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的設置及發展,為我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的專業化翻譯人才提供了重要的途徑,下面是權威期刊網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mti畢業論文寫作指南,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mti畢業論文寫作指南
論MTI建設中的三大關系
摘要:建設有特色的MTI項目,需要各個辦學單位因地制宜。然而,在當前MTI建設的決策過程中存在照搬照抄的現象,各辦學單位對于MTI的理解仍然有待加強。因而,有必要對MTI建設中所涉及的幾組核心關系進行深入討論,以回答“什么是MTI”、“如何建設有特色的MTI”等核心問題。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為各高校的MTI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MTI建設;特色培養;翻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0-0280-02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的設置及發展,為我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的專業化翻譯人才提供了重要的途徑,也為翻譯教學和外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前,我國MTI的建設中存在著照搬照抄、機械重復的現象。MTI該如何建設?如何建設有特色的MTI項目?如何定位自身特色?這些問題是各MTI辦學單位必須面臨的重要問題。
本文認為,要建設有特色的MTI項目,必須要讓各高校能夠從更深的層次理解MTI建設中所涉及的問題。這些問題所涉及的關系則是各個高校決策中應該重點考慮的關鍵因素。本文通過對MTI培養中涉及的三對主要關系的分析,努力回答MTI建設中的關鍵問題,為MTI培養的個性化設置提供可參考的分析模板。
一、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之間的關系
孔令翠、王慧認為,“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生培養的尷尬局面在于:所學理論固然只是舶來品,實踐能力也因為缺乏具體要求而淪為紙上談兵。這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翻譯教學中的問題――理論和實踐彼此脫離,理論教學沒有以翻譯實踐為基礎,翻譯實踐的開展也沒有理論的指導。而MTI和翻譯專業MA之間的對比很容易讓各辦學單位將“理論”的標簽貼在翻譯專業MA上,而將“實踐”作為MTI的主要特征。這種簡單的劃分方式很容易使MTI的培養模式朝不平衡的方向發展下去。
Lefevere在定義翻譯研究的目標時明確指出:翻譯研究的目標是構建一個理論,使之成為翻譯產出的指導方針。翻譯理論研究不是為了理論而理論,其目的在于可以為譯者提供一個理性的思維工具,以靈活應對翻譯中的各種問題,合理面對翻譯活動中的各種選擇。MTI的培養目標首先必須是在翻譯理論指導下的“高層次”的翻譯人才。MTI要培養的并不是簡單的翻譯工匠,而是對翻譯活動有著深刻理解和把握的翻譯專家。只有對翻譯本質有著深刻認識的譯員才有可能從更高的出發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翻譯活動,并能根據時代的要求引領翻譯活動的發展。
具體到MTI的教學安排中,我們可以將翻譯理論分為微觀和宏觀兩種。前者主要探討具體譯文的處理方式,是理論在微觀領域的研究,應當貫穿在翻譯訓練的過程中,秉承“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方針,讓學生認識到理論對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避免學生陷入主觀主義或簡單實用主義的翻譯觀。而宏觀翻譯理論的研究已經超越文本和語言等傳統概念,翻譯的內涵已經升華為“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人類活動”。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把握翻譯行業本質以及翻譯職業操守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各高校可以考慮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必修、選修乃至講座等方式進行,以論文、研討等方式檢查。
總之,MTI的培養目標應該超越工具性的技巧表層,“從人的價值層面來考慮翻譯效果和方式”,要將“做人”和“做事”兩個環節的內容同時傳遞給學生。
二、培養目標和市場需要之間的關系
培養目標和市場需要的關系是MTI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MTI的設置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要。從這個角度上來說,MTI具備鮮明的職業特點,有利于增強翻譯教學的市場針對性和適應性。然而,“市場”的概念是否就是“就業市場”則有待商榷。
