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修女的事跡
[編輯] 早期的生活 德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剛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個出生于鄂圖曼帝國科索沃省的史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聯邦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的阿爾巴尼亞裔人, 父親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雜貨承包商,母親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來也成為修女)。家中說阿爾巴尼亞語,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鎮上多為穆斯林和基督徒,僅有少數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說,在12歲加入一個天主教的兒童慈善會時,她就感覺自己未來的職業是要幫助貧寒,15歲時,她和姐姐決定到印度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18歲時,她進了愛爾蘭羅雷托修會,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嶺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三學期后,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在圣瑪莉羅雷托修會中學擔任教職,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為修女,1937年5月更決定成為終身職的修女,并依法國19世紀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瑪莉羅雷托修會中學擔任校長一職,但當時印度貧富差距非常大,校內一片安寧,但校外卻滿街都是無助的麻瘋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嶺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強烈的感受到自己要為窮人服務的心,返回加爾各答后,她向當地的總主教請求離開學校和修會,但一直得不到許可。 [編輯] 仁愛傳教修女會 1947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加爾各答涌入了數以萬計的難民,大多數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傳染病如霍亂和麻瘋病沒有受到控制,在街頭巷尾爆發開來,于是加爾各答的街頭,學校的高墻外越來越像是地獄,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斷向總主教以及梵諦岡請求下,1948年,教宗庇護十二世終于給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許可。并撥給她一個社區和居住所讓她去幫助有需要的窮人。德蕾莎修女馬上去接受醫療訓練,并尋找幫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與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稱博濟會),并將教會的修女服改為印度婦女傳統的沙龍,以白布鑲上樸素的藍邊,成為博濟會修女的制服。 [編輯] 小故事 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醫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車站的廣場旁發現了一位老婦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來仔細一看:破布裹著腳,爬滿了螞蟻, 頭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個洞,殘留著血跡,傷口周圍滿是蒼蠅和蛆蟲。她趕緊替老婦人測量呼吸及脈搏,似乎還有一口氣,她為好趕走蒼蠅,驅走螞蟻,擦去血跡和蛆蟲。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無疑。于是她暫時放棄了去巴丹的行動,請人幫忙把老婦人送到附近的醫院。醫院開始時對這個沒有家屬的老婦人不予理會,但醫師在德蕾莎的再三懇求下,便替老婦人醫理,然后對德蕾莎說:‘必須暫時住院,等脫離危險期后,再需找個地方靜養。’德蕾莎把病人托給醫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保健課,希望能提供一個讓貧困病人休養的埸所。市公所保健課的課長是位熱心的人他仔細聽完德蕾莎的請求后,便帶她來到加爾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應將寺廟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處地方免費提供給他使用。他們一開始受到印度教區婆羅門的強烈反對,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對,依然在街頭搶救許多臨危的病患到收容所來替他們清洗,給他們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侶,此舉感動了許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對聲浪就漸漸的平息了。 自從找到這個落腳點后,不到一天的時間,修女們就將三十多個最貧困痛苦的人安頓了下來。其中有個老人,在搬來的那天傍晚即斷了氣,臨死前,他拉著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語低聲地說:‘我一生活得像條狗,而我現在死得像個人,謝謝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們的工作,要救助全加爾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認為人類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貧困、生病或饑餓,真正的不幸是當人們生病或貧困時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臨終前也應有個歸宿,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傳播了主的愛。 p [編輯] 成立 這所名符其實的貧病、垂死者收容院終于在1952年八月正在成立,當時在入口處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尼爾瑪.刮德’, 按孟加拉語的意思,就是‘清心之家’。 七年后,德蕾莎的‘仁愛傳教會’分別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蘭奇設立了兩座這樣我垂死者收容院。 [編輯] 紀錄片與知名度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爾各答成為知名的地方,在街頭生病、需要幫助的患者都知道這個能夠讓他們安息的地方,收容所開始急速成長,因人手不足,開始招募世界各地的義工,透過義工的口耳相傳,也打開了世界的知名度。