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平等的課堂,首先要給學生以舒適的感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老師要像春風一樣對待學生”。所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就是要以平等、真誠之心對待學生,以民主、尊重的方式接納學生。如像雄鷹入林,老師的出現使百鳥鳴春的教室迅速沉寂,如君臨天下般不可侵犯,學生自然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學生如何敢向教師敞開心扉?教師又怎能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師要從“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向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方向轉變,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下形成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產生成功感和求知欲。在課堂上,教師要像與朋友談心一樣把知識涓涓流入學生的心田,并讓其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而自由、茁壯地成長。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自己“藏”起來,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官,把自己變為學生的一員。學生走歪了,旁邊點撥一下;學生精彩了,為他歡欣、為他鼓掌。
教師在上課時,不應該用苛責的語言去給學生上課,而應該用寬容去激勵學生,努力營造自由的課堂氛圍。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與自由意志,不限制學生在教室的行走空間與行走自由。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以學生學習情況為基點安排學習活動,而不是由教師隨意控制學生的學習。
學生的表達并不準確生動,但教師一直很寬容,正是這種寬容,奠定了數學課堂的自由基調,激發出學生直抒胸臆的勇氣和膽量,也正是這種寬容,激發了學生數學課堂上的隨機應變能力與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思維才可能逐漸變得靈活起來。試想,如果學生絞盡腦汁思考出的一個答案,雖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為不符合教師的標準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那學生怎么才能暢所欲言、積極思維呢?由于教師的寬容,學生因此終將走向自信,體驗學習的快樂。
創設綠色課堂,必須以尊重個性、關愛生命、著眼發展為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歲月,教師應以教育者特有的良知與責任,對學生進行深切的人文關懷。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倡導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呵護與眾不同的獨特見解,重視個性發展。要激勵學生的獨創精神,引導學生不盲從,不滿足現成的方法與答案;鼓勵學生去探索,去懷疑,去超越;允許和賞識學生“標新立異”,甚至“異想天開”,培養學生勇于開拓、勇于創新的優良品質。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動化,需要教師運用生動易懂、富有感染力、富有幽默感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調節課堂氣氛,激活課堂活力。鼓勵學生不斷地向優秀者挑戰,讓學生在挑戰中體驗成功,增加自信。學生喜愛的是輕松自然和諧的課堂,雖然有錯誤、有失敗、有爭論;作為教師,喜愛的也是一種純樸的、自然的、真實的課堂,那就是充滿了綠色的課堂。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構建綠色和諧的生態課堂,才能營造一片教學的綠洲。
綠色課堂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寓意,它要求教師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它能夠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讓學習充滿歡樂,讓學生走向成功。綠色課堂,它企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自主地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和空間,就象生命離不開水和空氣。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讓學生表現的機會,多一點嘗試成功的喜悅,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天地。
走進綠色課堂,關注發展,綠色課堂是理想中的課堂,也是教學的新境界。作為一名教師,如能真正與學生一道走進綠色課堂,在綠色課堂中徜徉,將真正享受到教學的詩意與真諦。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