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AV小说区在线观看_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_久久精品久久91_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18,亚洲日本本道a,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成人网

職稱論文咨詢網,專業提供留學生論文、職稱發表論文等各類論文學術咨詢服務的論文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技巧

中國傳統醫藥包括哪三個部分

來源:職稱論文咨詢網發布時間:2022-07-28 21:30:16

中國傳統醫藥包括哪三個部分

中國傳統醫藥包括:中醫藥、民族醫藥和其他民間醫藥三個部分。1、中醫藥中醫藥是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以《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為基本經典的傳統醫藥,是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的主流醫學。2、民族醫藥民族醫藥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經過30年的發掘整理,已有近40個少數民族發掘整理出版了本民族傳統醫藥的代表性著作。3、民間醫藥民間醫藥有兩個概念,一是在體制上以公私來分,民間醫藥是指非公有制的民營醫療機構和民間醫生;二是在學術上以朝野來分,民間醫藥是指當代中醫教育體系之外不屬于《黃帝內經》一脈的流散于民間的草醫草藥。如云南的“黃家醫圈”、陜西的“太白七藥”、某些道家醫學和佛家醫學,以及一些既不屬于主流醫學,又無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草根一族。古代有一種“為國醫所不道”的“走方醫”、“草澤醫”,或叫“鈴醫”、“串雅”,就屬于這一類(見清·趙學敏著《串雅內外編》)。傳統醫藥中的民間醫藥,指的就是第二種概念的民間醫藥。有的學者曾經把這一類民間醫藥作為中醫藥的初級階段,但后來發現他們縱使“上升”一格,也并不屬于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主流一脈,而且自成體系,自稱“另類”,仍然“為國醫所不道”。于是出于對文化多樣性的認知和尊重,在傳統醫藥內給它留下位置,稱它為“民間醫藥”。

中華傳統醫藥都有什么?

