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發表英文期刊?英文論文發表容易嗎
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 在還沒有發英文的文章前,總覺得寫一篇英文的文章是艱難萬分,再加上道聽途說,聽那些有經驗的人說審稿周期多長啦,審稿意見多難回答啊,整個過程多么復雜啊,所以對發英文SCI文章總是有一種恐懼感。有一段時間都心里安慰自己,這輩子就發發中文的文章吧,只要研究結果好,中文的照樣可以引起別人的關注。再后來,身在國外,不得不用英文寫文章,一段時間下來才發現,其實發英文文章不難,完全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 請看在下的分析: 首先,大部分的英文期刊(在英國、美國出版的)都是被SCI收錄的,這個要比入選SCI的中文期刊占所有中文期刊的比例大很多,所以在投稿的時候,基本上是不用考慮所選的英文期刊是不是被SCI收錄的。只要是經常看的文獻所在的期刊,基本上都是的。 在國內,有中文核心期刊跟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要比科技核心層次上高一點。中文核心有一部分是SCI收錄的,而科技核心的期刊給收錄的非常少。那么換成英文期刊,就成了高影響因子的SCI期刊跟低影響因子的SCI期刊,只存在期刊水平的差別,不存在SCI跟非SCI的差別。 SCI一共收錄3700多種期刊,所以按照研究領域劃分的話,一篇文章可以找到幾十個個可供投稿的期刊。如果是跨領域的文章,適合投稿的期刊的數量更多。反觀中文的期刊,每一個領域一流的期刊的期刊也就是4-5個的樣子。每期刊登的文章的數量受限,于與此同時,國內很多單位都有發文章的要求。在這種科研人員數量眾多,一流期刊數量有限的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文章錄用率是大大降低的。因此還不如主動出擊,直接投英文的期刊。寫英文的文章剛開始的時候是苦了一些,但是換來的將是更寬廣的道路。 在審稿周期上,綜合上看英文期刊的審稿周期反而是要比中文的短。當然,這里比較的是普通的SCI期刊跟國內一二流期刊的比較。國內的一些二三流的期刊的以收版面費為生。對文章的質量控制不嚴格,編輯覺得差不多的文章就錄用了,文章的修改主要靠作者完成,這樣的審稿周期確實很短。但是國內一流期刊的審稿周期都比較長,主要也是因為學術能力強的學者通常都兼帶一些行政職務,平時都比較忙,審稿的事情自然是拖得比較久一點。 在審稿意見上,國外的審稿意見的確是要更加專業一些,要更難回答一些。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這何嘗不是一個提高自己能力的一個好機會。一個一針見血的意見要比那種籠統的審稿意見好多了。而且國外期刊的審稿意見基本上是不會出現同行相輕的惡意評價。 再說了,這些投稿步驟,都可以交給專業的論文公司如英論閣 www.enago.cn 處理。總結來說, 發表英文論文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
自己寫的論文想投英文期刊,科研出版社的期刊挺多的,質量怎么樣啊
質量還是不錯的,期刊基本都出刊了十多年了,可以根據自己文章的領域,找到合適的期刊,然后看這些期刊的具體信息,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直接投稿了。
英語論文怎么投稿?
1、不要用中國式的思維去寫英文句子。 2、套用老外的寫作思路(比如前言第1段寫對疾病的認識及重要性,第2段對基本背景知識的介紹,第3段如何引出研究問題。討論部分往往每一段第一句為該段的中心句)。 3、格式一定要嚴格按照所投雜志的要求來排版(可以參考投稿須知的要求和該雜志最近發表的文章,要做到一模一樣,這樣編輯認為你是認真對待的)。 4、避免使用首次發現,該研究特別有意義的語句(老外喜歡你陳述事實,是不是首次發現由別人說了算,有沒有意義需要時間來檢驗)。 5、首頁有什么特殊要求?比如是否寫清了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和頁眉標題(Running title),Running title是否符合字符數要求,一般50個字符以下。首頁是否要求標明全文字符數(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must be listed on the title page)。首頁是否要求提供關鍵詞(Key words),現在很多雜志在正式出版的時候是看不到關鍵詞的,他多數目的是為了編輯好選擇審稿專家。 6、摘要是否為有特殊格式(比如格式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是否有字數限制。 7、注意參考文獻(References)一定要符合雜志的格式,參考文獻的數目是否有限制。是否不能引用正在出版的(In press)文章或未公開的(Unpublished data)數據。 8、是否引用了較多著名雜志的文章為參考文獻(大家看影響因子超過10的雜志文章,他們引用的文獻多數也是來自10以上的雜志,也就是說你投高影響因子的雜志就盡量不要引用低檔雜志的文章,這是一條潛規則)。 9、引用了幾篇該雜志的文章作為參考文獻(有的雜志有明確要求要引幾篇,有的沒有要求,但是編輯在還是喜歡你多引他們雜志的文章)。 10、寫完后最好先找一個在國外呆過幾年的中國人修改第1次(這樣能糾正明顯寫作錯誤和表達,又明白你的寫作意思),然后再找一個英語為母語的人修改(最好是學醫的,這樣能夠糾正一些微小錯誤和表達習慣)。最終的目的是即使退稿也不是因為語言問題。人家修改完了注意在回信中致謝(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and professional revision of our
如何投稿給英文期刊或雜志?
