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對照分析凝聚胺技術應用于輸血檢驗時具備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 5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接受凝聚胺技術檢驗法與鹽水檢驗法,比對兩組患者輸血檢驗陽性率、準確度、靈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輸血檢驗陽性檢出率、準確度、靈敏度分別為14.93%、96.00%、95.07%,均高于對照組的4.27%、86.00%、82.00%(P <0.05)。結論 在輸血檢驗時,應用凝聚胺技術的準確度高于鹽水檢驗法。
關鍵詞:輸血檢驗凝聚胺技術 鹽水檢驗法 血型匹配
人體內血液的含量占體質量的8%~9%。因多種原因導致出血時,如果失血量較少(如輕微磕碰導致“破皮”而出血、鼻腔內毛細血管破裂而流鼻血等),未超過總血量的10%,機體可通過自主調節很快恢復;若出血量超過20%,會導致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等癥狀;如果短期內出血量超過30%以上,則機體無法正常運轉,危及生命[1]。臨床針對出血量較大的患者或患有特定血液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時,輸血是一種行之有效且不可或缺的方式。但輸血必須遵守相應原則,最常見的是血型匹配,否則很可能引起輸血反應,造成不良后果[2]。因此,在輸血前進行輸血檢驗,可有效降低不良輸血反應的發生概率。以往檢驗科多以鹽水檢驗法對輸血樣本進行檢驗,雖有參考價值,但并不顯著。反觀凝聚胺技術,能夠有效規避患者輸血風險[3]。本研究旨在分析凝聚胺技術應用于輸血檢驗時,具備何種價值,現對有關結果進行整理,面向社會公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本院各科室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選取1500例,以此開展本研究。采用隨機盲選法對1500例患者進行分組,具體情況如下:(1)觀察組:750例,男女376例,女374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3.12±1.76)歲。(2)對照組:750例,男375例,女375例,年齡20~69歲,平均年齡(44.05±1.67)歲。比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分布情況,未發現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1)參與本研究前未進行過輸血檢驗的患者。(2)未患有血液系統疾病或是其他可能對血液檢測結果產生干擾疾病的患者。(3)思維意識處于清晰狀態,能夠及時向醫護人員反饋相關信息的患者。排除標準:(1)處于妊娠狀態或產后哺乳期的孕產婦患者。(2)患有血液疾病的患者。(3)陷入長期或重度昏迷的患者。(4)無法正確看待輸血檢驗、存在認知偏差、配合度不足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輸血檢驗方式為鹽水法,具體過程為:(1)分別提取患者與獻血者的紅細胞,完成血清分離后,配制為鹽水懸液(濃度標準均設定為2%);兩組患者保持空腹狀態等待輸血。同時注重采血步驟的規范性。一般情況下,護士需在患者輸血前10 min,對體溫及其生命指標進行測量記錄,確定好輸血量后,對獻血者的血型實施核對,采血與輸血的間隔時間不宜超出30 min。要求獻血者不存在溶血現象。在切實準備好輸血籌備工作后,進入到下一操作環節。(2)選取兩支試管,進行消毒滅菌及烘干作業后,開展如下操作:(1)兩支試管分別標記為1號管和2號管。(2)1號管裝有患者的血清和獻血者的細胞,2號管裝有患者的細胞和獻血者的血清。(3)向1號管中分別滴加1滴患者的血清和獻血者的紅細胞懸液,向2號管中分別滴加1滴獻血者的血清和患者的紅細胞懸液。(4)以輕柔的力度搖晃兩支試管,待其內液體完全混勻后,設定離心設備的參數為1 500轉/min,在持續1 min的時間內,對兩支試管進行離心處理。(5)離心處理完成后,清液上層會出現物質假凝現象,可向試管中滴加少量假凝聚現象清除液,搖晃后,根據冷凝集素的形成的凝集反應,得出檢驗結果[2]。觀察組患者的輸血檢驗方式為交叉配血凝聚胺檢驗法,該技術的主要原理為,診斷配對血型之間是否能夠穩定共存,具體流程如下:(1)與對照組相同,選取兩支經過消毒滅菌且烘干的試管備用(設定為3號、4號試管)。(2)采集獻血者的血液,制備成濃度為5%的紅細胞懸液后,(1)向3號試管中滴入1滴患者的血清后,滴入1滴獻血者5%濃度的紅細胞懸液。(2)向4號管滴入1滴獻血者5%濃度的紅細胞懸液后,滴入1滴患者的血清,即3號、4號兩支試管中滴入的物質完全相同,但先后順序完全相反。(3)向3號、4號兩支試管中加入相同劑量的低離子介質(約為0.7 m L)后,搖晃試管(注意對力度進行控制,不可過大,但也需保證液體混合均勻),達到相關標準后靜置1 min。(4)再次向3號、4號試管中各滴入1滴凝聚胺溶液,混勻后,將離心設備的參數調整至3 500轉/分,在持續15 s的時間內進行離心操作。(5)將試管中的清液全部清除,但無須進行瀝干操作,保持試管底部留有約0.1 m L的液態物質即可。(6)再次搖動試管,觀察紅細胞是否出現凝集現象(若未發現凝集現象則表明檢驗失敗,需重新進行);觀察到凝集現象后,向試管中加入再懸浮液,搖晃后,若在1 min時間內,3號、4號試管均出現凝集散開現象,則表明患者與獻血者的血型互相匹配。
1.3 觀察指標
比對兩組患者輸血檢驗結果的陽性率、準確度和靈敏度。其中,對照組使用鹽水檢驗法的陽性判斷標準為:1號試管只出現凝聚現象,2號試管同時出現凝聚現象和溶血現象。觀察組行凝聚胺技術檢驗法的陽性判斷標準為:3號、4號試管均發生非特異性凝聚現象,向其中加入再懸浮液后,持續1 min的時間內,凝塊未分散。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研究的有關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n(%)]表示,當P<0.05時,表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輸血檢驗陽性檢出率、準確度、靈敏度分別為14.93%、96.00%、95.07%,均高于對照組的4.27%、86.00%、82.00%,差異顯著,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輸血檢驗陽性率、準確度、靈敏度對比[n(%)]