  ●我國的傳統醫藥,包括中醫藥、民族醫藥和其他民間醫藥三個部分。三者在學術上都是平等的。   ●中國的傳統醫藥把“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作為重要內容,擴大并深化了“非遺”的內涵,最能夠體現“非遺”的精神和靈魂,是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綱。   ●行業標準是比較高的規范,是一個圭臬。但人文學科尊重獨創和唯一。所以,給一點寬容,留一點空隙和余地,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制訂行業標準時應該注意的。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淀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項目眾多。隨著現代化、市場化、城鎮化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高速消失、過度開發、瞬息變異的危險,保護任務極其繁重。近幾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工程取得很大進展,文化部門正在制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基礎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其中包括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項標準在內。對此,筆者談一點粗淺的意見。   傳統醫藥包括三個部分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傳統醫藥。根據我國存在醫藥文化多樣性的實際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1條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   我國的傳統醫藥,包括中醫藥、民族醫藥和其他民間醫藥三個部分。   中醫藥是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以《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為基本經典的傳統醫藥,是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的主流醫學。   民族醫藥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經過30年的發掘整理,已有近40個少數民族發掘整理出版了本民族傳統醫藥的代表性著作。   民間醫藥有兩個概念,一是在體制上以公私來分,民間醫藥是指非公有制的民營醫療機構和民間醫生;二是在學術上以朝野來分,民間醫藥是指當代中醫教育體系之外不屬于《黃帝內經》一脈的流散于民間的草醫草藥。如云南的“黃家醫圈”、陜西的“太白七藥”、某些道家醫學和佛家醫學,以及一些既不屬于主流醫學,又無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草根一族。古代有一種“為國醫所不道”的“走方醫”、“草澤醫”,或叫“鈴醫”、“串雅”,就屬于這一類(見清·趙學敏著《串雅內外編》)。傳統醫藥中的民間醫藥,指的就是第二種概念的民間醫藥。有的學者曾經把這一類民間醫藥作為中醫藥的初級階段,但后來發現他們縱使“上升”一格,也并不屬于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主流一脈,而且自成體系,自稱“另類”,仍然“為國醫所不道”。于是出于對文化多樣性的認知和尊重,在傳統醫藥內給它留下位置,稱它為“民間醫藥”。   例如“黃家醫圈”是以“中生萬物”“人命乃萬命之首命”為哲學基礎的一種醫學理論,以“萬物有圈圈為界,萬物有網網相聯”揭示人體各部分功能的內在聯系。黃氏家族從唐五代延續至今,祖籍福建邵武(王國維先生有考據),世代傳承。其一支轉輾遷徙,后在云南昭通巧家落戶,今于云南昆明行醫。有《黃氏醫圈》(黃傳貴編著)一書傳世。   “太白七藥”又稱“秦嶺七藥”,是以“七”字命名(如桃兒七、紅毛七)的一類草藥,約有115種,主要分布于陜西秦嶺山脈,以“四梁八柱”理論指導臨床應用,是藏在深山老林的另一處土著的醫學宅第。今人已出版《秦嶺七藥》(毛水龍主編)、《太白七醫研究與應用》(宋小妹、劉海靜主編)等著作。   其他的民間醫藥包括民間的一技之長,在此不一一列舉。   從“非遺”角度看傳統醫藥的內容   中醫藥和藏醫藥、蒙醫藥、維醫藥、傣醫藥、壯醫藥、苗醫藥、瑤醫藥、其他民族醫藥和民間醫藥,在學術上都是平等的,盡可以各展其美,各美其美;相互之間,更應該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度看,各醫種的基本內容大致分總綱、醫養、藥物、節慶四個部分:一是總綱,或稱總題。如傳統醫藥對生命與疾病的認知方法。二是養生及醫療。包括養生、診法、療法(或合稱診療法)。三是藥物。如藥材,飲片炮制技藝、成藥制作技藝;老字號企業文化。四是習俗和節慶,如清明辟瘟習俗、除夕飲屠蘇酒之類和傳統藥市。中醫藥分這四部分,民族醫藥也分這四部分。為了留有余地,還可以加“其他”一類,如藏醫是和天文歷算連在一起的。醫學和天文連在一起,甚為普遍。中醫有五運六氣,彝醫和太陽歷關系密切。這是各類文化互相交叉的內在因素決定的。中醫的氣功、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與傳統體育,藥膳與傳統手工制作技藝(烹飪),養生文化與傳統音樂、傳統舞蹈都有交叉。   “傳統醫藥對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是一個重要的命題,但有人認為失之于虛、言之于玄,令人難以理解。事實上,各民族、各醫學對生命和疾病的認知各不相同,每一種認知都是打開生命奧秘的一扇窗戶和一把鑰匙。苗族有苗醫生成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已故老苗醫龍老六曾口述《事物生成共根源》一書,公認是苗醫藥的哲學基礎。傣文經書《嘎牙山哈雅》(意譯為《人體解說》),就是一本講“生命起源和人體生長發育的書”。彝醫有《娃娃生成書》,是從彝族畢摩經《作祭獻藥供牲經》中摘錄的,描繪了人體生長的全過程。以西醫和中醫來說,西醫將人體分為運動系統(肌肉骨骼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感覺器系統等九大系統即九大生理解剖功能,這是對人體生命的一種微觀觀察和精確認識。中醫將人體分為陰陽、臟腑(五臟六腑)、經絡(十四經脈)、氣血幾大功能部門,是對人體生命的一種宏觀認知和動態把握。傳統醫藥從不同角度、不同信仰、不同層面認識人的生命,并引申出不同的養生方法、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各有所見,各有所長,為人類的醫療保健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在傳統藥部分,一般都重視飲片和成藥的制作技藝,因為手工技藝是“非遺”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在商言商者過分重視形而下的“物”和“術”,容易忽視制作技藝的原創精神、思維特點、無形價值和文化內涵。