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關于急性腹膜炎患者圍手術期的有效護理措施分析。方法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21例急性腹膜炎患者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來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另外21例急性腹膜炎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常規進行手術治療,在圍手術期分別對兩組患者配合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比較不同護理所取得的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24%)顯著高于對照組(76.19%)(P <0.05);觀察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 <0.05);術后1周內,觀察組切口感染發生率為4.76%(1/21),對照組為47.62%(10/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 優質護理干預應用于圍手術期急性腹膜炎患者中,可有效縮短患者腸胃功能恢復時間,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顯著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急性腹膜炎圍手術期護理 優質護理 護理效果
急性腹膜炎在臨床上是十分常見的一種外科急腹癥。近年的臨床研究表明,急性腹膜炎的發生率在逐年升高,該病癥相對嚴重,患者的預后效果并不明顯,臨床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引起了臨床的高度重視[1]。針對急性腹膜炎,臨床通常通過手術方案治療,由于手術屬于一種外界應激源,在治療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對機體造成一定刺激,因此在此過程中要重視對患者的相關護理,以提升整體護理效果[2]。本文主要針對于此分析對急性腹膜炎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的有效護理方案,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42例急性腹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n=21)和對照組(n=21)。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1∶10,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為(42.21±13.12)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0∶11,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為(43.25±12.14)歲。兩組患者經過臨床檢驗診斷均被確診為急性腹膜炎,診斷符合該病癥的標準。經統計學軟件檢驗,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所選患者均被診斷為急性腹膜炎,符合急性腹膜炎的診斷標準。(2)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3]。(3)研究對象意識清醒,精神正常。
1.2.2 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惡性腫瘤的患者或存在腫瘤遠處轉移的患者。(2)存在內分泌系統病癥和肝腎、疾病的患者[4]。(3)術前進行腸外營養支持治療的患者,手術和24 h內未進行腸外營養治療的患者,營養治療5 d內進行流質飲食或腸外營養治療的患者。(4)術后未進行生化檢驗的患者。(5)因各種原因無法完成本研究工作而中途退出研究組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則在圍手術期內落實優質護理,具體護理方案如下。
1.3.1 術前評估
積極的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特別是患者是否存在十二指腸和胃部潰瘍等情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慢性闌尾炎發作病史,并調查患者是否存在其他腹腔手術操作史等。了解患者近期是否存在腹部外傷情況,調查患者是否承認醫療系統感染和營養不良以及抵抗力低下的表現[5]。了解患者的腹痛癥狀,判斷患者腹痛癥狀的具體部位和表現是否劇烈。對患者是否存在惡心嘔吐的情況進行調查,了解患者胃內容物,并對嘔吐物的具體性狀和嘔吐量進行調查。分析患者的腹部體征,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腹式運動或呼吸減弱的情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明顯的腹脹和壓痛情況[6]。
1.3.2 術前常規干預
術前指導患者選擇半臥位,以促進患者腹腔內溶液流到盆腔,限制炎癥的發展。指導患者禁食,積極為患者進行胃腸減壓,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和補液通道進行抗休克干預。在術前觀察過程中盡量避免對患者選擇鎮痛劑或者搬動患者。強化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消除緊張和恐懼情緒,并積極的為患者配合相關的護理指導[7]。強化對患者的病情觀察,臨床醫護工作者需定時對患者的體溫脈搏等進行測量,了解患者的呼吸和血壓,并對患者的尿量等情況進行觀察,調查患者的腹部體征變化。如果患者已經發生休克,需監測患者中心靜脈的血壓和血氣等數值。還要密切對患者的腹部疼痛部位和性狀等進行觀察了解,對急性腹膜炎患者進行腹腔穿刺時了解患者病癥的主要方法,做好穿刺準備工作[8]。
1.3.3 術前準備
為患者選擇半臥位,促進患者腹腔內的腎液流到盆腔,這樣能夠減少毒素的吸收。患者如果存在休克應選擇平臥位,積極為患者禁食禁飲,通過靜脈輸液的方式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9]。為患者連接胃腸減壓,并保證各通道通暢,觀察引流的顏色和性狀,并進行詳細的記錄。臨床護理人員要做好手術區域皮膚的準備工作,做好麻醉前用藥和輸血等準備。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干預也是術前準備的重要內容。在一般情況下,急性腹膜炎普遍采取手術治療。術前對患者展開健康教育,能預防患者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對手術產生的影響。術后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展開心理干預,指導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護理人員各項護理內容。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注意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必要時提供心理疏導。
1.3.4 術中護理
手術中要積極的為患者配合相關的優質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相關的醫護人員要和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避免患者出現緊張和不安的情緒。手術開始時相關護士要和臨床醫師進行緊密的手術配合,嚴密觀察并分析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10]。
1.3.5 術后護理
