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人來說,學習語文和學習英語相比更具有優勢,因為我們有雄厚的人文環境和語言環境做后盾。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大學生語文論文范文,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大學生語文論文范文篇一
語文環境,學習語文的催化劑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語文環境已經越來越淡化了:街道上隨處可見的錯別字,對此毫無所謂;故意改腔換調的普通話,以為這樣很酷;已經被人遺忘的孔子,還有那修身養性的《三字經》……學生的語文學習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良好的語文環境需要教師、家長和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精心構建,合理拓寬,當然也需要學生有效地加以利用。
關鍵詞:語文環境;創建;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3-0036-01
對于中國人來說,學習語文和學習英語相比更具有優勢,因為我們有雄厚的人文環境和語言環境做后盾。但正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優勢,使得我們對于語文學習產生了惰性和依賴性。也正是遠離英語環境這個原因,使我們對于學習英語非常重視,從小學就開始開展了英語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語文環境已經越來越淡化了:街道上隨處可見的錯別字,對此毫無所謂;故意改腔換調的普通話,以為這樣很酷;已經被人遺忘的孔子,還有那修身養性的《三字經》……而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外有許多地方正興起一陣陣的漢語熱。而把漢語作為母語的我們,是否應該重拾那絢麗的中國文化,讓更多的外國人感受到中國的文化魅力呢?
孩子,作為走向世界,向世界推銷中國的努力者,怎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學習語文呢?我認為我們教師應該對孩子提供有效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語文潛質"得到有效的發揮。
1.創建良好的語文環境
學生的語文學習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而這良好環境可分成直接語文環境和間接語文環境。直接語文環境指課堂語文環境和校園語文環境;間接語文環境是指家庭語文環境和社會語文環境。良好的語文環境需要教師、家長和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精心構建,合理拓寬,當然也需要學生有效地加以利用。
1.1直接語文環境的創建。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班級、校園中度過的。良好的班級、校園環境的構建,必定能形成濃厚的語文學習氛圍,使學生整個身心都浸潤在語文中。看語文、聽語文、咀嚼語文、呼吸語文,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收語文信息,把語文溶入自己的身體,充實自己的內涵。教師有意識地把校園、班級環境進行美化,并加上一些語文信息,“讓每一堵墻說話”,創建一個有濃郁語文氣息的環境,必能引起學生對語文的不自覺地關注,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敏感。
1.2間接語文環境的創建。班級、校園語文環境確實非常重要,但它僅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小環境。有識之士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越來越成為必然趨勢和新的要求。曾在報上看到這樣一個現象:5+2=0 就是說學校里的5天教育碰到雙休日2天相對的家庭教育,效果等于0。可見間接語文環境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學生的語文學習的效果與個人語文環境的大小成正比例的。拓寬語文學習環境的外延,把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掛鉤,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社會實踐中隨意地接受語文信息,培養語文意識,顯得非常重要。學校通過家校聯系、家校共建等方式,努力創建家庭語文環境,如家庭知識館,開辟一個獨立地學習空間,使家庭生活彌漫濃濃的書香。父母和孩子一起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共同建設“書香之家”,讓孩子在書香環境中熏陶語文,滋養文氣,潛移默化地養成語文意識,提升語文素養。
2.充分利用現有的語文環境
語文環境的有效創建和發展,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結實的基礎,創設了很好的背景。但環境作為一個“物”,一個客體的存在,它沒有主動性,只有它被我們利用時才能由靜態變為動態,產生它強大的作用。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去利用這個語文環境、激活這個語文環境是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語文意識的關鍵。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讀”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1擦亮我們的眼睛,“讀”出多彩的生活。生活是一本無形的大書本,我們每天都跟它打交道。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生活就像一個萬花筒,它以驚人的速度變換著艷麗的色彩。用眼睛讀,就要盡情地去關注這多彩的生活。學會用眼睛讀的人,能夠享受到生活的多彩和激情,從紛繁復雜的生活中理出有用的養料,轉化成語文信息,吸收己用。引導學生用眼睛捕捉直接、間接語文環境中的語文信息, 能有效的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2.2耳聽八方,“讀”出動聽生活。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重讀寫,輕聽說,使我們的學生沒能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未能形成很強的聽說能力。當今社會,各種信息沖擊著我們的耳膜,廣播、電視、電腦等視聽傳媒,正以勢不可擋之勢沖入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合理地利用這些隨處可見的語文信息,變"堵"為"導",因勢利導,把廣播、電視、電腦等視聽傳媒變成有效的語文學習資源。引導學生用耳朵去傾聽,吸收語文信息,豐富語文生活,使之成為充實自己的有效渠道。
2.3利用我們的鼻子,“讀”出芬芳生活。大自然也是一本神奇的語文書,萬物生靈,四季變換,日月精華,包含著無窮無盡的語文信息。大自然用它那天然氣息為我們鑄就了一道亮麗的語文風景。大自然四季芳香不斷,自然的氣息會催生我們的語文靈感,滋養我們的語文靈氣。當孩子們學會用鼻子去聞自然的馨香時,會發現那些沉睡的語文細胞被激活,語言找到了生長的源泉,變得那么形象、生動、富有活力,充滿靈性。引導學生在大自然中學習語文,語言文字的美才會被充分挖掘。
2.4打開我們的心靈,“讀”出真實生活。社會是一本復雜的大書,需要我們一輩子對它翻翻揀揀,在閱讀中歷練成長,在閱讀中了解它的游戲規則,知道其中的人情事故。社會這本書,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感悟它的美丑,感悟它的真善,在感悟過程中提高認知水平、增長人生智慧。人生智慧是語文生活源泉,是語文智慧形成的沃土。所以有效地利用"社會"這個豐厚的語文環境,打開學生心靈的通道學習語文,學生的語文生活會顯得更加豐厚充實。
因此,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只有保持一種對自己認識的興趣和自我覺察的敏感性,才能有效地發現自己、解讀自己,進而調整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的教育觀念與時俱進,才能引導學生的更新,讓他們也能跟上教育前進的步伐。
大學生語文論文范文篇二
學習習慣在語文學習中的培養
