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霉病有什么癥狀?小麥在什么時期得這病
小麥赤霉病,又稱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響最嚴重是穗腐。 1.苗腐 由種子帶菌或土壤中病殘體侵染所致。先是芽變褐,然后根冠隨之腐爛,輕者病苗黃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濕度大時產生粉紅色霉狀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2.穗腐 小麥揚花時,衩在小穗和穎片上產生水浸狀淺褐色斑,漸擴大至整個小穗,小穗枯黃。濕度大時,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霉層。后期其上產生密集的藍黑色小顆粒(病菌子囊殼)。用手觸摸,有突起感覺,不能抹去,籽粒干癟并伴有白色至粉紅色霉。小穗發病后擴展至穗軸,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3.莖基腐 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發生,麥株基部組織受害后變褐腐爛,致全株枯死。稈腐多發生在穗下第一、二節,初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褪綠斑,后擴展為淡褐色至紅褐色不規則形斑或向莖內擴展。 小麥赤霉病,揚花期染病,灌漿期見病,一旦發生,很難防治。防治該病,預防為主,要掌握兩點,一是時間上,二是藥劑。在小麥抽穗后揚花5-10%進行噴藥預防,這幾年提倡見花就打的防治措施。選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 戊唑.多菌靈、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咪鮮.多菌靈、多.銅噴霧防治,間隔5-7天“齊穗期”再防治一次。
什么是小麥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別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潮濕和半潮濕區域,尤其氣候濕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赤霉病可侵染小麥的各個部位,從苗期到穗期均可發病,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對小麥影響最為普遍和嚴重。表現為在小麥開花至乳熟期,小穗穎片出現水漬狀淡褐色斑點,進而擴展到全穗。氣候潮濕時,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現粉紅色膠黏霉層,后期產生煤屑狀黑色顆粒。紅色霉層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顆粒是病菌的子囊殼。??
小麥赤霉病為什么很難防治?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域及其江淮地區每年多發病,我們安徽長江流域每年春季雨水頻繁,空氣潮濕,赤霉病每年都有大爆發的可能,為此,我們當地植保網站把防治赤霉病當做小麥病蟲害的重點,提前發出預測、預報、預而小麥抽穗揚花期也是赤霉病病菌最易侵染并造成穗腐的,尤其抽穗揚花期多雨的氣候性病害,在正常年份可能不發病或發病很輕,看到別人防了沒有發病,自己沒有防也沒有發病,就有一種僥幸心理。一定要克服這種僥幸心理,不管抽穗揚花期天氣怎么樣,都要噴藥預防,最好是天氣。研究和現實情況證明,如果能夠得到有效的防治,我們完全可以將小麥赤霉病的危害降低至一個很低的范疇之內。而做好預防就是這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說一說赤霉病的問題。等,會加重赤霉病發生為害流行,因此赤霉病通常防治最佳時間為小麥揚花初期小麥赤霉病是一種不可逆的病害,防病,以后飛機不潵藥,我們就提前打藥,因防睌了不起作用,在小麥抽穗前要打一次藥,揚花前打一次藥,藥到藥店都有賣的,你說明治什么病,生育期都能為害,引起苗腐、莖基腐和穗腐。一般是在小麥抽穗開花期開始發病,以成熟期發病最嚴重。發病初期,先在個別小穗基部或者穎殼邊緣或者尖端出現褐色水漬狀斑點,以后擴大到整個小工作人員都會給你治病的藥,小麥要長的好,在開也就是說,一旦發生后,根據防治的時間,或多或少都會造成減產,如果發生后防治及時,可能會少減產一些,如果發生后,防治不及時,絕收的可能性都會存在。,即看到開花株數5-10%時一般。
小麥赤霉病如何治理
小麥赤霉病 應該在齊穗期噴施殺菌劑預防,一旦發生就晚了。 藥劑防治。①防治適期。藥劑防治赤霉病的效果與噴藥時期關系很大。一般情況下在始花期(揚花率10-20%)用藥最好。間隔5-7天第二次用藥。一般年份第一次施藥保護花期,以后再按病情、品種、抗性及天氣變化,決定是否第二次用藥。要特別注意,如果第一次噴藥量不足或錯過了防治適期,對防治效果有很大影響。補救措施是用加倍的藥量、均勻周到細致地噴施防治。②用藥種類。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防治小麥赤霉病效果比較理想。使用方法可參照產品使用說明書,注意畝用水量不能低于兩噴霧器水。 由于農藥企業生產工藝,含量,隱性成份,所以請根據病情到當地經銷商尋求理想的殺蟲劑和更好的解決方案。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用。
小麥赤霉病的最佳防治期是什么時間?
