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稿人建議我投別的期刊,怎么回信啊?
如果是修改就說你所投稿的期刊讀者群對你的論文有興趣這個看整體的修改意見,如果是修改就說你所投稿的期刊讀者群對你的論文有興趣擴充,延伸,寫新的文章,不是一稿多投,研究都是這樣的。不過,那個慢慢來,急不得,而且接收的幾率肯定沒有現在高。先好好修改,編輯讓修改,審稿人一般不會找太多麻煩,除非真的有問題。擴充,延伸,寫新的文章,不是一稿多投,研究都是這樣的。不過,那個慢慢來,急不得,而且接收的幾率肯定沒有現在高。
如何面對無理的審稿意見(zz)
我在長期的編輯出版工作中,常常會見到作者對編輯處理稿件的結果不滿(改一下)。甚至我碰到 過學術影響比較大的作者對編輯提出的退稿意見憤憤不平。一些年輕的作者常常認為世道不公、專家沒有讀懂文章,一些專家級作者會認為編輯的工作有失 誤、懷疑國內期刊的審稿程序,更有人認為編輯或審稿人跟自己過不去。一般來說,作者常常認為國內的同行專家審稿的不認真! 這個我也有同感,但是不認真的標準與作者的不一樣。一般作者認為審稿人不認真是因為否定了 他的稿件,而我認為:不認真原因是多數審稿人給出的評價只是泛泛之詞,有的甚至將文章中的內容復制過來充當審稿意見。反倒是能夠提出文章問題的意見 不多。說好話容易而挑毛病難,要提出文章的不足至少需要通讀文章,如果提出的意見不局限在寫作方面,那更需要有一定的資料做依據。通過審稿意見就可以看的 出來審稿人是否熟悉該研究領域、審稿是否認真。好的審稿意見,除對文章的選題定性評價之外,會對研究的具體過程進行認真的審視,會提出一些有實質內容的意 見或者是疑問,有的還會給作者提出許多深入研究的建議。 這樣的審稿意見在具有國外留學經驗的、中青年審稿人中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審查意見,即使是 對稿件持否定態度也可以給作者帶來莫大的收獲。但是,常常讓編輯左右為難的是,只介紹文章所研究的問題而缺乏對文章的評價,有時盡管對文章的整體水平不滿 意也給不出來具體的意見,只是一個水平一般,似乎編輯不知道文章在研究什么,而向編輯做知識普及或是作者的自我推薦信。 而讓作者不滿的當然是否定性的評價,這里邊有幾種情況。 (1)對于審稿人來說針對稿件提出的問題,并不一定就是對稿件的完全否定,有的只是學術上的 探討,但是由于一般水平還可以的期刊不會只是在審稿人認為不適合發表時才決定退稿,審稿通過的稿件往往多于發稿的數量。所以,編輯常常會根據審稿的意見來 判斷稿件的取舍。有時退稿的意見只是一個借口,而實質上是對稿件的寫作水平、選題方向等不滿意的綜合反映。所以作者會感覺:這樣的就給予退稿處理啦? (2)對于審稿人來說,沒有時間仔細研讀作者的稿件,往往在讀到文章的開頭就已經形成了一個 好或壞的概念。如摘要中看不出作者選題的創新性、文章的開始就出現論據不充分之處、文章表達難以讓人理解、論述中出現明顯的疏忽和錯誤等等。這樣已經讓人 相信作者不是一個嚴謹的人、文章的可信度大打折扣?,F在作者自己對自己的稿件都不認真,如何要求審稿人認真呢?我非常認同:一般論文都是寫給新入行的人看 的。審稿人往往是學術研究方面的骨干或帶頭人,一般很少閱讀一般性的研究論文,就是閱讀,不是與自己的研究方向緊密相關的也不會仔細閱讀。瀏覽是在信息爆 炸時代的一種通用閱讀方法。因此,指望審稿人仔細閱讀你的稿件,實質上是不現實的。所以,如果不能很快讓審稿人認同,審稿人給出不切實際的結論是十分正常 的。特別是一些作者,感覺自己的研究十分重要、有時是面面俱到而將文章寫的泱泱幾萬字。經常有作者以自己論文篇幅作為水平的體現,如果沒有十分的吸引力, 誰會花上幾個少時、耐著性子將你的文章閱讀完! (3)學術問題有不同的觀點,這也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同一個問題大家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如 果大家的意見都統一了,那么這樣的研究也就沒有創新性、也就沒有發表的必要,應該寫入教科書啦。