1969年,英國記者馬科爾·蒙格瑞奇拍攝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為主的紀錄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頭驚人的貧窮和無助,以及德蕾莎修女決定終身侍奉最貧窮的人的精神,讓許多人相當感動,也讓德蕾莎修女變成了世界名人。 [編輯] 獲獎 1971年,教宗庇護十二世頒給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獎;同年的甘乃迪獎也頒發給她,此外還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國際獎也頒發給她,1985年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4年美國國會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國名譽公民,和許多大學的名譽學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諾貝爾和平獎,也頒發給她。當時她拒絕了頒獎宴會和獎金。媒體問及她:?我們可能做什么促進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愛您的家庭。? [編輯] 健康惡化與過世 1983年,德蕾莎修女到羅馬拜訪教皇保羅二世時,心臟病第一次發作。1989年心臟病第二次發作時,她接受了人工心臟的安裝,1991年從墨西哥拜訪回來之后,得到肺炎,健康日趨惡化。于是她向博濟會提出辭職,理由是她已無法像其他修女一樣全天照顧病患,在修會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德蕾莎修女要留在博濟會領導她們。 1997年4月,德蕾莎修女跌倒并傷到鎖骨。8月時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但健康并沒有日漸好轉, 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濟會,同年9月,87歲時逝世。德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 個修會的修女,超過10萬以上的義工,還有在123個國家中的610個慈善工作。印度替她舉行了國葬。諷刺的是,同年8月31日,英國的戴安娜王妃車禍身亡,媒體花了整整一個月報導戴安娜王妃車禍和后續消息,而德蕾莎修女的過世則變成報端的小角。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編輯] 評論 [編輯] 奇跡和宣福 德蕾莎修女過世之后,被尊敬她的印度人神化,由于天主教進行宣福儀式前,必須要有奇跡的見證記錄,德蕾莎修女的奇跡見證紀錄來自于一位印度婦女,Monica Besra,她聲稱自己是德蕾莎修女神跡的見證人,她將德蕾莎修女的照片,放在腹部,癌腫瘤就消失,但她的丈夫卻對媒體說,這事實上是她接受醫院手術治療的結果,他們之所以如此做是受到天主教教會要替德蕾莎修女進行宣福的壓力,根據時代雜志的報導,治療她的醫生也受到天主教教會的壓力,必須對外聲稱這是一個奇跡,此羅生門最后沒有定案,Monica Besra的丈夫后來也改變說詞,將癌腫瘤的治愈稱為德蕾莎修女的奇跡。目前天主教教會在等待第二個奇跡以將德蕾莎修女進行到冊封為圣徒的程序中。 [編輯] 給垂死者以天主教洗禮 收容所里的垂死者多數為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但德蕾莎修女總是敦促工作者們給他們施以天主教洗禮。這個做法引發很多爭議。 [編輯] 慈善行為的動機 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認為,德蕾莎修女的組織的目的是以信仰的方式倡導受苦,而不是幫助有需求的人。在1981年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您是否在教導窮人應該忍受苦難?”德蕾莎修女回答道:“我認為,窮人接受自己的命運、與受難的基督分享痛苦是非常美好的。我認為,窮人受苦會對這個世界更有幫助。” 查特基(Chatterjee)說,德蕾莎修女以“窮人的幫助者”的形像出現,誤導了公眾。在她最大的收容所里,也僅有二、三百人。加爾各答的另一清教慈善組織,上帝的集會,每日發放18,000份免費餐,遠遠多于德蕾莎修女全部收容所發放數量的總和。 查特基說,德蕾莎修女的許多機構只傳教而不做任何慈善活動。如,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八所設施未收容任何人,全部經費都用于傳教。 [編輯] 醫療護理的質量 1991年,英國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的編輯羅賓·福克斯博士訪問了加爾各答的“垂死者的家”發現,許多服務的修女和志愿者沒有任何醫學知識,但卻要常常做醫療決定。他們也不區分“可醫治”與“不可醫治”的病人,而前者可能處于由于感染而死去的危險中。另外,他們嚴重缺乏麻醉劑,使病人不得不忍受劇痛。他們用過的針頭只在溫水中洗一下。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德蕾莎修女自己有醫療需要時,她會去美國、歐洲、印度的有名望的醫院獲得醫治。 [編輯] 捐款的去向 德蕾莎修女的前雇員們、及前修女蘇刪·希爾茲(Susan Shields)稱,德蕾莎修女不允許她們買醫療器械,而是將捐款轉入梵提岡銀行作為一般用途,即使捐贈者特別注明將捐款用于慈善行為。 除了法律要求的有關部門,德蕾莎修女從不向公眾提供她的組織的財經狀況。 [編輯] 德蘭修女禱文 最親愛的主:讓我在今天以及每一天,從你的病人身上看見;并在照顧他們的同時服侍。 縱然你將自己隱藏那些急躁、斤斤計較、蠻不講理的人背后,讓我仍然看得出是;并且欣然地說:‘服侍你是何等的甜蜜。’ 主啊!賜我這種洞悉的信心,我的工作便永遠不致沈悶,每次鼓勵、開解那些可憐的受苦者,我必尋得無盡的喜樂。 啊!親愛的病者,你于我是何等的可貴,因你代表了基督,能夠服侍你是何等的權利。 主啊!讓我覺悟這高尚召喚的尊嚴及其責任,不要容許我因冷漠、麻木或不耐煩而令這職份蒙羞。 神啊!當?降卑成為耶穌,我的病,懇求也容許我的諸般錯誤,只看我內心的動機,就是在每一個病人身上愛及服侍。 主啊!增添我的信心,在此刻及以后,賜福我的努力及工作,誠心所愿
為什么說口吃有基因遺傳的原因?有什么證據嗎? 不給力不加分
正如《口吃者圣經》中所講的那樣,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口吃有著“先天遺傳”的因素。 這是因為,在很多方面,口吃表現出了很多“遺傳病的特征”。 這些具體特征包括: 1. 無論在哪個國家,在哪種語言環境中,口吃的發病概率大約都是總人口的1%。而口吃者的男女比率也固定在4:1左右。 2. 在同一個家族中,口吃會世代相傳,成群發作。并且,在口吃家族中,口吃的發作存在著明顯的固定規律,比如:在口吃家族中,男女口吃患者的比率大約為1.5:1。 3. 而口吃這種“世代相傳,以固定概率和規律出現”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遺傳病的特點。 在口吃的遺傳研究方面,最新的突破性進展出現在2011年2月,美國的科學家丹尼斯·德雷納博士第一次篩選出了“口吃基因”。 下面是新浪網對該項進展的新聞報道: 《美國最新研究稱口吃都是基因惹的禍》 2011年02月21日11:04 新浪健康 新浪健康訊 人們一直認為,發生口吃,錯在大腦,與焦慮和心理問題有關。