不同的論文需要修改的原因和內容有所不同。有的稿件學術上很有價值但論文的寫作水平欠佳;有的論文結構很好但細節上需要充實;而對中國作者的英文論文而言,文字上需要修改和提高的很普遍,大部分還需要學術表述和論文結構上的改進。 現在國際上的英文學術期刊大多是同行審稿(PEER REVIEW),即請兩位審稿人(REVIEWERS) 審閱一篇論文,有的是三位或更多 (也有的刊物是由編委會的成員審稿,不對外邀請)。但不論是幾位,每一位審稿人的意見都很重要,作者要認真考慮。修改后的論文還要再重新回到主編或編輯部進行復審。許多期刊邀請參與復審和初審的人是一樣的,所以作者在修改論文原稿時,最好能按審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見,仔細全面地修改徹底,否則修改后的論文很有可能不會順利通過復審。有些論文修改一次就可以過關,被刊物采納。但也有不少論文要反復修改許多遍,才最后被刊物接納發表。在網上投稿的論文每經過一次修改,在投稿系統上都有記錄,作者和主編均可以隨時查詢(參閱“國際英文科技期刊網上投稿詳解”)。但無論文章修改過多少遍,只要沒有被刊物接受,稿件就會始終徘徊在刊物的投稿系統內,不會進入出版社的出版系統。理論上講,只有被編輯部最終接受的稿件,才會經主編或編輯部到達出版社,由出版社經手后進入出版程序。而送到出版社的稿件原則上講必須是終稿,也稱定稿,不能再有改動。換句話說,在此之前作者可以對論文的文字和內容進行不斷的修改和補充,直到審稿人滿意為止。然而一旦論文被期刊接受,稿件送到出版社后,作者對稿件的修改將受到極大的限制。作者可以在收到校樣后對稿件進行有限制的改動,但對原稿的進一步完善則近乎不可能了。 有幾家論文修改服務的公司也可供參考:essaystar,enpaper,internationalediting都提供相關的英文論文修改和編輯服務。 對作者而言, 精益求精,力求論文的完美無瑕是無可厚菲的。但從出版角度出發,不合事宜的追求完美會造成很多事與愿違的麻煩。筆者認為,送交出版社的稿件即然叫終稿就應該是名副其實的最后的定稿,不應該有大的錯誤,更不能再無休止地改動。尤其是科技文章,其出版和發表的核心重點是文章的科學內容,而不是文字和語言的華美。如果是科學內容有誤,是一定要改動的。
國內常見的英文論文發表期刊有哪些
《校園英語》省級知網跨庫,是12月出刊,可以收全英文文章2版4600字符或9200英文字符起發。 《海外英語》省級知網首頁可查,只收21年上半年的加急版面(注意截止到2020年9月3日,他還是只收加急的上半年版面)。 《英語廣場》省級知網首頁可查,SCD期刊,目前正常收21年2-3月的刊期,另外有個別年內版面可以免費加急到年底出刊,注意他的版面是按字算,不是字符。 《現代英語》萬方收錄的期刊,只收英語高教的文章。如果是文學的,如果必須是年內的。 《青年文學家》《作家天地》《今古文創》《文化學刊》也可以考慮去發心理學專刊《心理月刊》。 英文期刊: 《有機化學》創刊于1975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化學會、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 主要刊登有機化學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原始性研究成果。設有綜述與進展、研究論文、研究通訊、研究簡報、學術動態、研究專題、亮點介紹等欄目。主要讀者對象為中國國內外化學工作者。 《物理學報》由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物理學中文學術期刊,為半月刊,被SCI-CD、SCI-E、Scopus、EI、CA、INSPEC、JICST、AJ、MR等國際核心檢索系統收錄。 主要欄目有研究論文、研究快報等,發文領域包括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物理、統計物理、非線性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物理學交叉學科等。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是1981年創辦的中文學術期刊,月刊,中國光學學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 主要刊登激光光譜測量、紅外、拉曼、紫外、可見光譜、發射光譜、吸收光譜、X-射線熒光光譜、激光顯微光譜、光譜化學分析、國內外光譜化學分析最新進展、開創性研究論文、學科發展前沿和最新進展、綜合評述、研究簡報、問題討論、書刊評述。 《無機材料學報》是1986年創辦的中文學術期刊,月刊,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主管。 