另外,不同的人資料的占有量不同,認識問題的角度也會不 同,更何況審稿人的研究與作者的研究方向多數情況是不相同的(能夠做到大方向相同就不錯了),我們常常聽到作者陳述:目前國內還沒有人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這充分說明研究的獨特性,所以稿件的審查,實質上是用外行的眼睛來挑刺。審稿人提出不同的意見,甚至是沒有道理的意見是十分正常的。這也就是學術發展中常 常出現的:新的學術觀點不容易被認可,甚至被扼殺。這是科學發展的代價之一,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比現在通行的:同行專家審稿機制更 好的辦法來保證學術成果發布的科學性。 我常常聽到我的作者抱怨:我的稿子被你們退了以后,我投到國外知名期刊都發表了。這一方面說 明:審稿機制不是保證每一篇優秀的文章都能被發現和發表,而是最大限度地保證違反科學規律或科研垃圾不被發表出來;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外期刊不一定就比國 內期刊要求的高。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做出版的應該盡量規范稿件的出版流程,盡量做到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能夠不被埋沒,為此我在工作中就開辟有特別通道: 如果作者認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開創性的價值,可能會不被人接受或理解,那么就向編輯提出來,最好不是自己自說自話而是有人推薦。那么,我的編輯就會采取 不同于常規的審稿流程,明確專家審稿的重點和出發點,從而給予最大程度的寬容。但是,這樣也解決不了前面的問題,總歸這種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只是少數。那 么,面對這樣的現實,辦法只有一個:作者自身努力做到不被審稿人誤解,努力讓審稿人認同你的觀點??倸w審稿人讀你的文章主要不是為了學習而是挑毛病的。根 據我的經驗,至少可以給作者這樣幾條建議: (1)當文章成文以后不要急于投稿,而是放一段時間拿出來自己仔細讀一兩邊。這是老辦法了, 但是現在的作者很少有人能夠做到。計算機打字的錯誤,在我們的稿件中比比皆是。包括我的博客,寫完了就發表出來,常常自己都讀不下去。文章的語言表達不清 楚或難以理解,這不僅僅是對閱讀者的不尊重,而是讓讀者想讀也讀不懂或者十分費力氣,更重要的是,對于科技論文來說: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不僅僅體現在論文之 中,而且體現在作者個人的可信度。一位態度嚴謹的作者很容易得到別人對其個人的尊敬和對其成果成果的認可,有時對于一些小的疑問也會基于對作者的信任而被 放棄。 (2)文章的立論要充分。文章一上來就讓人產生懷疑,特別是在研究的方案設計、理論假設或試 驗選擇等研究的基礎性內容部分,一旦讓人產生懷疑那是十分可怕的。讓審稿人抱著懷疑的態度來閱讀下去,只能是加深懷疑的程度。論文論述的問題不見得多,而 每論述到一點就要做到有理有據,不容懷疑,否則論述的越多漏洞就會越多。一兩個漏洞就足以將你的文章置于死地,更何況有許多假設和論據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闡 述清楚,盡管你認為闡述清楚了而讀的人不見得能夠理解。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越新,其可信度就越低,因而也就越容易遭人誤解。所以,論文的寫作一開始就必 須考慮充分,考慮到各種不同的反問。如果不能解決,那么寧愿將自己的研究限定在特定的條件之下。附加條件的成果,在研究的探索階段同樣是有價值的,并不需 要盲目的提升研究的適用范圍話多必有失嗎。
投中文核心 通訊作者是該雜志的審稿人是不是好投一些
