網具制造、倉儲物流、旅游餐飲等行業組成的完整產業鏈,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在上述優勢特色品種中,2019年大黃魚養殖產量達16.4萬t,占全國80%以上,在全省及至全國海水養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全國最大規模海水養殖魚類和八大優勢出口水產品之一[11]。刺參是從北方引進的名貴養殖品種,2019年刺參產量1.8萬t,占全國產量的10%以上,是全國“北參南養”的主產區。2019年海帶產量達19.1萬t,占全省20%以上。閩東是壇紫菜的主產區,養殖面積和產量居全省首位,2019年紫菜產量2.7萬t,占全省40%左右。2019年鮑產量達2.4萬t,占全省的近20%,主要養殖品種為皺紋盤鮑及其雜交種,近年來部分養殖戶開展了“南北接力”養殖,有效避開南方夏季高溫期對鮑生長和存活造成的不良影響[12],提高了養殖效益。
2.2水產原良種體系逐步完善
目前全市水產育苗場近200家,以海水育苗場為主,主要育苗品種包括大黃魚、鱸魚、真鯛、石斑魚、黃姑魚、香魚等魚類,牡蠣、泥蚶、縊蟶、花蛤、貽貝、鮑、紅螺等貝類,海帶、壇紫菜等藻類及烏賊、南美白對蝦等品種,是全國重要的具有影響力的海水魚類和貝類育苗基地,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大黃魚原種場,已獲批建設國家級大黃魚育種重點實驗室和農業部遺傳育種中心各1家。全市省級以上原良種場6家,市級良種場2家。
2.3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
從2018年7月起,閩東開展為期兩年的大規模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力爭用兩年時間,實現全市海域禁養區內海上養殖全部清退,養殖區和限養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范養殖、依規管理,將養殖區和限養區內的傳統漁排養殖全面升級改造為環保塑膠漁排或深水抗風浪大網箱,貝藻類養殖全面升級使用環保塑膠浮球,并著力提升硬件配套設施水平,努力實現產品提質增效,強力推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設施升級,養殖規范,閩東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取得顯著成效[13]。無度無序無質的養殖局面得到了有效扭轉,改造升級后的塑膠養殖設施不僅抗風浪能力強,而且增加了養殖水體、提升了產品品質,海洋生態景觀和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對海洋生態環境最為挑剔的“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去年以來多次出現在三都澳和沙埕港海域。閩東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經驗做法,將輻射帶動全省海上養殖向綠色高質量發展[14]。
2.4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逐步加強
持續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一品一碼”追溯體系建設,通過追溯初步實現了“源頭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公眾參與”的要求,有效提升了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根據福建省的統一部署,全市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著手準備水產品質量安全“一品一碼”建設工作,2019年4月份正式啟動,追溯對象為在工商登記注冊的食用水產品生產企業、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產主體,同時鼓勵個體養殖戶參加。截至2019年11月22日,已納入水產品質量安全“一品一碼”系統的生產主體為456家,三項記錄錄入15 502條,每家生產主體平均填報34條。納入“一品一碼”追溯體系企業涵蓋全市大部分水產養殖、加工企業(不含養殖散戶),種類涉及大黃魚、海帶、紫菜、鮑魚等。
2.5水產養殖新業態發展較快
物聯網及遠程監測、監控等技術在工廠化循環水車間、高標準池塘、深水大網箱等現代養殖設施中的應用日益普及,大型灣外智能化深水抗風浪養殖平臺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福鼎市“單柱半潛式深海漁場”即將完工交付使用;水產品牌建設成效顯著,榮獲“中國大黃魚之都”“中國大黃魚之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中國鱸魚之鄉”“中國南方海參之鄉”等稱號。目前全市漁業行業馳名商標達10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達6件,省級名牌產品達20個,省著名商標45件,6個品種列入全國首批福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漁業名品名標數量在全省居于前列;漁旅結合、休閑漁業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全市水鄉漁村達29家,通過舉辦大黃魚產業發展論壇、攝影大賽等活動,漁旅融合不斷加快,涌現出蕉城金貝爾海洋牧場、霞浦灘涂攝影等典型案例。
3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總體上看,近年來閩東海水養殖業雖然實現了較快發展,但受到多方因素制約,仍面臨著不少問題:產業布局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足等,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產業布局不夠規范合理
