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篩查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9年12月行眼底病篩查的糖尿病患者186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散瞳眼底鏡檢查;觀察組采用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比較兩組診斷率,并分析散瞳眼底鏡檢查的診斷修正情況。結果:觀察組診斷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散瞳眼底鏡檢查的診斷修正率為44.68%,糖尿病眼底病變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分別修正5例、4例、5例、4例、2例、1例。結論: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篩查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提高糖尿病眼底病的診斷率。
關鍵詞: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糖尿病 眼底病 篩查 應用效果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異常升高為典型臨床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患者的胰島素分泌失常及其功能發生損害導致的[1]。糖尿病患者機體可因長期處在高血糖環境中而發生不同程度的組織及功能損傷,這種損傷尤其好發于患者的眼部、神經、血管、心臟、腎臟等,其中所產生的相關并發癥無疑增加了臨床醫師實施救治的難度[2]。在我國,近年來由糖尿病引發眼底病變的患者數量大幅度增長,同時致盲率也在逐年上升,給社會公眾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盡早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眼底病變篩查,并且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對確保臨床治療效果、阻止疾病的發展惡化、改善預后等具有重要的意義[3]。本研究擬通過探討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篩查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對糖尿病眼底病的篩查診斷中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9年12月行眼底病篩查的糖尿病患者186例,男98例(52.69%),女88例(47.31%);年齡37~74歲,平均(64.28±5.32)歲;病程2~15年,平均(8.36±3.51)年。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納入標準:(1)符合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4];(2)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所使用相關藥物有過敏反應;(2)合并心腦血管疾病;(3)合并精神、神經性疾病;(4)合并肝、腎功能不全。
方法:⑴對照組進行散瞳眼底鏡檢查[5]:檢查開始前了解患者的疾病情況及生命體征,并進行眼部的相關項目檢查,主要包括眼壓裂隙燈眼前節檢查、常規視力及眼壓檢查等,之后采用散瞳眼底鏡檢查方法檢查眼底。(1)給予滴眼液擴瞳后,運用散瞳眼底鏡行眼部檢查;(2)檢查時指導患者保持直視正前方,將鏡盤撥回“0”處,移動檢眼鏡至距離受檢眼的前方2 cm左右,仔細檢查眼底;(3)當檢查者與患者均為正視眼時眼底正像顯示清晰,如模糊不清影響檢查,可調節鏡盤至檢查的視野清晰。⑵觀察組進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6]:(1)使用共焦激光掃描眼底血管造影儀,對患者雙眼進行拍攝;(2)向患者肘前靜脈緩緩注入5 m L濃度1%的熒光素鈉稀釋液,仔細觀察20 min,以確定無過敏反應,之后以快速度注入3 m L濃度20%的熒光素鈉;(3)注射完畢,使用眼底血光造影劑對患者的眼底進行連續拍攝,拍攝范圍環繞黃斑、乳頭部位,對患者的鼻上、鼻下、鼻側,以及顳上、顳下、顳側等方位進行攝像;(4)最后保存拍下的影像。
觀察指標:(1)診斷率:根據檢查結果,依據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年),對患者糖尿病眼底病進行如下診斷分期。Ⅰ期(輕度非增生期):視網膜點狀出血和毛細血管瘤樣膨出;Ⅱ期(中度非增生期):視網膜存在血斑,并滲出黃白色硬性物質;Ⅲ期(重度非增生期):視網膜可見棉絨斑;Ⅳ期(增生早期):視網膜及視乳頭可見新生血管,或合并玻璃體積血;Ⅴ期(纖維增生期):視網膜見纖維增生膜;Ⅵ期(增生晚期):視網膜發生纖維血管膜和且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或混合性視網膜脫離,可合并玻璃體積血,或虹膜新生血管;以上Ⅰ期、Ⅱ期、Ⅲ期判斷為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Ⅳ期、Ⅴ期、Ⅵ期判斷為增殖性DR[7];計算兩組診斷率,診斷率=(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例數/總例數×100%;(2)散瞳眼底鏡檢查的診斷修正率:修正率=修正診斷例數/散瞳眼底檢查中無糖尿病眼底病例數×100%。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1.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診斷率比較:觀察組診斷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診斷率比較[n(%)]
