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關于苯巴比妥+卡馬西平的用藥方式對癲癇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探究。方法 本文行分組對照試驗,將選擇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82例癲癇病患者作為本文的調查對象應用抽簽法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例數等量,均為41例。觀察組行苯巴比妥+卡馬西平法治療,對照組行卡馬西平單純治療,分別計算兩組相關數據統計結果,并做統計學比較。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40/41),對照組為78.05%(32/41),P <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32%(3/41),對照組為4.88%(2/41),兩組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的癲癇發作次數、癲癇持續時間和臨床癥狀好轉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 <0.05。結論苯巴比妥+卡馬西平方案治療癲癇病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單純卡馬西平治療,整體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高,且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發作次數和癥狀持續發作時間,促進病癥的好轉。
關鍵詞:癲癇病苯巴比妥 卡馬西平
癲癇病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變,癲癇病屬于神經系統病癥,患者可能在臨床發作的時候存在有癲癇部分發作的表現,這是一種常見的癲癇發作形式,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難點,癲癇病會整體上對人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1]。如今對癲癇進行治療的方法較多,包括單一藥物治療、手術方案治療、飲食的干預和電刺激等,不同治療方案在發揮治療效果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藥物治療方案是臨床治療癲癇的主要方法,常規單純用藥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癥[2],但是用藥效果持續質量不佳,所以本文主要分析聯合用藥治療的效果。同時選擇苯巴比妥+卡馬西平聯合用藥方案作為觀察組,選擇單純卡馬西平治療作為對照組,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到我院進行治療的82癲癇病患者作為本文的調查對象,時間為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應用抽簽法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觀察組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為28∶13,年齡最大為68歲,年齡最小為19歲;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3.12±1.14)年。對照組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為26∶15,年齡最大為69歲,年齡最小20歲,平均年齡為(43.65±19.44)歲;病程為0~6年,平均病程為(3.03±1.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癲癇病患者,診斷符合診斷標準[3]。(2)患者在治療之前12周,每周發病次數均超過1次。(3)患者臨床資料具有完整性,簽署知情同意書。(4)患者在發病過程中存在典型的臨床癲癇特征和表現[4]。(5)通過腦電圖和腰穿刺等方法均可診斷為癲癇。
1.2.2 排除標準
(1)假性癲癇病。(2)進行性病變或變性病變。(3)濫用治療藥物治療。(4)入組前1個月之內服用過對本文研究結果產生干擾藥物。(5)對本文所應用藥物過敏或不耐受。(6)合并有意識障礙或者精神異常。(7)合并嚴重的器質性病變。(8)妊娠期和哺乳期。
1.3 方法
對照組單純用藥卡馬西平,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用藥劑量需根據體質量進行調整,用藥的基本劑量為5 mg/(kg·d);觀察組患者選擇采用苯巴比妥+卡馬西平進行治療,卡馬西平的用藥和對照組相同,苯巴比妥在夜間用藥,每日為患者用藥1次,用藥劑量為120 mg。對所有患者的癲癇狀況進行觀察,并根據癥狀進行用藥劑量的調整。所有患者持續進行8周的治療作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統計所有患者經過治療以后的總有效率和治療之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如果患者經過治療以后,一次癲癇情況都沒有發作,則表示患者治療全部控制;如果患者治療結束以后,癲癇發作的頻率為1%~25%,則表示患者臨床治療顯效;如果患者的發作頻率為26%~50%。則表示患者臨床治療有效,如果患者的臨床發作頻率在50%以上,則說明患者臨床治療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全部控制率、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對本文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治療以后的癲癇發作次數、癲癇持續時間和臨床癥狀好轉時間等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并做出比較。
1.5 統計學方法