在古代,民族地區商品化程度極低,無古老的民族藥藥店,談不上什么經營思想。但中藥店古代就有,于是形成一種中藥“老字號”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蘊含著獨具特色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如北京同仁堂的“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前一個“必不敢”,是“不減料”;后一個“必不敢”,是“不偷工”,合起來是“不敢偷工減料”。上面還有一層,叫“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冥冥中由老天在監督著人們如何做。這就涉及到中國人的信仰形式。這信仰形式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此外如杭州胡慶余堂的“戒欺”(堂匾)店規,“藥業關系生命,尤為萬不可欺”。廣州陳李濟的股份合作,“同心濟世”。原文是“本錢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濟世,長發其祥”。還有許多老字號藥店在制作名貴中成藥時有意在稠人廣眾之中公開投料,招搖過市,以昭信譽。如做全鹿丸時抬著大鹿游街,做人參再造丸時晚上點著黃金大蠟燭在眾目睽睽之下投料配料,其目的都是為了袒露誠意,取信于民。   藥品是救死扶傷的特殊商品,同樣一個“貨真價實”,其責任,其權重,其作用,其后果,在藥店和在別的商店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中藥老字號的企業文化。   當然,其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最終得體現在產品質量上。所以,以老字號為代表的中醫藥文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老字號的企業精神,二是傳統中藥(多為名牌)的制作技藝。在數字化處理的時候,“企業精神”比較虛泛,難以表現;特別是老字號基本上都經過技術改造,傳統手工藝很少保留。于是傳統名藥制作技藝中的若干關鍵環節,若干“絕招”,成了傳統中藥“非遺”保護的重點。   前幾年評審“非遺”項目時,出現過“某某某中醫藥文化”等項目。后來有專家指出,這種“某某文化是非物質文化”的命名方式,內容過分籠統寬泛,邏輯上有循環往復之嫌,應該換一種項目名稱來表述。這個意見頗有道理。但并不是說中藥老字號的中醫藥文化就不存在了。相反,這正是一種值得珍惜的企業精神,是現代社會缺失或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需要繼續發掘并加以發揚廣大。   傳統醫藥作為“非遺”的特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3)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包括以下5個方面:口頭傳統與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我國加入了世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并于2011年2月25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鄒啟山主編,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中的“安第斯卡拉瓦亞的宇宙信仰形式”即屬此類。其實,世界上的傳統醫藥都可以包括在“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文化。按照當代社會的語境和一般認識,文化屬于社會人文科學,而中醫歸于自然科學。但中醫有豐富的哲學思維和人文精神,既是自然科學,又是社會科學,是“兩棲”的人類生命科學。中國的傳統醫藥把“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作為重要內容,擴大并深化了“非遺”的內涵,最能夠體現“非遺”的精神和靈魂,是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綱。具體地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門類資源對象,主要有生命與疾病認知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和表現空間,代表性的養生理念和養生方法,代表性的診法和療法(或合稱診療法);中藥老字號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傳統配本和手工制劑技藝;傳統飲片炮制技藝和成藥制作技藝;有關傳統醫藥的習俗和節慶;傳統醫藥傳承人的生平、業績及技藝表演等等。如此梳理下來,傳統醫藥類的“非遺”項目,無論申報和保護,都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們去要做。傳統醫藥的數字化保護工作,也顯得更為重要。   根據我國國情,我國的非遺項目共分十個大類,即民間文學、傳統音樂(民間音樂)、傳統舞蹈(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民間美術)、傳統技藝(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我國在2005年后非遺申報和評審初期,原則上是申報什么,評審什么;誰先申報,誰占先機。申報項目是無序的,整個工作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經過近10年的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現在對深化改革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要求,這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規劃性,減少隨意性;加強主動性,減少拉動性,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工程正在制訂采集方案編寫規范、數字資源采集實施規范和數字資源著錄規則,為相關行業標準的制訂提供了條件。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行業標準的制訂,可以分三種情況:一是應該標準化而且可以標準化的,二是應該標準化但一時難以標準化的,三是不能夠或不應該或不必要標準化的。因為其中有許多模糊的、感性的、瞬息萬變的內容,為模糊數學認可的東西。行業標準是比較高的規范,是一個圭臬。但人文學科尊重獨創和唯一。標準化以后,也可能成為一塊板結的土地,一個“閑人莫入”的籬笆。所以,給一點寬容,留一點空隙和余地,是“文以載道”應有的擔當,是“厚德載物”題中的含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制訂行業標準時應該注意的。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是國家級雜志還是省級雜志?