主要刊登包括納米無機材料、功能陶瓷(鐵電、壓電、熱釋電、PTC、溫敏、熱敏、氣敏等)、高性能結構陶瓷、功能晶體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 無機薄膜材料、特種玻璃、環境材料、特種無機涂層材料以及無機復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上述材料性能的最新檢測方法以及獲得上述材料的新工藝等。 《金屬學報》創刊于1956年,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金屬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承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冶金領域的學術性期刊。主要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具有創新性的原始學術論文和高水平的綜述性文章。設置有原始論文、短文快報、綜合評述等欄目。
怎么投英文的論文
在網上找你想要發表的英文期刊,比如說你要在( Physics & Mathematics )這本上面投的話,你就直接搜英文名,之后會有顯示什么網站有這期刊,你進他們官網,按步驟來,不懂得問問在線客服就行了,
中國少年連發兩篇Nature,為什么中國論文要發英文期刊?
我國24歲天才少年曹原與其導師一天之內連發兩篇《Nature》,介紹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曹原是第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以及和導師共同為文章通訊作者。在第二篇論文中曹原和其他兩位作者并列為第一作者。 在學術圈中,第一作者被認為是對論文做出絕對貢獻的人,而通訊作者通常是由教授等課題組長擔任,是論文的主要創意貢獻者之一。 其實,這并不是曹原第一次獲得國際關注,事實上早在2018年3月6日,當時只有21歲的草原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一天之內連發了兩篇《Nature》論文,論文發表之后立即引起整個物理學界的反響,一些報道稱其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107年的難題。這里多說一下,一般論文很難登上《nature》,有些科學家一輩子也只能登上1-2篇,而曹原可以在同一天登上兩篇,可想而知他的理論有多么重要。 在2018年被英國《自然》周刊評為: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而當時還是學生的曹原位列榜首。 還有一些媒體報道說:諾貝爾獎頒給他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雖然國內國外對曹原的研究贊譽如潮,但還是有些人不理解,為什么是中國人曹原的科研論文,非要去英文期刊發表文章?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有含金量,我們可以透過這個問題,了解一下為什么中國人的論文,以發表在英文期刊上為榮。 論文的發表 其實科學家做研究,也需要像明星一樣吆喝自己的成果,只不過明星面對的是普通觀眾,而科學家面向的是其他科學家。 科學家主要研究的工作,都是創新性工作,然而他們研究的成果究竟對不對呢?其實并不能只有作者一個人說了算,比如:我說我研究了一個超導體,那么我把我的研究交給同行審閱的時候,同行通過我的論文來指出我的錯誤,從而否定我的理論。 當我交給同行審閱時,并不是一個個直接去找同行,而是發表在相應的期刊上,讓同樣訂閱該期刊的同行看到。 但是期刊這么多,我該如何選擇要投稿的期刊呢?這里有幾個重要標準:相關領域的期刊;受科學家關注度較高的期刊。 如果我把論文投到一個冷門的期刊,該期刊可能只有100人訂閱,那就說明我的文章發表在這個期刊上很難引起同行的廣泛關注。 如果我把論文投到一個熱門的期刊,該期刊會受到全世界大多數科學家的關注,那就說明我的文章能夠引起同行熱議。 但是,熱門期刊并不會隨便收錄我的文章,一方面是因為該期刊每次可以收錄的文章有限,另一方面是該期刊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威性,會對論文進行篩選。一般創新度不夠、實驗數據造假、論文與其他重復性較高等文章都會被篩選掉。 但如果通過了這個階段,也不會被立即發表,雜志的編輯還會提出修改意見,以及調整內容等進行修改,審核等,在此過程中也會有許多文章被篩選掉。一般情況下一篇文章從投稿到最終發表需要3-12個月,當然如果研究的內容非常熱門或者成果特別巨大,那么可能只需很短的時間就會被發表出來。 中文研究為什么要發表在英語期刊? 中文研究之所以要選擇在英語期刊發表,其實就是因為受科學家關注度較高的期刊幾乎都是英文期刊。 評價一個期刊的影響力,可以通過看該期刊的影響因子,影響因子的計算方式是IF(年份)=該期刊最近兩年的全部文章在當年被引用的次數/該期刊最近兩年的全部文章。 