把“市場”簡單等同于“就業市場”,MTI就會面臨成為繼“高職”、“高高職”之后的“碩職”的風險。MTI的定位如果以“就業市場”為直接導向,只會陷入永遠的“被動”追隨就業市場的局面,而無法預測和把握翻譯行業的發展特點和規律,而培養的學生也將永遠落后市場的需要。另外,就業市場僧多粥少的局面下,以“就業市場”的要求為導向無疑是極度危險的。我們應該將“市場”的概念進一步升華,將之理解成為以社會主義建設為宏觀背景的翻譯市場。MTI的培養目標不是為了滿足市場上對某行業暫時性的需要,而是為了滿足行業長遠健康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結構。MTI的人才培養應該著力解決當前翻譯教學中理論和實踐脫節等核心問題,培養方向應該從翻譯行業的長遠發展著眼,避免“跟風式”的培養。
因此,各辦學單位要努力把握以下兩點。
第一,各辦學單位必須能夠準確把握翻譯行業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清楚了解該行業的發展要求。如果MTI的建設仍然基于傳統對于翻譯行業的了解,那么特色建設根本無從談起,只會成為另一個“新瓶裝舊酒”的翻譯學MA。
第二,各高校的MTI培養要特色鮮明、針對性強,一旦確立,不要因為市場的暫時性變化而輕易改變,要重視專業特色的積淀。穆雷通過調查總結了國際著名翻譯學院的共性:從課程設置上來看,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有以下共同特點――市場定位準確、培養目的明確;職業導向和研究導向劃分明確;課程設置特色突出等。只有各個學校均能夠因地制宜的辦出特色,MTI教育才能夠在宏觀結構上真正滿足市場對各種翻譯人才的需要。
三、市場細分背景下高校和翻譯公司的關系
進入21世紀后,翻譯行業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特點,傳統的口筆譯業務出現了科技、法律、會議、文學、字幕等多個細分方向,而本地化、技術寫作、翻譯管理等新興內容開始逐漸成為翻譯行業的重要服務。苗菊,王少爽的調查表明,多數翻譯公司招聘的職位要求應聘人員具備一到兩個專業的背景知識,業務更新和市場細分成為翻譯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高校在培養翻譯人才時必須應對這些新的挑戰和要求。 目前我們對于MTI的討論主要關注的是MTI培養單位和翻譯市場如何接軌的問題;然而,現實中,這個過程并非這么簡單。Robinson指出:翻什么、怎么翻以及為什么翻等問題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這些問題往往是由出版商、翻譯客戶以及翻譯公司(中介)等機構決定的。可見,在譯員和市場之間,存在眾多中間環節。就市場細分和翻譯培養的問題而言,我們必須考慮到高校培養和翻譯公司培訓兩者之間的協調和分工關系。
從工作內容上來說,多數的譯者是在翻譯公司工作,具體的業務細分并不是由譯者自己決定,而是由公司需要決定的。因此,高校培養的細分工作如果不適應公司的實際需要,會造成人才培養和市場脫鉤的尷尬局面。從流程上來說,翻譯客戶直接接觸的是翻譯公司,而并非譯員。所以,譯員無法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專業細分的工作――能夠適應多方面的翻譯工作本身就是當前翻譯行業對譯員的要求之一。因此,針對市場細分的培養是由高校和翻譯公司共同完成的,但是兩者之間的分工應該有所不同。Ulrych指出,翻譯教育并不是要將譯員塑造成最終成品,而是使之掌握“有效的可遷移”技能,以應對處理未來翻譯活動中的各種問題。可見,高校的培養仍然應該以關注宏觀方向為主,著重加深學生對于翻譯市場和翻譯行為本質的理解,重點培訓學生的綜合翻譯能力,以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翻譯公司的培訓則以微觀市場的業務需要為導向,靈活的將眾多學生進一步訓練成為能夠適應各種市場細分的合格譯員。
MTI培養的理想狀態當然是能夠迅速適應市場需要,滿足翻譯活動的要求,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市場需要的緊迫性而違背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我們不應該也不可能要求高校培養出完全成型的翻譯人才;而且,MTI教育剛剛起步,多數高校并不具備能夠有效針對市場細分進行培訓的師資和軟、硬件設施。這種背景下,將高校培養和公司培訓之間的關系理清,各個高校認清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翻譯市場的特點,使自己的培養體系和翻譯公司的培訓體系形成有效互補,是建設成功MTI培養方案的基本保證。
MTI的建設和發展對于我國翻譯教學乃至社會發展均具有重要影響,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局面下把握MTI發展的方向是各個高校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只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才能給予MTI一個準確的定位。在MTI的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制定等決策過程中,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去遵循,但是如果能夠理清MTI建設中的幾組核心關系,或許可以真正發現特色獨具的發展之路。本文的論述權作拋磚引玉,希望可以為各個辦學單位的決策提供具備參考價值的分析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