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氣質特征與正常人之間的差異,分析乳腺癌的發生與艾森克氣質特征的關系。方法:使用修訂版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EPQ-RS)調查研究對象的氣質特征。比較乳腺癌患者與正常人之間氣質特征的差異。結果:乳腺癌患者與正常人進行比較,精神質N分數、L分數均高于正常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乳腺癌患者的情緒穩定性相對較差,掩飾性比較高。結論:乳腺癌患者具有高N分、高L分的特質,即情緒不穩定、敏感且習慣于掩飾。
關鍵詞:乳腺癌 氣質 艾克森人格問卷 女性
乳腺癌是乳腺惡性腫瘤的主要組成部分,占乳腺惡性腫瘤的98%。2020年乳腺癌發病占比為11.7%,新發病數約230萬,首次超越肺癌(11.4%)位居第一。2020年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數為68.5萬。這意味著,每4個女性癌癥患者中,有1人患乳腺癌;每6個癌因死亡的女性患者中,有1人是乳腺癌導致的[1]。毋庸置疑,對乳腺癌的研究,女性將是極大的受益者,同時將為社會減少極大的經濟負擔。
目前在趨化因子、基因、輔助檢查、中醫等各個維度的大量研究使人們對乳腺癌的了解愈來愈多,乳腺癌的治療方式已經得到了快速發展,極大地延長了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2-5]。心理因素的研究有望為乳腺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惡性腫瘤的發生被認為與心理特征中的性格有密切的關系。甚至早在1996年就有學者提出“癌癥性格”,認為該類性格的人群,其性格特點會導致患癌癥的發生概率極大增加[6]。國外學者經過16年的研究,證實腫瘤與某些人格特征存在聯系[7]。心理學上的“人格”,分為兩部分:人格傾向性和人格特征。人格特征又分為氣質、能力以及性格三部分。其中氣質是一個人生來就有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上的動力特征。研究表明個體個性的差異,可導致其生活或行為方式的差異,隨后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引起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的改變,導致細胞發生癌變。心理與乳腺癌的關系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但關于個性與乳腺癌的課題卻鮮少有人涉獵。本研究對乳腺癌患者的人格特征進行調查,以期探討人格與乳腺癌的關系,為乳腺癌的預防控制提供一定的新觀點和新思路。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20年9月-2021年1月在北部戰區總醫院普外科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1例,作為病例組;選取同期在該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健康女性50例,作為對照組。病例組患者年齡31~74歲,平均(56.20±9.84)歲。對照組年齡29~72歲,平均(54.76±9.87)歲。使用修訂版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EPQ-RS)調查兩組氣質特征。調查時,病例組患者未知曉腫物良惡性,在入院之后且手術之前,兩組女性患者在性別、年齡、職業、體重指數(BMI)、腫瘤家族史、初潮年齡、閉經史、吸煙史、飲酒史方面相匹配。
納入標準:(1)年齡≥16歲;(2)閱讀溝通能力良好;(3)知情同意,并且可獨立完成調查問卷。
乳腺癌患者納入標準:細胞學或病理學確診為乳腺癌。
對照組(同期體檢的健康女性)的納入標準:未患乳腺良性腫物、乳腺癌等乳腺疾病及其他類型腫瘤,無重要臟器疾病。方法:采用錢銘怡等修訂的EPQ-RS,該表共分4個部分,包括(1)P:也稱倔強性,用于調查受試者合群性的強弱。(2)E:反映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的高低,用于調查受試者傾向于內向還是外向。(3)N:反映植物神經系統穩定性的高低,用來表示情緒的穩定性,情緒反應的敏感性。(4)L:是問卷效度的檢驗標準。當L得分T>60分時,問卷真實性低,問卷予以剔除。其是否能作為人格特征在國內尚有爭議。本研究認為其既能反映受試者的個性,又能反映問卷的真實性。各量表有12題,共48題。各量表進行比較時,通常將原始分換算為T分進行比較,換算公式為T=50+10×(受試者原始分數-該人所在組的平均分數)/該人所在組的標準差[8]。各量表分數高低,代表相應的個性傾向。P量表高分代表性格孤僻,待人處事較被動,難以適應環境,好攻擊。P量表低分代表合群,待人處事積極主動,容易適應環境,與人為善。E量表高分代表外向,喜愛交,冒險,不愛獨處,反應迅速,沖動。E量表低分代表內向,好靜,穩重,不善言辭,反應較慢。N量表高分代表情緒不穩定,容易有較強的情緒反應,容易焦慮。N量表低分代表情緒穩定,待人處事缺乏活力,不易產生焦慮抑郁。L量表高分代表,為人處世中掩飾性越高,社會適應能力相對較強。L量表低分代表為人處世較樸實、幼稚,社會適應能力較弱。本研究,兩組L量表T分>60分的患者為0例,表明測試結果均真實可信。
