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畢業率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成果的重要指標,反映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然而,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和擴招,人才培養出現一系列問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很多學生不能按期畢業,影響其后續就業、薪酬及崗位晉升,也嚴重影響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聲譽。深入剖析畢業率逐年下滑的原因, 在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從學校、專業、課程三個層次,教師、學生兩個主體方面探索高職院校畢業率提升的路徑。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率;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7-024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7.111
《教師》(旬刊)創刊于2008年,由海南出版社主辦。主要反映我國教育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服務國家建設。主要讀者對象為國內外教育工作者、高教與普教教師、學生、研究生等。
0 前言
近年來,我國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自2010年起,每年的畢業生人數按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到2018年,8年間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6526萬人。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34萬人,比2018年增加14萬人,再創新高。隨著擴招帶來的是生源質量不斷下滑,尤其是最后批次錄取的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更是逐年下降。給高職教學帶來巨大的挑戰,很多教師反映課越來越難上,講了聽不懂,教學的內容呈減法趨勢,考試題目越出越簡單,但及格率卻越來越低,導致不能按期畢業的人數日益增多,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聲譽。同時,這部分不能按期畢業的學生,也給他們與用人單位簽約、就業,職稱晉升,報考公務員和執業資格證等帶來一系列問題[1]。還有一些學校為應付檢查和評估,放低了畢業要求,將未達到合格標準的“產品”——學生輸送到社會,這是一種極不負責的行為。為此筆者對高職教育中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畢業情況進行調研和分析,探索從學校、專業、課程三個層次,教師、學生兩個主體方面提升高職院校工科畢業生質量的路徑。
1 畢業率低原因分析
1.1 生源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來源多樣化,有對口單招、“3+2”和普通高中畢業生。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屬于工程類專業,要求學生理科的基礎較好。而從學生的結構來看,中職生、文科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從學生質量來看,學生高考分數較低,基礎薄弱,計算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分析推導能力相對較弱,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力學,地基與基礎、建筑結構、建筑計量與計價等課程中,感到比較吃力,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不及格人數多,大大影響畢業率。
1.2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積極性不夠,缺乏學業規劃,具體表現為:
(1)學習態度不端正。上課不聽,玩手機,睡覺,學習不得法。
(2)自控能力差,沉迷于電腦游戲,無心向學。
(3)沒有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對學習及能否畢業持無所謂態度,信奉“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日常不學習,考前不進行復習準備,有厭學情緒。
(4)缺乏學業規劃。每年都有個別學生,拿到了所有專業課學分,也完成了專業頂崗實習,欠缺的是任選課學分,導致無法如期畢業。而實際上,每個專業的教學計劃在入學之初都已組織學生學習,讓每個學生明確畢業要求。這些缺少任意選修課程學分的學生,在自主選修課程的時候缺乏規劃,以至于最終的選修課學分不夠,不能按期畢業。
1.3 教學組織分析
目前,課堂教學仍然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手段。盡管高職院校的教師在不斷研究和改進課堂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滿堂灌的教授方法,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但是,通過課堂觀察及每年的學評教、教評教和同行測評中反映出效果不甚理想,存在如下問題:
(1)班級人數多,合班課可以達到一百多人,教師對課堂教學組織掌控力低,和學生交流少,不能關注到每個學生。
(2)生源復雜,學生層次不同,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是一種教法,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3)教師對學生對學情分析不足,高估學生的能力,對學生要求過高,授課中對知識的難點把握不足,以至于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還有部分青年教師是從高校畢業直接站上高職講臺,缺少實踐經驗,教學中過于理論化,造成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局面。
(4)考核方式單一。大部分課程還是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以最后的期末成績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一些基礎薄弱的同學,如果前面沒有學懂,覺得反正也考不過,后面很容易就放棄了。
2 畢業生培養質量提升路徑
