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好之后為了發表都要投稿到期刊、雜志社,這個時候論文就要經過審稿,才能決定是不是適合發表。雜志征稿網編輯告訴大家論文審稿周期不一,核心級期刊審稿時間最長,時間大概是3-6個月,而且由于其他原因可能還會延后,國家級或省級普刊一般一周左右,其他級別的期刊審稿的時間一般是一個月為期限。期刊論文的審稿制度、過程是怎樣的,大多數人不是很熟悉,雜志征稿網編輯給大家詳細介紹。
論文審稿的流程一般是:初審、專家審稿、最終定稿。其中初審是期刊雜志社內部編輯進行的,通過之后才能進入專家審核,然后再由主編進行審核,最終才能發布,所以審稿的嚴謹可見一斑。期刊雜志社初審是基本過濾,一般無大問題的論文都能通過,審稿主要還是在于專家審稿。
其實對于每一份專業的期刊,其編輯部都會有編輯委員會,編委會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業(或專業)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學者擔任,而編輯選擇審稿專家的原則,首先,是專家的經歷和學歷,特別是專家的經歷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專家對審稿工作的認真負責態度。第三,是專家的審稿水平。
專家審稿時,必須對學術論文所反映的內容進行全面而細致地審查,如論點、實驗過程、結果與討論、結論等應進行細致的審查,對不同的學術觀點和論點,專家應靜下心來,進行認真地、理性地思考,給論文以正確而恰如其分地評價,切不可“臆測”、“臆想”和“臆斷”地評價論文的學術價值。具體的方法如下:
1.政治性審查。政治上主要審8個方面問題:國家領土和主權問題;民族尊嚴問題;黨的方針、政策問題;涉外問題;宗教問題;歷史問題;保密問題;其他政治問題。
2.創新性審查。創新主要是指論文對人類知識、技術或觀念等的新貢獻。分析方法和途徑大致如下:
3、分析論文來源:基金課題的審批嚴,經費支持好,其論文可能較有創新性。
4、分析作者信息:公認的高水平作者的新作質量可能好,因為研究有繼承性,論文質量與作者素質呈正相關。
5、分析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權威、時間新、數量較多,期刊論文多而書籍少,原始文獻多而轉引或譯文少,摘引篇幅適當、標引規范的論文質量可能較高。
6、分析正文:論題鮮明、新穎,實驗過程和數據完整,論據典型充分,論證嚴密,結論明確的論文一般較具創新性。
7、查新:檢索網絡文獻數據庫、二次文摘或文題文獻、主要專業期刊等,查閱同類主題已有哪些研究、是否重復。
論文審稿之后很多都需要回稿重新修改,每篇文章被打回都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作為作者接到審稿人的意見時,首先要擺正心態,保持冷靜。這是要做到:1.所有問題必須逐條回答;2.盡量滿足意見中需要補充的實驗;3.滿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說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4。對于你不認同的意見,也要委婉有技巧地回答,做到有理有據有節;5. 審稿人推薦的文獻一定要引用,并加以討論。
論文發表期刊推薦:《電力電容器與無功補償》(雙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西安電力電容器研究所、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容器專委會主辦。是國內電力電容器行業唯一在全國發行的電工技術類專業期刊。本刊連續十年入選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現已全文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并加入中國期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