Elsevier上的投稿絕大部分期刊不會給每個人都發郵件的,不像RSC的期刊,所以樓主不要擔心。最好添真實的郵箱,或者樓主也可以以他們的名義注冊真實的郵箱,系統好像只給通訊作者發郵件,所以其實你也不必擔心什么。不要亂寫。切記:通訊作者的郵箱地址不可亂填。Elsevier投稿狀態如下,供參考:1.SubmittedtoJournal剛提交的狀態2.ManuscriptreceivedbyEditorialOffice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編輯手里了,證明投稿成功3.With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時候沒有要求選擇編輯,就先到主編那,主編會分派給別的編輯。這當中就會有另兩個狀態:3.1.AwaitingEditorAssignment指派責任編輯Editor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給一個編輯處理了。3.2.EditorDeclinedInvitation也可能編輯會拒絕邀請,這就需要重新指定編輯3.3.technicalcheckinprogress檢查你的文章符不符合期刊投稿要求4.編輯接手處理后也會有2種狀態4.1.DecisionLetterBeingPrepared就是編輯沒找審稿人就自己決定了,那根據一般經驗,對學生來說估計會掛了1)英文太差,編輯讓修改。2)內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們直接被接收。4.2.Reviewer(s)invited找到審稿人了,就開始審稿5.Underreview這應該是一個漫長的等待。當然前面各步驟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編輯的處理情況。如果被邀請審稿人不想審,就會decline,編輯會重新邀請別的審稿人。6.RequiredReviewsCompleted審稿人的意見已上傳,審稿結束,等待編輯決定7.uatingRecommendation評估審稿人的意見,隨后你將收到編輯給你的decision8.Minorrevision/Majorrevision這個時候可以稍微慶祝一下了,問題不大了,因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體怎么改就不多說了,謙虛謹慎是不可少的。9.RevisionSubmittedtoJournal又開始了一個循環。10.Accepted恭喜了11.Transfercopyrightform簽版權協議12.uncorrectedproof等待你校對樣稿13.InPress,CorrectedProof文章在印刷中,且該清樣已經過作者校對14.ManuscriptSenttoProduction排版15inproduction出版中
期刊論文單位的審稿人都是神嗎?怎么評判一篇文章能否發表?
沒投過國內的期刊,讀書期間投稿起碼也投了有十來個國外期刊了。隨便說點。你在雜志的網站上在線投稿時一般會填寫至少3個推薦審稿人。paper首先是到一個專業的編輯手中,編輯會根據研究方向將你的稿件發送給3~5個近似研究方向的審稿人,一般編輯會選一個你推薦的審稿人(也可能一個也不選),另外幾個則由編輯確定。你不會知道審稿人是誰,每個審稿人也不知道都有誰在看這篇稿件。他們給出的意見都是相對獨立的,這就避免了審稿人在審稿過程中的作假。我是學有機化學的,只說說有機方面的審稿過程吧(其實是因為幫老板審過稿,知道大概會從哪幾個方面看)。首先,了解paper的研究意義,當然你的paper中會提到這一點,但是大家都是搞這行的,知道一個新化合物的合成有什么意義。并且研究生每天都要讀相關領域的大量文獻,也知道大概的發展是怎么樣的。其次,合成過程。某類化合物一般是通過什么合成路線得到,你的研究是不是改進了原來的路線,是不是方法更加簡便。核對譜圖(NMR、IR、紫外等等等等)是否與你給出的結構式相符合,這是有機化學的基礎。第三,分析。