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物館作為陳列自然與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重要場所,在探索與研究一個民族的歷史發展脈絡中起到寶貴的參考作用。但由于許多博物館的建筑時間都較為久遠,以及缺少消防安全設施等問題,導致博物館的防火能力不理想,存在消防安全隱患。文章聯系作者工作實務,深入分析了當前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以消除博物館的消防安全隱患。
關鍵詞:消防安全;博物館;管理現狀;火災
《中國博物館》(季刊)創刊于1984年,由中國博物館學會主辦。系中國博物館界的領軍學術刊物。《中國博物館》要適應時代發展。
博物館可以說是一個地區、城市、國家的歷史縮影,也是公眾接受教育、參觀欣賞及獲取知識的公共場所。而面對川流不息的觀眾和許多珍貴藏品,博物館的消防壓力無疑是巨大的。一旦博物館出現火災,就會帶來重大的社會影響和難以估量的損失。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國家博物館在2018年9月2日晚出現火災險情,迅速蔓延的火勢導致館內2000萬件藏品被毀。截止到9月4日,博物館三層建筑幾乎被燒毀,隨時可能坍塌。該館的副館長表示,館內幸存的館藏僅有10%,主要是陶藝收藏、礦石和隕石等。2019年8月12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出現了火災,臺北故宮南院3樓空調機房出現濃煙,隨后消防人員及時趕到。[1]后來分析事故點,是3樓空調機房內的變電箱走火引發的火情,所幸火勢并沒有蔓延,只局限在變電箱本身。此次火災并未損害到院內文物。這些案例都告訴了我們,必須要做好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若這項工作未做到位,則可能加大出現火災事故的概率,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 國內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現狀
從現有相關文獻資料、報道來看,當前國內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相較過去已有很大進步,特別是很多博物館管理人員對這項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但就實際而言,仍存有不少問題。
1.1 消防責任未得到落實
當前仍有部分基層博物館存在上熱下冷的情況,缺乏完善的消防安全責任制,消防責任未得到良好落實。國家、省、市三級文物部門對于消防工作責任的要求十分具體、嚴格,但并未很好地傳遞到基層。尤其是部分基層的文保單位缺少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識,沒有建立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有死角盲區,存在空檔。一些基層博物館消防責任仍停留在文件上、墻上,并未落實到管理人和責任人,進而導致了用火、用電不規范的情況。[2]同時,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持證上崗率較低,工作職責模糊,許多值班人員對消防系統的操作不夠熟練。從我國近些年的文物火災情況來看,安全工作措施不到位、消防責任未落實是引發火災事故的重要因素。
1.2 消防管理制度停留于表面
博物館內禁止使用一切明火,包含切割作業、吸煙、電焊作業等行為,都不能在博物館內展開。然而即便在制度方面有相關規定,但具體的執行仍顯得困難重重。例如,到館內參觀的人員素質是不同的,對于部分人而言,即便館內一再強調禁止吸煙,但他們還是視而不見,不往心里去,如此則加大了博物館出現消防安全事故的概率。同時,部分博物館為了增加收入,會將場館租借給一些影視公司進行電影或電視劇等作品拍攝,雖然在雙方的協議中這些影視公司都有明確的義務與責任,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違規使用明火、超負荷用電等情況,進而嚴重威脅到博物館的消防安全。
1.3 消防設施不到位
通過一些調查報告和文獻資料,我們能夠發現不少博物館還存在缺乏消防設施的情況,特別是一些依托原有文物保護單位設置的博物館,地處遠郊山區,遠離城市,缺乏消防設施設備的情況十分嚴重,并且缺少足夠的消防水源,一些必要的自動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也未建立。一些建筑體量、面積均較大的博物館,除了配置有少量的滅火器,其他消防設施均未配置。同時,即便一些博物館投放了較多的消防設施,但還存在消防設施質量上的問題。另外,某些投入了大量經費來升級改造消防工程的項目,施工單位及設計單位沒有全面掌握文物消防安全的特殊性,只是簡單地套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技術標準,并未結合《博物館設計規范》《文物建筑電氣防火導則》等文物特有的標準規范展開設計和施工,與現代博物館防火要求不相符,未能真正發揮出防火與滅火方面的作用,甚至還可能二次傷害到文物古建筑,出現水漬浸泡、文物本體破壞等情況,無法有效保護館內藏品、文物,與《文物保護法》相違背。[3]
2 促使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措施及建議
2.1 落實責任,重點解決誰來管、誰來抓的問題
要以國務院辦公廳《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為立足點,促使各級政府和各級文物部門逐級落實責任,各層都必須進行消防安全責任書的簽訂,傳遞責任到每個員工、所有崗位。同時,注意行業監管職責的落實,旅游發展、宗教、文物等部門,要對“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等要求進行良好落實,建立行業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并不斷完善。而各級宗教、文物、旅游發展主管部門,要根據《關于加強文物建筑電氣防火工作的通知》《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項規定》,明確制訂當地博物館的消防規劃,對消防設施器材、消防水源等基礎建設提出明確任務,并明確要求博物館的滅火救援、火災預防等方面出臺文博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政策。[4]此外,各級宗教、文物和旅游發展等部門,要進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落實消防工作經費,安排專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做好火災防控,展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加強行業相關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