國家單位主管期刊為國家級期刊,另外,刊物上明確標有“全國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樣的刊物也可視為國家級刊物。而省級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所屬部、委辦、廳、局主辦的期刊為省級期刊。《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主辦單位: 中國云南省民族民間醫藥研究會,另外,刊物上未標有“全國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樣,因此,《中國民族民間醫藥》是刊物省級。

什么是民族藥?

民族醫藥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這里指的傳統醫藥,按我的理解,應該包括中醫藥、民族醫藥和民間醫藥三個組成部分。 中醫藥是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醫學,至今具有無可爭議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是中國傳統醫藥的當然代表。 民族醫藥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其中包括藏醫藥、蒙醫藥、維吾爾醫藥、傣醫藥、壯醫藥、苗醫藥、瑤醫藥、彝醫藥、侗醫藥、土家族醫藥、回回醫藥、朝鮮族醫藥等等。醫藥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各個民族在歷史上都有自己的醫學創造與醫學積累。在55個少數民族中,已整理出傳統醫藥資料的有30多個民族。由于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不同,各個民族的傳統醫藥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后來的繼承發展狀況也各不相同。有的建立了相當完整的醫學體系。有的正在總結整理,梳理和提煉出系統的理論來。有的則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單方驗方和醫療經驗。但總體來說,各個民族醫藥都不是中醫藥的某個分支,而是中醫藥的姐妹。至于民族醫藥這個概念本身,并不是一個新創立的、統一的醫學體系,而是多種民族醫藥成分聚合在一起的一個學術總稱和工作定義,從其民族性、歷史性、傳承性而言,它們和中醫學有著相似的哲學思維、醫療特點、用藥經驗和歷史命運,都屬于中國的傳統醫藥。 民間醫藥則是蘊藏在民間的養生習俗、單方驗方、草醫草藥和醫療方面的一技之長者,他們并不一定受中醫學的理論所指導,也很難歸屬于某個民族醫學,人們一般通稱其為“民間草醫”、“醫藥方面的一技之長者”或“民間確有專長人員”。 “民族醫”的概念至少在50年代已經出現。“民族醫學”、“民族醫藥”則于20世紀80年代普遍見于正式文件中。事實上,民族醫藥的概念可以分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廣義的概念是指中華民族的傳統醫藥,猶如民族工業、民族企業、民族經濟的用詞一樣。這里的民族,是指中華民族大家庭,具有本國的、本土的、非外來的意義。狹義的概念就是指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由于在現階段的中國,“民族”一詞習慣上是“少數民族”的簡稱,所以上述“民族醫藥”的概念不會產生歧義,也不可能把中醫學包容在內。 綜上所述,中醫藥、民族醫藥和民間醫藥都是中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在“附則”中規定:“民族醫藥的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這表明,民族醫藥有自己獨立的學術地位,享受與中醫藥相同的政策。在不違反《中醫藥條例》的前提下,民族醫藥可以有特殊的待遇。特別是在民族地區,在民族自治法、民族自治條例的范圍內,允許制定某些相應的因地制宜的保護、繼承、發展的具體措施。 同時,中國的傳統醫藥包括民族醫藥、民間醫藥也是世界傳統醫藥的一部分。世界衛生組織于1976年把傳統醫藥列入工作日程。在2002年通過的《世界衛生組織2002~2005年傳統醫學戰略》中,對傳統醫學下了確切的定義,指出“傳統醫學是傳統中醫學、印度醫學及阿拉伯醫學等傳統醫學系統以及多種形式的民間療法的統稱。傳統醫學療法包括藥物療法(如使用草藥、動物器官和/或礦物)和非藥物療法(如在基本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進行,比如針刺療法、手法治療及精神治療)。在主要衛生保健系統基于對抗療法或傳統醫學尚未納入國家衛生保健系統的國家,傳統醫學經常被稱為“補充”、“替代”或“非常規”醫學”。顯然,我國的民族醫藥不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就其學術體系的完整性、繼承保護的完善性和現代應用的廣泛性而言,也應該是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轉自民族醫藥網站)