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月20日報道,美國科學促進會最近討論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口吃是遺傳基因的錯,影響大腦對聲帶肌肉的控制能力。 這一新發現有助于研發新的藥物療法和基因療法,通過逆轉基因受損導致的不良影響而治愈口吃。 新研究負責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耳聾及其他交流障礙研究所的丹尼斯·德雷納博士對口吃遺傳家庭進行了研究。 結果發現,口吃患者大腦活動異于常人。德雷納博士發現, GNPTAB,GNPTG和NAGPA三種基因變異(“口吃基因”)在口吃患者中十分常見。 他認為,這些基因在負責肌肉控制的大腦區域盛行,而且會導致細胞凋亡。 德雷納博士還認為,這些基因會導致口吃患者說話機制出現故障,阻止某些聲音的發音能力,進而導致口吃。 然而,由于這些損害常發生于孩子學說話階段(三四歲的時候),所以人們一直認為口吃是由于能力差或智力低造成的。 在一些兒童病例中,甚至認為口吃是心理障礙的結果。 德雷納博士認為,口吃不是社交功能障礙,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疾病。 已發現的“口吃基因”與兩種嚴重新陳代謝疾病關聯極大——黏脂貯積癥II型和黏脂貯積癥III型。這兩種疾病會導致細胞內糖類和脂肪物質聚積,導致大腦發育異常和嚴重學習困難問題,大多患者失去說話能力。 德雷納博士還將人類“口吃基因”移植到實驗鼠體內,以觀察這些基因對實驗鼠大腦的破壞作用。專家表示,這項研究突破為口吃治療帶來了新曙光,有助于研制出新的藥物療法和基因療法,治愈口吃疾病。 新浪網新聞鏈接:http://news.sina.com.cn/h/news/2011-02-21/110421987942.shtml
近年來世界上發生的戰爭
除了人所共知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俄格沖突、阿克蘇拉戰爭、斯里蘭克內戰、車臣戰爭、索馬里內亂之外,還有這些: 埃厄武裝沖突 1998年5月初,厄立特里亞與埃塞俄比亞兩國因領土糾紛問題爆發大規模武裝沖突,厄軍占領了埃塞部分領土。由于國際社會積極調停,兩國交火1個月后實現了停火。1999年2月初,兩國再次發生邊界沖突。非統組織積極調停,雙方停火并開始談判。今年5月初,由于談判并未能解決兩國間的矛盾,埃厄武裝沖突進一步升級,雙方投入兵力約為50萬。5月30日,兩國在阿爾及爾恢復談判。6月18日雙方簽署了由非洲統一組織起草的停火協議。 塞拉利昂內戰 自90年代初,塞拉利昂即爆發內戰,反叛武裝為桑科領導的“革命聯合陣線 ”。1998年年底,“聯陣”武裝向政府軍發動進攻,逼近首都弗里敦。1999年7月,卡巴總統與“聯陣”領導人桑科簽署“洛美和平協議”,桑科任副總統,國內實現和平。今年5月,“聯陣”部隊多次襲擊聯合國維和部隊,打死4人,并將50 0多人扣為人質。連日來,“聯陣”部隊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和塞政府軍的小規模交火事件仍時有發生。 剛果(金)內戰 1998年,卡比拉領導下的反政府武裝推翻了蒙博托政府。不久,卡比拉政府又與從前的支持者盧旺達、烏干達等國決裂,同時國內部族矛盾也出現激化,從而導致新內戰的爆發。盧旺達、烏干達等國派出軍隊支援剛果(金)反政府武裝,南非、津巴布韋、安哥拉、納米比亞等國則支持卡比拉政府。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在國際社會積極調停下,內戰雙方已簽訂了“盧薩卡協議”。目前,聯合國正準備向剛果(金)派駐維和部隊。最近,烏干達與盧旺達兩國軍隊在剛果(金)東部重鎮基桑加尼發生了激烈交火。烏干達軍方6月17日宣布其部隊開始撤離基桑加尼。 安哥拉內戰 1975年,安哥拉擺脫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獨立。不久,三個民族解放組織“安人運”、“安解陣”和“安盟”之間爆發武裝沖突。“安人運”將“安解陣”消滅,并將“安盟”擊潰,隨后成立了政府。但是,“安盟”與政府軍間的戰斗一直持續不斷。在聯合國斡旋下雙方于1996年簽署和平協議,但并未得到落實。近年來,安哥拉政府軍與“安盟”武裝之間的武裝沖突時斷時續。 蘇丹內戰 1983年,蘇丹政府在國內推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實行伊斯蘭教法,導致國內發生武裝叛亂。長達17年之久的內戰已造成約150萬人死亡。南方的“蘇丹人民解放軍”要求信仰基督教的南部蘇丹獨立。在北方信仰伊斯蘭教地區,也有反對派“烏瑪”黨領導下的數千名反政府武裝在活動。近期,蘇丹政府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派別決裂,且與最大的反對黨“烏瑪”黨達成和平協議,總體形勢對早日結束內戰比較有利。但是,“蘇丹人民解放軍”態度仍很強硬,其領導人加朗聲稱將開展恐怖活動。 津巴布韋種族沖突 1980年津巴布韋獨立后,約2500戶白人農場主控制著國內70%以上的土地,大批黑人老戰士十分不滿。今年2月以來,上萬名老戰士占領了約1000戶白人農場主的土地。4月底,在穆加貝總統的調停下,黑人老戰士與白人農場主達成協議;停止暴力沖突,農場繼續由黑人占領,恢復正常農業生產。 莫桑比克大選沖突 1999年底,莫桑比克舉行大選。執政黨“莫桑比亞解放陣線”在議會選舉中取勝,其主席希薩諾再次當選總統。但國內最大的反對黨“莫桑比克全國抵抗運動”指責選舉中存在舞弊現象。5月初,約100多名“莫抵運”的支持者襲擊了一個警察局,打死打傷數名警察。警察被迫還擊,打死4名襲擊者。 1、伊拉克、阿富汗,源于反抗美軍入侵 2、巴基斯坦,源于政府軍對巴基斯坦境內的塔利班的清剿(他們和阿富汗的塔利班不是一個組織,但是思想相近,而且互相支援) 3、巴勒斯坦地區、黎巴嫩,源于以色列對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進攻。 4、非洲國家內戰,索馬里內戰、蘇丹內戰、剛果(金)內戰 5、格魯吉亞,2008年,格魯吉亞對國內的分裂勢力采取了過激的軍事行動,導致俄羅斯的猛烈報復。 6、斯里蘭卡,2009年政府軍對泰米爾伊拉姆猛虎組織全面進攻,并取得勝利。 其他的,非洲種族部落沖突,尼泊爾和哥倫比亞,菲律賓,也門之類的國內游擊隊的小打小鬧還不構成戰爭強度。 3月中旬,巴格達的一次藝術展上,一件件抽象雕塑使參觀者駐足流連。其中一尊雕塑展示的是一位懷抱嬰兒的母親。只見這位母親面目全非,胸口似乎被掏了一個窟窿。撫摸著自己的作品,剛剛獲得伊拉克文化部創意大獎的哈薩吉說:“我們的國土就像一位圣潔的母親,但這位母親卻在為近幾年來所發生的事情而心痛。” 美國兩年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結束已近22個月,但伊拉克并沒有得到和平,更談不上經濟的發展,2500萬伊拉克人繼續經受著戰爭余火的煎熬。當年,美國總統布什曾信誓旦旦地說,他將把伊拉克變成中東地區的天堂;而法國總統希拉克則發出警告,戰爭只會打開伊拉克通向地獄之門。現在伊拉克的現狀不幸被希拉克所言中。 如今漫步在這個國家,所見所聞仍是一片戰后的凄愴,即使在巴格達也到處是殘垣斷壁,戰爭創傷俯仰皆是。社會治安混亂,殺人放火、搶劫綁架等刑事案件不斷,針對美軍和與美軍合作者的爆炸及暗殺更是屢屢發生。戰爭并沒有把伊拉克變成天堂,反而使其顯示出地獄的種種跡象。。最新統計數字顯示,自從伊戰開始以來,在伊拉克死亡的美軍已超過1510人。另據英國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去年10月發表的文章,伊戰以來有10萬伊拉克國民死亡,200多名外國人在伊境內遭綁架,至少30余名人質遇害。難怪伊拉克人常說,如果哪一天不發生諸如襲擊、爆炸等暴力事件,那就不像是在伊拉克。 敲字不易,望采納
咀嚼煙草對牙齒有好處嗎???
