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某期刊寫作要求如何查詢
雜志網站上都有。到網站上找找“Guide for Authors”
要想把文章發表在核心期刊上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如何發表?
先在知網查詢適合你發表論文的核心期刊名稱,再和該期刊編輯部取得聯系,索取投稿郵箱,發電子文稿即可,一般兩個月沒有回復,表示不采用。你可以再投其他刊物。不要一稿兩投!不要輕信代發論文的代理!!
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雜志需要投稿?
任何雜志都需要投稿,而且它們都會面向全國發布征稿通知,但是一般情況下,各個雜志針對散稿審稿速度都比較慢,要求也比較高,通過率也比較低,給回復的也很少,投了之后就如同石沉大海,所以要著急就需要找代理機構或代理人來投稿,不管是個人投還是通過代理機構投稿一般都需要收取一定的版面費,高層次期刊還需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代理機構可以隨便百度搜索,一大潑。代理人就找自己老師或有過投稿經驗的同學合發。
怎樣方便找到北大核心當前投稿郵箱和所要求格式?
1,《讀者》是綜合性文摘半月刊,主要選登讀者推薦的佳作。熱忱歡迎投稿。 2,稿件要精,最好的作品富含真情至理,催人奮進,令人經久難忘,請選擇這類文章和美術作品。 3,勿投個人,編輯部分組編刊,如寄個人可能會造成延誤。投稿地址:蘭州市中央廣場郵局《讀者》信箱730030 4,不拘形式。剪輯,原件,復印均可(請務必注明作者、發表日期和出版者) 5,通過電子信箱投稿者,請留下真實姓名,通信地址及電話,并注明稿件的原出處電子信箱:zpw163@163.com 6,本刊誠征作家、書畫家、攝影家的自選稿,請惠賜適合《讀者》刊用之得意佳作。 7,稿件一旦被本刊采用,本刊將依據《著作權法》之規定給作者寄稿酬,原出版者、作者和推薦者也有適當稿酬,因作者地址不詳,推薦者佚名等特殊情況,未能及時與本刊編輯部取得聯系,以便補寄稿酬及樣書。 8,本刊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三個月內未見回復即視為未被采用。 《讀者》編輯部
如何能查到本專業的國外期刊及其投稿方式?
2.到圖書館查紙版的雜志,一般雜志上都有的。tibetnamco(站內聯系TA)google也需要技巧的,絕大部分期刊99.9%的期刊聯系方式都可以查到。 不信你發2個你查不到的期刊,我來查給你結果qdstar2008(站內聯系TA)我也感覺大部分期刊都能用google搜出來jinenqi(站內聯系TA)用google是可以的kahniu(站內聯系TA)有時候只有一個email地址。。superwheat(站內聯系TA)google該雜志網頁 一般正規雜志都會有guide for author之類的項目的 通常會有網上提交系統 再不然是email投稿 Originally posted by superwheat at 2009-7-9 21:49: google該雜志網頁 一般正規雜志都會有guide for author之類的項目的 通常會有網上提交系統 再不然是email投稿也許會零星有些小雜志需要郵寄光盤
如何使用小木蟲來查看sci期刊的投稿要求
一般的導師會告訴你的,你就按照導師給你說的去安排就好
怎么給雜志投稿?
方法/步驟: 1、首先需要撰寫一篇初稿,對于近的研究成果,一個項目,一個成果,按照基本的中英文題目,摘要,正文,結論,參考文獻等都要寫好,包括詳細的數據,圖文等等。 2、論文寫好后必須要多次修改,明確自己的觀點,創新點很重要,數據也要真實。寫好之后,尋找自己需要投稿的期刊,可以在萬方,知網,維普等查詢期刊,比較權威和真實。 3、比如知網,大家可以進入;期刊投稿”搜索期刊關鍵字,選擇自己領域里面的期刊。 4、這里大家需要注意,期刊是分等級的,有核心期刊,國家級,省級等,比較好的SCI,等,大家可以選擇,不過越是好的期刊,要求越是嚴格,門檻也很高。 5、選擇好自己的期刊之后,大家可以進入該期刊的官方,下載投稿須知,及相關的文件,仔細閱讀該期刊的投稿要求,按照要求修改稿件,包括內容,文字,標點,字符,排版等。 6、接下來就是投稿,大家可以選擇在線投稿,上傳稿件,沒有官方網站的,部分期刊是郵箱投稿,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弄錯了信息,投錯了地方,以防被騙。 7、期刊投稿成功之后,等待通知,一般會經歷退稿,或初審,退修,外審,等步驟,記得隨時關注,尤其是退修之后一定要仔細按照要求修改。 相關信息: 雜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雜志”的形成來源于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于注重時效的報紙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一種新的媒體也就因這樣特殊的原因而產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出版的《學者雜志》。我國最早的中醫雜志——《吳醫匯講》,創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歷時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訂為一本,是類似年刊性質的中醫雜志。 它的稿件是當時江南一帶的名醫所供給的,故名《吳醫匯講》。任何一種雜志以自己的“ISSN"(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進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