比如:如果該期刊最近兩年發表了100篇文章,一共被引用了200次,那么該期刊的影響因子就是2。 從這里你看出來了,影響因子越高的文章,代表著被同行認同率越高,而影響因子每年都會更新一次. 從2019年影響因子我們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期刊都是英文期刊,比如:《nature》的影響因子是40.137,排名第13。 而中文期刊《cell research》在中文期刊中影響因子為17.848,是中文期刊中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但影響力遠不如《nature》。(多說一句,有些中文期刊在國際上影響力也比較大,具體要看期刊的領域) 也就是說,中文期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并不如英文期刊,如果作者發表在中文期刊上,那么該作者的文章只能引起中文圈內的科學家關注,無法獲得國際的關注,以至于該作者的成果無法被大眾所熟知。這非常不利于科學交流,也不利于我國的科學發展。 總結 其實最開始最受歡迎的國際期刊并不是英文期刊,而是德語,這是因為當時德語有很多頂級科學家,但隨著科學中心從德國轉移到美國,使得美國科學水平大幅提升,以至于目前主流期刊幾乎都是英文期刊。 而我國的科學研究之所以發表在英文期刊上,是因為只有受關注較高的期刊,才能獲得更多更專業的同行審閱,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獲得足夠的關注。
如何發表國外期刊論文
如何讓您的論文更快更好地發表對于中國的作者而言,在國際英文期刊上發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學術價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關鍵是要認真地做好市場分析,選準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競爭力,被更多的國際學術期刊接受。近年來,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不斷增強以及無數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 國內的科學研究水平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在國際出版市場上,來自中國的出版物(包括出版的圖書與發表的文章)也不斷增多。但與中國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成果數量相比,其數量還是相當小的。究其原因,語言障礙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中國作者對國際英文期刊和圖書的出版程序不夠了解,增加了投稿的難度或增加了退稿的幾率。另一方面,即使文章被刊物接受了,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論文變成高質量的出版物,其中還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將根據作者在英國英文科技期刊做編輯工作十幾年的經驗,詳細介紹一下國際英文學術期刊出版過程中的三個主要階段,以及在各個相關階段中國作者特別應該注意的問題。選擇發表刊物與撰文投稿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選擇正確的投稿對象是舉足輕重的第一步。要想做到一箭中標,不但要知已,而且更要知彼。國際學術期刊對稿件的篩選與取舍和國內不完全一樣,詳細的來龍去脈如下。國際英文學術刊物是主編(EDITOR-IN-CHIEF)負責制,不受其它行政命令的制約,在選擇稿件方面出版社亦無權干涉。一本刊物由一位學術地位較高的知名學者擔任主編,也有兩位甚至多位的。主編之下,根據學科的普及程度和熱度決定是否設區域編輯(REGIONAL EDITOR),如果有這層設置,則大部分情況下投稿也按區域劃分,一個區域內的稿件由該區域的編輯負責審理;否則,所有的稿件將全部匯總到主編的手中等候審理。區域編輯之下是編委會(EDITORIAL BOARD),一般由10-30位知名學者組成,這些人大都是審稿的主力,他們給刊物審稿沒有經濟報酬,為的是刊物的發展,學科的進步,當然也有個人的知名度。除去編委會,主編本人偶爾也會特邀審稿人,尤其是當幾位審稿人對同一篇稿件的意見出現嚴重分岐的時候,主編會向特邀的審稿人征求意見。審稿(REVIEW/PEER REVIEW)的大致過程是初選,送審,修改和終審。原稿(MANUSCRIPTS)投到主編或區域編輯手里,先要過初選這一關,看是否值得考慮在本刊出版。那種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文章當場槍斃(REJECTED);如果主編覺得與本刊物的辦刊方針相符,便會進入送審階段;如果文章很好,但與刊物的范圍(SCOPE)不太吻合,主編也會回絕,但會主動向作者推薦相關性更強的刊物。