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準備和發表有很大的難度,對英語水平有一定要求,審稿也是過五關斬六將,要求相對其他期刊更為苛刻,這讓不少作者望而卻步,其實很多作者對SCI并不是十分了解,今天權威期刊網小編為您簡單介紹下SCI論文的審稿流程,希望那些用心做學術的作者們都能成功發表自己的SCI論文:
1 . 一篇論文投到國際SCI期刊,編輯會對稿件由一個初步的意見或結論。首先看論文的內容是否符合期刊的定位或scope,比如一篇有關臨床的case report論文投到了JBC,其下場是可以想象的,像這種情況,編輯就不用再浪費時間了,不用外審了,直接退稿,當然退稿信會簡單解釋原因,但都應該是通用格式,像這這種情況,作者不用太不爽,因為editor并不是拒絕你的數據和/或結論,下一步很簡單:就是再找一個合適的期刊,再投。
2.如果論文是適合在該期刊發表的,接下來編輯就會看下面兩個問題:1)論文手稿是否完整,有沒有缺少某些部分,圖和表有無遺漏?; 2)手稿的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格式?最起碼要符合基本格式。上面兩個問題如果有一個問題的答案是”NO”,論文也會立馬退回,絕大多數期刊的編輯都不會讓審稿人去浪費時間去審閱明顯有上述問題的稿件,這也是對繁忙的審稿人的起碼尊重。
3.上面1、2條通過后(當然有些稿源豐富的期刊還會由作為大同行的編輯對稿件的內容本身,尤其是創新性進行評估),下面編輯要干的活的就是找合適的審稿人(一般是兩個)進行外審,下面審稿過程就是包括我在內的不少作者比較熟悉的,略去不提。
4.兩位同行的評審意見收到后,往下編輯要干的活,有時候很容易,比如兩位審稿人都建議接受(accept),并且都有很強的理由,論文只需小修甚至無需修改,這種情況下,編輯要做的決定是顯而易見的。但現實往往并非如此簡單,不然是個人都可以干這活了,很多情況下,兩個審稿的意見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或者其對稿件的推薦意見并沒有很強的證據說明,這種情況下,編輯有兩種選擇:或做最后決定,或再找一個或更多地審稿人繼續審,看是否能有一致的評審意見。如果編輯對文章的內容可以說是大同行,此時他/她就可以作為第三個審稿人做出自己的判斷,編輯很可能會如此做,尤其是當其中一個審稿人的意見比另外一個明顯更有說服力的時候。當然,第二個選擇,即再外審顯然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比較弱的編輯往往會如此選擇。但是這第二個選擇,任何編輯都一定要如此行的,尤其是對論文的內容自己不熟悉的時候。
5. 外審結束,編輯也做出決定后,此時作者就會收到通知(現在幾乎都用email了),注意:這是編輯的最后決定,審稿人或者editorial Board members只對文章是否錄用做出推薦意見,最后的決定是而且一定是由編輯做出的,尤其是對于采取匿名審稿方式的期刊,更是如此。
6.一般而言,編輯的決定由三中類型:”accept’, “reject”, “modify”。上述決定一般在文章投稿后4-6周內都能搞定。如果您在投稿8周后,還沒有收到編輯的最后決定(或者解釋稿件耽擱的理由),此時,就不要再猶豫,趕快和編輯聯系。作為作者,我們有權利在合理的時間內(4-6周)知道稿件的命運,或者至少知道論文的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