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完成精準脫貧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選派出大量駐村扶貧干部進駐貧困村、戶進行幫扶。駐村扶貧干部勝任力存在差異,實際精準幫扶效果也明顯不同。駐村扶貧干部在認知結構、素質結構、行為結構方面存在著勝任力不足的問題,導致駐村干部認知不清,角色混亂;素質不夠,能力不足;行動不善,扎根不穩。相關部門需要采取積極措施,加快駐村干部角色轉變、完善培訓體系設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全考核激勵機制,確保駐村扶貧干部具備較強的勝任力,助力精準脫貧事業。
[關鍵詞]精準扶貧;駐村扶貧干部;勝任力;駐村幫扶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10X(2020)02-0028-11
《理論與改革》雜志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全面地宣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反映和探討改革開放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力求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回答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現實問題。
一、引 言
2015年習近平在貴州考察時,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即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位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1]。其中,“因村派人精準”是指以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組為精準扶貧的“滴灌管道”,實現對貧困戶的精準幫扶、精準滴灌。習近平特別提到“駐村扶貧干部”,指出要選派好駐村扶貧干部,保持基層干部的相對穩定性,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2]。隨后,黨中央、國務院和相關部門相繼圍繞精準扶貧和駐村扶貧干部的選派、待遇和要求等,出臺了具體意見和措施。
精準扶貧事業不僅需要有熱情和有干勁的干部,更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市場知識和綜合技能的、具有充分勝任力的人員,才能真正助推貧困地區脫貧、貧困戶致富。有學者基于四川省23個縣1320名駐村扶貧干部的調查數據,利用結構方程模式,測算了駐村扶貧干部勝任力與貧困村貧困程度的精準匹配度,認為在高精準匹配度下,駐村扶貧干部勝任力對貧困村脫貧成效有顯著正向影響[3]。但是,基于扶貧干部勝任力理論研究的匱乏,以及我國在精準扶貧方面時間緊、任務重的特殊情況,各個地區和部門在選派駐村扶貧干部方面,基本上采取自愿報名、綜合比較、選優擇優方式,至于是否符合精準扶貧的實際需要,是否具備駐村扶貧的勝任力,則是需要在“干中學”,慢慢摸索積累經驗。固然,勝任力作為從事某項工作必須具備的綜合競爭能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需要一個過程的積累和培養,但精準扶貧事業已經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更應及時總結既往經驗,充分考慮未來之需,著力選派具備駐村扶貧勝任力的干部,著力高效率培養既有駐村扶貧干部的勝任力,抓好選人以及培訓工作,確保駐村扶貧干部高質量完成使命。這就需要從理論上建構駐村扶貧干部勝任力模型,并依據實證分析,探討提升勝任力的舉措。
二、 駐村扶貧干部勝任力:研究脈絡與模型構建
(一)國外學界關于勝任力及其模型的探討
國外學界對勝任力相關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勝任力的概念辨析與特征界定、勝任力模型構建及不同管理領域和背景下管理者勝任力狀況的探究。首先,在概念辨析與特征界定方面,戴維·麥克利蘭于1973年正式提出勝任力是與工作績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聯系的知識、技能、能力、特質或動機等[4]。還有學者分別從知識、技能、能力、行為、個人特質以及完成工作任務、發揮特定作用或擔當被賦予的角色或職位等方面進行闡釋[5][6][7]。其次,在勝任力模型構建方面,
有學者提出了“冰山崗位勝任力模型”,具體包括社會角色、自我概念、知識、技能、動機和個性六種主要素質[8]。A.R.博亞特茲提出了“勝任力洋蔥模型”,指出勝任力包含的要素由內到外依次為動機特質、個性、自我形象與價值觀、社會角色、態度、知識、技能[9],類似層層包裹的洋蔥。
此外,有學者提出“大學教師勝任力模型”,具體包括專業能力、授課能力、情感控制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個人形象、科學研究能力以及論著發表能力[10]。最后,一些學者針對不同管理領域和背景下管理者勝任力狀況進行了多視角研究,豐富了不同群體勝任力的特質闡釋以及能力提升策略[11][12]。
(二)國內學界針對勝任力應用領域的拓展研究
近幾年,國內學界針對勝任力的研究取得積極成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消化和吸收國外關于勝任力研究的成果,探索性研究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的職業勝任能力。有學者基于勝任力的職位分析法,構建了中高層管理者的勝任力模型,并通過因子分析及結構方程建模,驗證了勝任力的結構[13](P34)。二是深度剖析勝任力在不同管理領域內的應用和要求,并開始關注貧困地區黨政公務人員的勝任力。有學者構建了鄉鎮一般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發現干部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是貧困地區公務員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14]。三是在脫貧攻堅背景下,部分學者開始關注國家或省級貧困地區駐村扶貧干部(也稱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勝任力,特別重視提升勝任力策略方面的研究。有學者基于四川甘孜、阿壩、涼山自治州轄內縣、鄉、村三級基層領導勝任力的研究,從選拔機制、考評機制、培訓機制、流動機制及掛職鍛煉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勝任力的對策[15]。有學者對西部農村4縣155位村干部的勝任力進行了實證分析,圍繞樣本的總體特征、年齡段特征、教育背景和人格特質等,探究村干部勝任力的整體水平及影響因素[16]。有學者在深入若干精準扶貧重點地區調研基礎上,提出了精準扶貧應構建五種機制,建議建立健全扶貧干部引導培訓機制,以不斷提升扶貧干部的勝任力,使其更好地帶領貧困戶脫貧[17]。還有學者指出民族、行政職級、工作年限及屬地等對民族干部勝任力的重要性評判存在差異性影響,進而明確將價值取向、情感態度、能力素質和理論知識作為民族干部核心勝任力[18]。
綜上,西方學者率先研究了勝任力相關理論及其應用問題,基本厘清了勝任力的概念、特征,構建出符合勝任力特征的不同模型。國內學界對勝任力理論和應用的研究起步盡管稍晚,卻能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和應用需求,不斷拓展勝任力理論模型及其應用空間。特別是在脫貧攻堅進程中,面對大量黨政干部進入基層的實際需求,一些學者開始將勝任力理論引入駐村扶貧干部的能力和績效評估關系上來,認為駐村扶貧干部勝任力及其匹配模型無論對扶貧績效和目標的完成,還是從鍛煉駐村扶貧干部能力的視角,都顯得意義特別重大。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精準扶貧視角下縣域駐村扶貧干部勝任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