新化合物合成出來不是就放在那里看的,你需要研究這個物質的性質。這部分跟研究意義聯系比較緊密。這個化合物是不是可以做成一個新的材料,在光學、電學還是其他的領域有很好地應用;這個化合物可不可以當做某種藥物的前體,可不可以進行衍生化繼續研究。這些都是需要你在paper里寫明白的。第四,語言。很多中國人在寫英文paper的時候都會遇上表達問題,如果你的文章出現的語法表達錯誤太多,審稿人可能根本看不下去。不過一般只要不影響正常閱讀,審稿人就只會說需要修改,而不會拒掉你的文章。這幾個大方向審稿人會逐一評價,如果覺得你的哪一方面做的還不夠,會在意見中寫明你還需要做哪些研究。如果你的paper具有深刻的研究意義,審稿人一般會要求你精益求精完善研究才同意發表。幾個審稿人把審稿意見發回給編輯后,由雜志編輯認定這篇文章是否有資格發表,一般意見有直接發表/接收(Publish unaltered )、小修后發表(Publish after minor changes)、大修后發表(Publish after major changes)、大修后重審(Review again after major changes)、拒收(Reject),你按照要求來就好。至于拒掉的paper,有的期刊編輯會給你個鏈接讓你修改后改投另一個雜志,這個雜志一般是新出來的,稿件量并不多,所以好好改一下投新雜志吧,有總比沒有好。這種算是比較運氣的了,更多的paper是毫不留情的被拒掉,如果你覺得你的研究真的很有意義,你可以照著審稿人的意見先完善自己的paper,然后向該雜志申訴,可能更高級一點的編輯看到你的申訴信也覺得你的研究的確挺有意義也是有可能允許你發表的,不過這個概率非常小啊…差不多了,就說這么多吧。有陣子沒做過這事兒了,有疏漏還請指正。
第一投被拒如果改投影響因子低的雜志,會遇到相同的審稿人嗎
如果領域小,這種可能性比較大,領域比較大,幾率就小多了 如果有多位審稿人都提出補充數據的要求,樓主還是要慎重考慮比較好。評審意見的用意是在提升稿件質量,就算是投到比較低分的期刊,如果遇到了同一位審稿人,那么有可能又會再次失去發表機會,雖然可以嘗試向審稿人解釋為何無法添加數據,但是可能也很難改變期刊決定。至于遇到同一位審稿人的機會大不大則很難說,跟領域也有關,我還是建議樓主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補充數據吧!
成為SCI期刊審稿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相關如下: 學術生涯以來被數十個期刊邀請審過數百余篇/次的文章,publons統計驗證的數據。有jacs、nature子刊,也有四區末流。拿過幾個期刊的年度最佳審稿人獎。 最大的感觸是,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造假的、灌水的、一稿多投的,真tmd多。歐洲的關系稿真tmd多。相對而言,好期刊下審到的中美單位的稿子質量普遍最高。 中國學者的文章不少創新性極高,但愛偷懶,經常會漏那么幾個昂貴但重要的表征或control。美國單位學者普遍把有用的沒用的數據都會補得很全,si洋洋灑灑幾十甚至幾百頁,但不少是賣慘流,創新性一般。 同一個期刊不同編輯對文章質量的把控尺度真是千差萬別。 以及審稿主觀性其實很強,一篇文章不同審稿人能給出完全對立的評價,相當常見。而編輯一般都是以寧殺一千不放一百的心態,哪怕別的審稿人夸得有多高,只要有一個強烈的負面意見就會拒絕。高質量的文章里,投中一個好期刊在我看來只是概率問題。 我個人審稿風格比較nice,看不明白的或者感覺邏輯不通的,都會提問并建議給修改機會,畢竟個中細節只有作者最清楚。當然除了那種一看就是錯誤的、谷歌之后發現抄襲的、一稿多投的、創新性極低的之外,我基本全部都建議編輯給修改機會。 但我有個同事比較變態,只要他不懂的地方他都會偏執地認為是作者做錯了,拒稿率高達95%以上(當然我極其瞧不起這位同事)。 以及點名批評RSC旗下的Chem Common和Nanoscale,那里的個別編輯經常給審稿人發郵件說這是約稿不能拒。但文章明顯有問題還不能提負面意見了?后來也就拒絕為這倆期刊審稿。 私底下認識幾個編輯,聽過他們一些吐槽,大多認為來自歐洲的審稿人普遍審得很慢、傾向抬杠以及給負面意見。 這和我每次開學術會議時的感覺是一致的:歐洲科學家比較喜歡在一些無關重要的細節上鉆牛角尖,經常會表現出很明顯的瞧不起別的同行的研究。所以后來我投稿時,也會在“opposed reviewer(規避的審稿人)”里盡可能寫多幾個方向相近的歐洲同行,能躲幾個算幾個。
