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標準化傷口護理程序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監利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0例慢性傷口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利用計算機數字隨機模型將患者均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施以標準化傷口護理,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情況、傷口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后1周、半個月、1個月試驗組患者的傷口愈合度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傷口不良反應發生率,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慢性傷口患者,圍繞標準化傷口護理程序展開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傷口的愈合,預防傷口不良反應出現,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明顯。
關鍵詞:標準化傷口護理程序;慢性傷口護理;護理滿意度;
作者:劉曹辛 湖北省監利市中醫醫院
慢性傷口在臨床中主要由于傷口感染、異物殘留引起,當上述情況發生后,傷口的愈合過程將延誤,愈合過程大于8周時即可判定為慢性傷口。近年來隨著臨床護理理念的不斷進步,傷口護理及愈合理論也經歷了革新,由干性愈合逐漸向濕性愈合發展,各類新型敷料也不斷涌現,并在臨床中得到應用。傷口在臨床中不僅僅被當成身體局部的病變,而是將其作為全身狀態變化的一部分對待[1]。標準化護理程度對于護理質量的提升、患者恢復時間的加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慢性傷口患者的護理,標準化護理模式主要以新型管理內容入手,按照護理目標,具體規定護理內容,由護理人員按照規定內容完成護理程序,這要求護理人員定期根據護理標準執行護理操作,能夠有效避免遺漏護理操作步驟,不對護理操作內容進行隨意更改,以保證任何護理人員都能夠根據護理程序完成護理操作,進而得到穩定、一致的護理目標。本次研究就此展開探討,納入60例慢性傷口患者,進行不同護理模式(常規護理與標準化護理)的分組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監利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0例慢性傷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計算機數字隨機模型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24~68歲,平均(46.15±5.55)歲;傷口類型:外傷性潰瘍6例,術后切口延遲愈合12例,壓力性損傷12例;傷口持續時間10~35 d,平均(25.14±3.38)d。試驗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22~65歲,平均(46.65±5.85)歲;傷口類型:外傷性潰瘍8例,術后切口延遲愈合11例,壓力性損傷11例;傷口持續時間12~35 d,平均(25.22±3.36)d。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臨床資料完整;(2)患者存在慢性傷口,且具體傷口類型為傷性潰瘍、術后切口延遲愈合及壓力性損傷;(3)患者意識清楚、溝通能力正常;(4)患者無其他嚴重病變。
排除標準:(1)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患者;(2)心臟、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傷患者;(3)惡性腫瘤患者;(4)免疫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呼吸功能疾病患者;(5)精神狀態異常患者。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在早期傷口消毒后進行無菌紗布外貼治療,根據創面大小選擇合適的敷料覆蓋,外固定膠布,每日更換1次,如敷料浸濕、污染、漏液則立即更換敷料。試驗組采取標準化傷口護理。(1)結合患者的一般資料、傷口情況設計護理電子表格,在每次護理后拍攝患者傷口照片,詳細記錄,歸檔患者資料。(2)傷口評估:評估患者的全身、局部傷口情況,包括患者的傷口類型、大小、顏色、滲液、氣體以及是否存在潛行、竇道、創口邊緣以及周圍皮膚狀況等。(3)在進行傷口護理過程中,應遵循濕性愈合理念,根據患者的傷口情況合理地進行傷口消毒液、清洗液的選擇,如患者傷口存在感染狀況,應當優先采取碘伏溶液沖洗+生理鹽水清洗的方法,并結合機械清創、保守清創的方案進行清創,如患者存在較多的傷口滲液,應當采用吸收性較強、親水性的纖維或泡沫敷料進行傷口負壓處理。(4)整體護理:在護理期間注意對患者的生活進行護理,包括飲食干預、活動鍛煉、按摩患肢等,增加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傷口護理方案,提高患者的傷口愈合信心;利用微信平臺,定期更新關于傷口造口治療的相關病情知識,同時可將建立傷口造口治療患者交流微信群,互相分享傷口造口的治療及護理心得,同時給予患者傷口造口治療案例的講解,幫助患者利用多媒體平臺加深對病情的了解,定期向患者推送關于傷口造口治療及護理的圖片、語音、小視頻等內容,使患者能夠接受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觀察指標:(1)傷口愈合標準判定:傷口創面縮小幅度>80%,組織、肉芽生長狀況良好,分別于治療后一周、半個月、一個月對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進行綜合判定[2]。(2)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創面糜爛、水腫、感染等。(3)滿意度評價在患者出院時以問卷調查現場填寫的方式進行,評價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溝通充分性、護理人員的溝通態度、護理人員的護理專業度等,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越高[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展開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展開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情況比較:護理后1周、半個月、1個月試驗組患者的傷口愈合度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情況比較[n(%)]