決定送審的文章根據不同的刊物由3-4位編委或審稿人同時審閱,而且要按期給予答復。如果全體通過或多數人亮了綠燈,稿件就被接納了,但這種情況很少,多數是有條件的接受,作者需按審稿人的意見對初稿進行修改。大部分情況下是小的改動,但有時要補充數據,重新分析結果甚至重新設計實驗。不管是大改還是小改,改過的稿件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重新交到主編手中,由第一輪的審稿人進行復審,看改得是否合格。大多數情況下,稿件經過一次修改就能通過,但也有修改幾遍才最終交送出版社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外的刊物上發表文章,是否接受審稿人的意見對原稿進行修改,完全是作者自已的事,往往有的作者不愿對稿件進行任何修改或不能接受審稿人的意見,便會提出撤消投稿,而且只需給主編寫張便箋就可以了。有的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編推薦審稿人,但這樣的刊物數量有限。凡終審通過的文章便被列入刊物的出刊計劃,稿件會很快地發送到出版該刊的出版社,進入下一個出版程序。整個審稿的過程,從初稿到最后送交出版社,不同的刊物和主編,所花的時間有很大的差異,同時也取決于原稿的質量和作者對原稿的修改速度。此外,在部分國際英文學術刊物上,經常出版一些特刊(SPECIAL ISSUES),出版目的因刊而異,但過程大同小異。特刊的題目多是由主編或編委們共同確定的,有時是學術會議的論文匯編。特刊由1-3位特聘的客座編輯負責組稿和審稿,其程序相對簡單,時間也相對花得少些。但不管是特刊還是普通稿件,是否被采納,關鍵在于稿件的內容是否與刊物的辦刊方針相符以及稿件的學術和文字質量,而決定這些因素的關鍵人物便是作者本人。作者一旦決定要發表文章,首先要根據學科和研究內容找準將要投稿的刊物,這是關鍵的一步。國內的作者往往怕自己的英文不好,一開始花在文字上的時間很多,而忽略了對市場的調查與了解。如今西方市場上的英文學術期刊多如牛毛,學術和出版質量良莠不齊,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等。第一等是最好的,幾乎盡人皆知,刊登的文章是對科學研究有重大影響和貢獻的,如《科學》(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這種刊物數量很少,每年登載的文章數量有限,若能在這等著名的刊物上發表一篇文章,當屬幸事;第二等是知名度稍遜一籌的,但往往是一個學科好文章的主要載體,對文章的內容要求也很高,這一等級的刊物數量不少,幾乎每個學科都有;最后一等的刊物數量最多,有的一個學科就有兩本以上這類的刊物,刊登的文章水平相對較低,但也都是作者原始的科研結果,是今后進一步研究的基礎或鋪路石。總而言之,對作者而言,一旦決定發表文章,首先要對自已的科研水平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只爭朝夕在一流刊物上發表當然好,但不切實際的高攀等于浪費雙方的時間。搞準定位以后,選刊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各個不同刊物的出刊宗旨和學術范疇(AIM AND SCOPE)看清楚搞明白(通常在刊物的內封或首頁的反面,網頁上也有),然后根據自已的文章內容選出一本最對口的刊物做為第一投稿對象。一旦確定了刊物,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一下該刊物的投稿需知(作者指南/GIUDE FOR AUTHORS),看看其對稿件的格式,圖表,參考文獻等方面的具體要求,著手設計初稿。文字固然重要,但圖表也不容忽視。而對中國作者而言,稿件中還有兩個特別重要的地方值得注意,一個是姓名,另一個是聯系地址。中國作者的姓名在英文刊物中是以漢語拼音的形式表達的,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姓在前,名在后;另一個是名在前,姓在后。兩種方式一中一西,均無可厚非,關鍵是一旦決定采納其一,就要一貫如是,不要變來變去。此外,聯系作者的聯系地址一定要寫準確,如果沒有電子信箱,可隨稿附上中文的通訊標簽,以確保回執的準確投遞。文章首頁上的地址應該是作者從事此項科研時的單位,而不是投稿時的通訊地址。對主要作者(聯系作者)而言,若兩者之間有差異,應把投稿后的聯系地址注明,以示區別(在校樣中通常排在首頁的下腳注)。稿件完成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發出。目前許多刊物都接受網上投稿(ON-LINE SUBMISSION),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以隨時查詢稿件的進展;傳真和郵寄也可以,但一定要搞清楚應該寄給誰,是主編還是區域編輯,以免事后傳來傳去,浪費時間。