投某一sci雜志在編輯那里就拒了沒送外審,修改后還能重投嗎
一.SCI 論文,并沒有想像中的難寫 1.要熟悉你的專業,實驗方法;要尊重結果,實事求是面對結果,下筆之前多看 看文獻, 尤其是國外近期文獻。 相信只要是正確試驗得來的結果都是可以解釋的, 是可以發表的。 2.對于初寫者,“抄寫”不可避免,妙在“抄寫”技巧。同類性質的研究文章,撰寫格式大同小異,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靈活“抄”用。有些描述性、結論性的句子在讀懂的情況下盡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和總結。但千萬不可照抄未讀懂的原句,否則,小者笑話百出,大者斷送文章前程。 3.盡量使用你熟悉的詞匯。不要故意使用華麗、少用或罕見詞匯。 4.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時間。 5.文章寫成后,一定要請導師、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審閱,有必要的話也可 以請信譽度高的專業服務公司(比如美捷登)把關,提高成功率。 二. 如何投稿 論文投向哪份雜志其實還是有學問的。一般視課題的新穎及創造性、實驗結果的完整及可靠性和論文寫作質量而定。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1 年以上)等,最好先投比你的目標雜志更高的雜志,哪 怕是 Lancet, NEJM,JAMA 等都不妨一試。這些雜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送審后退 稿(及少數直接收稿)。前者一般不到一周完成,后者 1-2 個月。所以即使拒稿,你不會有任何損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要知道,給這些雜志審稿的全非等閑之輩。他們在一針見血提出里文章的“軟肋”的同時,往往會提出許多改進論文的良好建議。如果你沒有時間等,想讓論文一次中的,又不愿“下嫁”你的大作,那么就要費心選擇了。三. 如何選擇審稿人 許多雜志編輯希望你推薦 3-4 名審稿人,并很可能向你推薦的審稿人發審稿邀請。所以推薦審稿人還是有學問的。 如果你推薦的審稿人太忙或者太“牛”,他們根本不會理睬一般雜志的邀請,你的文章就可能不能及時找到審稿人。其實雜志對審稿人的身份要求不是太高的,但審稿人必須是某專業的專家。因此,許多在某專業發過論文的作者都會收到審稿邀請信。因此,你在推薦審稿人時,不必太“挑剔”。 建議: 1. 推薦國外發過與你結果、結論相似文章的作者; 2. 推薦你論文中曾引用論文的作者; 3. 推薦你或你老板認識的同專業的教授、副教授。四.關于撤稿 有作者投稿后因種種原因需要撤稿,但又擔心編輯不高興, 甚至會被打入黑名單。 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但需要說明的是,你為什么要撤稿?材料方法不可靠,結果不能重復,還是設計本身有問題?這都是撤稿的理由。 但目前因體制原因國內有許多作者一稿多投,當文章被其中一份雜志接受后,作者就開始要求其他雜志撤稿。此種一稿多投的行為為國外學者所不齒。因為這樣會浪費編輯和審稿人的大量時間。 五. 如何對待編輯來信 1. 拒絕(Rejection) 國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5 分以上的雜志拒稿率可高達 80%,一般雜志拒稿 率在 30%以上。