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分析優質護理結合心理治療的理念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精神科接收的88例精神疾病患者,根據電腦隨機選取法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和藥物治療,觀察組添加優質護理結合心理治療,通過治療的有效情況、對護理的滿意情況、焦慮狀況等指標評估對比護理的成效。結果判定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最終護理治療效果較高,44例患者中護理治療達到顯效標準的有26例,護理治療有效的17例,最終護理治療無效的僅1例,護理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7.73%,相比之下對照組44例患者最終的護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其中護理治療顯效患者為20例,有效患者有18例,無效患者達到了6例,護理治療總有效率僅為86.36%,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統計學意義存在(χ2=3.9644,P <0.05)。護理后兩組對比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BPR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焦慮抑郁情緒明顯改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 <0.05)。結論 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應用優質護理結合心理治療理念臨床有效性較高,建議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心理治療 精神科護理 應用分析
精神科是臨床重要科室之一,本科室收治的患者是一種特殊的疾病,患者的癥狀都很復雜,并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行為問題,導致患者出現悲觀、緊張、焦慮、恐慌、孤獨等心理問題,嚴重降低了患者的護理治療依從性,加之受到患者疾病影響,導致家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狀態,致使患者家屬的配合度降低,從而增加了臨床護理難度,并且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1]。所以需要精神科護理人員的高度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應對能力以及優質的服務態度來配合臨床護理治療,從而提高臨床護理治療效果[2]。為此,本篇文章中對精神科護理工作中采取了優質護理結合心理治療理念,并將其臨床應用價值與臨床常規護理治療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評定對象選取我院精神科接收的88例精神病患者,時間段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將88例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4例,觀察組24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4.00±2.30)歲;對照組24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44.50±2.40)歲。入選條件:本文中的所有患者都是經過檢查確診的,符合精神疾病的標準,患者和他們的家人都對此次的護理治療進行了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智力和語言能力都是正常的,可以積極的參與到這項研究中來。排除條件:智力、語言能力完全喪失、軀體功能失調、嚴重腦血管、心血管、肝臟、腎臟、惡性腫瘤、哺乳、妊娠、藥物過敏、不能配合臨床護理治療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方法:針對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利培酮片進行治療,每次給予患者口服1 mg,每日2次,并根據患者病情隨時調整服用劑量,最大用藥劑量控制在每日6 mg。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采用齊拉西酮片,給予患者每次口服20 mg,每日2次,在服藥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情況,及時調整藥物的用量,每日最多不能超過160 mg。同時針對患者病情給予患者抗抑郁和焦慮藥物,連續治療8周。常規護理方法:做好患者病房環境護理、用藥指導、飲食干預及安全管理,告知患者家屬相關注意事項,發放精神類疾病健康手冊。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治療基礎上添加優質護理結合心理治療。(1)建立護理團隊,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技術訓練,提高護士的整體護理能力和對心理疾病的認識,明確工作職責,規范護士的工作行為,提高護士的職業素養、工作質量、工作效率[3]。(2)對精神科患者的各種病癥進行細致的評估和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病情及自理能力,制訂出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并且要加強病房環境護理,定期進行通風消毒,確保病房內空氣流通及溫濕度適宜,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3)護士可以通過閑聊和談話,向患者講述自己的問題和擔憂,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與患者的家人進行溝通,鼓勵和安撫患者,讓患者的精神狀態得到緩解,讓患者的精神狀態得到緩解,讓患者得到更多的寬容和理解,讓他們感受到家人的溫暖;通過對患者進行生活干預,鼓勵患者多參與戶外運動,提高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定期與病友進行健康交流,豐富患者的生活,幫助他們早日從心理陰影中走出來。同時還要對家屬進行心理疏導,減輕家屬的焦慮、恐慌和不安,讓家屬更好地配合臨床護理和治療,從而達到改善臨床療效的目的[6]。
1.3 量表標準
同時將觀察與對照兩組患者對此次護理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方式進行評估,并將最終的評分結果進行比較,10分為滿分,最終評分越高則表示護理滿意度越好。采用抑郁、焦慮自評量表分別評價兩組護理前后抑郁、焦慮癥狀,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抑郁、焦慮癥狀越嚴重。同時采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定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治療前后焦慮憂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維障礙因子、激活性因子及敵對猜疑因子等精神病性癥狀改善程度,總分值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表明指標改善越好。
1.4 護理治療效果判定
通過護理治療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明顯改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可正常進行日常生活表示護理顯效;患者通過護理治療后病情基本穩定,焦慮抑郁情緒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顯改善為護理有效;護理治療后患者病情或焦慮抑郁情緒改善較差或加重,不能獨立進行日常生活為護理無效。最終顯效例數加有效例數的總和為護理治療總有效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s)、[n(%)]表示,組間比較分別行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治療有效率對比
判定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最終護理治療效果較高,44例患者中護理治療達到顯效標準的有26例,護理治療有效的17例,最終護理治療無效的僅1例,最終護理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7.73%,相比之下對照組44例患者最終的護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其中護理治療顯效患者為20例,有效患者有18例,無效患者達到了6例,護理治療總有效率僅為86.36%,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統計學意義存在(χ2=3.9644,P<0.05)。
2.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家屬對護理滿意度及BPRS評分對比情況
最后的評分結果表明,在護理治療之前,焦慮癥狀評分、抑郁癥狀評分、BPRS評分和家庭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的各項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但兩組的得分比較顯示,觀察組的焦慮、抑郁癥狀的好轉和家庭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較好,且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的差別(P<0.05)。見表1。
表1 組間患者護理治療效果對比(分,±s)
3 討論
近年隨著人們生活及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臨床精神科接受的精神類疾病患者人數明顯上升,精神科收入患者主要是針對精神分裂癥、器質性精神障礙、心境障礙、青少年精神障礙、老年期精神障礙、藥物依賴、焦慮癥以及抑郁癥等各類精神疾病,該病在中青年群體中發病率最高,其發病與心理承受能力、遺傳、社會環境、生活壓力等多種因素有關。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患者就會逐漸產生悲觀、厭世、暴力、自殺等情緒,從而給患者的健康、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加強心理護理工作的質量和對患者的護理和治療的研究,可以從多個角度改善臨床護理的療效,從而達到較好的控制,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8-11]。
本研究采用優質護理與心理療法相結合的方法,在精神病患者的護理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護理質量的關鍵在于建立護理團隊,強化團隊的護理技能訓練,從而有效地提升護士的整體護理水平和工作職責意識[12-16];并通過詳細評估分析精神科各類疾病的臨床特征以及易出現的危險因素,為患者制訂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從而有效提高臨床監護力度;在護理過程中通過加強環境護理,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與家屬配合加強對患者鼓勵、陪伴與理解,并通過病友交流,使患者的消極心理狀態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信心;同時通過定期開展社會活動及多學習生活技能,因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使患者能夠盡早融入外界,增強生活興趣,最終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治療效果,使患者擁有良好的心態積極面對生活[17-2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優質護理與心理治療后,其護理治療有效率、BPRS評分、焦慮抑郁癥狀改善評分、患者家屬對護理滿意度評分等指標與常規護理、藥物治療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總之,將優質的護理與心理療法相結合,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早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優質護理結合心理治療的理念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