民族藥的種類概況

民族藥發源于少數民族地區,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傳統。據初步統計,全國55個少數民族,近80%的民族有自己的藥物,其中有獨立的民族醫藥體系的約占1/3。建國以來,由于黨和政府的關懷、重視,民族藥的發掘、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出版了一批全國和地區性民族藥專著。據有關資料報道,目前我國民族藥已達3700多種。 《中國民族藥志》是在全面調查、收集我國少數民族所用藥物的基礎上選編而成的民族藥的薈萃,已出版的第1卷收載了39個民族的135種藥物,基原種511個;第2卷收載35個民族的120種藥物,基原種425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收載了11個民族的32種藥物。1985和1990年版各收載了4個民族的12種藥物,其中藏藥有土木香、總狀土木香、小葉蓮(鬼臼)、毛訶子、余甘子;蒙藥有廣棗、冬葵果、草烏葉等藏藥、蒙藥共用的有沙棘;維藥有菊苣、毛菊苣、黑種草;傣藥有亞乎奴等。 《中藥大辭典》包含的民族藥有藏藥404種、傣藥400種、蒙藥323種、彝藥324種和畬藥200種。 我國民族藥的起源、發展、理論體系的形成以及用藥種類等各有其特色,這里僅以藏、蒙、維、傣、壯五個民族藥為代表,作一簡要介紹。 藏藥是在廣泛吸收、融合了中醫藥學,印度醫藥學和大食醫藥學等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所形成的獨特的醫藥體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國較為完整、較有影響的民族藥之一。藏藥歷史上有許多經典著述,成為今天研究藏藥的主要文獻和藏藥種類發展的歷史記錄。 《月王藥診》是較早的一部藏藥史籍,收載的藥物包括植物類440種、動物類260種、礦物類80種,其中300多種藥物為青藏高原特產,多數藥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傘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烏頭、喜馬拉雅紫茉莉、纖毛婆婆納、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綠絨蒿、藍石草、烏奴龍膽、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膽、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載藏藥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獵廣泛,有著濃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譽為藏族的《本草綱目》,該書收載的藥物種類有75%為現今所用,其中30%屬藏醫專用,據統計,涉及1200個基原動、植物種。 現代藏藥應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區以外,還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肅等省所屬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縣。青藏高原是藏藥的主要產地,據有關單位的調查,藏藥資源有2436種,其中植物類2172種、動物類214種、礦物類50種。青海占據著青藏高原的北部和東部地區的廣大地區,據調查,省內有藥用資源1294種,其中植物類1087種、動物類150種、礦物類57種。全省常用的幾百種藏藥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據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調查,全州有藏藥資源1000多種;甘孜州1127種中藥資源中有23%為藏醫所用。 從有關資料的統計來看,目前我國有藏藥3000種左右,西藏是藏醫藥的發源地,藏藥應用歷史悠久。這一地區常用藏藥有360多種,主要來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罌粟科、傘形科、龍膽科、薔薇科、玄參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藥用屬有:綠絨蒿屬、馬先蒿屬、紫堇屬、報春花屬和虎耳草屬等。常用藏藥中,含生物堿的種類約占50%,這些活性較強的成分多見于烏頭屬、翠雀屬、唐松草屬、莨菪屬、槐屬、龍膽屬和小檗屬等藥用植物。