所以,如果收到這樣的答復,應根據評審意見修改文稿,然后根據修改質量再投其它雜志。通常是投到影響因子更低的雜志。但是,如果審稿人提出了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而你又感覺已充分合理地回答了這些意見和建議,你完全可以投向更好的雜志。 2. 修改后再投(Re-submission)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往往表明論文競爭力不夠,甚至有缺陷。通常需要補試驗或資料。多個審稿人之間意見也不一致,褒貶參半,編輯無法定奪。所以會退回作 者修改。這時,作者應該認真閱讀編輯和每個審稿人的意見和建議,至少補充審稿人建議的一個試驗(能全部補充當然更好),然后有理有據的回答審稿人的每一個問題。修改后再投的論文被當作新投稿件,會重新編號,往往會給原審稿人重新評審,甚至送另一批審稿人評審。但只要認真回應了編輯和審稿人的意見和建議,論文大多是會被接受的。 3. 修改(大修(Major revision)或小修(Minor revision) 修改與修改后再投不同的是,修改后的文章不會重新編號,只在原編號后加 R1。 其實, 許多雜志的“大修”其修改程度不亞于上述的“修改后再投”。 不易輕視。 同樣,修改后的文章很可能會送原審稿人評審。 一般被接收的機會很大。 “小修” 的文章一般原則上已被接受,但有少量地方需作者確認修改,故與有些雜志的 “有條件接受”差不多(見下)。 4. 接收(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 除少數雜志外,絕大多數雜志,尤其高質量的雜志,不會“直接接受(Accept as it is)”第一次投稿的論文。最好的情況是“有條件接受(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也就是只要作者同意做某方面的修稿或補充,論 文即被接受。 但大多收論文經過第一次修后接收。有時需要第二次修改。一般修改兩次還不能 讓審稿人滿意,編輯往往會拒稿。 六. 如何回答審稿人 要擺正心態,保持冷靜。不要用“偏見“的心態去斷定審稿人有”偏見 “、“歧視”。做研究的確很辛苦,發表文章也確實很不容易。但審稿人同樣也很辛苦,也很不容易。他們認認真真地閱讀你的文章,給你提出中肯的意見,甚至很好的建議。如果還被你措辭強硬的怪罪一陣,換著誰也會生氣。要知道,找理由拒絕一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此,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好好的靜 下心來,好好分析理解審稿人的意見,找出問題的所在。七. 論文被接受后的事項 論文被接受后,就會收到印刷編輯寄回的校樣。校樣不容許大幅改動,除非有原則錯誤。校稿時主要查看基金號是否寫錯,作者名字是否寫錯,圖表中的數據是否有誤。有的雜志清樣校正后的稿子是不允許再改動的。再改動要收費,并且延誤出版。校樣一般需要盡快寄還給印刷編輯。寄校樣時,出版商會要求填寫版權轉讓書(Transfer of Copy Right), 并告知支付版面費的辦法和訂購單行本的方法。以往絕大多數雜志不收版面費,現在,隨著Open access流行,收版面費的雜志多了,但至少半數以上的雜志仍然不收版面費。但目前向作者索要論文的已經不多,而且作者很容易從網上得到自己論文的 pdf 文本,電郵給索要者即可。八. 論文被發表后的事項 論文一旦發表,不宜撤稿。 在許多人眼里, “撤稿”幾乎等同“學術不端行為”。 所以,一稿多投或一稿多發亦涉及誠信問題,應在發表論文之前慎重考慮。 另外,論文發表后,你有可能收到來自不發達國家或國內學者的論文索要信。這表明,你的論文有人感興趣,其次,有人可能會閱讀并引用你的論文,從而增加你的知名度。許多大學按論文所在雜志的影響因子和被引用次數來評價論文水平。 對此, 你應抱積極態度,盡量用電子郵件發給他們你在網上下載的 pdf 文本。 九品論文網、提供論文發表,職稱論文發表,教育論文發表,學術論文,建筑論文發表,醫學論文發表。論文領域:教育,建筑,經濟,管理,社科,醫學 ,文學 ,農業 ,體育 ,財會,科技,機械 ,計算機 ,法學,藝術,新聞,工程 ,交通 ,理工,護理等專業。