散瞳眼底鏡檢查的診斷修正情況:依據散瞳眼底檢查結果,無糖尿病眼底病患者94例,修正診斷42例,修正率為44.68%;糖尿病眼底病變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分別修正5例、4例、5例、4例、2例、1例。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但隨之而來的是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患病率6.09%,據資料顯示,我國最年輕糖尿病患者年僅7歲。糖尿病可導致患者發生全身小血管及微血管病變,致使其全身組織氧的供應發生障礙,最終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性眼部疾病包括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眼球運動障礙、白內障、眼外肌麻痹等,其中視網膜病變晚期患者可出現玻璃體嚴重出血、視網膜脫離,最終完全失明,具有致盲率高的特點,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8]。眼底檢查可幫助患者及早發現點片狀出血、微血管瘤等視網膜病變的早期癥狀,確保了激光治療、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新生血管及黃斑水腫治療的盡早開展,延緩糖尿病眼底疾病進展及惡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診斷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相比于散瞳眼底鏡檢查,采用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能夠提高糖尿病眼底病的診斷率。分析原因可能是:(1)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技術采用了靜脈注入方式,先后向患者肘前靜脈輸注不同濃度的黃色熒光素,通過運用濾光片采集熒光素在血液中傳達的熒光信號,對患者眼底循環狀況進行分析判斷,同時可以了解其中相關的動態變化情況[9];(2)在接受臨床治療中,糖尿病患者通常選擇間斷性治療與徹底性治療相結合,往往使眼底視網膜的潛在危險性被忽視;在散瞳眼底鏡檢查下,患者眼底細微的病變不容易顯見,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方法,檢驗者更容易發現受檢者眼底視網膜動態及血管細微結構所發生的異常變化,還可以獲取眼底病變的空間位置、進展程度等重要信息而通過等[10]。研究結果中,散瞳眼底鏡檢查的診斷修正率為44.68%,糖尿病眼底病變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分別修正5例、4例、5例、4例、2例、1例。表明散瞳眼底鏡檢查出現誤診和漏診現象比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更明顯,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篩查上效果更顯著,可幫助糖尿病患者及早發現眼底病變信息,減少誤診和漏診現象的發生,有助于糖尿病眼底病變患者及早得到救治,臨床應用價值更高。劉建慧等[11]研究發現,以50例(100眼)的未確診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為觀察對象,采用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出70眼發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得出采用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能夠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診斷率的結論,與本研究結果存在相似之處。本研究因樣本容量較小,致使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故還需更大樣本容量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篩查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提高糖尿病眼底病的診斷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馮路迦,張學東.自噬與HMGB1在糖尿病視網膜微血管病變和神經退行性變中的研究進展[J].眼科新進展,2020,40(4):392-395.
[2] Wei Du,Song Zhao,Fan Gao,et al.IFN-γ/mTORC1 decreased Rab11 in Schwann cell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inhibiting cell proliferation via GLUT1downregulation.[J].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2020,235(7-8):5764-5776.
[3]羅會舟,金慧瑜,黃萍,等.數碼眼底照相對住院糖尿病患者篩查DR并早期干預的應用價值[J].國際眼科雜志,2019,19(8):1424-1426.
[4]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眼底病學組.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年)[J].中華眼科雜志,2014,50(11):851-865.
[5]湯云霞,陳倩茵,李夢媛,等.超廣角眼底成像在近視患者周邊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應用[J].眼科學報,2019,34(3):130-135.
[6]李瑩,王國艷,張鴻瑫,等.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對多發性大動脈炎的診斷價值[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8,36(12):1614-1615.
[7]田茜,李寶新,郭淑芹,等.不同分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血清長正五聚蛋白3表達變化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20,22(2):138-142.
[8]侯清濤,李蕓,李舍予,等.全球糖尿病疾病負擔現狀[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1):92-96.
[9]姜曉丹,蔣燕鈮,李爽,等.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應用價值及特征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8,18(9):1713-1715.
[10]明敏,袁江峰.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在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3):24-26.
[11]劉建慧,張素平,李金暉,等.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用于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系統醫學,2017,2(5):10-13.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在糖尿病眼底病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