醫護工作者要定時對患者的體溫和脈搏等進行測量,了解呼吸血壓等情況,觀察患者腹部是否存在觸痛等相關體征變化。在麻醉后患者血壓趨于穩定,為患者通過半臥位進行干預。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的飲食喜好,在醫師的指導下制訂個體化的飲食方案,提醒患者術后保持清淡飲食,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積極對患者進行禁食禁飲,實施胃腸減壓和靜脈輸液,直至患者腸鳴音恢復為止。排氣后,指導患者進食流質飲食。如果患者沒有出現腹脹情況,就需為患者改為半流質飲食和普通飲食。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腹部環形按摩,有效促進腸蠕動和排便。遵醫囑對患者積極的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為患者進行腹腔引流,臨床醫護工作者需注意觀察引流液,同時要保證引流的通暢,并及時為患者更換輔料。術后如果患者存在體溫升高的趨勢,需注意是否存在腹部觸痛,如患者存在排便次數增多或者里急后重、尿頻等表現,醫護人員應通知醫師為患者進行檢查,了解是否存在腹腔殘余膿腫。在患者病情得到初步好轉時需鼓勵患者在床上活動,逐漸過渡至下床活動,促進患者盡快恢復。術后幫助患者按摩腹部,對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有較好的影響。護理人員依據患者術后腹部恢復情況與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按摩腹部。護理人員通過親自按摩腹部或指導患者自行按摩腹部,幫助其促進腸胃蠕動,以防便秘。在患者病情穩定條件下,鼓勵患者扶床欄把手走動,依據情況逐漸加量。因臨床證實,早期運動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具有促進作用,對于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可以有效預防。另外,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勤翻身,以防褥瘡的發生??傊?,護理人員應加強傷口的觀察與保護,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抬臀運動,然后逐漸過渡到坐床緣、床邊站立、床邊行走等,增強患者抵抗力,促進機體早日恢復。
1.3.6 健康宣教
積極為患者提供急性腹膜炎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非手術期間禁食和胃腸減壓的重要性,幫助患者選擇正確的臥位。指導患者注意腹部癥狀和體征的變化。臨床醫護工作者應對患者講解手術以后如何恢復飲食,并鼓勵患者在飲食上堅持循序漸進和少食多餐的原則。患者在飲食上應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高能量的飲食為主,促進患者手術創傷的修復,促進切口的愈合[11]。護士要對患者解釋手術以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在臥床休息的時候進行床上活動,在體力恢復后盡快下床活動,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防止術后腸粘連的出現。臨床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指導,幫助患者進行相關出院準備,出院后囑患者定期到門診復查,確保病情完全恢復。
1.3.7其他護理
術后,護理人員可引導患者在床上進行如如抬臀、翻身等運動,并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與深呼吸,以預防肺部感染。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告知患者可使用溫水足浴來緩解胃腸壓力,加快胃腸蠕動,以免出現腸粘連。對出院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指導,告知其出院后加強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涼,如出現任何不適立即來院就診[12]。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對兩組患者手術后1周內的切口感染發生率進行統計并比較,比較兩組調查對象的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s)、[n(%)]表示,組間比較分別行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24%(20/21),顯著高于對照組[76.19%(16/21)](P<0.05);觀察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術后1周內,觀察組切口感染發生率為4.76%(1/21),對照組為47.62%(10/2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s)
3 討論
急性腹膜炎在臨床上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病癥,在發病后患者的主要癥狀是存在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的表現[13]。如果患者病變表現嚴重則可能會使患者出現中毒性休克,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則會對患者的整體生命安全產生威脅[14]。現今,臨床通過為患者采用手術方案進行治療,但手術屬于一種外界應激源,所以會必不可免的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胃腸道等進行牽拉,長時間的顯露等也容易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在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患者合并腸梗阻或需要進行二次手術治療干預。因此,在圍手術期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十分重要[1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優質化圍手術期護理程序中患者獲得的護理體驗更優,優質化圍手術期護理操作可滿足患者護理需要,減少護患糾紛,有助于臨床護理操作順利實施。觀察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優質化圍手術期護理程序依據患者手術情況提供相應的護理內容,確保護理內容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這對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有顯著的效果,縮短患者臥床時間。術后1周內,觀察組切口感染發生率為4.76%(1/21),對照組為47.62%(10/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質化圍手術期護理確保臨床護理質量,可避免患者恢復期間并發癥的產生,提高護理效率,保障手術治療效果。為患者提供優質化圍手術期護理服務,可以促進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恢復,證明了優質化圍手術期護理應用的價值和可行性。優質護理屬于一種舒適人性化護理方法,在護理過程中堅持對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措施,能整體提升患者的舒適度,促進患者腹部癥狀的改善[16]。這種護理方式可有效促進患者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減輕患者腹腔內感染情況的發生,并控制炎癥水平[17]。優質化的護理操作需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以確?;颊咝g后生命體征穩定,使患者血容量恢復正常。除此之外,還能改善患者機體重要的器官功能。在護理過程中,舒適護理可促進體液平衡,緩解水電解質紊亂,糾正酸堿平衡,對穩定患者的情緒也發揮重要作用,這是一種能夠綜合促進患者生理和心理改善的有效護理方案,在護理過程中可將患者放在中心位置上進行全面的周密化護理,促進患者安全的度過整個圍手術期,對提升患者的整體治療質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8]。優質護理程序要求從患者方面出發,幫助患者解決心中困惑,使患者在護理過程中享受到高品質的護理服務,這也正是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的主要原因。通過本研究實施的全面護理措施干預,在術前、術后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及治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予以健康宣教,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疾病的信心。術后在病情穩定的前提下,協助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以預防腸粘連、腸梗阻等不良反應概率的發生[19]。眾所周知,急性化膿性腹膜炎病情較為嚴重,會對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減輕患者的痛苦,有利于促進患者的恢復,同時針對性的護理模式更能體現出護理服務的人性化[20]。因此,針對急性腹膜炎患者,應用優質護理的臨床價值較常規護理更高。
綜上所述,臨床對急性腹膜炎患者圍手術期通過優質護理進行干預可有效的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加快患者腸胃功能恢復,有利于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42例急性腹膜炎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