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產鉗助產應用于第二產程異常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效果并分析對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2016年2月-2018年9月收治分娩第二產程異常的產婦42例,分為兩組。試驗組采取產鉗助產分娩;對照組采用急診剖宮產分娩。觀察兩組產婦分娩時間、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及新生兒情況。結果:試驗組產婦平均分娩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新生兒重度窒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第二產程異常產婦的后續分娩過程中,應用產鉗助產的產程進展快速,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低,安全有效。
關鍵詞:產鉗 剖宮產第二產程 新生兒 母嬰
第二產程及為胎兒娩出期,其指產婦子宮口開全開始至胎兒娩出這一段時間,初產婦一般需要1~2 h,經產婦相對較快,部分也可達1 h[1]。第二產程的時間因人而異,但一般情況下不得超過2 h。第二產程若發生異常,會延長產程嚴重者甚至產程停滯,極大地增加了母嬰出現危險的概率[2]。目前產鉗助產與急診剖宮產作為第二產程發生異常后的主要應對手段,但對于兩種分娩方式的應用效果以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臨床上并無統一定論,本文就通過回顧性分析42例第二產程異常的產婦病例,探討兩種不同分娩方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9月收治分娩第二產程異常的產婦42例,分為兩組。試驗組22例;年齡22~41歲,平均(24±4.6)歲;孕周36~42周,平均(38.0±1.3)周。對照組20例;年齡23~45歲,平均(25.0±4.5)歲;孕周36~42周,平均(37.0±0.9)周。所有產婦第二產程異常的臨床表現為:胎頭下降延緩或停滯4例、胎兒方位異常5例、頭盆不稱3例、胎兒宮內窘迫16例、宮縮乏力12例及合并其他妊娠并發癥2例,需要縮短第二產程。同時合并出現上述6種情形的,以先后順序統計首先出現的表現。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試驗組多數使用低位產鉗,少數行低中位產鉗,手術過程中宮口全開。低中位產鉗助產的應用為下列臨床表現出現時:胎頭矢狀縫處于骨盆出口平面的斜徑或橫徑上,雙頂徑達坐骨棘水平[3]。當出現下列臨床表現時采用低位產鉗助產:雙頂達坐骨棘平面以下,胎頭矢狀縫已轉到骨盆出口前后徑上,先露的骨質部已達到+3以下。(2)對照組對產婦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并對其實施橫切子宮下段剖宮產分娩進行干預。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產婦分娩時間:記錄兩組產婦在發生第二產程異常后,從開始實施干預到嬰兒分娩的時間;(2)比較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包括產后出血、產褥感染、軟產道損傷等;(3)比較兩組新生兒結局,包括新生兒窒息、顏面擦傷、頭皮血腫、肺炎等。
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產婦分娩時間比較:試驗組平均分娩時間為(15.4±4.9)min低于對照組(31.8±11.7)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試驗組產后出血、產褥感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軟產道損傷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兩組新生兒結局比較:試驗組重度窒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輕度窒息、顏面擦傷、頭皮血腫及肺炎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結局比較[n(%)]
討論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約0.2%的產婦會發生第二產程異常[4]。部分學者認為產婦第二產程的異常與第一產程的進展有直接關聯。有資料顯示,多數在第二產程采用急診剖宮產的產婦在早期階段或第一產程就有胎頭下降異常等情況發生[5]。處理此類產婦時,醫務人員首先要分析產婦的狀況,加快產程。對于高度懷疑難產的產婦,應立即采取產程休息、宮頸封閉、糾正胎位等方法幫助產婦分娩。如未取得滿意效果,應馬上手術介入,不要拖延。
通過本文研究可發現,兩組新生兒頭皮血腫、輕度窒息、顏面擦傷、肺炎及產婦軟產道損傷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產婦產后出血、產褥感染以及新生兒重度窒息方面,試驗組較低。剖宮產因為產程進展較慢,子宮彈性不足,加之胎頭在骨盆深處不易取出,均可能導致子宮切口撕裂引發產后出血[6]。試驗組平均分娩用時低于對照組,之所以對照組用時較長,可能是術前準備不可避免的需要一定時間,且對麻醉條件要求更嚴格;由產房將產婦轉至手術室也需耗費時間。而試驗組的產婦在產房即可實施見效更快的會陰阻滯麻醉,無需轉運,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剖宮產產程進展比產鉗助產慢,對軟產道的壓迫時間更長,同時因宮收縮乏力以及子宮下段切口易撕裂或損傷等諸方面因素影響[7],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會明顯升高。新生兒窒息的主要原因是胎兒宮內窘迫,產鉗助產分娩時間短,產程進展快速,使得胎兒減少在缺氧環境的時間,從而使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降低[8-10]。由于剖宮產產程進展緩慢,分娩時間長,胎兒長時間處于缺氧狀態,因為盆底長時間受壓迫而阻滯了胎頭下降,增加了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但是,在采取產鉗助產時,應當首先檢查產婦陰道情況,探明產婦的骨盆以及胎頭的具體位置,綜合評估后實施助產,避免操作中撕裂胎兒的大腦鐮及小腦幕等情況的發生,減少胎兒血管破裂、顱骨骨折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產鉗助產相較于急診剖宮產在第二產程異常產婦的應用中,其分娩時間短、對母嬰不利影響小,優勢明顯,提高安全系數,降低分娩的風險。只要實行產鉗助產時,正確把握低位產鉗技術的適應證,即可正確解決產婦第二產程異常。因此,產鉗助產在第二產程異常產婦的應用效果好,對母嬰結局的不利影響輕微,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奕冰.第二產程頭位難產中陰道助產和剖宮產對母嬰的影響[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8,23(4):379-380.
[2]羅桂蘭,黎凡.改良式低位產鉗術與會陰側切低位產鉗術助產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7,29(4):89-91.
[3]王振威.新舊產程處理標準在當代孕婦產程管理中的效果分析[D].蘭州:蘭州大學,2017.
[4]郭真.產鉗助產與剖宮產對第二產程異常產婦母嬰結局的影響比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9):102-103.
[5]陳慧娟,吳蕾,付錦艷.新產程標準中第二產程時長對產婦和新生兒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0):1170-1173.
[6]唐桂娥,易良英.第二產程異常的產婦經產鉗助產及急診剖宮產的母嬰效果對比[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5,36(10):52-54.
[7]閆思思,肖玲.新產程標準及其助產模式對產鉗助產、中轉剖宮產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的影響[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6,19(4):315-317.
[8]張文秀.改良式低位產鉗術聯合無保護會陰助產的臨床觀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8):625-627.
[9]孟春娣.第二產程異常時產鉗助產和剖宮產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16):25-27.
[10]陳慧娟,吳蕾,付錦艷.新產程標準中第二產程時長對產婦和新生兒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0):1170-1173.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產鉗助產在第二產程異常產婦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