小麥赤霉病,揚花期染病,灌漿期見病,一旦發生,很難防治。防治小麥赤霉病,預防為主,要掌握兩點,一是時間上,二是藥劑。在小麥抽穗后揚花5-10%進行噴藥預防,這幾年提倡見花就打的防治措施。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 戊唑.多菌靈、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咪鮮.多菌靈、多.銅噴霧防治,間隔5-7天“齊穗期”再防治一次。
小麥赤霉病癥狀是怎樣的?
從苗期到穗期均可發生,引起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以穗腐為害最大。濕度大時,病部均可見粉紅色霉層。 (1)苗腐。 由種子帶菌或土壤中的病原侵染所致。先是芽變褐,然后根冠腐爛。輕者病苗黃瘦,重者幼苗死亡。手拔病株易自腐爛處拉斷,斷口褐色,帶有黏性的腐爛組織。 (2)莖基腐。 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發生,麥株基部組織受害后變褐腐爛,致全株枯死。 (3)稈腐。 多發生在穗下第1、2節,初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褪綠斑,后擴展為淡褐色至紅褐色不規則形斑,病斑也可向莖內擴展。病情嚴重時,造成病部以上枯黃,有時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黃穗。 (4)穗腐。 發生初期,在小穗和穎片上出現小的水漬狀淡褐色病斑,后逐漸擴大至整個小穗,小穗枯黃。濕度大時,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霉層。后期其上密生小黑點,即子囊殼。后擴展至穗軸,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麥赤霉病危害是什么?
我國小麥主產區分布廣泛,自然條件差異較大,農民耕作管理方式不同,因此小麥病害的種類和發生也不同。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產區的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種“喜歡”溫暖潮濕環境的疾病,發生在我國小麥種植區;受氣候和環境影響,尤其是東南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小麥區受損最為嚴重。小麥赤霉病不僅影響小麥產量,而且降低小麥品質。面粉產量降低,面粉色澤差,受感染小麥的營養價值降低,口感也大大降低。發病初期,小穗穎殼基部出現水浸淡褐色斑點,病情蔓延后可達全穗。天氣潮濕時,病穗穎節或小穗基部會長出一層粉紅色的黏液霉,若穗軸受感染,可能出現白色穗。莖腐病可發生在小麥幼苗至成熟期,莖基受損后會發生褐變。后來麥苗基部變軟腐爛,導致全株死亡。莖腐病通常發生在小麥地上部。發病初期葉鞘內可見水浸綠斑,病情蔓延后在發病部位上方變黃,影響抽穗和穗部質量。小麥赤霉病幼苗腐爛通常是由攜帶細菌的種子引起的。從萌發到苗期,芽先變成褐色,然后根和冠腐爛,使小麥難以出苗或出苗后逐漸死亡。當田間濕度較高時,病區也能長出粉紅色的霉層。從表中可以看出,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福美雙及相關化合物證書占注冊證書總數的91.6%??刂平Y痂,需要掌握控制器。如果抽穗期持續下雨,有可能擴散,噴灑時間宜早不宜遲。第一次噴施應在10%小麥抽穗至開花初期進行,間隔5-7天,第二次噴施應進行。噴灑時,要注重麥穗的均勻噴灑。如果噴灑后下雨,需要在雨后補噴。它是由種子感染或土壤中的疾病殘留引起的。首先,幼苗的芽鞘和根鞘變成褐色,根冠腐爛。病情較輕的幼苗偏黃偏瘦。出現在小麥花期之后,最初在小穗和穎片上產生漬水的淡褐色斑點,逐漸擴展到整個小穗,形成黃色小穗。濕度高時,在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的霉層。籽粒干燥,伴有白到粉的霉變。小穗發病后蔓延至穗軸,發病部位呈褐色,使發病部位上方的小穗形成枯萎的白色穗狀花序??砂l生于幼苗出土至成熟期,小麥植株基部受損后變褐腐爛,導致全株死亡。莖有兩個節段,最初在葉鞘上出現澇漬失綠,然后蔓延為淡褐色到紅褐色的不規則腐爛,多發生在穗下底點或伸入莖內。病情嚴重時,會造成病患部位發黃,有時無法打頭或取出發黃的耳朵。氣候潮濕時,患病部位可見粉紅色的霉層,患病植株容易被風吹斷。
小麥赤霉病有哪些?