稿件一旦發出,算是萬里長征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結果如何,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如果一投不中,也大可不必灰心喪氣,可以修改以后再試牛刀,但最忌諱的是一稿多投。有些作者為了省時間,同時把稿件投向幾個刊物,圖的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孰不知此舉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損害作者的聲譽,應予以杜絕。稿件在出版社內的登記發排和作者審讀校樣通過終審的稿件需經過主編送達出版社,在出版社內要先后歷經登記,發排,出校樣,作者審校等過程,是學術文章在期刊上發表的另一個重要步驟,作者在這一階段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進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稿件在因特網和印刷刊物上的發表質量和速度。 1.稿件登記目前,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絕大部分出版過程都計算機化了,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稿件的發排以及對校樣的處理。與十幾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相比,如今的出版業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這種變化表現為原稿的發送渠道的不同。以前基本的傳送方式是郵寄,傳真都不多見,所以那時編輯一天工作的開場白就是處理郵件。不僅如此,早年的稿件登記方式也很原始,沒有計箅機,更不用說計算機數據庫了。新的稿件都是由登機員用打印機打到紙卡上,編號注冊后交給編輯。如今情況大不相同了,許多刊物都己經開始在因特網上接受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很快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到出版社,由稿件登記員將所有的信息包括稿件標題、作者姓名、編輯部接稿日期、頁碼、圖表以及聯系作者的詳細地址和通信方式等等,一一輸入出版系統的計算機數據庫,速度和效率成倍提高,稿件一旦登記入冊,作者會很快收到一封回執,說明稿件已登記完畢,通知作者稿件在出版社的編號以便今后在網上查詢。在稿件登記過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圖表不符合要求或有短缺,出版社會發信向作者索要,同時文章的版權合同書(COPYRIGHT AGREEMENT)和日后的抽印本訂單(OFFPRINTS ORDER FORM)也是在這個時候發給作者,如果文中有彩圖,會附加一封彩圖制版的價格協議書(COLOUR LETTER)供作者考慮和選擇。所有這些信函除版權和抽印本之外,作者均需馬上回復,否則稿件就不能及時送發到工廠排版,被擱置在數據庫里,拖延的時間少的幾個星期,多者幾個月。對于中國作者而言,最大的麻煩就是通訊地址有誤而聯系不上。有的作者自已的地址變了,經常忘了通知出版社,故而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另外,一旦收到了這些信函,要仔細閱讀,按要求給與及時的回復,缺圖表的要盡快補齊,質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要盡力更改。至于彩圖,有經費的當然印彩圖為好,無力印刷彩圖的應盡快告知出版社印黑白的即可。現在,如果作者能提供電子原圖,許多刊物可免費在網上發表彩圖(WEB COLOUR)。另外,還有兩個問題是這個時期值得注意的。一個是版權協議書,這是出版社與作者之間的法律合同,一旦簽字必須照合同辦事,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此外,如果文章中要引用他人已發表的文章中的圖表,除征得本人同意之外,還需獲得文章發表時的版權擁有者(出版社或學術團體)的文字許可,否則是不能引用的。這項工作理論上應在原稿階段就處理好,但實際上因為涉及的方方面面較多,往往拖到稿件送到出版社才最后辦妥。如果作者本人辦理此事有困難,可向出版社請求幫助。因為出版社內均設有專門負責版權的部門,他們可以直接與另一家相關的出版社或團體取得聯系,比較快地解決問題。不僅如此,許多大的出版社之間有版權協議,相互之間允許對方的出版物有條件或無條件地引用自已出版物中的圖表,這樣一來,可以省去作者不少時間和精力。