閩東海水養殖主要集中于港灣和近岸10 m等深線以內的近岸海域,灣外20 m等深線以外的海域基本未開發利用。由于三都澳和沙埕港等內灣海域自然條件適合海水養殖,近年來海水養殖效益較好,大批沿海群眾通過從事海水養殖生產脫貧致富。受經濟效益驅使,灣內漁排、藻類養殖無序無度發展的現象較為明顯,部分養殖區域養殖密度過大,水環境不斷惡化,導致病害頻發,既影響了養殖效益,也容易造成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3.2科技帶動產業發展能力不足
上世紀90年代閩東水產科技人員在全國率先突破大黃魚人工繁育難題后,大黃魚實現大規模人工養殖。但長期以來,由于體制機制等種種原因,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以大黃魚產業為例,雖然閩東水產科技人員通過科研攻關實現大黃魚產業化,但近年來大黃魚良種繁育、養殖病害防治、配合飼料等方面技術創新停滯不前,大黃魚產業發展存在著缺乏良種支撐、配合飼料利用率不高、病害頻發等問題[15],科技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尚有待進一步提高。
3.3水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隱患
由于歷史原因,閩東從事海水養殖的大部分為個體養殖戶,生產經營主體小而分散,組織化程度低,部分養殖戶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不強,存在濫用漁藥、不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等現象。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漁藥、飼料等投入品的生產和銷售及使用都有相應的監管部門,但實踐中漁業投入品管理不規范,投入品的質量安全及科學使用是當前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難點問題,存在安全隱患。另外基層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薄弱,縣和鄉鎮監管機構基本不具備實驗室檢測能力,監測手段主要是快速檢測,而快檢只做定性分析,無法進行定量分析,存在著“檢不了、檢不出、檢不準”等問題。
4加快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建議
根據閩東海域優良港灣和島嶼眾多,漁業資源豐富的特點,閩東海水養殖發展應堅持綠色高質量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圍繞“漁業旺、漁村美、漁民富”的發展愿景,以“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目標,加快構建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全力推動三都澳、沙埕港灣內的海水養殖轉型升級,拓展灣外深遠海養殖,強化漁旅結合、港村結合,扶龍頭、壯品牌,打造多品種百億產業鏈。
4.1規范海上養殖管理
嚴格落實水域灘涂養殖規劃,按照《寧德市海水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要求,調整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對養殖區進行合理布局。繼續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對于生態紅線、保護區、航道、軍用錨地等禁養區海域內的違規養殖設施依法依規進行清退,規范海上養殖秩序,建立完善海上養殖長效管控機制。實行持證養殖,加快水域灘涂養殖證登記發放進度,確保水域灘涂養殖證發放比例達到95%以上。
4.2推進海水養殖轉型升級
隨著航運、重點項目、城市建設等其它用海需求擴大,傳統的海水養殖空間受到擠壓,發展受到限制,結合閩東海水養殖實際情況,下一步閩東海水養殖應當推進“升改—上岸—外拓”的升級改造模式。調整優化灣內養殖布局,大力開展傳統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將原來的破舊泡沫漁排養殖全面升級改造為環保塑膠漁排和深水大網箱,將海帶、龍須菜等藻類養殖使用的白色泡沫浮球全面升級使用環保塑膠浮球,有效減少海飄垃圾來源。推廣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開發利用灣外海域,推進離岸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建設,加快單柱半潛式深海漁場、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設施建設,鼓勵發展灣外“海洋牧場”,有效拓展海水增養殖空間。
4.3完善海水養殖原良種體系
發揮好國家級大黃魚育種重點實驗室和大黃魚遺傳育種中心作用,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水產原良種場,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水產苗種龍頭企業。圍繞大黃魚、海帶、紫菜等區域特色優勢養殖品種,強化產學研合作,選育推廣一批優質、高效、抗病力強的海水養殖優良品種。大力推廣優質苗種,提高漁業增養殖良種覆蓋率。規范水產苗種生產許可管理,以大黃魚為重點開展水產苗種產地檢疫試點,切實提高水生動物防疫檢疫水平。
