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體交叉匝道或連接線與被交公路間的平面交叉必須進行渠化設計[1] 。設計實踐中,往往僅注重互通立交節點本身而忽視其匝道端部平面交叉渠化設計的重要性,以至于造成不必要的行車擁堵甚至交通安全事故。本文以海南省文昌—瓊海高速公路部分苜蓿葉形立交匝道端部平面交叉(以下簡稱“T 形平面交叉”)的渠化設計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
一、 T形平面交叉特點
T形平面交叉特點如下[2] : 1)平交口交通量較大且各流向相對均衡; 2)轉向交通所占比重大且沖突點集中; 3)通常無路燈照明和信號燈控制; 4)受征地拆遷因素影響小。
二、交通渠化及其設計要點
2.1交通渠化常用形式及其要素 T形平面交叉渠化包括以下要素:分隔島、導流島、左轉彎附加車道、右轉彎附加車道、加減速車道等。見圖1。
目前國外T形平面交叉常用的渠化形式有法國式標準型和美國式標準型,主要差別在于導流島以及匝道上分隔島的設置。見圖2。
2.2渠化設計要點
T形平面交叉渠化設計要點如下[3] : 1)為車輛提供清晰的路線引導; 2)為車輛提供清晰的轉彎車道; 3)為來自直行車道的左轉彎車輛提供等候轉彎的附加車道; 4)減小交叉沖突面積; 5)防止車輛誤行、相互侵占車道和干擾運行路線。
三、 T形平面交叉渠化設計
3.1交通島設計交通島按其組織渠化交通的功能可分為分隔島、安全島、中心島和導流島等形式。 1)分隔島。通常設置在匝道或被交線上,用以分隔對向車流。左轉彎車道與對向直行車道間應設置分隔島,避免橫向干擾。平面交叉范圍內曲線切點或平曲線加寬部分線形扭曲,在這種情況下設置分隔島,可利用曲線分流交通,從而避免反向曲線,分隔島的寬度見表1。
3.1.1導流島。既能引導轉向交通按合理軌跡通行,又能規范車輛安全穩定地行駛,是平面交叉渠化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占地面積大、交通量大,特別是轉向交通量占比大的 T 形平面交叉應考慮設置導流島。導流島邊緣的線形取決于相鄰車道的路緣線形,常用的導流島邊緣形狀和島端后退量見圖3,島端圓弧半徑和島端后退量見表2 。
3.2左轉彎附加車道的設計被交線為四車道公路,除左轉交通量很小的情況外,均應在平面交叉范圍內設置左轉彎附加車道,可分以下3種情況: 1)當被交線設有中間帶且寬度<4.5 m 時,可向外側偏移進行車道展寬,此時可通過壓縮硬路肩、土路肩或進口道車道寬度來保證路基寬度不變; 2)當被交線設有中間帶且寬度≮ 4.5 m時,應將中間帶局部壓縮寬度,增辟左轉彎附加車道; 3)當不設中間帶時,既可以通過單側或雙側拓寬路基的形式,增設左轉彎附加車道,也可以維持原路幅寬度不變,占用對向車道作為左轉彎附加車道[4] 。此外,左轉彎車道總長度不應<60 m,即漸變段和等寬段的長度各為 30 m。左轉彎變速車道寬度應符合表3的規定。
3.3右轉彎附加車道的設計渠化的右轉彎附加車道由分隔的右轉彎車道及其兩端的變速車道組成。通常高速公路設置部分苜蓿葉形立交處被交線等級較低,設計速度≤ 60 km/h,直行交通量不大,右轉彎變速車道宜采用漸變式,而非附漸變段的等寬車道。當整個變速車道為一漸變段時,其長度可按減速時為1.0 m/s 和加速時為0.6 m/s 的車輛變換車道側移率進行計算[5] 。
四、工程實例
海南省文昌—瓊海高速公路嘉積互通立交被交線 S213(嘉博路)是連接瓊海市區與博鰲鎮的重要交通干道,現狀路面寬 8.5 m,路基寬 10 m,橫斷面布置為一幅路,機動車、非機動車混合行駛;根據規劃遠期預留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 60 km/h,路基寬度 24.5 m,雙向四車道,設有3.0 m中央分隔帶。
根據交通量預測,遠景設計年限2037年總轉向交通量為 3 049 pcu/h。其中嘉積往海口方向左轉交通量為 555 pcu/h;嘉積往瓊海方向左轉交通量為 382 pcu/h;博鰲往海口及瓊海方向左轉交通量分別為 295、408 pcu/h;主要轉向交通流為嘉積—文昌方向,T 形平面交叉處承擔交通量較大、轉向交通所占比重大且交通沖突點較為集中。見圖4。
被交線S213遠期預留為一級公路,宜采用設分隔島加導流島的渠化方式,同時應設置左轉彎附加車道和右轉彎附加車道。其中因 S213遠期預留斷面設有較窄中間帶(寬度<4.5 m),設置左轉彎附加車道需將道口單向車道線向外側偏移局部展寬,左轉彎附加車道可劃分為漸變段、導向段以及等待段;因設計速度≤ 60 km/h,直行交通量不大,右轉彎變速車道宜采用漸變式變速車道,其長度可按減速時為1.0 m/s和加速時為0.6 m/s的車輛變換車道側移率進行計算。見圖5。
五、結語
部分苜蓿葉形立交布置靈活,能夠充分有效地規避對工程不利的地形地物,減少橋跨結構物、減少拆遷,從而大大降低施工難度和工程造價,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而如何做好其匝道端部平面交叉渠化設計,使平面交叉不再是影響通行能力的瓶頸和交通安全的隱患,讓整個互通立交能夠通行高效、行車安全,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與總結。
參考文獻:
[1]JTGD 20—2017,公路路線設計規范[S].
[2]彭 立,沈蘇平.互通式立交中 T形平面交叉設計方法[J].國外公路,1997,(5):6-11.
[3]JTG/TD 21—2014,公路立體交叉設計細則[S].
[4]劉曉艷.互通式立交中平面交叉的形式和適用性研究[D]. 西安:長安大學,2012.
[5]趙光海.互通式立交匝道平面交叉區域安全評價及改善措施研究[D] .西安:長安大學,2012.
《立交匝道端部平交口渠化設計探討》作者:劉 俊, 杜衍慶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立交匝道端部平交口渠化設計探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