未來一段時間,高職教育仍將處于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招生規模繼續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才培養質量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而人才培養質量在很大程度取決于畢業生質量[2]。基于高職院校辦學定位,在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從學校、專業、課程三個層次,教師、學生兩個主體方面探索高職院校畢業率提升的路徑。
2.1 加強教學管理,建立重修警示制度
根據學生重修學分將學生分為AA、A、B、C、D五個等級。AA級為無重修和補考科目,重修學分累計在6分以內為A級;重修學分累計在7-12分以內為B級,重修學分累計在13-20分以內為C級,重修學分累計在20分以上為D級。畢業前,另外設立特別關注E級,主要關注選修課學分、創新創業學分及勞動素養學分不達標的學生。對于不同等級的學生進行不同級別的監控。達到B級及以上的,找學生談心談話,建立一對一幫扶制度;達到C級及以上的學生,教務管理部門應盡快將《警示通知書》送達學生本人,聯系家長,將學生學習情況告知家長,變被動為主動,在家、校共同努力下,讓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如期畢業[3]。
2.2 開展專業質量分析,實施專業動態優化調整
一是通過市場需求調研,依據行業崗位職業標準及專家指導委員會論證,結合行業規劃,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培養目標。培養目標確定后,結合技術崗位需求,積極探索符合行業新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基于職業崗位能力分解,工作任務驅動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校企合作實現專業目標的準確定位,融入三全育人,重建課程體系,利用校企合作平臺讓項目化、模塊化教學落到實處,實現教學目標。將學生的能力分解為若干模塊群,圍繞目標,隨著任務的逐一完成,學生能力逐步提升、擴大,最終達到專業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和素質要求。
二是實施周期性專業診改。依托數據化系統、數據采集平臺,全面、客觀開展教學自我診斷,形成專業診斷報告,為專業建設持續改進提供客觀事實依據。結合診改報告,分析課程及格率及畢業率低的原因,進行專業診改,實現畢業生畢業率及質量的持續提升。
2.3 重構課程體系,實施模塊化課程改革
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分析畢業生能力要求的指標點,重構課程體系,推進模塊化課程改革。一是明確課程目標,根據課程目標,制訂課程標準,確保課程與崗位對接,將思政、崗位所需的責任意識、工匠精神等融入課程中,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二是根據課程內容屬性模塊化,遵循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認知規律,優化教學組織,實現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模塊教學完成后,在每一個模塊后都設計有“任務檢驗”來評價授課效果,確保任務引領、實踐導向課程思想得以落實。四是依據任務考核結果,分析學生知識普遍薄弱點和后進生,精準化的補充教學和個性化輔導。五是改革考核方案,采用過程性考核。以能力考核為主,考核過程全程化,考核方法多樣化,考核內容層次化。將單項考核和綜合考核,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有機結合在一起。
2.4 加快學風建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1)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生入校之際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以積極的心態進行自主學習,樹立良好的學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真正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樹立良好的學風。
(2)做好學業規劃,實施專業導師制。專業導師不僅在學生專業學習中提供全面指導,還要幫助學生做好學業規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順利完成校內教育任務。而且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在頂崗實習期間給予其個性化的指導,使學生充分發展個性,挖掘和展現自己的內在潛力,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初步完成一名大學生到工程技術人員的轉化。
2.5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學隊伍建設
高校教學仍是以教師課堂授課為主,師資水平嚴重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學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基石。高職教育的特點決定高職教師更加注重實踐經驗和技能,通過輪崗讓專業教師深入市場進行調研、進企業頂崗鍛煉、參與生產實踐和對外技術服務實踐、國內外院校學習、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等培養方式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科研及教學能力,加快職稱晉升的步伐。
3 結束語
目前,高職教育的發展得到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而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畢業率及畢業質量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4]。深入剖析畢業率逐年下滑的原因,從學校、專業、課程三個層次,加強教學管理,構建重修預警制度,動態調整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實施模塊化教學的路徑優化人才培養;從教師、學生兩個主體方面探索高職院校畢業率提升的路徑。
【參考文獻】
[1]葉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畢業率的路徑選擇[J].繼續教育研究,2008(05):31-33.
[2]吳同祥.新建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探思——基于C校本科畢業率與學士學位授予率的數據分析[J].三明學院學報,2016,33(03):1-6.
[3]吉久陽,繆雅.基于本科畢業率視角分析高校教務管理問題[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1):91-92.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高職教育畢業率提升路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