此外,經過對兩組患者的抗體篩選結果予以統計,可發現對照組中的抗體篩選數據142例;觀察組抗體篩選數據436例。兩組數據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抗體類別包含青霉素抗體、Rh抗體、濕冷自身抗體等。抗體個數檢出率指標的確定,還能側面體現出不同技術的檢出效果。輸血不良反應的分析,對照組中出現輸血不適感的患者較多,共計39例,而觀察組僅有5例(P<0.05)。經由多個數據的比對,證明觀察組中采用的輸血檢驗技術可推行價值更為顯著。
3 討論
凝聚胺技術應用于輸血檢驗的主要原理為,判斷配對血型之間是否相互穩定共存,除了常規的輸血檢驗之外,還可用于預防或診斷因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4-5]。上文提到的陽性檢出判斷標準,即試管中的液體出現凝聚現象而形成凝塊之后,如果加入懸浮液1 min后,凝塊仍未散開,則表明配對的兩種血行不匹配,無法進行輸血。
一般性輸血原則為:AB血型的人可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向任何血型的人輸血、A/B血型只能接受或向對應血型的人輸血。隨著現代醫學的深入發展,AB血型是“萬能受血者”、O型血是“萬能血”的觀念已經不再成立,必須摒除。其中的原理為:O型血的紅細胞中并沒有A、B抗原,故按照傳統理論,O型血的紅細胞與AB、A/B型血配型相合,可為所有血型的患者輸血。但O型血的血漿中含有抗A/B凝結素,如果將O型血或含有O型血漿的紅細胞制劑輸入非O型血患者體內時,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不良反應[6]。因此,在現代臨床輸血治療時,“萬能”的概念早已成為歷史,應以“同血型輸/獻血”為原則。
鹽水法的優點在于:操作簡單,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結果;缺點在于:只能檢測出不匹配的完全抗體,無法檢測出不匹配的不完全抗體,且安全性相對較低。與鹽水法相比,凝聚胺交叉配血法除了能夠準確檢測出Ig M和Ig G抗體外,還能發現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的大多數抗體。因此,此種方式適用于各類患者的配血檢驗,安全性較高。
凝聚胺技術與鹽水檢驗方法相比,前者出現檢驗失誤率的可能性更低。只有進一步增加輸血檢驗結果的準確度,才能有效維護患者的生命安全[7]。原本需要輸血的患者處于病況危急時期。如若輸血中出現問題,將對患者的生存率產生不良影響。關于鹽水檢驗法,在高溫操作環境下,此種檢驗方式會在溫度條件變化中出現偏差,甚至無法準確知曉獻血者血液成分的分布特征。然而凝聚胺技術中可在凝聚胺成分的刺激下,使獻血者的血液保持良好的凝集特征,促使檢出結果呈現陽性。在高精準度輸血檢驗中,獻血者與患者之間將搭建起生命互通橋梁,既能提高血袋的利用率,又能最大程度挽留患者生命,提升生存質量[8-9]。
在臨床輸血治療期間,如果患者短時間內需要大量的血液但庫存的血漿型號不匹配時,可以進行非同血型輸血[10]。在此種情況下,由于不同血型之間的血液輸送量較多,注入患者體內的凝集素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稀釋,必然會引發紅細胞凝集現象。經由觀察組相關數據證實,觀察組患者中采用的輸血檢驗技術有效性更強,可獲得更為可靠的檢驗結果,滿足臨床輸血患者的血液需求。
綜上所述,在極短時間內,應用凝聚胺技術進行輸血檢驗,可有效區分獻血者與患者之間的血型是否存在凝集反應,決定是否能夠進行輸血。由此可見,凝聚胺技術的價值極高,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李筍.低離子聚凝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1,34(1):129-131.
[2]吳曉艷,趙鐵民.低離子凝聚胺技術在高原地區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J].陜西醫學雜志,2020,49(9):1182-1184,1194.
[3]張開資.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2):143-144.
[4]張輝.輸血檢驗中凝聚胺技術的應用意義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10):191-192,193.
[5]林娜娜.分析在臨床輸血檢驗中凝聚胺技術的優勢及應用效果[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9):169-170.
[6]任秀麗.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優勢及應用效果探究[J].世界復合醫學,2020,6(3):76-78.
[7]李文劍,彭建宏.輸血檢驗中凝聚胺技術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31):117-118.
[8]張玉瓊.輸血檢驗中凝聚胺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23):207-208.
[9]龔琴,侯玲俐.輸血檢驗中凝聚胺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2):94-95.
[10]張夢.低離子聚凝胺技術和鹽水法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處方藥,2020,18(3):141-143.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輸血檢驗中凝聚胺技術的應用價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