4.4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水產養殖生產全過程。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推廣使用深水抗風浪大網箱。組織研發經濟適用的大黃魚全人工配合飼料,提升大黃魚等海水魚類養殖人工配合飼料使用比例,逐步淘汰冰鮮小雜魚投喂。有序發展灘涂和淺海貝藻類增養殖,構建魚、貝、藻立體生態養殖系統,發揮好海帶、紫菜、龍須菜等藻類養殖的碳匯作用,有效增加漁業碳匯,提升海水養殖綠色發展水平。
4.5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認真落實水產養殖“三項記錄”(生產記錄、用藥記錄、銷售記錄)制度,強化水產養殖投入品使用管理。加快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一品一碼”建設,落實好食用水產品合格證和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把好產地和市場兩個關口。加大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力度,強化水產養殖執法力度,推動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密切銜接。做好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廣泛開展科學用藥、安全用藥的宣傳指導,引導養殖生產者科學合理使用漁藥。
4.6促進漁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完善水產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養殖、加工、流通、休閑服務等漁業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協調發展。優化提升深水抗風浪大網箱養殖基地,建設海上田園發展旅游觀光,全力推進漁旅結合、港村融合等漁業發展新業態。積極發展水產養殖產品加工流通,支持水產品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持續拓展互聯網電子商務渠道。
參考文獻:
[1] 蘭如春.亟待開發的深水良港──三都澳[J].中國水運,1997(6):34-35.
[2] 盧昌彩.推進我國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新格局的思考[J].中國水產,2018(5):28-31.
[3] 陳家勇.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思考—以水產養殖為例[J].農業部管理干部黨報,2018(2):5-6.
[4] 習近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105.
[5] 韓長賦.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農技推廣,2017(12):69-71.
[6] 農業農村部, 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等.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J].農業農村部公報,2019(2):24-28.
[7] 劉子飛,趙文武.我國水產養殖40年:改革、成效、問題與對策(上) [J].科學養魚,2018(12):1-3.
[8]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19)[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17
[9] 劉子飛,趙文武.我國水產養殖40年:改革、成效、問題與對策(下) [J].科學養魚,2019(1):1-3.
[10] 祁鳳梅,高小玲.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的我國海洋漁業[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8(12):28-32.
[11] 林培華.大黃魚室內低鹽循環水養殖技術研究[J].科學養魚,2019(2):60-61.
[12] 林位瑯.黃洪龍.陳洪清,等.福建鮑產業發展形勢分析[J].中國水產,2018(12):83-86.
[13] 肖琪.這里,海面潔凈—福建省寧德市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取得顯著成效[N].中國環境報,2019 -8-16(01).
[14]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創新綠色發展方式 打造漁業生態文明 福建省水產養殖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N].中國漁業報,2019-10-21(B02).
[15] 王凡.廖碧釵.孫敏秋,等.福建大黃魚產業發展形勢分析[J].中國水產,2019(3):45-49.
(收稿日期:2020-03-14)
基金項目:2019年寧德市現代海洋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
作者簡介:陳洪清(1977-),男,工程師,研究方向:海水增養殖與病害防治。E-mail:26312512@ qq.com。DOI:10.3969/j.issn.1004-6755.2020.04.016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鄉村振興背景下福建閩東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與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