咀嚼煙草致癌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研究報告稱,咀嚼煙草和吸鼻煙等習慣與吸煙一樣,會使人罹患癌癥,原因是煙草中特有的致癌物也會進入人體。 總部設在法國里昂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在報告中說,世界上至少有近億人有咀嚼煙草的習慣,而把煙葉放在鼻子下聞的吸鼻煙行為在一些 地區也頗為流行。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咀嚼型和鼻煙型煙草產品越來越多,然而這些產品也都含有尼古丁和亞硝胺等有害成分。專家指出,煙葉在烘干過程中大量產生亞硝胺物質,它們來自于尼古丁等物質的亞硝化反應,其中的NNN和NNK兩種亞硝胺可導致身體多處部位發生癌癥,許多動物試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在美國、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北歐國家進行了調查,發現咀嚼煙草和吸鼻煙可以導致口腔癌和胰腺癌。有關研究論文將發表在12月份的英國《柳葉刀》醫學雜志上。
全球7成新冠疫苗已被富裕國家搶購?
是的,“全球新冠疫苗在生產、供應以及發放環節面臨挑戰。”國際醫學雜志《柳葉刀》官網12日刊登的一篇論文稱,全球許多國家已經批準新冠疫苗接種,遏制疫情傳播的關鍵因素在于保障疫苗足量生產、廉價供應以及全球投放。但目前富裕國家搶購了約7成的新冠疫苗。 論文援引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針對32個國家的調查數據稱,民眾對疫苗接受程度最高的國家依次是越南(98%)、印度與中國(均為91%)、丹麥和韓國(均為87%)。 該論文強調,需要強化針對中等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疫苗供應保障,超過85%的全球人口生活在非發達國家,這意味著多數人口面臨疫苗供應難題。即使是在發達國家,貧困群體、邊緣群體也需要得到疫苗供應保障。 擴展資料 中國向53個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月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介紹了中國對外提供疫苗的最新進展。他表示,中方向巴基斯坦等53個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已經和正在向22個國家出口疫苗。 汪文斌說,中方還積極參與世衛組織“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決定向“實施計劃”提供1000萬劑疫苗,主要用于發展中國家。 中方支持國內企業同國外合作伙伴開展疫苗聯合研發和合作生產,支持有關企業向急需獲取疫苗、認可中國疫苗、已授權在本國緊急使用中國疫苗的國家出口疫苗。對于其他國家疫苗企業在華加工產品、供世界各國使用,中方也予以支持和協助。 參考資料來源:環球網-驚人!《柳葉刀》刊文:全球7成新冠疫苗已被富裕國家搶購
含鋅高的食物有哪些
以下5種常見的富鋅食物。 1、牛肉。每3盎司(約合85克)紅燒牛肉含鋅7毫克。牛肉還富含蛋白質(一份牛肉可滿足一天蛋白質需求量的一半),以及有益神經健康的維生素B12等。鹵牛肉或紅燒牛肉是不錯的選擇,但紅肉過量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風險,每周吃一次即可。 2、腰果。1盎司(約合28克)腰果中含鋅1.6毫克。腰果中還含有健康脂肪、葉酸、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無鹽腰果是十分健康的零食,也可加入炒菜或涼拌菜中食用。 3、雞肉。3盎司熟雞肉含鋅2.4毫克。雞肉是維生素B6的重要食物來源,有益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咖喱雞肉加酸奶就是不錯的營養搭配。 4、蕓豆。半杯(約合100克)煮熟的蕓豆含鋅0.9毫克。蕓豆還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纖維,不僅有益消化系統健康,還能防止血糖驟升。紅蕓豆煮熟后加入橄欖油和一些小茴香,是不錯的減肥小吃。 5、杏仁。1盎司杏仁含鋅0.9毫克。杏仁還富含鎂、歐米伽3脂肪酸、維生素E,有助保護眼睛、增強免疫力。下午吃一把杏仁既能抗餓又可防止晚餐吃得太多。 擴展資料 總結了8個鋅元素的具體保健功效。 1、護腦。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發現,蛋白質在體內需要保持正確形態方可順利發揮作用。鋅在保持蛋白質形態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缺少鋅會導致蛋白質成為變態蛋白質,變態蛋白質非但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會聚集,并導致帕金森癥和阿爾茨海默癥等疾病。 2、護心。研究發現,鋅可增強心血管系統健康。鋅負責調節動脈血壓。鋅缺乏人群更容易罹患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臟病風險。另外,鋅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穩定各種生物膜,低鋅會導致生物膜穩定性改變,心肌損傷加重。 3、護肝。研究發現,缺鋅會增加酒精性肝病(ALD)和其他慢性肝病風險。但英國《柳葉刀》雜志刊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病理學教授、多倫多病童醫院專家詹姆斯·菲利普斯博士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體內鋅過量也會增加嚴重慢性肝病風險。 4、助孕。研究發現,孕期即使輕度缺鋅也會導致可怕后果,比如,產婦患病率上升、味覺異常、妊娠時間延長、分娩困難、弛緩性出血以及胎兒風險增加等。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一份報告指出,孕婦缺鋅有損胎兒正常發育。 5、控糖。美國密歇根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鋅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一種叫做amylin的蛋白質會形成集結,阻止胰島素產生細胞,影響血糖控制。而微量元素鋅可阻止amylin蛋白質的這種負面作用,從而穩定血糖水平。 6、增強免疫功能。研究發現,缺鋅在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見。缺鋅會引起胸腺萎縮、胸腺激素減少和活性降低、進而降低疫苗反應,免疫力隨之降低。