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文化及文學在美國的接受不是偶然的,美國作家和美籍華人作家通過自己的翻譯和創作,推廣了中國的詩歌、小說、戲劇和文論在美國的發展。在這樣背景下,美國文學對中國文化及文學的接受成為必然。
關鍵詞:中國文學;接受;影響
中國文化在歐美文化的影響主要是文學和哲學,其中屬孔子學說的影響最大。正如著名史學家范文瀾說過,“孔子和儒家學說無可置辮的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1]雖然東西方相隔萬里,文化風俗相差甚多,但在從某種意義上講,雙方還是具有交集的,兩國人民通過科學、哲學和文學的翻譯渠道達成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影響。
一、中國古典詩歌對美國現代詩歌的影響
首先,中國詩歌(主要指古典詩歌)對美國新詩產生影響的是一批訪華詩人,如門羅和蒂金斯;其次,沒有到過中國,但對中國文化和中國詩歌有興趣的著名詩人如威廉斯、史蒂文斯、林賽、馬斯特斯、弗來徹、卡爾·桑德堡。[2]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媒介如中國古典詩詞譯著:龐德譯的《華夏集》(Cathay,l915) 和《詩經》;以及艾米·洛厄爾和弗洛倫斯·艾斯庫合譯的《松花箋》等。其中,美國現代詩人華萊士·史蒂文斯早起詩歌創作就表現出對東方及中國的藝術和詩歌的興趨。他的詩作,《游客硯日出》講述了三個身著西服的華人,而《六幅稚景》則是寫中國風光的,
在中國
一棵松樹陰下
……
就這樣,水流
漫過蘆葦頂[3]
由此可知,史蒂文斯受到東方文化的熏陶,尤其得到中國詩歌創作的靈感啟發。所以才有后來能對形象主義新詩運動的貢獻。
二、中國現代小說對美國文化的影響
二戰以后,在冷戰思維指導下,西方社會對于社會主義國家心存恐懼,反共情緒由來己久。加上美國國內左翼力量及保守勢力的角逐,具有的政治立場、信仰的部分讀者群對社會主義國家高壓集權的作品很感興趣。比如鄭念的《上海生與死》講述了基督教信仰與共產主義信仰的沖突,受到基督教福音派的崇尚。其實,這部作品在美國的接受的原因應該是政治、文化、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合力的因素影響。
作品《上海生與死》講述的是鄭念在文革中遭到的迫害,主要是在監獄中生活了六年的故事。期間,她與審訊者針鋒相對,常令審訊者啞口無言。她反思了文革中多數中國人的盲從、軟弱;而囂張跋扈的紅衛兵為所欲為,偏執的政治投機以及派系之爭;作品的獨特之處流露了鄭念的智慧和高貴的人格。
該書出版以來獲得出版界和學術界好評,《紐約時報》上Christopher Lehmann - Haut評價說“這本書并不令人壓抑,閱讀她的思考邏輯令人振奮。即使用英語寫就,她的思想仍表達得明晰銳利,讓人想起武術搏擊,為自己贏得時間并將審問者的邏輯化為己用”。同時受到《洛杉磯時報》,《時代周刊》等主流媒體的重磅宣傳,這本對“人類暴行的見證”的書對普通讀者產生了強烈反響。
其實,鄭念作品中的基督教信仰,體現了西方崇尚美德,不畏懼矛盾沖突,不惜犧牲生命的邏輯思辨,得到了美國讀者的認同。作品中對迫害的細節和內心的掙扎的描述突出了她的思想轉變——共產主義理想的幻滅,這些價值觀契合了西方世界的主流價值觀。鄭念在獄中幾次死里逃生的經歷正好符合福音派讀者的信仰。她的經歷和迫害印證了美國讀者兩種世界觀的對抗的共鳴。
此外,《上海生與死》中的基督教信仰贏得基督教福音派讀者的敬意,一個弱女子的勇氣和人格迎合了西方讀者的同情,既契合美國國內的反共情緒,又符合西方價值體系。小說中扣人心弦的情節,勾勒出一個混亂陌生的時代,使讀者在悲劇審美中了解異國畸形的社會現象,多難歷史,怪異的中國民俗,贏得了基督教福音派讀者之間產生強烈共鳴,獲得了讀者在情感與心理的上滿足。這些就是這部作品獲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三、拋開詩歌小說,我們再來看看戲劇
戲劇影響力最杰出的大師尤金·奧尼爾,《馬可·米林斯》是他的一個頗有東方風味和色彩的故事。劇情發生在十三世紀的威尼斯,在蒙古大汗忽必烈賬下,有個叫馬可·波羅的商人,是個貪圖富貴名利的故事。該劇第一幕在蒙古大汗帳中,佛、道和儒三教的圣人們討論誰是世上最好的教門;第三幕出現了忽必烈汗和四位教士談論長生不死之道。雖然這部劇反映了二十世紀美國實業界面貌的逼真寫照和象征。毋庸置疑,尤金·奧尼爾確實從中國文化汲取過素材,對孔子及其學說的有一定了解。
誠然,美國文學借鑒中國哲學和文化歷史汲取創作的靈感和題材,甚至用中國詩歌、小說和戲曲的一些手法來豐富他的文學創作。創作出美國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優秀作品。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學構成了一種十分難得的互動互惠的對話關系,促進了中美文化藝術交流和融會。
參考文獻:
[1]范文瀾.咤中國通史簡編[M].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07頁.
[2]趙毅衡.遠游的詩神[M].(1985),第51頁.
[3]華萊士·史蒂文斯詩集[M].美國阿爾弗雷德·A·諾夫出版社1867年版.第73頁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中國文學及文化在美國的接受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