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護理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生帶教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兒科實習護生60名,根據教學模式差異性分為兩組,各30名。觀察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實施常規帶教。比較兩組護生考核成績及實習質量。結果:觀察組考核成績評分及實習質量優良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兒科護生帶教中,能夠有效提高護生考核成績及實習質量。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 兒科 護生帶教 考核成績 實習質量
兒科護理工作具有要求高、變化快、風險大等特點,由于兒科護理對象為兒童,往往存在活潑好動、配合度差等現象,護理難度和工作強度相對較大[1]。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保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且現階段醫療管理模式也不斷轉變,對護理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以往常規護理帶教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更加注重護生理論知識的教學,僅安排護生接觸最簡單、基礎的護理操作,很少接觸專科技能操作,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護生學習積極性,往往無法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通過多種措施幫助護生學會識別護理風險,通過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記憶風險案例及具體的預防性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護理差錯的發生風險[4-6]。本研究選取兒科實習護生60名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在兒科護生帶教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現進行如下總結闡述。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兒科實習護生60名,根據教學模式差異性均分為兩組,各30名。對照組女29名,男1名;年齡20~25歲,平均(22.57±1.15)歲。觀察組女28名,男2名;年齡20~24歲,平均(22.46±1.22)歲。兩組護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對照組開展常規帶教:根據醫院兒科實際情況,結合實習教學大綱,由教師根據臨床經驗和自身掌握的兒科理論知識為護生進行兒科護理知識講解,安排護生定期進行臨床實踐,實踐內容主要為簡單、基礎的護理服務,包括床單整理、口腔護理、保持患兒舒適體位等。⑵觀察組在常規帶教基礎上予以護理風險管理:(1)護理風險的評估和識別:護理風險管理開展的基礎是風險識別,識別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隱患,并進行應急處理,是規避護理風險的關鍵。帶教前為護生講解護理風險管理相關知識,介紹帶教過程中存在的隱患,主要內容為:培養護生法律意識,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缺乏預見性以及缺乏保護意識而產生護理糾紛,加強護理技術操作方面的能力,例如避免靜脈穿刺失敗、藥物外滲、標本錯誤等,在溝通時注意溝通技巧以及溝通的態度,避免使患者及其家屬產生反感。良好的溝通可以促進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有利于進一步接受治療以及護理。嚴格執行護理核心制度,避免出現打錯針、發錯藥等情況,若出現則需及時報告給帶教老師,反映患者的病情狀態,避免患者出現生命危險。兒科大部分患者為兒童或者幼童,會經常出現哭鬧不止等情況,嚴重影響護士的操作,此時需要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采用適當的方式調整兒童的哭鬧行為,使自己的操作可以正常發揮。(2)護理風險管理:a.嚴格查對制度:在為護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加強培養護生無菌觀念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避免發生差錯事件,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使護生明白護士的各項操作與患兒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是緊密相關的,不能出現大意、疏忽等情況,對于任何操作都要規范、及時、認真。指導護生采取多重參與雙向核對制度,保證開展換液等操作時,雙方確認無誤后實施,保證操作的準確性。b.嚴格規范各項技術操作:帶教老師在護生每接觸到一項護理技術操作時都要通過親身演示、語言宣講相結合的方式為護生進行一次完整、正規的護理操作,使護生在腦海中對該項護理操作形成一個正確、規范、完整的操作印象,逐漸練習直到能夠熟練掌握。c.加強安全護理教育:對于剛進入兒科實習的護生而言,應組織其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務人員道德規范》等,加強護生的法律意識,增強其預見性,吸取經驗教訓;為了提高護生抵抗護理風險的能力,采取情景教學的方式,首先進行風險種類、情景類別以及預防措施的確定,實施風險案例情景敘述,啟發式完成情景教學,講解預防措施,分析發生原因以及經驗教訓分析,全程教師與護生應進行有效的互動;增強護士的責任感,由于兒科的患者人群較為特殊,因此帶教老師需要培養護士的責任感,針對儀表、語言、動作等進行一系列的規范,全方位提升責任感。
評價指標:對比觀察兩組護生考核成績、實習質量優良率。(1)出科前為護生進行考核,包括兒科護理學知識、兒科常見疾病、兒科風險評估、健康教育、技術操作等知識,并進行技能考核,各項均采取百分制評分,得分越高表示成績越好;(2)根據護生平時表現記錄平時成績得分,實施百分制評價,分為四個等級,包括優、良、中、差,得分<60分為差,得分60~79分為中,得分80~90分為良,得分>90分為優,優良率=(優+良)/總人數×100%。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護生考核成績比較:觀察組兒科常見疾病、兒科風險評估、健康教育、護理學知識、技能操作考核成績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考核成績比較
兩組護生實習質量優良率比較:觀察組護生實習質量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實習質量優良率比較[n(%)]
討論
現階段,人們的醫療需求向著更高層次發展,醫學模式也逐漸向著以患者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醫學管理模式也隨之變化[7-9]。這就要求醫務工作人員不僅應具備精湛的醫療技術,還需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使患者以最佳身心舒適度完成治療。兒科所收治患者具有發育不成熟、年齡小、無法配合治療護理、哭鬧、天性好動等特點,而且對于剛進入醫院實習的學生而言,如何適應臨床、如何規避護理上存在的風險、如何應對產生的護理風險,大部分護生欠缺這種能力,因此護理工作易發生差錯,具有較高的護理風險[10-12]。兒科往往是護生實習的主要科室,而帶教方法會對護生綜合能力、操作質量等造成直接影響。
臨床以往常規護理帶教更加注重護生理論知識的教學,且在兒科帶教過程中為避免護理糾紛或護理差錯的發生,往往僅安排護生完成基礎、簡單的護理操作,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護生理論知識水平,但綜合護理教學效果不理想,無法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和臨床工作能力[13-15]。在帶教過程中應注重給予護生多一些的關懷以及指導,使護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體現,從而增強家屬對護生的信任感,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使得帶教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
護理風險管理是臨床新型帶教管理措施,主要是通過對兒科護生帶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結合科室特點、護生實際情況等,建立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分析兒科相關隱患,結合臨床以往經驗,有效制定預防性風險防范措施,加強對護生的護理教學管理,有效培養護生風險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進而有效提高護生對兒科護理風險的抵御能力,降低臨床實踐過程中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促進教學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16-18]。護理風險管理教學的目標在于促進護生更好地適應臨床,尋找并解決隱秘風險,降低或避免護理危機的發生,有效保證患兒安全,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為兒科患者提供更為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19-20]。在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護士可以對一些護理風險進行認識以及防范,可以盡早預見風險,對風險進行鑒定以及評估,盡可能減少護理風險帶來的錯誤,從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提升帶教工作效率。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生在兒科護理學知識、兒科常見疾病、兒科風險評估、健康教育、技能操作考核成績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護生實習的質量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兒科護生帶教中能夠有效提高護生考核成績、實習質量以及臨床能力,提升其對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減少護理風險發生,值得進行推廣以及應用。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兒科護生帶教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