美國《考克蘭圖書館》雜志刊登巴基斯坦阿迦汗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補鋅可增強兒童免疫力,緩解腹瀉等感染癥狀。 7、加速傷口愈合。《美國醫學協會雜志》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補鋅可使傷口愈合更快,對治療早期胃潰瘍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口服硫酸鋅可使手術創口愈合速度提高3~4倍。 8、縮短肺炎治療時間。《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刊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微量元素鋅在縮短嚴重兒童肺炎病程和減少住院治療時間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梅奧診所一份報告指出,成年男女鋅的日推薦量分別為11毫克和8毫克,哺乳期婦女每天12毫克。高蛋白(特別是動物蛋白)食物是鋅的主要來源。 參考資料:人民網--護心護肝控糖!含鋅食物的8個健康好處 參考資料:人民網--鋅能增強免疫力,五種食物最補鋅
富含鋅的水果
聊到水果,大家應該都熟悉,有人問什么蔬菜和水果含鋅最多,還有人想問哪些食物和水果富含葉酸,這到底是咋回事?實際上哪些蔬菜水果中含有b族呢,接下來,小編就來教教大家含鋅量高的10種水果排名,希望你喜歡。 含鋅量高的10種水果排名 含辛量高的水果有蘋果,鮮棗、梨、酸棗、草莓、杏、香蕉、檸檬等等,但是水果中的含鋅量不如動物產品中的高,像海產品,瘦肉等等都是含鋅量比較高的。 一是水果中蘋果的含鋅量為最高,另外獼猴桃、荔枝等水果中的含鋅量也比較高。 二含鋅量高的食物有瘦肉、豬肝、魚類、蛋黃等等,其中含鋅量最高的食物有牡蠣。根據多年的檢測發現動物性食品普遍含鋅量比較高,每一百克動物食品中大約含鋅三到五毫克。 三、植物性食品含鋅量普遍的偏少,每一百克植物性食品中,大約含鋅只有一毫克左右。主要含鋅量比較高的植物性食品有豆類、花生、小米、籮卜、大白菜等等。 四、貝殼類食品的含鋅量也非常高,如牡蠣、蛤、蚌等都含有較多的鋅,若以含量來說牡蠣又是其中的最優者,而水果中鋅的含量最少。 水果中含鋅多的有各種新鮮水果,如柿子含鋅量就是比較高。總的說來葉菜和水果中含鋅很少,一般每克中含鋅量少于2微克。 植物性食物中含鋅量比較高的有豆類、花生、小米、萵苣、卷心菜、茄子、蘿卜、大白菜等還有葡萄干、芝麻、松子、花生米、牛奶、核桃、板栗等堅果主要含鋅量比較高的植物性食物有豆類、花生、小米、蘿卜、大白菜等。 ? 擴展資料 鋅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體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免疫、內分泌等重要的生理過程中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鋅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Zn,它的原子序數是30,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ⅡB族。 補鋅,就是補充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鋅,補鋅在人體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免疫、內分泌等重要生理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水果_百度百科 什么水果含鋅量較高 這些水果含鋅量較高:蘋果、鮮棗、梨、荔枝、香蕉。 1、蘋果 強化骨骼:蘋果中含有能增強骨質的礦物元素硼與錳。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硼可以大幅度增加血液中雌激素和其他化合物的濃度,這些物質能夠有效預防鈣質流失。 2、鮮棗 鮮棗甘脆爽口,風味獨特,營養特別豐富,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礦物質元素,而且還含有豐富的藥用物質。鮮冬棗果肉中還含有適中的礦質元素和微量元素,多食用鮮棗不僅補鋅,而且還能補鐵,對孕婦和胎兒的成長都有很多益處。 3、梨 梨是很多人喜愛的水果,它不但鮮嫩多汁,并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鋅、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是適合給身體補鋅的水果之一。 4、荔枝 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能補充能量,抵抗精神疲勞,同時,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以及鈉、鎂、鋅、鐵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元素。 5、香蕉 香蕉味香、富于營養。香蕉果肉營養價值頗高,每100克果肉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質1.2克、脂肪0.6克;此外,還含多種微量元素如鋅、鐵和維生素A.在水果范疇中,香蕉不失為補鋅的良果。 擴展資料: 微量元素鋅的作用: 鋅是微量元素的一種,在人體內的含量以及每天所需攝入量都很少,但對機體的性發育、性功能、生殖細胞的生成卻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故有"生命的火花"與"婚姻和諧素"之稱。人體正常含鋅量為2-3克。 絕大部分組織中都有極微量的鋅分布,其中肝臟、肌肉和骨骼中含量較高。鋅是體內數十種酶的主要成分。鋅還與大腦發育和智力有關。 什么水果含鋅比較多? 含辛量高的水果有蘋果,鮮棗、梨、酸棗、草莓、杏、香蕉、檸檬等等,但是水果中的含鋅量不如動物產品中的高,像海產品,瘦肉等等都是含鋅量比較高的。 一是水果中蘋果的含鋅量為最高,另外獼猴桃、荔枝等水果中的含鋅量也比較高。 二含鋅量高的食物有瘦肉、豬肝、魚類、蛋黃等等,其中含鋅量最高的食物有牡蠣。根據多年的檢測發現動物性食品普遍含鋅量比較高,每一百克動物食品中大約含鋅三到五毫克。 三、植物性食品含鋅量普遍的偏少,每一百克植物性食品中,大約含鋅只有一毫克左右。主要含鋅量比較高的植物性食品有豆類、花生、小米、籮卜、大白菜等等。 四、貝殼類食品的含鋅量也非常高,如牡蠣、蛤、蚌等都含有較多的鋅,若以含量來說牡蠣又是其中的最優者,而水果中鋅的含量最少。 哪些食物和水果富含鋅? 1、牛肉 每3盎司(約合85克)紅燒牛肉含鋅7毫克。牛肉還富含蛋白質(一份牛肉可滿足一天蛋白質需求量的一半),以及有益神經健康的維生素B12等。鹵牛肉或紅燒牛肉是不錯的選擇,但紅肉過量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風險,每周吃一次即可。 