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統計,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631萬人,比2009年增長了20萬人,其中重慶市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14.2萬人,比2009年增加了1.3萬。無獨有偶,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我國經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出口貿易銳減,就業率下滑、就業形勢嚴峻。當下,全國高等院校都在的支持下,以積極的態度,千方百計的促進畢業生就業。以設計藝術學院為例,在學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的領導下,我們配合做好企業招聘會的組織工作、及時宣傳就業指導中心發布的就業信息、以專業老師為依托尋找行業內的用人信息、并積極推薦學生參加用人單位的實習和社會實踐。在這一系列的工作中,我們感覺到,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扮演的是“服務”的角色,為招聘的企業服務、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服務。學校并不能完完全全的創造就業機會,學校要做的是,為社會培養符合要求的畢業生,引導他們采取適當的方法就業。
所謂的“設計外”,是與“設計內”相對的,其實就是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教育和教學的問題。“設計內”,就是藝術設計類學科的教學環節,它包括設計課程的學習,以及設計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從專業的角度去思考、幫助學生解決專業學習上的問題。而“設計外”,就是廣義的學生教育環節,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建立符合自己要求的價值體系、幫助學生思考和解決生活上遇到各種問題,幫助學生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打個比方,學生去用人單位面試、實習,展示自己的專業才能和專業素養供用人單位選擇,屬于“設計內”的范疇。而他們對于自己就業擇業的思考、對于用人單位的選擇、以及展示自己才能的方式方法的考量,都屬于“設計外”的范疇。
就一個學生而言,“設計外”的意義遠比“設計內”的意義重要,“設計外”的教育活動,是解決學生思想觀念、道德水平以及為人處事的問題,其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善人”;“設計內”的教學活動,是解決學生的學習技能和學習思維創新的問題,其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能人”。在把學生培養成“能人”之前,需要把學生培養成“善人”,這是“人之為人”的根基和方向。
眾所周知,高校學生正處于成長和成才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往往給學生一生的走向“定型”,如果教育工作做得不好,影響的就是學生一生。“設計外”的設計著眼于學生的終生教育,它以教育的長效機制為目標,采取行之有效的學生教育工作,幫助學生設計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體系。我個人認為,“設計外”的設計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社會實踐活動分為兩個方向,一是教學類的社會實踐課程,學生以專業學習為主;二是在校期間接受企業的實際設計項目,以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主。三是是面對擇業就業時的崗前實習,學生以展現個人才能為主,接受用人的挑選。
就高等藝術院校而言,學校是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內容的。教學大綱上都有專業實踐課程的安排,學校會分批次的組織學生去工廠實習,了解實際的流程,了解實際的運作模式,讓學生在課堂所學的東西得到一一檢驗。以工業產品和旅游產品專業為例,很多學生在未去工廠實習以前所做的設計稿往往比較超前,具有創新的意識,因為他們能夠熟練的運用電腦軟件將抽象的理念具象的表現出來。但是,去實際工廠實習以后,學生的設計思維產生很大的轉變,他們變得畏首畏尾,做設計稿總是瞻前顧后,為什么?這是因為現有的工藝水平往往達不到學生創新的要求,很多創意無法用現有的設備和方法展現出來。因此,學生回到學校后,他們往往重新審視自己的“設計思維”,在做新的設計之前,他們考慮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創意是否符合現有工藝水平的要求。在我看來,這就是實踐教學的真正意義,它有效的提醒學生好高騖遠的思想,讓學生明白“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真理。另外,這也促進了學生確立新一輪的創新目標,改進和提高現有工藝水平,從而促進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在校期間接受企業的實際設計項目,是學生鍛煉個人能力的重要手段。設計類學生在兩年的基礎性學習之后,就進入到專業學習的階段,學校的教學內容會從“講授講解”轉變為“指導點評”,“講授講解”是教師將專業領域內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性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本專業做什么設計、怎么去完成這種設計、要遵循哪些原則、現在和未來的走向如何;而“指導點評”,是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之后,進入實際的動手階段,用自己對這門設計課程的理解,創造出自己的作品,教師在創作過程中給予指導和評價,促進學生設計水平的提高。實際上,在專業學習階段,已經有學生能夠按照企業的設計要求完成相關的任務,越來越多的學生都通過專業教師、網絡接受實際的設計任務,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既能促進自己的專業學習,又能鍛煉自己的個人能力,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學生擇業就業前的崗前實習,是學生工作人員就業指導工作的側重點。因為,在這個時候,學生的設計能力已經定型,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調節。而就業準備,還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只要學生工作人員認真的進行指導,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以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比如,學生的職業著裝、面試準備、實習須知都可以在短時間內理解和運用。當然,教育工作是不能只顧眼前的,在教會學生應對面試的同時,也要著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職業素養、誠信守時的人生態度以及廉潔勤奮的做人原則,要讓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上三種社會實踐活動都十分必要,它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和補充,有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感知和理解現實社會的機遇與挑戰。
就業指導工作的前瞻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善于發掘就業指導工作的新思路,二是善于搭建就業指導工作的新平臺。
善于發掘就業指導工作的新思路,就是要認清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發現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新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就當前的形勢來看,我認為有三點是必須重視的:第一是培養目標的轉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藝術品和藝術品市場在我國從無到有,不斷發展。但是,藝術品和藝術品市場從無到有、不斷發展的過程,也讓高等藝術教育感覺到,藝術和藝術設計不再是少數人的專長,它越來越大眾化、市場化,受眾的審美水平越來越高,當代藝術家要被社會接受和認可越來越難,“藝術家”的概念越來越模糊,那種花大力氣培養藝術家的“精英教育”并不被社會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藝術的普及和藝術的“大眾化教育”,也就是說,高等藝術院校培養的不再是單純的藝術家,而是能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藝術工作者”。 第二是就業指導工作要變被動為主動。就高等藝術院校而言,受不斷擴招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高就業率”的情況一去不返,藝術類畢業生同樣面臨著“就業難”的實際問題。如果還用以前的思想觀念被動的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就會錯過開展工作的良好時機,學生得不到良好的、及時的指導,就不能做好就業準備工作,很可能錯失就業機會。第三是就業指導工作必須要真正的貫穿于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就業指導工作,不僅僅是為用人單位服好務,組織學生參加校園招聘會,也不僅僅是就業信息的發布,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它必須要針對學生各個時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階段制定相應的工作目標和工作方法,既要解決短期內學生遇到的問題,又要教會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將就業指導工作真正的落到實處,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擇業就業觀念。
善于搭建就業指導工作的新平臺,就是充分運用在“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業指導工作的新平臺,我認為包括了五個方面的內容:符合市場要求的教學平臺、社會實踐工作平臺、畢業生宣傳平臺、自主創業平臺、就業孵化平臺和產品開發平臺。前三個方面的內容,是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就業指導服務,而后兩個平臺,是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展現才能的新機遇。自主創業平臺,是學校有計劃的組織創業比賽,通過活動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符合市場需求的項目組提供相應的政策服務和小額貸款咨詢服務,積極聯系當地創意產業基地,幫助學生實現創業夢想;就業孵化平臺和產品開發平臺,是藝術院校設計類學生制作一些符合市場要求的創意產品,學校給予積極的支持,幫助他們開發、包裝,創立學生自己的藝術品牌。
以上,就是我對學生“設計外”的設計,分別從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學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就業指導工作幾個層面,探討高等藝術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就業指導工作長效機制的建立。整理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