調查過程:在研究開始前,對調查人員進行相關培訓,了解EPQ-RS的基本情況、作答要求等。經過相關培訓的調查人員在進行艾森克問卷調查之前,對研究對象進行詳細地解釋,闡述本次研究的目的,征得患者的同意后,告知患者本問卷共48題,每道問題只有“是”“否”兩種回答,以“√”代表“是”,以“?”代表“否”依次作答,各題沒有正確或錯誤答案,需按照自身情況盡快作答,不需過多思考?;颊咄瓿蓡柧砗螅尚睦韺W專業人員或經過相關培訓的專業人員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
統計學處理:數據通過SPSS 13.0軟件,對E、N、P、L四個量表分數進行數據分析。除病例組N量表符合正態分布,其余各量表原始分均不符合正態分布,所以各組數據以中位數(四分位間距)表示,采用wilcoxon檢驗,檢驗水準α取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女性乳腺癌患者與對照組EPQ-RS量表比較:乳腺癌患者N、L分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女性乳腺癌患者與對照組EPQ-RS量表比較
討論
乳腺癌作為發病率最高的女性惡性腫瘤,受到醫學界廣泛的關注,其發病原因也在持續探究中。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乳腺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多步驟的,是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針對各個環節的層層干預,能夠有效控制乳腺癌的發生。對病因的研究,能夠極大遏制乳腺癌發病率的上升,完善乳腺癌的防控治療體系,對乳腺癌醫療事業的進步有重大的意義。
在新的醫學模式下,人們對心理的關注度逐漸增加。眾多研究也多角度多維度地解釋了心理與疾病的密切關系。心理通過對神經、內分泌、免疫的系統性調控,對機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疾病的發生造成相應的影響。同時,疾病的發生發展也反過來對心理產生相應的影響。兩者相互作用,加之內外環境的影響,使機體呈現或健康或疾病的狀態。“氣質”一說早在公元前5世紀就已被提出,艾森克人格即由此衍生而來。氣質是一個人穩定的特征,不同的氣質表現出相對應且固定的行為模式。固定的行為方式產生的影響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即會產生效應,可能導致疾病發生。同時,不同的氣質會采取相對固定的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同樣的,通過對大腦神經、內分泌器官等的控制從而對內環境里的激素、細胞等產生影響,進而導致不同疾病的發生、發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患者的高L分,說明其內心真實情緒容易加以掩蓋,內心真實的情緒需求可能無法直接表達出來,導致需求不容易被了解和滿足。從而產生負面情緒,促使乳腺癌的發生。乳腺癌患者高N分特征,說明其情緒不穩定,敏感。該氣質特征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在高L分導致負面情緒的基礎上,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通過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調節,導致免疫細胞、腫瘤殺傷細胞的減少,提高了乳腺癌罹患的可能性[9]。另一方面,面對負面情緒,如若采取消極應對方式,如吸煙、酗酒、暴飲暴食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可增加罹患乳腺癌的可能。
雖然患者無法改變其氣質,但是可以通過EPQ-RS篩查出高N分、高L分特征的人群,對其進行鎖定,適當增加對該人群的篩查頻率,以期早發現、早治療。對于臨床工作者,對其予以更高的重視,及時對其進行相關的健康宣教,利于患者早期發現。已患病的該人群患者,對其負面情緒和不良的行為予以充分的理解,主動溝通。在必要時候,可以進行專業的心理治療。魏廣興等認為[10],在手術、化療等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輔助以心理治療可明顯改善焦慮、抑郁。乳腺癌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化療,其產生的術后疼痛、上肢水腫,化療后嘔吐、疼痛、脫發等不良反應會增加患者負面情緒的產生。該人群的人格特征可能導致依從性不高,不良反應的發生還會降低本來就較低的依從性。對患者的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員予以心理衛生教育,幫助其構建有效的支持系統。有文獻表明,這樣有利于提高依從性及其疾病的控制,減少不良預后的可能性,提高生存質量[11]。本研究的乳腺癌患者具有高N分的特征,與昊小香等的研究相符[12],但不具有其高E分的結論。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收集方式不屬于隨機抽樣,且受時間、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可能造成差異,對乳腺癌發生,只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乳腺癌患者艾森克氣質特征相關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