另一個需要強調的是稿件本身,凡是送發到出版社的稿件必須是終稿(FINAL VERSION),一切對稿件文字的推敲和圖表的潤色均應在終稿之前完成,一旦稿件送到出版社,就不能再改動了,這是一個基本的出版原則。但總有些作者在收到出版社的登記通知書后,又發一份新的文稿到出版社,要求取代原稿。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可貴的,但可惜為時已晚。如果是小的改動,出版社一般不予理睬;如果改動較大,出版社會把新收到的文稿反送回主編,征求其意見和做出最后的審定。這樣一來,往往要拖延不少時日,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總之,在稿件登記這個環節,作者要快速地向出版社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及時通告聯系地址的變化,不要借此機會對稿件進行文字上的修改和潤色。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稿件發出后,有時確有必要對學術內容進行一些小的改動,目的是提高文章學術內容的準確性,這樣的改動是允許的,但大多要在下一個出版程序進行,即校樣階段。 2.審查校樣如同稿件登記一樣,出版過程中的排版工作已今非昔比,計算機已完全取代了老式的鉛字排版,速度與質量大大提高。現在一篇稿件從離開出版社到出校樣(PROOFS)平均只需幾個星期的時間,快的只要幾天。而且作者收到校樣的形式和途徑也變了,以前大多是紙樣和普通郵寄。現在,只要作者有電子信箱,校樣一律以電子郵件(PDF)的形式發出,作者轉瞬即可收到。中國作者在審查英文校樣時,首先要檢查的就是作者姓名,不光是文章的首頁,天頭注腳、文后答謝及參考文獻等,凡是有中國作者姓名的地方均要一一查到。此外,對文章內的排版錯誤和必要的改動要盡快地發回出版社,至于改校樣的要求和反饋途徑,一般出版社會在校樣的附信中有詳細的說明,作者最好按章辦事,不要獨出心裁。如果某一個圖需要改動,最好把改過的圖一同附上,這樣可以節省不少時間。總而言之,在稿件發排和審校這個過程中,作者要盡可能地與出版社配合,不應該要么不停地發號施令,要么杳無音訊。這兩種極端均不利于文章高速度高質量地發表,也決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恰恰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愿意看到文章的早日出版,雙方配合得力,充分利用現在的技術手段,文章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以發表,出版社得利,作者得名,何樂而不為?因特網和印刷版的雙軌出版在傳統的出版概念上,發表文章只有一個含義,即將核紅后的校樣編匯成刊,印刷出版。但如今,發表文章的含義是雙重的,即在因特網和印刷版上的雙軌出版。可以肯定的說,因特網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傳統的紙上印刷的單一的出版形式。 1.單篇文章在因特網上發表如今,因特網上的電子出版已成為許多學術刊物先于印刷版本出版的一種既快速又簡捷的出版方式。這種方式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把文章登載在刊物的網頁上,凡是己經經過作者修改過的校樣均能以極快的速度在網上以單篇的形式發表。這些文章統稱為待印刷文章,含義是已經發表的文章,等待匯編成刊出版。這種單篇文章先于印刷版本在網上發表的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發表速度,一旦作者對校樣的更正意見反饋回出版社,幾天以后校樣即可在排版車間(機房)修改完畢,經必要的技術處理后即可在刊物的網頁上登出,與所有的讀者見面。這與印刷的期刊相比,至少將出版時間提前一至二個月甚至更多。而且這種電子出版形式還有許多印刷版本的期刊不具備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彩圖的處理上。以往因為成本的原因,許多彩圖只能印成黑白的,其學術質量難免打些折扣。可在網上,所有原稿中的彩圖只要作者能提供電子形式的原圖,即可免費在網上以彩圖的形式發表。其二,文章中的圖表以及參考文獻是相互關連的,只需輕輕點擊便可看到與之相關的詳細資料,而且文章里還可以附加小段的錄像或音像資料。其三,網上出版只涉及到單篇文章,一旦校樣改正完畢即可發表,不受刊物出版頻率和刊物每期發表文章頁數的限制,這也是網上出版與印刷版最根本的區別。最后,網上出版還有一個深受作者歡迎的特點,那就是作者可以隨時上網查詢稿件的進展情況,不受辦公時間和地理時差的限制。遺憾的是,在網上出版興起的初期,許多刊物允許作者或指定的圖書館免費下載文章,但如今這種情況越來越少了。同時網上出版的文章在法律含義上與印刷的文章沒有區別,一旦登出便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校樣審定時對校樣改動較大時,可以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審閱更改后的校樣。