2、腰果 1盎司(約合28克)腰果中含鋅1.6毫克。腰果中還含有健康脂肪、葉酸、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無鹽腰果是十分健康的零食,也可加入炒菜或涼拌菜中食用。 3、雞肉 3盎司熟雞肉含鋅2.4毫克。雞肉是維生素B6的重要食物來源,有益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咖喱雞肉加酸奶就是不錯的營養搭配。 4、蕓豆 半杯(約合100克)煮熟的蕓豆含鋅0.9毫克。蕓豆還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纖維,不僅有益消化系統健康,還能防止血糖驟升。紅蕓豆煮熟后加入橄欖油和一些小茴香,是不錯的減肥小吃。 5、杏仁 1盎司杏仁含鋅0.9毫克。杏仁還富含鎂、歐米伽3脂肪酸、維生素E,有助保護眼睛、增強免疫力。下午吃一把杏仁既能抗餓又可防止晚餐吃得太多。 擴展資料: 鋅元素的功效: 1、護腦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發現,蛋白質在體內需要保持正確形態方可順利發揮作用。鋅在保持蛋白質形態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缺少鋅會導致蛋白質成為變態蛋白質,變態蛋白質非但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會聚集,并導致帕金森癥和阿爾茨海默癥等疾病。 2。護心 研究發現,鋅可增強心血管系統健康。鋅負責調節動脈血壓。鋅缺乏人群更容易罹患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臟病風險。另外,鋅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穩定各種生物膜,低鋅會導致生物膜穩定性改變,心肌損傷加重。 3、護肝 研究發現,缺鋅會增加酒精性肝病(ALD)和其他慢性肝病風險。但英國《柳葉刀》雜志刊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病理學教授、多倫多病童醫院專家詹姆斯·菲利普斯博士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體內鋅過量也會增加嚴重慢性肝病風險。 4、助孕 研究發現,孕期即使輕度缺鋅也會導致可怕后果,比如,產婦患病率上升、味覺異常、妊娠時間延長、分娩困難、弛緩性出血以及胎兒風險增加等。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一份報告指出,孕婦缺鋅有損胎兒正常發育。 5、控糖 美國密歇根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鋅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一種叫做amylin的蛋白質會形成集結,阻止胰島素產生細胞,影響血糖控制。而微量元素鋅可阻止amylin蛋白質的這種負面作用,從而穩定血糖水平。 6、增強免疫功能 研究發現,缺鋅在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見。缺鋅會引起胸腺萎縮、胸腺激素減少和活性降低、進而降低疫苗反應,免疫力隨之降低。美國《考克蘭圖書館》雜志刊登巴基斯坦阿迦汗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補鋅可增強兒童免疫力,緩解腹瀉等感染癥狀。 7、加速傷口愈合 《美國醫學協會雜志》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補鋅可使傷口愈合更快,對治療早期胃潰瘍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口服硫酸鋅可使手術創口愈合速度提高3~4倍。 哪幾種蔬菜和水果里含鋅較多? 含鋅量比較高的蔬菜有蘿卜、大白菜、菌菇類等。而像水果、水、植物性蛋白質、谷類食物以及蛋類當中幾乎難以尋覓到鋅的倩影。 鋅元素主要存在于海產品、動物內臟和肉類等畜類、蛋白質食物當中,像“含鋅之王”非牡蠣莫屬。據化驗,動物性食品含鋅量普遍較多,每一百克動物性食品中大約含鋅3-5毫克,并且動物性蛋白質分解后所產生的氨基酸還能促進鋅的吸收。 擴展資料: 兒童缺鋅的表現: 1. 食欲減退:挑食、厭食、拒食,普遍食量減少,孩子沒有饑餓感,不主動進食。 2. 亂吃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頭發、紙屑、生米、墻灰、泥土、沙石等。 3. 生長發育緩慢,身高比同齡組的低3—6厘米,體重輕2—3公斤。 4. 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發燒,反復呼吸道感染如: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出虛汗、睡覺盜汗等。 含鋅最高的蔬菜或水果是什么? 提問十分適合作為精選展現,含鋅最高的蔬菜或水果是蘋果、梨、香蕉、桃等。植物性食物中的各種豆類、堅果類含鋅較多,蔬菜類以大白菜、白蘿卜、紫蘿卜、茄子青菜、豆莢、黃豆等黃綠色蔬菜里含鋅較多。麩皮、地衣、炒葵花子、炒南瓜子、山核桃、松子、酸奶、花生油、水果、花生等含鋅的水果有蘋果、梨、香蕉、桃等,孩子缺鋅的話可以適當吃一些。 擴展資料 鋅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Zn,它的原子序數是30,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IIB族 。是一種淺灰色的過渡金屬。鋅(Zinc)是第四"常見"的金屬,僅次于鐵、鋁及銅,不過地殼含量最豐富的元素前幾名分別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外觀呈現銀白色,在現代工業中對于電池制造上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為一相當重要的金屬。另外,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體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免疫、內分泌等重要生理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哪些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鋅? 水果中蘋果的含鋅量為最高。另外獼猴桃、荔枝等水果中的含鋅量也比較高。 主要含鋅量比較高的植物性食物有豆類、花生、小米、蘿卜、大白菜。 含鋅高的蔬菜,水果有哪些? 鋅元素主要存在于海產品、動物內臟中,其它食物里含鋅量很少———水、主食類食物以及孩子們愛吃的蛋類里幾乎都沒有鋅,含有鋅的蔬菜和水果也不是很多。 瘦肉、豬肝、魚類、蛋黃等。其中以牡蠣含鋅最為高。據化驗,動物性食品含鋅量普遍較多,每一百克動物性食品中大約含鋅3—5毫克,并且動物性蛋白質分解后所產生的氨基酸還能促進鋅的吸收。植物性食品中鋅較少。每一百克植物性食品中大約含鋅1毫克。各種植物性食物中含鋅量比較高的有豆類、花生、小米、蘿卜、大白菜等。 哪些水果和食物含鋅高 1、含鋅量高的食物有瘦肉、豬肝、魚類、蛋黃等。其中最高的是牡蠣。 2、根據多年的檢測發現,動物性食品普遍含鋅量比較高,每一百克動物性食品中大約含鋅3-5mg。 3、植物性食物中,含鋅量普遍偏少。每一百克植物性食品中大約含鋅只有1mg左右。主要含鋅量比較高的植物性食物有豆類、花生、小米、蘿卜、大白菜等。 4、貝殼類食物的含鋅量也較高。如牡蠣、蛤、蠔、蚌等都含有較多的鋅,牡蠣是其中的最優者,而水果中鋅的含量最少。 5、動物性蛋白質食品如魚、肉、肝、腎、以及貝類食品,有效鋅的含量均較豐富,缺鋅的人群可主要從動物性食物著手。
