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試驗將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臨床路徑安全管理,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為患者的疾病康復提供支持。方法 將本院收治確診為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來源,在其中隨機抽取100例,診療時間范圍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隨機法設計方式分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則為臨床路徑護理措施,對比護理結果。結果 從護理質量上看,觀察組患者護理差錯發生率為2.00%(1/50),對照組為8.00%(4/50),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的PANSS評分和BPRS評分分別為(20.46±6.05)分和(31.06±3.47)分,對照組為(25.75±6.12)分和(20.18±1.9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此外,與對照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相比較,觀察組更高,差異顯著(P <0.05)。結論 采用臨床路徑護理措施有助于改善神經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加強安全防護,從而改善個人精神狀態,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臨床路徑精神分裂癥 護理安全管理中 患者精神狀態
精神分裂癥老年患者由于自己思維、情感和行為多方面的障礙及長期生活在封閉的住院環境中,更容易產生孤獨感[1]。孤獨可以增加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和其他消極情緒,影響其康復預后導致其社會功能及工作能力減退、生活質量下降。由此我們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管理,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為患者的精神癥狀改善提供支持[2]。將本院收治確診為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來源,在其中隨機抽取100例,診療時間范圍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隨機法設計方式分組。對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收治確診為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來源,在其中隨機抽取100例,診療時間范圍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隨機法設計方式分組。此外,在回顧患者基線資料中,觀察組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齡50~73歲,平均年齡(61.70±5.80)歲,對照組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61.74±6.03)歲。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納入標準:確診為精神分裂癥;能正確回答、判斷問題;長期住院,時間至少3個月者;無出院意向,有子女或父母等親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如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協助,并加強對風險事件的預防。觀察組則采用臨床路徑護理干預模式,這就要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要做好護理規章制度的優化,確保小組成員了解患者的信息,并且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能夠重視患者治療期間的安全管理,并具有自我防護能力。要注重、善于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加強監督管理,特別是情緒異常悲觀、沖動等,從而警惕患者的個人行為生活。此外,一定要注意對生活區域內的危險品沒收,防止出現意外事故。對于精神科疾病患者,他們的心理問題嚴重,并由此導致部分患者無法具備獨立思考和獨立行為能力,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將其與其他類別疾病患者進行劃分,在護理過程中側重于個人管理,心理疏導和取得信任。在臨床路徑的實施中,第一,入院當天的資料填寫,加強重點監控。第二,在入院期間做好不定期巡視,嚴格控制危險品。第三,安全管理,協同安保系統,防止患者出現自傷或者傷及他人。第四,飲食生活行為照顧,并做好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工作。
1.3 評價標準
本次試驗需要進行患者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此外,則對比PANSS評分和BPRS評分,PANSS評分為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BPRS評分則為精神病評定量表,涉及到患者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可以評估患者的生活水平。最后,對比患者的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4.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以[n(%)]描述護理差錯發生率,并用χ2檢驗;以描述患者的PANSS評分和BPRS評分,并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PANSS評分和BPRS評分對比
從護理質量上看,觀察組患者護理差錯發生率為2.00%(1/50),對照組為8.00%(4/50),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的PANSS評分和BPRS評分分別為(20.46±6.05)分和(31.06±3.47)分,對照組為(25.75±6.12)分和(20.18±1.9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ANSS評分和BPRS評分對比分析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對比
與對照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相比較,觀察組更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對比
3 討論
精神科接待的患者多有心理活動異常,并伴有行為紊亂等。精神分裂癥癥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且患者的臨床癥狀為思維、情感以及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其嚴重程度不同,表現存在差異[3]。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自殺、自傷,或者情緒激動而導致傷及他人的行為[4],由此,護理人員不僅要注重對患者的關心、管理,還要注意患者之間的生活以及對自我安全性的保護。強化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安全管理具有必要性。
臨床路徑護理干預能夠以時間作為工作調整、優化和改變的節點,針對不同情況的患者開展符合其當下需求的護理支持,并由此提升醫療資源的利用率,有助于規范護理工作內容,加強護理管理效率[5]。在以往的工作中,醫務人員能夠對患者的個人情況以及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緩解開展工作,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減輕長期生活中的壓力,給予支持、鼓勵。同時,還與家屬進行密切交流,更好地服務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并能夠從家庭、親朋好友的支持中活動更多的人文關懷[6-10]。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的應用,還可以調整護理方案,加強干預效果,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有助于降低護理工作的差錯。
據本研究調研可得,觀察組患者的PANSS評分和BPRS評分結果優于對照組,將臨床路徑護理模式運用在護理工作中,能夠讓患者感受到持續性指導,對于疾病的認識、自我認知也有大幅度的改觀,可以采用更直觀的方案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臨床路徑護理策略推動了現代護理學的發展,護士通過尊重、理解、共情等拉近與患者距離,促進護患和諧,能夠由點到面的觀察問題,優化護理內容,符合患者的個體需求,并延長了護理工作的狀態,同時還能提供給患者生活中的科學建議。此外,在護理差錯率的對比中,觀察組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見在調整了護理方案后,能夠加強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針對日常中可能出現的工作失誤進行歸納,從而提升了工作能力。在開展臨床路徑護理方案的過程中,還有助于患更快地適應應角色改變、環境改變;也能讓患者與家屬、醫護人員、病友之間更和諧相處。
綜上所述,采用臨床路徑護理措施有助于改善神經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加強安全防護,從而改善個人精神狀態,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廖吉平,金秀蓮,朱少娟,等.循證護理聯合臨床路徑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1):88-90.
[2]蒙鳳姬.觀察臨床路徑在精神科精神分裂癥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9,5(34):106-107,117.
[3]費菲.臨床路徑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17):81-83.
[4]廖吉平,朱少娟,金秀蓮,等.循證護理聯合臨床路徑護理對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能力及治療依從性的應用[J].智慧健康,2020,6(19):128-130.
[5]匡莉娜,雍福敏.臨床路徑護理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治療中的作用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33):4792-4794.
[6]李燕紅,秦萍,盧勇花,等.臨床護理路徑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20,18(29):4007-4009.
[7]楊偉波,戴進軍,虞建英,等.護士主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臨床癥狀改善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20,37(8):1124-1127.
[8]曹志丹,胡雁真,王蕾,等.Orem自護模式及其在精神分裂癥護理中評估工具的應用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7):629-632.
[9]戴進軍,羅堯岳,虞建英,等.人文關懷病房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社會功能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20,37(1):33-35,38.
[10]王飛燕.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23):268,272.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臨床路徑在精神分裂癥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改善患者精神狀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