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而言,獲得物質獎勵固然可喜,但能得到被認可的機會、展示的機會、成功的機會等等,同樣令他們歡欣鼓舞。當一向沉默寡言的學生提出一個好問題時,我會再獎勵他一次質疑問題或獨立釋疑的機會;當某個學生朗讀課文聲情并茂時,我會真誠的說上一句“你讀得太精彩了!老師要重獎你——獎勵你再讀一小節!”事實證明,多給學生一次機會,他會回報老師更多的精彩。
意外的收獲總能讓人心情舒暢,意外的驚喜總是讓人倍感甜蜜。學生有了重大進步,或是獲得重要獎項時,教師不妨為其制造一份驚喜。我總是在學生尚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其家長打個電話、發條短信、發個喜報或與班級任課教師、班干部到學生家中登門報喜,或讓全班同學為其舉行“突然襲擊”式的“慶功儀式”等等,面對這樣的驚喜,學生往往會感動萬分。一位獲省少兒書畫競賽“銀獎”的學生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樣的甜蜜:“周老師送來的湖筆和字帖是我從小到大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教師要把握時機,為他們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一次作文評改課,小宇的習作《標點符號家族大比拼》,以深刻的立意、精巧的構思和幽默的語言,博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和笑聲。我趁機問他們:“大家想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文章?”“想!”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于是,我當眾宣布,在班里為小宇專設一個展區,請她為大家寫個“家族大比拼系列”。正當大家紛紛把羨慕的目光投向小宇時,我又宣布了另一項決定:“哪位同學也愿意寫,我照樣為他開辟個人展區!”幾天后,“家族大比拼系列”、“龜兔賽跑系列”、“未來系列”、“續集系列”等紛紛“問世”。
一般說來,獎勵學生的方式越是與眾不同,學生的感受就越深刻,激勵效果就越好。在日常工作中,我力求用個性化的獎勵方式,讓學生感受殊榮、享受殊榮,進而激發其自豪感和上進心。如,獎給學生“冠名權”,讓學生為自辦的小報題寫報名;將自己的文具、圖書等用品簽名后獎勵給學生;為學生創作書法作品;邀請學生到家中作客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獎勵方式,因融入了教師的人文關懷而大大“升值”,均收到了良好的激勵效果。
在給學生發獎品時,教師可采用多選一的方法,讓獲獎學生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一位學生的作文在《小學生作文選刊》中刊登,我為他設置了三選一“獎品套餐”:(1)現金20元;(2)總價20元的圖書+價值10元的益智玩具+價值10元的文具用品;(3)現金10元+價值15元的圖書。結果這位學生選擇了第二種“獎品套餐”。當我問他是否明白老師的用意時,他微笑地點了點頭。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