例如,大黃是一味重要的藏藥,青藏高原分布大黃屬植物28種,其中藏藥應用的有21種,藏藥用大黃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種除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之外,尚有藏邊大黃 、喜馬拉雅大黃、塔黃,西藏大黃等,青海、甘肅等地還用波葉大黃;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黃、歧穗大黃、長穗大黃、網脈大黃、心葉大黃、紅脈大黃、卵葉大黃;下品(曲瑪札)有小大黃。 藏藥已制定了統一的用藥規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肅、云南、新疆等6省區合編的《藏藥標準》,共收載藏藥227種,其中植物類197種、動物類17種、礦物類13種,主要種有:藏茴香、山莨菪、藏黨參、藏紫草、水母雪蓮花、唐古特紅景天、堪巴色寶(阿氏蒿)、曲瑪孜(打箭菊)、達瑪(凝花杜鵑)、野牛心、禿鷲、紫草茸、紫膠蟲等。 蒙藥是在蒙古民族傳統醫藥學基礎上,汲取了藏、漢等民族以及古印度醫藥學理論的精華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風格的、獨立的醫藥體系,在我國民族藥中占有重要地位。 歷史上,蒙古族涌現出許多優秀的蒙醫藥學家和著名的蒙藥典籍,其中較有影響的有18世紀的松巴·堪布—伊舍巴拉吉爾的《西勒嘎日·莫隆》(《識藥晶鑒》)是蒙藥的奠基篇,收載蒙藥390種。同時代的察哈爾鑲白旗的洛布桑·索勒日哈木著有《曼奧.西吉德》(《藥物識別》),全書分為四部,共收集藥物678種。19世紀初,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的占布拉通爾吉用藏文編著了《李斯爾·米格金》(《本草圖鑒》),收載蒙藥879種,成為今天學習和研究蒙藥的主要經典。 現代蒙藥發展較快。據統計,我國現有蒙藥2230種。除內蒙古自治區外,我國東北和西北的許多蒙族聚集地也都使用蒙藥。 內蒙古自治區經過多年的資源普查,初步摸清了蒙藥資源,全區共有各類蒙藥資源1342種,其中植物類926種、動物類290種、礦物類98種,其他類28種;本區內常用蒙藥有500余種,商品蒙藥約400種,還有民族專用藥260種。內蒙古自治區制定的《蒙藥標準》收載藥材和成藥522種。 蒙藥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主要藥用種類有:森登(文冠木、烏和日_西魯斯(蒙古山蘿卜)、阿拉坦花—其其格(金蓮花)、昂給魯莫斯—畢日陽古(香青蘭、敏吉一茵一蘇日(紫筒草)、巴嘎一塔日奴(瑞香狼毒)、嘎順—包日其格(苦豆子)、樓格莫日(糙蘇)、汗達蓋一合勒(腎葉橐吾)、敖朗黑布(綬草)等。 蒙藥中,麝香、丁香、蓽茇、豆蔻、香青蘭、馬錢子、水銀和草烏等用得較多;配伍中凡用草烏,多數必配阿如勒(訶子)。 維藥歷史悠久,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臘等民族醫藥之所長,并受到中醫藥學的影響,是我國民族醫藥的獨立分支,歷史上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過重要貢獻。 維藥的應用基本上在新疆自治區范圍內。據新疆的調查,全區有維藥600余種,較常用的360種左右,其中本地產資源約160種,占維藥種數的27%。《新疆維吾爾藥志》收載藥物124種。 常用維藥中,屬于民族專用的約有30種,主要有:巴旦杏、索索葡萄,孜然、驅蟲斑鳩菊,刺糖、洋甘菊、蒔蘿、唇香草、新疆鷹嘴豆、異葉青蘭、雪蓮花、胡桐淚(胡楊)等。 維藥中習慣用芳香性藥物,常用的有麝香、龍涎香、海貍香、黛衣草、丁香、豆蔻和蓽茇等,此外,還較習用性峻毒烈的藥物,如馬錢子、曼陀羅、天仙子、駱駝蓬等。 維藥中有許多藥物雖然與中藥材同名,但基原不同,多為本地產種類,如藥用玉竹為新疆黃精、白鮮皮為狹葉白鮮、益母草為新疆益母草、荷花則為睡蓮的花。諸如此類的還有防風、赤芍、羌活、獨活、木香、茜草,黨參、藁本、麻黃、威靈仙,等等。 傣藥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醫藥之一,遠在2500年前的《貝葉經》中便有記載。傣族祖居云南西雙版納,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傣藥提供了理想的藥用資源,據統計,我國傣族藥物有1200種。《西雙版納傣藥志》收載了520種,其中最常用的有71種。 傣藥中植物類藥用種主要有:麻嘎喝罕(緬茄)、麻景(油瓜)、麻芒(芒果)、牙勇(馬唐)、哥麻口拉(人面果)、哥丹(糖棕)、牙竹麻(朱蕉)、埋嘎篩(龍血樹)等。動物藥在傣藥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藥用種數多,而且藥用部位也有獨到之處。 