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文章從藝術教育價值觀談起,剖析了社會環境中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及原因,列舉了相關的成功經驗;進而聯系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校藝術教研室(簡稱我校,下文同)的藝術教育狀況,探討了取得的成就和獲得的經驗,并指出了尚待努力的方面。
前國務院副總理認為,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高素質人才必須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他以《音樂·藝術·人生》為題的講座,先后在全國的高校開設近40余場,聆聽講座的師生遍及幾百所高校,約10萬人。他在講座中列舉了李四光、錢學森、楊振寧、愛因斯坦等科學家豐富生動的事例,說明音樂對于激發人的創造靈感,創新思維,提高修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倡青年要培養欣賞經典音樂的能力。他說好的音樂不但給人帶來歡快愉悅,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還能激勵人們去追求自身的高尚,培養廣闊的胸襟。2000年訪問愛爾蘭,在參觀他們的理工大學時,發現大學有一個專門的音樂中心,主要任務就是在大學里傳播音樂,形成音樂氛圍,因為良好的音樂修養有助于創新思維的開發。由此,筆者想到美國哈佛大學的教育方式,哈佛的教育者反對“死讀書,苦讀書”,強調“全面發展”。1993年起哈佛大學開始了一年一度,規模巨大的藝術節。藝術節期間上演200多場的文藝節目——有音樂類的合唱、通俗音樂、搖滾樂、民族音樂、鼓樂等;還有舞蹈類的芭蕾、倫巴、爵士舞、現代舞以及戲劇等。演員全都是哈佛大學的師生。除此之外,還有雕塑、陶瓷、圖片、文學作品展示。這些形成了哈佛大學特有的藝術教育內容和形式。哈佛強調的是藝術在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勵全體師生積極參與,目的是通過師生的親身感受,從而激發師生的審美需求,提高審美趣味、品位。
筆者感到,作為的重點中專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學校,近幾年我校的藝術教育在領導的重視下,確有起色。比如,2002級西藏舞蹈班的成功充分證明,我校在藝術教育工作中做出了貢獻。除此之外,學藝活動的開展,各類藝術團隊的建立以及在市區鎮頻頻獲獎,使我們在培養人才的觀念上有了新的突破。近年來,我校順利獲得“藝術教育特色學?!钡姆Q號,也獲得了市級、級重大獎項。在拓展學生藝術視野、提高學生藝術鑒賞水平以及對藝術美的感受過程中,我們做了許多的探索和努力。我們深知,學生只有切身體驗與參與,才能更進一步地了解藝術,才能領略到藝術的魅力。與此同時,我們也深知,藝術教育的價值決不僅僅是要建立幾個藝術團隊和獲得幾個獎項的問題,而是要通過藝術教育這一特殊教育手段,讓每一位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素質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完善。
現在的中專生不是不喜歡美的東西,而是不懂、不會。2005年下半年,我校成立了打擊樂隊。從這支鼓樂隊的成長過程看,我們的學生是好樣的,他們細心揣摩,反復錘煉,從看不懂樂譜逐步演變為樂在其中地演繹樂譜。在藝術實踐中,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尤其是情緒記憶力、形象記憶力和動作記憶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這些能力有力地推動了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藝術活動不是簡單的音符,節奏型的連結。比如在練習鼓樂《滾核桃》時,學生除了學會協作、配合外,還深入了解了相關人文方面的知識。這樣在演奏時,學生內心就有了豐富的想象:秋收時的黃土高原上,農民喜摘新鮮核桃,將它置于瓦房頂晾曬,隨著演奏的變化,核桃干熟之后,風吹自落。學生在再創作的過程中,不僅給自己也給觀眾帶來了美的享受。聽著情趣盎然,饒有風味的演奏,筆者堅信,這些能力的培養讓參加演奏的同學終身受益。
藝術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尤其在教育過程中要做到人人平等,這是我校藝術教育工作者為之奮斗的目標。為此,我們做了如下的努力:首先我們藝術教師要有較強的敬業精神、業務素質,要用自己的教學成果來證明藝術教育帶來的影響,從而贏得領導的支持和廣大教職工的認同。
除此之外,學校的舞蹈團、合唱團、打擊樂團、戲劇社等等團隊,這些曾獲得過市級、級大獎的團隊,在校園里起著示范作用,使得校園文化更錦上添花。一個學校文化氛圍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著這個學校的風氣。風氣正了,才能為學校培養學生提供有力的保證。
近些年來,各個學校在藝術教育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一次筆者參加市里中職教研活動,活動主題是“走進合唱藝術,提升職業素養”。主講人講到一樁真實的事情:某校學生合唱團正在演出,恰巧這天某大來招聘員工,當老總路過演出現場,被歌聲吸引住了:和諧的聲部,優美的音色,嚴謹的分工,整齊的服裝,極富朝氣的表演,讓他們感到,合唱隊的表現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企業精神的體現。老總當即拍板:“這些合唱隊的學生我都要了”!陪同的校領導介紹說:“他們還有一年才畢業”。不料老總說:“我預定!”這句“我預定”就是給藝術教育最高的評價和肯定。
上個月筆者有幸參加了兄弟學校的校園文化藝術節閉幕式,為《同一首歌》做合唱指揮。那天的萬體館內,一派節日景象。師生們為演出緊張有序地忙碌,全場演出氣氛熱烈,各類節目精彩紛呈,臺上絢麗多姿,臺下觀眾熱情高漲,師生們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最讓筆者感動的是,老師和同學們同臺演出,師生同演一個節目,他們同樣認真、投入,平等融洽的師生氛圍、相互默契的配合贏得了陣陣掌聲。這個場面讓筆者久久不能平靜。在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期待著這樣的場面。然而相對來看,我們的藝術團隊仿佛只為各類比賽而準備,面對的還是少數人。藝術類教學活動與其它學科相比,有時得不到理解,處在夾縫中,諸如排練場所飄忽不定此類的問題影響著師生的積極性。從藝術教育規律來看,無論哪個門類藝術的成長都需穩定、長期的磨練和積累,在潛移默化中逐步發生質的變化。
無數的成功事例和經驗告訴我們,藝術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價值。放眼未來,我們現在努力進行對每個學生的藝術教育,就是對社會文明乃至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做出貢獻。筆者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參與到藝術教育活動中來,共同讓藝術教育之樹常青,開滿絢麗的花朵,結出累累的果實。
[1]葉朗.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針是時代的要求[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
[4]劉麗霞,王崗峰.重新認識美育的“獨立價值”——當前學校美育狀況調查的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