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和探討穴位磁藥貼治療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療效觀察及護理。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進行治療的肝炎肝硬化患者24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12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保肝治療護理,觀察組在常規保肝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磁藥貼護理,連續治療2~6個療程后,評估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生化指標恢復情況及患者在治療2、4、6個療程后B超檢查的腹水、脾大程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6.67%(116/12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有效率93.33%(112/120)(P <0.05);觀察組患者腹脹、肝區疼痛,腹水及脾大及肝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 <0.05)。結論 應用穴位磁藥貼應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對肝功能的恢復也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肝硬化穴位磁藥貼 保肝 臨床療效
肝炎肝硬化是由于多種原因致使肝臟細胞出現損傷進而導致進行性的纖維化。臨床治療尚無特效的藥物[1-2]。肝炎肝硬化具有病程長、治愈難等特點,由此會出現長期大量服藥而導致肝臟負擔加劇、脾胃受到損傷的情況,另外患者口味差、吸收不好也會對治療造成延誤[3-4]。中醫認為,肝硬化與情志抑郁,脾失,肝失進而導致腎功不足相關,治療多以活血散結,疏肝健脾輔以滋補肝腎的方式干預[5-6]。本研究通過深入研究和探討穴位磁藥貼治療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價值。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本院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治療的肝炎肝硬化患者240例,其中男178例,女62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50.40±5.20)歲。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2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88例,女32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50.60±5.10)歲;觀察組患者:男90例,女30例,年齡27~71歲,平均年齡(50.20±5.30)歲。每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中陽性HBe Ag均多于45例,腹水、肝區疼痛、脾大者均多于35例。兩組患者的均衡性比較,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保肝治療,觀察組在常規保肝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磁藥貼,磁藥貼內主要成分為苦參和大黃等[7-8]。穴位為足三里、肝俞、胃俞、天樞等,每日1次,每次選擇4個穴位,貼敷12 h[9-10],同一區域兩次貼敷需隔12 h,14 d為1個療程,連續2~6個療程。
1.2.2 護理
1.2.2. 1 情志護理
肝炎肝硬化是一種慢性疾病,易反復發作且病程長,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和消極治療的情緒,對治療缺乏信心,而健康的心理對患者的康復治療會有積極的作用[11-12],護理人員應在用藥之前對患者詳細介紹使用磁藥貼的方法和原理,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減輕患者焦慮和抑郁的心理為患者建立康復信心。
1.2.2. 2 用藥貼護理
治療前做好患者的貼藥部位的皮膚準備,選擇無瘢痕及皮膚損傷的部位并清洗干凈,磁藥貼每日1次,每日1次,每次選擇4個穴位,貼敷12 h,同一區域兩次貼敷需隔12 h,14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要仔細觀察皮膚是否有紅腫、瘙癢,如果有皮膚過敏者,一般為膠布過敏,不嚴重的患者可以將多余的膠布剪掉,只將藥貼貼于穴位處,過敏嚴重的患者需要停藥或更換貼敷的位置,觀察患者腹水的消退情況可以通過測量腹圍和體質量,持續2~3個療程之后癥狀就會有所改善。
1.2.2. 3 一般護理
指導患者充分休息,以保護肝臟,減少肝臟負擔[13-14]。護理人員要提醒患者要合理安排飲食,為避免加重肝臟的負擔,不可多進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
1.2.2. 4 健康宣教
肝炎肝硬化屬于慢病的一種,康復期間自我護理是關鍵。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的實際情況教會患者進行自我護理。找準穴位、如何應對磁藥貼的過敏等,提醒患者時刻要保持心情舒暢。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癥狀:腹脹、肝區疼痛。
1.3.2 血生化指標:血清谷草、谷丙轉氨酶,白蛋白,血清總膽紅素。
1.3.3 采用B超檢查患者在治療2、4、6個療程后的腹水、脾大程度情況。
1.4 判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體征,生化指標及超聲檢查脾大及腹水情況全部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大部分好轉,異常生化指標恢復2/3以上,超聲檢查脾大回縮1厘米以上。有效:患者的癥狀體征有好轉,異常生化指標恢復1/3以上。無效:達不到以上標準者。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肝區疼痛、腹脹、食欲減退情況、腹水消減程度均優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體征變化比較
3 討論
透皮吸收的方法可以減少肝臟的首過吸收作用,減少肝細胞的受損程度[15]。本研究采用的磁藥貼內主要成分為苦參和大黃等。文獻報道及臨床實踐證明[16]:苦參可抑制細胞分泌HBs Ag和HBe Ag等病毒蛋白合成,并能誘生干擾素,具有直接抗乙肝病毒作用;苦參還可抑制肝星狀核細胞增殖,從而影響患者纖維化進程。資料提示,苦參堿顯示出明顯抗乙肝病毒及抗肝臟纖維化作用,大黃具有“下淤血、安和五臟”的作用[17]。因此,對肝硬化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
貼敷穴位為足三里、肝俞、胃俞、天樞等4個穴位,天樞為大腸募穴,配胃經之合穴足三里可調中焦,理脾胃,降逆止呃;配合胃俞、肝俞穴位起到理氣和胃,疏肝理氣的功效。穴位磁藥貼給予穴位柔和持久的刺激以達“疏其血氣,令其條達”之功效[8]。
本組研究證實: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6.67%(116/120),患者腹脹、肝區疼痛,腹水及脾大及肝功能改善情況顯著,各項評價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介入穴位磁藥貼對治療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療效觀察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減輕和緩解患者的體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秋霞.溫和循環艾灸法聯合中藥神闕穴位貼敷對肝硬化代償期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1,27(2):259-261.
[2]高焱.KTH整合式護理模式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6):232-233.
[3]王紅.探討心理護理對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2):254-255.
[4]周偉.中西醫結合療法救治肝硬化合并肝性腦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3):198-199.
[5]趙青.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療效及中藥用藥規律分析[D].長沙:湖北中醫藥大學,2020.
[6]胡子英.自制中藥封包聯合取穴施灸護理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125-127.
[7]閆俊峰.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療效及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31):155-157.
[8]徒康宛,朱銀芳,湯勤.超聲波聯合扶正升血方穴位貼敷在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患者中的應用[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9,34(4):744-748.
[9]淦菊保,黃長軍,吳運瑤,等.熱敏灸治療脾腎陽虛型肝硬化腹水的療效觀察[J].江西中醫藥,2019,35(9):52-55.
[10]朱妙芬,譚禮茵.小郁子油子午流注穴位貼敷治療肝硬化晚期患者便秘[J].海峽藥學,2019,31(7):117-118.
[11]張艷菊,王萍.中藥敷臍聯合情志護理對肝硬化腹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1):124-126.
[12]林丙丹,蘇毅瓊.中醫情志護理在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緒和提高生活質量中的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20(2):91-93.
[13]姚麗,周繼紅.中醫護理路徑對肝硬化患者治療價值評價[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4):818-820,824.
[14]韓芳芳,趙聰,朱榮文,等.敘事護理對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3):47-49.
[15]楊丹紅,謝遠軍,張強,等.中藥巴布劑腹部穴位貼敷對中重度肝硬化腹水療效及腸通透性影響研究[J].浙江中醫雜志,2020,55(9):635-636.
[16]陳麗萍.苦參素聯合復方甘草酸苷阿德福韋酯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臨床效果[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5).783-786.
[17]陳麗芳.甘陸散敷臍聯合大黃解毒湯保留灌腸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2):210.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穴位磁藥貼治療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療效觀察及護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