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近些年伴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大批農民進城務工而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由于父母親的遠離而出現在他們身上的焦慮、孤獨等等不良情緒,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他們自己的學習、生活。相應地,也有很多社會調查者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等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但對于性教育這個關鍵問題卻少有涉及。我們在針對留守兒童的青春期性教育進行了一系列實地調查、訪談基礎上,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性教育存在著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他們才能健康成長。
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陪伴與教導,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逐漸受到影響,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兒童,在面臨生理、心理方面發生巨大變化的階段,由于父母的不在場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和困惑。在普遍不重視兒童青春期性教育的國內教育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對這一方面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狀況更是差強人意,存在著許多方面的問題,并影響著留守兒童諸方面的成長和發展。
根據相關資料的搜集和實地調查所得的數據和結果顯示,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在青春期性教育問題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較為明顯和集中地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留守兒童同性意識的萌發較其他青少年群體要早得多,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穩定的因素也相對的增多。根據我們對留守兒童所在的地區的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對青春期身體的發育的了解相當的匱乏。女生在月經初潮時不知所措,出現害怕的心理。她們既不敢詢問家中的監護人,也不敢咨詢老師、朋友。同樣男生在首次遺精時,因為無心理準備,表現出恐慌、心神不寧等態度。農村留守兒童對種種的青春期身體發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他們在面對身體的變化時出現慌亂的情形。根據調查結果顯示,79%的留守兒童有與異性約會的經歷;64%的兒童對婚前性行為問題沒有正確的認識;64%的兒童對性病、艾滋病等傳染病缺乏一定的了解;60%的兒童是通過一些不正當的途徑了解性知識的,如淫穢書刊,盜版光碟、違法網頁等。
青春期的留守兒童在性意識方面發展迅速,根據對留守兒童的訪談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們性意識的產生、渴望與異性接觸、早戀等現象普遍較其他青少年提前。并且農村留守兒童戀愛需求和性需求的程度普遍強于其他同齡者,由于學校、家庭對其進行性教育的活動及其的缺乏,因此這種需求并沒有被正確地加以引導和開解,以至于一些農村留守兒童性心理發展的不健全,甚至出現嚴重的過失。在性意識發展的不同階段,留守兒童的心理體驗較之其他兒童更易出現困擾。主要表現在:性意識的強烈性與表現程度之間的矛盾;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差,負面情緒--如自卑、焦慮、內向、暴躁等占據主導地位;性意識發展的過程中易受不穩定因素的干擾,容易形成錯誤的性認知;這些都不利于留守兒童性意識的成熟和社會化。
青少年進行異性交往是很正常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青少年的情感和心理都會得到發展,并且異性之間可以產生良好的友誼關系,也是青少年自我完善的途徑。但農村留守兒童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困擾。一種情況他們害怕與異性的交往,出現恐懼、害羞等心理,不敢與異性交談,舉止言談不正常。另一種情況是留守兒童極度關注異性,隨時想引起其注意力,想要了解對方的一切,如果見不到對方會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極大地超出了普通的關心慣性范圍。或者是產生對異性的愛慕的感情,但又沒有正確關于早戀態度的引導,使其對這種感情產生厭惡的情緒,極力抵制、壓抑愛慕的情緒,這加重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在學習生活上產生了很大的消極的影響。
綜觀上述一系列問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凸顯的相當明顯,其中親子交流更是促使家庭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障。然而,正是由于父母的外出、兒童的留守,導致他們的青春期性教育產生了很大的缺口,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弊端。要想改變這一病態的局面,改善留守兒童的性教育條件,形成良好的性教育狀況,亟需合各方面的努力,做出一些必要的改觀。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都有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農村留守兒童也有著普遍的青春期性生理及性心理的需要,這點無可厚非。針對目前他們此方面的需要沒有得到很好滿足的現狀,我們有必要采取各種對策,從實際著手改善這一局面。
青春期是孩子必須面對的人生重大轉折時期,對于留守兒童尤其如此。他們需面臨較普通兒童更多的問題,經受更多的考驗。來自生理上的轉變和心理上的沖擊對他們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思想上所承受的負擔也格外沉重。此時,兒童因缺少父母陪伴的遺憾雖時常縈繞,且一時難以改變此狀,所以,兒童自己應當適時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正確認識自己性生理及性心理方面的變化和需求的前提下,主動去了解才是正確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在科學知識的指導下逐步培養和加強自身的管理,正視各項疑難和挑戰,嚴格要求自己,從而解決因性教育缺失引起的弊端。
性教育是踏上青春期道路的兒童們不可缺失的,也是社會、學校、家庭及兒童本人必須正視的。鑒于目前對性教育嚴重忽視的現象,各級各類相關部門和個人有責任,也有義務承擔起宣傳性教育重要性的工作,加大合理的性教育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的普及力度,從根本上改變此前性教育普遍不受各界重視的狀況,促進各界對性教育的認可和接受,也使得在外的父母及時意識到自己的疏忽,盡可能的施行教育和補救。
僅有意識和輿論的努力還不夠,通過建立農村心理衛生教育的有效體系,從法律和制度層面來保障農村留守兒童接受青春期性教育的機會和可能。強有力的學校教育體系一方面有利于為農村兒童提供接受性教育的多種機會,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彌補了家庭性教育知識的不足,較為全面地向學生傳授和講解性知識和性心理的合理性,并指導學生解決困惑,緩解壓力,從而引導兒童正確地與異性交往。
在對農村留守兒童青春期性教育方面問題進行一系列發掘和探討之后,我們著實希望這方面的問題能引起足夠的關注,依靠各界力量來扭轉這一現狀。當然,鑒于性教育這個問題本身的特殊性,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目前立刻改變此種狀況也許并不容易,但只要我們用心去投入,給予足夠的關注,實事求是地做出一些有效的舉措,相信這種令人堪憂的局面一定能有所改善,讓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