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審稿一般有幾次?一般學術論文要經過3次的審稿才能得到期刊主管單位的認可,由于論文從投稿到發表成功直至被錄用是需要經過多次的審稿的,所以不少人擔心自己寫的論文不能夠審查通過,論文審稿是必須經歷的流程,只有對論文的學術水平和質量進行檢查,才能確保期刊上論文的質量。
第一次:編輯初審
初審是審查的第一步,只有通過初審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審查。初審由審查專家根據論文內容是否模仿,是否處于發表狀態等內容進行審查。初審一般是最基本的,如果初審不合格,作者應該好好總結哪個部分有問題。
第二次:專家外審
審查是初審后的一步,是審查中比較困難的一步,這個審查過程交給編輯部以外的專家審查,為了保證公平公正,審查文章的學術水平、論文的先進性、科學性等各個方面。如果專家們對文章沒有異議,基本的審查也通過了。
第三次:主編終審
我相信到最后一次審查足以說明作者的文章很優秀,最后一次審查由主編輯、副編輯審查,這是論文審查的最后一步,從論文的政治方面,是否符合期刊,是否違反社會文明精神,是否有學術價值等內容審查,結合外部審查編輯的意見給作者帶來相應的結果。
論文審稿一般有幾次?在發表學術論文之前,最好是要了解清楚論文具體的審稿要求和標準,保證自己寫的學術論文能夠一次性通過審稿,避免出現學術論文多次審稿一直審核不通過的情況,總之一定要注意論文的寫作質量才可以,否則論文一般是沒辦法通過審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