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很多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未來。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家庭的教育。學生是客觀存在的人,是家庭中的一員,他們有著一定的情感和思維,父母與孩子有著血緣關系,是孩子的親人,也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生活老師,同時還是孩子賴以生存的經濟和生活來源,這就突出顯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進行家庭教育,主要是看能否構建一個溫暖、和諧、民主型的家庭關系。
當今教育工作者普遍有種感受——現在的學生與以前的學生大不相同了。他們常常迷茫、缺乏自信、厭學、學習困難、考試焦慮、難以應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情緒不穩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力薄弱、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定、人際關系差等,并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作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的事件。他們出現這些心理問題絕非偶然,社會的發展競爭殘酷激烈和我國選拔人才的途徑比較單一和太過剛性,使得眾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進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健康狀況小而言之影響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的健康狀況,大而言之直接影響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健康發展。目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長的主觀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成也父母,敗也父母”已成為當前青少年學生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現象。一旦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更多的家長就寄希望于學校,這時候家長認為學校的力量無限大。學校教育確實是孩子成長的主陣地,但家長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以此本人談談有關家庭如何對孩子的成長進行教育的幾點看法。
首先是對孩子的接納,對孩子百分百的接納、無條件的接納。很多家長天真地認為,不接納孩子的不足是為了孩子更完美,結果卻強化了孩子的不足、放大了孩子的不足和鞏固了孩子的不足。有的家長一旦聽說自己的孩子與同學發生爭端、口角或其他什么錯誤,尤其是考試,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績沒達到自己規定的目標,就會給予嚴懲,那樣做不會得到預期的結果,遇到自己的孩子考試失利,家長不應一味地責備,應安慰孩子,給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家庭是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對人一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建構好夫妻關系,恩愛有加的夫妻關系才是好的親子關系的前提,夫妻關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夫妻關系決定性地影響著家庭教育,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建構著孩子的心理世界,所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地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成員不和睦、家庭管理的混亂、家庭成員的不健康的愛好、經濟或社會地位的實際喪失或有喪失的危險等因素,都會使家庭長期彌漫一種緊張的氣氛。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里,父母都處于極大程度的情緒緊張狀態,孩子常常也是煩惱不安、性情暴躁、言語粗魯,對長輩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民主的家庭應該是誰都有發言權,家庭成員要相互尊重,有關孩子的事情要讓孩子參加或了解,父母不能一味地包辦到底。雖然孩子所說的所想的不一定完全正確,但要給孩子一定的發言權、積極參與權。不過決定權還要在父母手中,只不過父母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讓孩子感到家庭的平等,這樣孩子長大后無論接物還是待人都很客觀和友善,并且能以平常心對待一些競爭。孩子擁有陽光的心態,在愉悅、輕松的心境下,其學習效率、生活質量才能提高。
第一,每天花一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時間的長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些時間坐下來,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和孩子交流思想,溝通情感。
第二,每天花一定時間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閑時,家長在做家務時也可以和孩子玩游戲,這樣既不影響家長做家務,又讓孩子在快樂中積累了經驗,豈不一舉兩得?
第三,和孩子一起外出。帶孩子一同去戶外散步、上街購物、去公園賞景,有條件的帶孩子出去旅游、參觀。拓寬孩子的視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當孩子取得成功時,家長要學會適時對孩子進行鼓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也要適時地進行安慰,不一定要太多的言語,讓孩子覺得父母永遠是愛他、關心他的,那會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動力。
通常溝通的方式主要是談話。談話的時候做父母的不能過于啰嗦,要學會遷移和引導,當然也不能像提審犯人似的和孩子談話。對孩子的過錯要指正,不能一味地包容,但也不能永遠掛在嘴上,那樣做會挫傷孩子希求保密、諒解和寬恕的心情,從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很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進而我行我素,無所顧忌。
現代家長希望與自己的孩子交朋友,但事實卻非如人愿。為何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往往成不了朋友?筆者提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用心靈去接近。現在的孩子已有點獨立精神,對父母不像小時候那么依賴了,有時對父母的言語表現出逆反心理。
這時,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處,用心靈接近孩子,還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體會在孩子的年齡狀況下的一種心態,才能做到以心交流。
第二,語言溝通困難可以用書信的形式。有時候,語言溝通確實困難,容易形成對抗性情緒,使得矛盾激化,這時候用書信的形式溝通最好。因為書信溝通可以避免正面交鋒和產生敵對情緒和尷尬,使得交流難以順利進行,而書信可以有充分的時間組織語言,使語氣柔和,孩子容易接受。
當今社會,大部分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疼愛有加。目的是讓孩子能在這個復雜多變,又富有挑戰的人生大舞臺贏得一席之地。這些都要求家長學會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并且尊重孩子、愛護孩子;然后才可以合情合理地予以引導、教育。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健健康康成長,快快樂樂成才。
[1]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易春麗等譯)[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2006
[2]謝弗著.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第六版)(鄒泓譯)[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5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