壯藥屬于發展中的民族藥,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基本上處于民族藥和民間藥交融的狀態。 壯族居住區地處嶺南亞熱帶地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由于壯族人早有喜食蛇、鼠、山禽等野生動物的習俗,因此動物藥應用較為普遍,民間歷來有“扶正補虛、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藥經驗。壯藥的另一特點是善于解毒,而且解毒的范圍較廠,包括解蛇毒、蟲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金石發動毒、箭毒、蠱毒,等等。廣西著名的蛇藥就是壯藥的一大貢獻。 我國壯族主要集中于廣西自治區,據該區有關部門調查,壯藥共有709種。《壯族民間用藥選編》收載常用壯藥500多種。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壯藥主要有:廣西馬兜鈴、千斤拔、龍船花、閉鞘姜,陽桃、兩面針、雞蛋花、刺芋、金錦香、南蛇簕、薯莨、馬鬃蛇、褐家鼠、蟒蛇等。 壯族民間每逢傳統節日,也開展藥市交易。廣西靖西縣根據端午節壯族藥市調查,整理出藥市壯藥名錄246種。 我國民族藥的發掘、整理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許多民族藥我胚了解不多。現根據一些有關資料和報道,以及本次資源普查所掌握的情況,介紹一下其他民族用藥種數。 一些區域性資料也記載了民族藥種類:《云南民族藥名錄》收載了省內21個民族的1250種藥物;《廣西民族藥簡編》收載了7個民族的1021種藥物。 在中藥資源普查中,部分民族地區收集和整理了民族用藥情況及種類:四川阿壩地區整理出羌族常用藥100種;湖南初步查出本省苗族、土家族、瑤族、侗族等習用民族藥361種,云南德宏自治州收錄傣藥330種、景頗族藥123種;廣西《環江縣毛難族藥名錄》收載藥物556種。另據有關單位調查統計,廣西有瑤族藥555種、侗族藥298種、仫佬族藥259種、苗族藥213種、京族藥27種及彝族藥21種。

什么是民族藥

少數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自行文明衍生的屬于各民族自己的藥物文化體系吧。傳說中神農嘗百草一樣,各民族也有自己的神農一樣的先人。比如蒙藥、藏藥、彝藥等等,像很有名的云南白藥就是彝藥。也有專門的生產民族藥的企業,比如龍發制藥等。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社怎么樣?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社是2007-12-04在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注冊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冊地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威遠街166號龍園金龍閣2104號。《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301027998864971,企業法人康云山,目前企業處于開業狀態。《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社的經營范圍是: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期刊出版許可證》核準的經營范圍開展經營活動。兼營范圍:(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于一般。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相關閱讀
學術咨詢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城县| 龙胜| 尼玛县| 磐安县| 托克逊县| 泸州市| 富顺县| 锡林浩特市| 旬邑县| 鲁甸县| 若尔盖县| 武强县| 南部县| 高平市| 内乡县| 沂水县| 霸州市| 临澧县| 灵寿县| 南平市| 平凉市| 招远市| 青龙| 武陟县| 白河县| 庄浪县| 大化| 太湖县| 夹江县| 阿尔山市| 环江| 酒泉市| 永城市| 岳阳市| 长兴县| 东至县| 尖扎县| 津市市| 武夷山市| 金秀|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