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學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是道德教育的先行者。韓愈在《師說》一文中說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對此,我深感贊同。在我看來,作為教師,他首先必須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然后才是一名專業化的教學人員。而學校作為道德教育的主陣地,一向都把道德教育工作看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所謂:“立德才能立人”,今天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是縱觀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他們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商討。
記得有位女生曾在k12教育論壇中寫下了她的困惑,當她是學校、班級的乖乖女時,她經常被同學欺負;而她變的橫了、拽了,之前欺負她的那些同學反倒對她好了、敬畏她了。對此,她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個問題直擊要害,一針見血,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想,這是我們一貫倡導并施行的道德教育方法出了問題。正如鐵皮鼓(網絡名)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道德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不能過于理想化,也不能只是一味地對學生灌輸道德教育,否則這會是對學生的傷害。我們應該正視當前青少年道德教育方式的現狀,創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觀念、方法及內容,切實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所謂教條灌輸式就是讓學生把相關教育部門或學校制定的道德訓誡記下來、背下來,讓學生知道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我們的學生大多數都知道《中學生守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其中有很多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之類的道德訓誡,但我們的學生中還是有很多同學沒有做到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所謂檢查評比式就是動用行政手段、獎懲措施來落實道德訓誡和道德要求,從而“管”出道德來。例如,現在基本上所有的學校都在搞文明班級的評比,通過文明班級評比的機會來加強學校的道德教育管理。我覺得這是能達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也還存在著很多的弊端。
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許多學校及老師把這句話看作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在平時的道德教育工作中特別喜歡抓典型,樹立榜樣,大力表彰道德模范。例如,曾有這樣的相關報道,某學生在學校拾到數百元人民幣后把錢交給了班主任,學校道德教育工作者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借此大力宣揚,在學生中進行道德煽情。但似乎沒有收到好的效果,反而是有部分學生“深受啟發”,為了能獲得學校和老師的獎勵,把自己的錢交給班主任或學校,謊稱是自己拾到的。
這種情況讓我們感到痛心,我們應該好好地反思一下道德教育的方式,要不斷創新,從而讓我們的道德教育變得更加理性,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到: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以自我為中心,擁有絕對的權威,凌駕于學生之上,學生只是被動、消極地去學,從而使學生形成循規蹈矩的思維方式。在現代教育中,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的利益為重,尊重學生的尊嚴、觀點和意見,對學生平等相待。學生有沒有創造潛能,他們愿不愿意去創造,這與教師信任學生以及是否給學生提供適宜、豐富、有趣的活動內容與機會,為他們提供舒展靈性的空間有很大的關系。學生在這樣一種平等、信任的關系中,他們就更有自信,敢于提出質疑,敢于創新。教師要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感知、去思考、去想像。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環境中,才能思路開闊,才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我認為學校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要想取得行之有效的教育效果,就必須要優化青少年道德教育方式,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在新時期要想將教育的成效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教育方法的選定就應在立足于時代要求、體現時代性的同時,要有超前意識,體現出前瞻性。
一方面,我們必須改變以往空洞說教的教育方法,應該在高度注重傳統教育手段與模式的同時,注重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我們應該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青少年的原則,運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育,注重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以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專欄、櫥窗、報告會進課堂等載體,采取為廣大青少年所喜愛的動畫、漫畫、第二課堂、專題調研、社會調查、主題旅游等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地開展宣傳,由此對青少年思想產生的沖擊力、震撼力和教育力是不可低估的。同時,我們也應注重使用潛在的影響方式,通過隱蔽課程進行教育,充分發揮間接滲透性和隱蔽性途徑的作用,比如通過建立紀念館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對青少年進行教育。
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改變以往重智輕德的評價方法。到目前為止,仍然有很多學校只注重于青少年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注重青少年學生的日常行為是否符合日常行為規范,并沒有注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否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評是班主任說了算。我認為,學校在評價方面應該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不能單一憑分數來論高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把班主任單獨評議改為自評、互評、家長評議相結合,同時縮短評議時間,把評議的時間由一學期一次改為幾個星期一次,從而可以全面評價和及時發現問題,并可以及時地采取針對性教育措施,進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目前,道德教育的資源仍舊是課本中對幾位英雄人物事跡的描述和組織學生觀看的幾部電影,還沒有充分挖掘貼近青少年的社會生活信息資源。為了不斷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應該尋找道德教育新資源,結合青少年的共有特點和成長規律,以及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的實際需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青少年的原則,尋找道德教育新資源,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專欄、櫥窗、報告會以及先進典型性課堂等資源,充分利用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重大社會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進行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教育,把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起來,以此來提高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總之,針對當前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們應積極探尋新形勢下改進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提高對青少年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完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內容,改進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方式與手段,大力拓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優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環境,努力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為維護社會的穩定、促進經濟的繁榮及構建和諧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