這種要求能否兌現,因刊而異,各個出版社有不同的規定。作者如有此愿望不妨向主編或出版社查詢。現在,有的出版社為了省時間,搶速度,已經不再鼓勵作者審閱校樣,但這畢竟是少數。但隨著出版業的不斷革新和進步,這種少數是否會成為主流,還需看其發展與市場的要求。 2.匯編入刊的文章在因特網上和印刷版中出版網上發表了的文章,根據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以及刊物的出刊頻率,分先后匯編入刊。有的文章需等幾個星期,有的要等更長。至于一篇文章在一期刊物里的前后位置,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有的刊物按學術內容的份量排序,有的按學科排先后,而大部分是按原稿被接受的時間來排。如果一期稿件中有同一個作者的不同文章,大多數情況下是排在一起,匯編成刊這部分工作大多是由出版社完成的,作者和主編不予干涉,但特刊除外。特刊的發稿順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時即已由特刊的客座編輯確定了,出版社只需按部就班發刊印刷即可。一期的稿件排定后,連同四封(封面,封底)等一同發往排版車間。現在這一步驟也電子化了,出版社一定稿,相關的信息馬上就到了排版車間,不受距離和時差的限制。四封排出后校樣會返回出版社審定,主要是檢查該期的目錄和相關的信息,如刊號刊期等。四封審定后即刻返回排版車間,和所有該刊內的文章一起匯總成一份電子文件,經技術處理后在網上發表。一旦文章在一期刊物的網絡版中出現,該文便自動從網上的待印刷文章一欄中消失。這種在網上發表的一期刊物,其內容與印刷的版本完全相同。但它的出版時間要比印刷本早幾個星期,從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網上出版后,排版車間對該期稿件的工作即大功告成,下面的印刷工序就由印刷廠負責了。在國外,排版車間(TYPESETTER)和印刷廠(PRINTER)是分開的,通常是兩個獨立的廠家,跟出版社之間也沒有歸屬關系,是普通的雇傭和被雇傭關系。排版印刷質量高、速度快,價錢合理成本低廉,出版社便會與之長期合作,反之,則會有被炒魷魚的危險。如今的印刷廠,計算機化的程度很高,印刷的質量和速度也比從前高很多。一期刊物印刷裝訂后,很快就會發往世界各地的訂戶,與讀者見面。而作者免費的抽印本和增刊也將在印刷版的刊物出版后不久發給聯系作者。在這段出版過程的最后階段,中國作者應該特別注意的方面有兩個。一個是對姓名的最后確認,如果網上發表的文章中有錯誤,要馬上通知出版社糾正過來,只要時間來的及出版社是可以將網上作者姓名的錯誤改正過來的,而且可以避免在印刷版中再錯。第二是確保出版社有聯系作者的最新通信地址,任何單位、路名、郵編等變化均要及時通報出版社,而且在信中要注明文章標題和該文章在出版社的編號。如果沒有正確的地址,作者應得的免費抽印本和增刊就無法郵寄到作者手中。一般來說,等到作者收到抽印本,文章的出版過程即大體告一段落,個別的刊物還要出電子版,把文章刻到電子光盤上(CD-ROM)等等,但這大多只是技術上的處理而已,與作者沒有直接的關系。總之,統觀當今的學術期刊出版界,正處在一個歷史性的變遷時期,著重體現在出版形式的多樣化和出版過程的計算機化。這種變化既擴大了學術交流的范圍,又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對人類科學研究的進步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但這種變化目前并沒有影響到學術期刊的基本運作機制和結構,學術期刊仍然是主編負責制,由出版社負責出版與發行。所以,在今后很長的時間里,科研人員要發表文章,還是免不了要和主編和出版社打交道。而對于中國的作者而言,在國際英文期刊上發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學術價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關鍵是要認真地做好市場分析,選準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競爭力,被更多的國際學術期刊接受。在稿件被接納之后,作者應快速準確地應對出版社的要求,如此則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并保證最后的出版質量。“一回生,二回熟” ,“失敗是成功之母”,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中國學者與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不斷擴大與深入,西方學術刊物中來自中國的文章肯定會越來越多,質量也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