以IBM SPSS25.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進行描述,組間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總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40/41),對照組為78.05%(32/41),有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32%(3/41),對照組為4.88%(2/41),兩組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2.2 癲癇發作次數、癲癇持續時間和臨床癥狀好轉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癲癇發作次數、癲癇持續時間和臨床癥狀好轉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癲癇發作次數、癲癇持續時間和臨床癥狀好轉時間比較
3 討論
在治療癲癇的過程當中,臨床為患者選擇藥物治療方案是常用的治療方法,經常為患者選擇采用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或者苯巴比妥等進行治療,這些藥物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來減緩患者的相關癥狀,消除癲癇發作的性質[5]。它能夠提升患者正常腦腦組織當中的興奮極限值,控制患者病灶興奮的傳播,還能有效的阻止患者復發情況出現。而另外一種則是對于患者的中樞神經元進行作用,可有效的阻止或者降低患者的病理性超額放電。傳統對癲癇病患者治療的過程中一般主要為患者應用單一的藥物治療,雖然能夠幫助患者控制病情,但是持續控制病癥的效果并不理想[6]。
本文主要分析為患者采用聯合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的效果,選擇藥物苯巴比妥+卡馬西平,同時應用單純的卡馬西平治療進行對照。通過本文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比對照組更好,充分的說明了聯合用藥治療時所發揮的必然效果,并且說明用藥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對表一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兩種藥物聯合用藥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癲癇發作次數和癲癇持續時間,對促進臨床癥狀的好轉具有重要的價值。苯巴比妥和卡馬西平都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癲癇的藥物,苯巴比妥在治療患者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發揮鎮靜和抗癲癇的作用,如患者存在癲癇持續發作,應用苯巴比妥則可以發揮快速鎮靜的效果[7]。
苯巴比妥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抑制骨氨酸的興奮性,在治療時可以對γ-氨基丁酸產生抑制作用,阻礙中樞神經系統單突觸或多突觸的傳遞,能夠對癲癇病灶的高頻放電發揮抑制效果,所以治療的過程中具有良好的抗癲癇作用[8]。卡馬西平在臨床上屬于一種肝誘酶誘導藥物,治療的過程當中能夠提升患者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可有選擇性的降低細胞膜對鈣離子的通透性,卡馬西平的代謝產物能夠發揮抗驚厥和抗神經痛的效果,這兩種藥物在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都能夠有效的對癲癇癥狀加以控制,對于改善患者的認知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能夠促進患者癥狀和功能的恢復[9]。通過兩種藥物的聯合應用可以取長補短,發揮協同作用。但也需要注意,在臨床治療的過程當中,需要科學有效合理的對藥物進行應用,還要強化對癲癇病癥的宣傳和隨訪管理,利用提高患者和患者家屬對病癥認知來積極的控制患者的病癥,促進患者的預后[10]。
綜上所述,通過苯巴比妥+卡馬西平方案治療癲癇病所取得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的卡馬西平治療,能夠提升整體治療的效果,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臨床發作次數和癥狀持續發作時間,促進病癥的好轉,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亞莉,張曉萍.研究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分別聯合丙戊酸鈉治療癲癇性精神障礙療效及安全性[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34):5,9.
[2]王佳.單用卡馬西平與聯合丙戊酸鈉治療癲癇患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對比[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20):145-147.
[3]王姍姍,冒文娟.探討苯巴比妥聯合卡馬西平對癲癇病患者認知功能的作用[J].世界復合醫學,2020,6(10):180-182.
[4]李娟.探究觀察苯巴比妥與卡馬西平聯合用藥對癲癇病的效果[J].智慧健康,2020,6(27):186-187+194.
[5]楊軍華.癲癇康膠囊聯合卡馬西平治療癲癇的臨床研究[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0,20(11):96-97.
[6]彭華,鄧小勇,吳志軍.苯巴比妥聯合卡馬西平對癲癇的治療效果[J].慢性病學雜志,2020,21(7):1042-1043,1046.
[7]劉琳,李雙陽,徐瑩.卡馬西平聯合苯巴比妥治療癲癇患者的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20,15(2):93-95.
[8]莊曉宇.苯巴比妥與卡馬西平聯合用藥對癲癇病的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8):181,187.
[9]齊躍.苯巴比妥聯合卡馬西平對癲癇病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8):1083-1084.
[10]于堯.苯巴比妥與卡馬西平聯合用藥對癲癇病的效果分析[J].北方藥學,2019,16(5):14-15.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苯巴比妥與卡馬西平聯合用藥治療癲癇病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