2.2 建章立制,加快消防安全制度體系的完善
有關消防安全工作,不少博物館都制定有相關規章制度,如《消防安全應急預案》和《消防安全制度》等,并在制度中對各級管理人員的崗位權限職責進行了明確。在實際工作中,應立足動態管理角度,著手目標考核機制的建立,以工作目標為正確指引,引導管理人員全年工作任務的良好完成。并且,為了良好落實制度,應由主管領導帶頭,深入工作一線,檢查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內容和制度執行情況。若發現有管理人員存在不執行規章制度或玩忽職守的情況,則要根據博物館內部的獎懲措施,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2.3 做好物防,完善館內消防設備設施
博物館消防安全離不開消防設施的支持,并且良好的消防設施也關系到火災發生時人員的疏散。當前,許多博物館都會采用氣體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安全疏散指示系統、應急照明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消防栓系統等消防設施,若場館較大還會設置水噴霧自動滅火系統、高空水炮系統等消防設施。同時,博物館的消防設備設施涉及水處理、通訊、電子信息等多個專業。因此,要想發揮出這些設備設施的作用,還需要一支專業的技術隊伍,如此才能使消防設施的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更好地保障博物館的消防安全。
2.4 重視培訓,提高相關人員的防火意識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中明確提出,博物館等人員密集場所每半年至少舉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訓演練。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廣大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得以提升。[5]所謂消防安全意識,指的是人們能夠較好地識別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分析過去發生的重大火災事故,可以說工作人員撲救火災能力弱、管理者消防安全意識薄弱是導致火災出現的重要元兇。因此,要重視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以使工作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得以持續提升,使他們能擁有一定的消防技能,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識,能夠在發生火災時正確地應對。另外,對于博物館重要崗位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是持證上崗、轉崗培訓和崗前培訓等,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監控室值班人員、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設施管理維護人員都應持證上崗,普通員工都須參與轉崗培訓、崗前培訓。每年博物館都必須舉辦多種形式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活動,組織兩次及以上的消防演練,在館內營造出遵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人人關心消防安全的氛圍。
2.5 做好防范,加強管理博物館內的火災危險源
第一,注意檢查生產用火。一定要對館內的生產用火嚴格檢查。如果存在電焊等必需的用火,則要遵循嚴格的用火審批程序,并指派專人看管,采用有效的防火安全措施。
第二,在進行電氣設備安裝的過程中,安裝電工一定要持證上崗,嚴格執行電氣安全技術規程。嚴禁在博物館內使用大功率電氣設備,用電設備要與可燃物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并且要使用散熱、隔熱等防護措施。加強管理館內的視頻監控系統和消防報警系統,避免出現消防安全隱患。館內所使用的電氣線路不能直接鋪設在可燃構件上面,建議選用銅芯絕緣導線,并用阻燃PVC穿管保護。
第三,對于進館參觀的人員要進行安檢,以免參觀者把危險火源等帶入到博物館內。
第四,在裝修、改建博物館的時候,要明確博物館管理和使用單位、施工單位的責任,兩方應制訂嚴格的消防安全措施,并上報主管部門批準。
3 結語
總之,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中國文化,博物館事業獲得了迅速發展。博物館作為陳列自然與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重要場所,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勢必會受到社會的密切關注。因此,為了最大程度降低消防安全隱患,保障歷史文化瑰寶的安全,博物館及其工作人員應充分認識到目前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隱患,進而探討針對性的措施、方法,確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培梅.新形勢下對博物館消防安全動態管理的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19(7):222-223.
[2]丁小峰.古建類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J].中國博物館,2019(1):14-18.
[3]李政育.博物館的火災風險與防控[J].中國博物館,2019(1):19-24.
[4]張明.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控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5):713-715.
[5]賈昌杰.中小博物館藏品安全管理實踐——以良渚博物院為例[J].杭州文博,2018(2):120-123.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試論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