癥狀 小麥生育階段均能受害,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在田間以穗腐最常見。通常在乳熟期于小穗穎片基部出現水漬狀淡褐色斑點,病情擴展可達整個小穗或多個小穗。病小穗或病穗呈枯黃色,潮濕天氣在穎片合縫處或小穗基部長出粉紅色粘膠狀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若穗軸或穗頸受侵染可造成白穗。在病害發生后期,若遇潮濕天氣,長粉紅色霉層的地方會長出黑色小顆粒,即病菌子囊殼。種子萌發至幼苗期若病菌侵染幼芽鞘、根鞘或根,可引起褐色腐爛,使種子不出苗或出土后死亡,即苗枯,病部也可長出粉紅色霉層。莖基部受害后變褐色,后期變軟腐爛,造成整株死亡,即莖基腐。拔起病株時,易在莖基腐爛處撕斷,不能連根拔起。 病原 由多種鐮刀菌侵染引起。其中最主要的種類為禾谷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其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有3~5個橫隔;有性世代為玉米赤霉菌〔Gibberelle zeae(Schw.)Petch.〕屬子囊菌。子囊殼散生或聚集于病組織表面,卵狀至圓錐狀,頂部有瘤狀突起。子囊殼在最適溫度15~20℃之下,2~3天即可形成,在25℃條件下子囊殼5~10天可形成子囊孢子,如土壤濕度80%以上,地面的玉米秸稈即可產生很多子囊殼。子囊孢子在小雨或有露水時釋放量最多。子囊孢子萌發最適溫為25~30℃。 發病特點 造成麥類赤霉病的初侵染源南方主要是水稻秸稈,華北主要是玉米和棉花秸稈,東北主要是小麥和雜草殘體上越冬的子囊殼上產生的子囊孢子。常年以小麥揚花期子囊孢子的1次侵染為主,多雨年分后期的分生孢子也有重復侵染。小麥揚花期多雨是此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此外,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質粘重、偏施氮肥的麥田,因田間潮濕郁閉,發病也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種植抗病品種;抓好麥田開溝排水系統,降低田間濕度;清除田間和田頭玉米、棉花秸稈等病殘體。 (2)藥劑防治。揚花初期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80%多菌靈微粉50克加水10千克進行低容量噴霧,若揚花期碰上連陰雨天氣,可第一次藥后7天再用藥1次。
小麥赤霉病是怎么發生的?
1、苗腐由帶菌種子或土壤中病殘體侵染所引起。2、莖腐也是從幼苗到成熟期均可發生,導致麥株基部組織受害后變褐、腐爛,直至全株枯死。3、穗腐受濕度影響,濕度較大時,病斑處會有粉紅色的膠裝霉層。后期病斑上密生小黑點,即子囊殼。4、病菌以子囊殼、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各種寄主植物的殘體上越冬,并且以其頑強的腐生能力,土壤和帶病種子也是重要的越冬場所。病殘體上的子囊殼和分生孢子以及帶病種子是下一個生長季節主要的初侵染源。
小麥赤霉病嚴重影響產量,需要提前做好哪些預防呢?
在小麥的高產率期間,該疾病是影響生產的主要原因。例如,Bibbean疾病,有一個最大的特征是腐爛的,最后一半是干燥的,秕種子,谷物的顏色,使這種情況。發紅的發生不僅會使大量小麥造成大量的小麥,而且影響小麥的質量。小麥紅奶油嚴重減少,農民預先預防,而且該方法很簡單。 在過去的幾年里,當小麥溫柔時,農民易于存在,許多種植者認為,如果有一個連續的下雨天,當有一個連續的下雨天,它易于發紅。只要它在小麥期間被壓制,就可以有效地預防。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認為gemilic疾病只發生在小麥期間,在耳朵的感染癥狀中只有更明顯。 事實上,小麥凝膠減少從播種到收獲,每次生長期可能會感染沉默,特別是在春天,雨水相對較大,而小麥也會在返回后感染沉默。當在小麥幼苗中感染,通常在莖堿中時,發生了常見的易感性,并且幼苗從芽開始腐爛。第二個被感染的是莖基,基礎腐敗,最后一個是最后一個。尖峰感染,即,我們經??吹襟@人的癥狀。 因此,當預防小麥發紅時,有必要從幼苗時期開始預防,特別是今年3月份的下雨,田野濕度相對較大,這有利于芽染癥的發生,這是非常重要的及時。此時,它可以預防碧癲癇疾病。即使它被小麥治療,甚至是加工方法,那么控制效果也很好,它不會減少生產,因為我們已經提前開始預防。 在小麥返回后,在3月中旬到早期,除了預防紋身外,還有外尿布疾病,必須及時防止Gemilic疾病。制藥,控制小麥發紅,紋身疾病和白色動力疾病是相似的,它們都是真菌疾病。如吡唑,烯烴酯,包括美國常用的磷咯醇,可以防止苯基醚甲基三甲烷的發紅。 對于我們的種植來說,壁爐很難。它必須提前認識預防。在3月,及時,及時,它可以用來使用2?3次,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發生。在舉行標題之后,當預防被吹來時,它可以控制紅暈的傳播。 雖然小麥紅腫主要感染疾病,但它將發生在苗期,所以在預防和治療中,有必要掌握時間,選擇藥物。特別是在播種密度下,存在長的趨勢,該領域不容易,發生的機會也相對較高,并且必須預先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