有喜歡的人,但是自己太胖了怎么才能減肥
減脂的前提是要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清理血液中的垃圾毒素和血液凝塊,活化細胞,及時排出體內廢物,維持腸道健康,重要的是要改善體質。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如果你已經發胖一年以上,90%的可能是你會一直胖下去,76%的可能是你會越來越胖。為什么不著急減,是因為我們心存希望,確定只要下了決心就會瘦到自己期望的那樣。可是在這種希望中我們不知不覺已經胖了很多年,并且可能一直會胖下去。 事實證明,減脂并不難,只要付出行動了,每一次減重計劃都是有結果的,只是減多或減少的區別。既然可以減下來,那么為什么絕大多數胖子在肥胖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一生都在苦苦減脂? 世衛組織WHO公布:我們身體的每一個脂肪都是一個獨個體生命,脂肪是有記憶的。如果短期內脂肪細胞發生了改變,一旦身體適應(指攝入量或代謝量適應)后,脂肪細胞就會根據自己的記憶回到原來的樣子。如果你已經胖了一年,脂肪就有了一年的記憶,你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不斷加強、變換、調整減脂節奏,才能抹去之前的記憶。 看到這里我們似乎恍然大悟,千真萬確!每一次小有成績的掉秤,都會在短暫的喜悅過后反彈。 接下來了問題是:我還有救嗎? 經過研究發現細胞的記憶是可以短期改變的,我們通常都是用各種方式消耗身體熱量,熱量耗盡后,才開始向脂肪細胞借能量,從而減脂。這種是被動的方式,只要一有機會,脂肪細胞馬上就會搶奪熱量,讓自己復原。 那么脂肪可以主動出擊嗎? 細胞減脂,CLR WHO披露:通過HICIBI智能生物酶的介入,完成脂肪自體消化的過程。還有什么比脂肪自體消化來的更直接,但這個過程并不很爽,你需要一天兩餐前都要使用,可能口感欠佳,也可能身體感覺有點怪,但這些是難以堅持的理由嗎?其實,胖下去更難。 世衛組織WHO呼吁減少藥物治療,而CLR WHO就是擅長利用非藥物手段,通過HICIBI智能生物酶的介入,擺脫反彈,成功減去細胞內脂。 肥胖是種病,胖起來很要命,只有胖子才知道胖子的痛苦。《國際癌癥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浙江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團隊的論文:研究者從4000萬人的數據中發現,肥胖會增加肺癌、食管腺癌、子宮內膜癌等18種癌癥風險,并且BMI每增加5,患腫瘤的風險可能就會相應升高。 2016年,英國有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調查發現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經超過瘦子,而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肥胖人口NO1的國家。其中,中國男性肥胖人數4320萬人,女性肥胖人數4640萬人,總人數高居世界NO1。 全球共有67100萬肥胖人群,其中一半以上生活在美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埃及、德國、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亞這10個國家。有報告顯示,自1980年至今,超重/肥胖18隨以上的數量呈直線上升,增幅超過27%。全球18歲以上和兒童中的超重/肥胖比例分別中37%和14%。
求一種爆發過的傳染病人類感染數據,隨時間推移感染人數數據。在哪可以找到?
看樣子是沒人答了,我是凡,分給我吧。。8月31日,英國一所醫院爆發超級細菌病情,13名新生不久的嬰兒受感染,并至少造成一名不足3個月的嬰兒死亡。 英國《衛報》引述院方說法,強調超級細菌感染不是嬰兒致死的唯一原因,但是這些嬰兒都對抗生素表現出了耐藥性。而英國《郵報》則報道說,還有兩名嬰兒也是死于超級細菌感染。造成感染的超級細菌包括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氏細菌和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河南省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曹青 “這是潛在的終結者。目前沒有一種抗生素能夠有效抵御NDM-1。我們將有10年的空窗期,既需要理性使用抗生素,又面臨著無以解決此種感染的(兩難)局面。”蒂姆·沃爾什是英國卡迪夫大學醫學院感染、免疫與生物化學系教授,正是他與合作者在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感染病學》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激起了全球對“超級細菌”的劇烈反應。 目前,帶有NDM-1的細菌感染已經蔓延到英國、美國、瑞典、荷蘭和澳大利亞。自今年6月第一例死亡病例后,全球至少170人被感染,并造成多起病人死亡事故。 8月12日,香港衛生署公布了首宗個案。一名66歲印度裔男子,2009年10月在香港就診時,其尿液樣本發現含有NDM-1的大腸桿菌,該病人現已康復。 目前,中國內地尚未公開過“超級細菌”病例,但在中國,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達80%,外科手術則高達95%。抗生素的過量使用,有可能催化了耐藥性的加速出現。而替加環素和黏菌素這兩種有效藥品尚未在我國上市,一旦患者感染這種細菌,醫生將無藥可施。 北京佑安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金榮華對本報表示,由于還存在對NDM-1的有效抗生素和治愈病例,并非無藥可醫,公眾不必恐慌;但是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病原菌的傳遞肯定是國際性的。” 