兩組患者傷口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試驗組傷口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傷口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試驗組(95.22±4.04分)高于對照組(88.05±3.5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在臨床中,慢性傷口的定義為無法按照正常愈合過程進行,而是進入持續的炎性反應狀態。形成慢性傷口的病因復雜,主要有靜脈功能不全、周圍血管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外傷瘢痕和感染等,而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也是復雜多樣的,既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的因素。血管問題、糖尿病、神經病變、營養不良、高齡以及壓力、感染、水腫等均可阻礙傷口愈合。此外,組織中生長因子的減少、蛋白水解酶及其抑制素的失衡和衰老細胞的存在也在慢性傷口中有顯著作用。由于慢性傷口對于患者而言,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給患者帶來心理創傷,甚至還會影響患者的治療與預后。因此,圍繞慢性傷口患者的醫護工作,是臨床關注的重點。
標準化傷口護理程序從臨床慢性傷口的評估入手,分析影響慢性傷口愈合的主要因素,再進行傷口清洗溶液選擇與傷口敷料的選擇研究,最后提出臨床慢性傷口護理技術[4,5,6]。在進行傷口護理時,可先對傷口進行生理鹽水沖洗,對傷口細菌、小顆粒、污染等進行清除,預防傷口感染。但注意沖洗傷口時壓力不宜過大,因為高壓沖洗可能影響組織自身的抵抗力,并且傷口表面的異物可能在高壓沖洗時壓入更深層的組織中。同時壓力也不宜過低,過低的沖洗壓力可能無法達到預防感染的目的。再利用多媒體形式進一步對傷口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并且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可利用微信對患者進行遠程醫療服務,通過微信推送傷口造口相關健康知識,指導患者學習,促進傷口造口患者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同時通過微信將每日的身體健康狀況、心理情緒狀態、日常生活飲食及用藥情況以文字、照片的形式發送給醫護人員,以便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干預,改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治療及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結果,即說明了通過標準化護理程序,患者能夠接受到科學化、個性化的護理管理內容以及人性化的護理服務,通過執行標準化傷口護理,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主觀能動性也得到了增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通過良好的護患配合,有效促進了患者傷口愈合時間的縮短,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殷鳴鴿[7]的研究中,以老年下肢慢性潰瘍行負壓引流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圍繞試驗組患者實行傷口護理專科小組管理,結果顯示,較一般性護理方案,采用專科護理管理后,患者的潰瘍愈合時間、新肉芽長出時間、傷口滲液時間、每天換藥次數、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在黃悅[8]的研究中,以慢性感染性傷口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圍繞試驗組患者實行全程護理模式干預,結果顯示,較一般性護理措施相比,采用全程護理模式干預后,患者的總體傷口愈合率明顯提升。以上研究均說明,針對慢性傷口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實行個性化護理,對于調節患者心理狀況,促進患者的傷口愈合,提高愈合效果,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
綜上,針對慢性傷口患者,圍繞標準化傷口護理程序展開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傷口的愈合,預防傷口不良反應出現,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突出。
參考文獻
[1]宋霞,美芬,李春娣,等標準化傷口護理程序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應朋[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0,6(1):132-134.
[2]阮小玲.陳冰,劉學英等.標準化護理在[ ]診慢性傷口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3):104-106.
[3]王穎竹,湯云,陸偉芳.傷口護理廣]診中標準化換藥流程的建立及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 .4(52):193.
[4]韓紅傷口護理門診中標準化換藥流程的建立及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9):19,25.
[5]薛偉麗.延續性護理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應用觀察[]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7):98.118.
[6]錢丹燕藻酸鹽類敷料結合創面負壓引流技術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糖尿病天地, 2020,17(9):242-243.
[7]殷鳴鴿傷口護理專科小組管理在老年下肢慢性潰瘍患者負壓引流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8):139-141.
[8]黃悅.全程護理對慢性感染性傷口患者心理狀態及傷口愈合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2):57,82.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標準化傷口護理程序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實施效果分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