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德娟 蔡莉 靖江市人民醫院
摘 要:目的:探討基于改良版兒童早期預警評分系統(PEWS)構建的分級反應策略在普通病房患兒疾病惡化風險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普通病房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接受傳統監護計劃干預,觀察組接受基于改良版PEWS構建的分級反應策略干預,兩組均遵醫囑落實監護,比較兩組患兒PICU(兒童重癥監護室)入住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疾病死亡率、護理滿意度等。結果:觀察組患兒PICU入住率、疾病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各項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普通病房患兒接受基于改良版PEWS構建的分級反應策略干預,可顯著降低其疾病死亡率和PICU入住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有利于建立良好、穩定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普通病房;分級反應策略;兒童早期預警評分系統;護理滿意度;
報告顯示,有0.7%~3%的普通住院患兒會發生心肺功能衰竭癥狀,而大部分患兒機體生理指標發生明顯惡化前已有顯著變化[1,2]。以往采用的體征監測方式,僅為護士遵醫囑、憑借其自身工作經驗主觀判斷病情狀況,此方式無客觀、科學依據,易發生醫療護理缺陷和不良事件,所以,使用實用、客觀、科學的評分工具及時評估患兒病情,并及時給予有效方式進行干預非常重要。Monaghan根據成年人早期預警評分改良制作了兒童早期預警評分策略(PEWS)[3,4],此評分分級策略根據患兒特征評估其循環、意識、呼吸狀態,進而早期預警患兒病情變化。目前國外多將PEWS分級策略作為醫院“呼叫標準”[5],但因國內外醫療系統構成存在一定差異,所引入的國外評分策略也需做出一定改良,以滿足國內醫療系統實際需要。因此,本研究選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普通病房患兒為研究對象,分組重點討論基于改良版PEWS構建的分級反應策略干預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普通病房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4.68±0.25)歲。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1~12歲,平均年齡(4.59±0.2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各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各患兒年齡<14歲。(2)病歷記錄完整。
排除標準:(1)接受激素治療者。(2)先天性疾病、慢性疾病等多次住院者。(3)因精神、智力等因素影響無法配合此次干預者。(4)中途脫離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傳統監護計劃干預,患兒出現異常生理指標時,將體征指標監測結果報告給醫生,由醫生根據狀況開具醫囑,并由護士實施。
觀察組接受基于改良版PEWS構建的分級反應策略干預,具體如下。(1)PEWS評分策略內容[6,7,8]包含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意識。呼吸系統:0分,無吸氣性凹陷,或呼吸正常范圍;1分,與正常值比較,每分鐘呼吸增多10次,氧濃度≥30%;2分,與正常值比較,每分鐘呼吸增多20次,氧濃度≥10%,存在吸氣性凹陷;3分,與正常值比較,每分鐘呼吸減少5次,氧濃度≥50%,合并胸骨吸氣性凹陷。心血管系統:0分,CRT≤2 s,膚色粉紅;1分,CRT為3 s,膚色蒼白;2分,與正常值比較,每分鐘心率增多20次,CRT為4 s,膚色灰白;3分,心動過緩或每分鐘心率增多30次,CRT≥5 s,膚色存在花斑合并青紫。意識:0分,正常;1分,嗜睡;2分,易激惹;3分,疼痛反應降低或昏迷。(2)PEWS為0~1分時,需根據患兒實際狀況,持續觀察病情,無須做相應特殊干預。(3)PEWS評分為2分時,根據專科狀況,向醫生報告患兒異常體征和PEWS評分,觀察患兒有無發熱、疼痛癥狀,計算尿量和液體平衡狀況,得到醫生指示后實施干預,并觀察病情,警惕病變惡化,建議啟動體征監測和提高護理級別。(4)PESW評分為3分時,向醫生報告結果,動態觀察并評估病情和體征指標,每0.5 h監測一次體征指標,或提升護理級別,直至PESW評分恢復至0~1分。(5)若單項評分為3分或總分≥4分,通知醫生須在15 min內到達患兒床旁,動態評估病情,每間隔15 min監測一次體征。此外,還需準備相應搶救設備和搶救車,并建議將患兒轉至PICU中救治。
兩組患兒均持續護理干預至其出院。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兒PICU入住率、疾病死亡率,記錄入住PICU的例數、死亡例數。(2)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時間、住院費用。(3)比較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用靖江市人民醫院自行設計的兒科護理滿意度量表判定,量表包含護士護理專業性、護理積極性、護理細致性、護理態度、護理溝通方面,各項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PICU入住率、疾病死亡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PICU入住率、疾病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PICU入住率、疾病死亡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
2.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
2.3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兒各項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
3討論
因兒科所收治的患兒大部分屬于年齡偏小者,存在溝通難度大的問題,加之此科室病種多樣繁雜、病變速度快,顯著加大了護士評估患兒病情的難度。同時,因為科室各患兒年齡跨度非常大,隨著年齡變化,其生理參數也在逐步發生變化,無形之中加大了護士的監護工作量和監護壓力。將PEWS分級反應策略應用到普通患兒中,可減小患兒家庭經濟支出壓力,已成為目前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報告顯示,將改良版早期預警評分分級策略應用于骨科成人患者中,可降低醫療成本和醫療風險[9,10]。本研究中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監護計劃干預,觀察組患兒接受基于改良版PEWS構建的分級反應策略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PICU入住率、疾病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
組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證實了PEWS分級反應策略對普通病房患兒具有經濟效益和價值。患兒住院期間,需耗費其家屬大量精力和時間進行照護,縮短其住院時間,也可間接地減小患兒家屬的身心壓力[11],對家庭生活幸福度和生活水平均有影響。將PEWS分級反應策略用于普通病房患兒中,可讓護士早期識別患兒病變狀況,避免病情惡化,改善疾病預后,確保醫療安全。同時,醫療安全也為醫護人員救治患兒的重心和出發點[12],此狀況下,運用PEWS分級反應策略,不僅可加強管理患兒安全狀況,且可顧及患兒家庭的經濟狀況。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基于改良版PEWS構建的分級反應策略對醫患關系方面也有改善效果。常規干預模式中,護士多為信息傳遞者和獲取者、執行者,工作存在較強的被動性,可能會延遲獲取患兒重要信息[13],影響醫生接收患兒信息完整度,導致患兒病情延誤或誤判。尤其是對缺乏經驗或低年資的護士來說,患兒出現生理體征時,易表現出“慌張”“不自信”等行為[14],更易導致患兒家屬質疑。PEWS分級反應策略可為護士提供直觀、科學的指導措施,訓練其工作中的應變能力,更易得到患兒家屬的認可,工作主動性更強。因此,可改善患兒家屬對護士的印象,并認可護士的工作責任性、積極性等。
綜上所述,普通病房患兒接受基于改良版PEWS構建的分級反應策略干預,可顯著降低疾病死亡率和PICU入住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并對建立良好、穩定的護患關系有積極意義。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基于改良版PEWS構建的分級反應策略在普通病房患兒疾病惡化風險中的應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