而與此同時,一個遍布全國的“超級病菌”監控網絡已經悄然建立。 8月30日,記者從衛生部獲悉,目前每個省市都至少設立了一家定點觀察醫院,嚴密監控包括NDM-1在內的泛耐藥菌的情況。 不是細菌而是基因 “超級細菌”的稱謂并不準確,它其實是一種新的蛋白酶基因。 根據革蘭氏染色法對細菌的分類,細菌可分為革蘭氏陽性菌(G+)和革蘭氏陰性菌(G–)。NDM-1就出現在耐碳青霉烯革蘭陰性腸桿菌科細菌中。 金榮華對本報解釋說,如果革蘭氏陰性菌攜帶了此基因,就表現為對以往針對 G–有效的抗生素具有抗藥性。 病原體的不同決定了治療方式的不同。SARS等病原體是病毒,對抗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研制疫苗;而細菌感染病例的病原體是細菌,主要依靠抗生素治療。人類與細菌的戰斗主要依靠使用抗生素,這與SARS和豬流感等傳染病例存在區別。 “病毒傳染治療主要靠人體免疫(細胞免疫)系統來清除,比如SARS感染中疫苗的作用就是使細胞具有免疫作用。”英國牛津大學醫學院人類免疫學中心專家董濤解釋說,而在細菌感染中,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則都重要。由于細菌本身的進化和人類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逐漸具有耐藥性。在此研究中,NDM-1這種酶的存在,就是細菌產生耐藥性的原因。 《柳葉刀》報告的研究者認為,由于NDM-1的產生,臨床常見的腸桿菌科細菌(主要是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對除替加環素和黏菌素外的所有抗菌藥物都耐藥,而這將導致臨床治療無效和患者死亡。 所以陳旭巖也認為,不能說《柳葉刀》的研究是發現了新“超級細菌”,也不能說發現了一種新的耐藥機制,而是在已知的細菌產滅活酶的耐藥機制中,“又發現了一種被匆忙命名為NDM-1的酶”。 “由于尚對替加環素和黏菌素敏感,準確地講,這種細菌還不應被稱為超級耐藥細菌,而應叫做‘泛耐藥革蘭陰性桿菌’。因為只有對上述兩種藥物(特別是黏菌素)也產生耐藥,才可被稱為超級耐藥革蘭陰性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陳旭巖說。 醫學研究人員發現,“超級細菌”此種基因產生的抗藥性,能夠抵御除了替加環素和多黏菌素外的所有抗生素;在某些病例中,則可以對抗所有抗生素。NDM-1現階段多出現在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細菌內,也可以在同種甚至一種細菌之間“輕松”復制。 有效藥品未在國內上市 醫學界普遍認為,細菌表現出耐藥性、以至出現“超級細菌”的根本原因,是抗生素的濫用。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時間正在縮短。 “青霉素發明后大約20多年,細菌對其產生抗藥性;對紅霉素產生抗藥性的時長約為15年。”金榮華說:“奎諾酮類抗生素,比如環丙沙星,不到5年就出現耐藥性了,新一代耐藥菌的進化最短只需2年。”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數約700萬,而現在這個數字上升到了2000萬。抗生素的過量使用催化了耐藥性的加速出現。中國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達80%,外科手術則高達95%,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生素院內使用率為30%,歐美發達國家的使用率僅為22%-25%。中國使用量、銷售量列前15位的藥品,有10種是抗生素,每年有數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于濫用抗生素。衛生部部長陳竺8月20日曾表示,NDM-1的出現,實際上是由于不恰當、過度地使用抗生索所產生的細菌耐藥。 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也已不是第一例。一種名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早已在全球蔓延。金榮華說,與NDM-1不同,MRSA主要出現在革蘭氏陽性菌上。 MRSA可以抵抗除了萬古霉素外的其余所有抗生素,能夠感染傷口和褥瘡,引起各種感染,令免疫力弱的人死亡;呈多重耐藥,常引起院內爆發流行,是臨床重點耐藥性監測的多重耐藥菌之一。 《美國醫學會雜志》2007年10月曾刊登政府調查報告稱,每年預計有超過9萬美國人感染MRSA,在美國的致死人數可能會超過艾滋病。 金榮華認為,“超級細菌”一說源自英語中“super bug”的直譯,進入中文語境后,容易造成普通讀者在理解上的夸大。一般人不用過分恐慌,因為還有替加環素和黏菌素兩種抗生素對NDM-1有效,且即便產生耐藥性,其比例也只有1%-4%。 但陳旭巖指出,替加環素和黏菌素尚未在我國上市,其中后者的腎毒性和神經毒性亦令人憂慮,因此一旦患者感染這種細菌,的確會使臨床醫師處于一種“無藥可施”的境地。 抗生素需慎重使用 其實,《柳葉刀》雜志登出研究報告后的第二天,第一例NDM-1超級細菌的死亡病例也浮出水面。一位比利時的死者因車禍在巴基斯坦接受短暫治療,并感染了含有超級抗藥基因NDM-1的細菌。比利時醫生用強力抗生素多黏菌素治療,也沒能挽回他的生命。 由于印度醫學技術先進,成本則只有西方國家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這使印度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旅游目的地。2007年接待了45萬外國求醫者和整容者。研究人員分析說,病人可能就是在手術中受到感染的。英國加迪夫大學8月11日也在網站上發布的公報說,NDM-1基因最早由教授蒂姆·沃爾什于2009年發現,來源是一名曾到印度就醫的瑞典人所攜帶的細菌。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皮圖特(Pitout)在《柳葉刀》同期配發的述評中指出,這些人均曾前往印度進行過“醫療旅行”。并且在未來5年內,這種所謂的“醫療旅行”將以每年30%的幅度持續增長。 因此,雖然調查的感染病例多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但專家們仍認為,NDM-1對全球公共健康構成了巨大的潛在威脅,國際間對其需建立起協同的監控機制。 “超級細菌可能向更多國家蔓延。”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提醒人們,超級細菌不可忽略。雖然這不是第一次發現抗藥性的“超級細菌”,但是已然導致全球對“末日細菌”的再次恐慌,并再次警告人類抗生素需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