Photosynthesis Research投稿后的文章狀態包括哪些
未審退回,建議改投其他期刊,送交同行評審。1、未審退回:這個情況發生在編輯認為論文不符合期刊范疇或投稿要求,于是在未送交外審的情形下退回稿件。有另一種可能是論文里的語言錯誤太多,索性期刊編輯在退回的時候會說明原因,作者有機會在重投或改投前改善語言。2、建議改投其他期刊:當期刊編輯認為論文不適合原投稿期刊時,有可能建議改投別家期刊,如果是同一個出版商旗下的期刊,待作者同意后,投稿移轉會在期刊內部進行,作者不需要另外操作,但如果是建議不同出版社的期刊,那么就完全是看作者本身愿不愿意改投其他期刊。3、送交同行評審:在初步審查中編輯會確認論文是否符合期刊范疇、遵守期刊投稿各項要求,一旦檢查沒有問題,編輯便會送交同行評審,一般都會邀請2到3位審稿人進行審稿。論文在經過同行評審后,同行評審員會提出決策建議還有相關意見,編輯會根據這些意見做出最后決定,如同先前已經提過的,雖然同行評審意見很重要,但對期刊編輯來說仍然是參考作用,即使審稿人提出負面意見,如果編輯認為論文可信,還是可以接受論文,又或者,審稿人提出正面反饋,編輯也可能認為論文不值得發表而拒絕。
將已投稿的文章掛到arxiv上會被期刊拒稿嗎
尤其是討論部分,并非源于專業知識。期刊編輯會考慮重新受理,講究貨比三家。這種幾率非常小,該如何修改.如果是因為審稿人審稿時不夠公正所致的拒稿.如果被拒論文不是文章中的數據或分析不足?這是一個困擾科研工作者的問題,這就是學術本身的意義所在,作者就要仔細考慮審稿人的意見并認真修改,論文可以重新進入到新的一輪審稿程度。如果編輯同意作者的意見。小修與接收是最好的結局(小修基本就等同于接收),再將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應的期刊,很多作者認為審稿人的意見合理。多數作者的拒稿多源于文章構架的不夠合理.從自身找原因,但是時間不允許修改,進而造成文章意義不夠突出,很多作者的討論是對結果的再陳述,轉投到影響因子該該刊低一點的期刊嘗試,作者可以禮貌地申辯下,畢竟論文的數據處理及分析方式決定了結果的可靠性。有些作者存在僥幸的心理。但是,可以適當申辯、拒稿及接收四種情況:1、小修。這就需要作者,而是因為有些時候期刊的編輯找的審稿人未必是作者這個領域的專家。很大一部分作者在收到拒稿的消息后。還不如。即便他們的審稿意見看似不夠專業,才能突出本研究的優勢所在,在接到拒稿信后就開始修改。審稿人有時也會犯錯誤,可以向編輯或主編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回復中要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著重進行文章結構的調整,多看些相關的文獻,盡早解決問題。再者,相當一部分論文會被拒稿,而是重要性或創新點缺乏,但實際上寫討論也要與購物一樣,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發要求。因此。如果作者對否定有異議,多數拒稿SCI論文文章進入審稿流程后,得到的結果無非是大修。只有將自身所得數據與既往結果進行比較。40%的論文在大修后接收,可從以下幾種方式選擇解決之道。2。SCI論文拒稿。要知道拒稿的論文在經過其他審稿人審理時,有時候審稿人的意見不盡合理。那么,等找到更廣泛的證據支持或有了更明確的結論后,我們也要禮貌地申辯,也會得到類似的審稿意見。3,仔細修改.如果文章拒稿是因為數據或分析有嚴重缺陷,認為換個期刊后審稿人或許不會找出數據或分析層面的不足,如樣本量不足等,挖掘其他研究與本研究的銜接之處。這類文章可以先放一放。這是非常不合理的,進而縮短收稿周期。只要自己是正確的就應該堅持。4。拒稿后,直接轉投到其他期刊。不同期刊對論文的創新點要求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