【摘 要】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了思想的種子,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了行為的種子,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上了品德的種子,便會有命運的收獲。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绷己玫牧晳T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現在有些學生往往因為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因此我們應致力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從而挖掘出學生的智力潛能,激活學生學習內驅力,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學習習慣;小學階段;預習;細心觀察;質疑發問
小學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習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成。如果不是*習慣,許許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來就會顯得手忙腳亂。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論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時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成能力,養成習慣,使學生終生以之。以為教育可以把學生所需要的全部給他們,學生出了學校再不用自己探討追求了。這種認識是根本不對的。”葉老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學生在學校期間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1.提前預習的習慣。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對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教師講課時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點、難點,有利于新知識地接受。
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學期預習,是在發下新書后,學生們對新書感到特別新鮮,特別好奇的情況下進行,可對課本目錄做一個大體的瀏覽。周預習,學生獨立進行,需要特別細致。讓學生往后看書,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筆特別標記出來。如果周預習特別細致,那么一般不需要進行日預習。如果周預習比較粗?;蛘邲]有進行周預習,則需要進行日預習,一般20分鐘即可。
2.細心觀察的習慣。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現。”只有善于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會生活中去發現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豐富,才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觀察習慣的培養,首先生活中處處留心,“處處留心皆學問”。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動物園看動物、出去旅游看風景等,大人在學生歡呼興奮、情緒盎然的時候,恰到好處提醒、引導他,仔細地觀察細部,審視細節,不要只籠統地看大概。引導學生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比如看到鴨,就讓他同鵝進行對比。吃杏時,讓學生說說杏與桃子有何異同。其次,課堂中的學習中同樣需要細心觀察。觀察可以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數量等方面入手。
3.勤于動筆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告訴我們無論課內課外,無論看書聽課都要勤于動筆。平時讀自己的課外書時,讓學生拿一支筆,擺開一個本子,讓學生邊讀邊動筆。動筆,可以用標注,用線段或者符號把他特別感興趣的詞句標注出來。開始時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選擇,選擇學生特別感興趣的片斷。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課外書的空白處,簡單批一個詞,如”精彩”、“太妙了”、“不對”之類,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話,再往后可以用幾句話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總之,一定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外出時,及時把所見所聞和感想記錄下來,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簡單,都要記錄,堅持數日,就養成習慣了。養成寫日記、記隨筆的習慣。開頭時可以非常簡單,之后可以逐漸復雜,寫成片斷,甚至寫成完整文章。關鍵是培養習慣。日記、隨筆,仍然是以片斷為主。
4.質疑發問的習慣。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闭f的就是質疑問難的重要性。向老師質疑、發問。沒有弄懂問題時,不要得過且過、羞于開口,要善于發問、大膽地問。如果學生平時有不敢問、不善問的缺點,就鼓勵他去問,一旦有些問題是通過問詢教師、同學得來的答案,我們要給予鼓勵。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庇捎谖恼骂}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這時學生會提出:誰和時間賽跑?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時間又不是人,“我”為什么偏偏要和它賽跑?“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結果怎樣等問題,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概括為以下三個問題:時間又不是人,“我”為什么要和它賽跑?
“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時間又不是人,“我”為什么偏偏要和它賽跑?問題確定后我讓學生選擇最想探究的問題,自由結合組成探究小組并迅速確定每個人的角色。這樣就為下邊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5.勤查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是不說話的老師,能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難的字詞,教師不要馬上說出答案,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工具書,以逐步形成習慣。這是素質教育要求”授之以漁一的體現,為學生在讀課外書時,遇到不懂的字詞,能自覺地查一查工具書,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經常帶好《新華字典》、《成語詞典》等一類常用的工具書。給學生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跟學生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設法調動學生對工具書的興趣,比如,討論一些讓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得不出答案時,不必去請教老師,到相關的工具書里查找出來,學生就會對工具書的巨大威力感興趣。許多工具書查閱方法都有所不同,應該教給學生基本的查閱方法。
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了思想的種子,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了行為的種子,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上了品德的種子,便會有命運的收獲。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绷己玫牧晳T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F在有些學生往往因為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因此我們應致力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從而挖掘出學生的智力潛能,激活學生學習內驅力,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