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中職學校財務管理工作不斷出現變化,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對新變化,中職會計人員應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從業素質,適應工作需要。
近年來,非常重視職業教育,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職業教育得到空前的發展,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對中職生的教學育人任務逐步增加,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了國庫集中支付、收支進行分類改革,這一系列舉措對中職學校財務管理產生了深遠影響。財務管理工作不斷出現新變化,這就要求中職學校會計工作實現會計人員由“單純核算型”向“綜合核算管理服務型”轉化,更進一步要求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全面提高,這是做好財政工作的重要基礎。在學校會計工作領域,會計人員從業素質的基本內涵是會計人員對從事的學校校財務管理工作的了解、操作與處理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具體講就是與時俱進,愛崗敬業,以飽滿的熱情、扎實的作風、積極誠信的態度,在各自平凡的崗位為學校的發展建設做出應有的業績。新形勢下中職學校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思想政治素質決定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它是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政策水平、職業道德等方面。
會計人員要不斷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素養,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來分析解決問題,避免和減少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絕對性,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從小事做起,防微杜漸,實現自我約束;要經得起各種利益的誘惑,自覺接受監督;要堅持原則,依法辦事,敢于同違法違紀現象做斗爭。
中職學校會計人員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扎扎實實地搞好本職工作,把會計工作視為自身的一種需要和自我價值的體現,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忘我工作中升華。要認識到會計工作雖然十分平凡、瑣碎,但卻是一項技術性、政策性很強的經濟管理工作,對于確保學校經濟秩序正常有序、促進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認識到自己不僅在從事神圣光榮的財務工作,還擔負著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使命;要認識到要想提升工作地位,得到廣大師生的尊重和認可,關鍵在于提升個人素質,為學校發展提供優質的管理和服務。要喜歡自己的專業,熱愛本職工作,不能把工作當作一種負擔,也不能把工作僅僅當作一種責任。它更應該是一種樂趣。只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對其賦予情感,富有職業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享受工作所帶來的快樂。
中職學校會計人員面對會計工作的繁雜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面對各種誘惑和壓力,要做到甘于寂寞,甘于清貧,具有默默奉獻的精神,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廉潔自律,不偽造、變造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不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加強誠信修養,正確處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利益關系,不為私利所動,不為錢色所誘,不為享樂所惑,使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始終與基本職業道德相符。
新形勢下日益復雜的財務工作要求會計人員要及時更新觀念,不斷吸納新政策、新知識,夯實工作基礎,提高業務技能,適應新變化和工作的需要。否則,將會逐漸落伍并最終被行業淘汰。
知識經濟時代要求會計人員是具有多元知識結構和創新思維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因此,學習能力要成為一項基本能力,要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自我主動學習觀念,不僅熟悉會計基本理論,掌握會計應用理論和嫻熟的實物技能。而且要廣泛涉獵,大量閱讀,這是知識更新的重要途徑,這樣才能跟上知識更新的節奏,與時代同步,才能練就一身過硬的專業本領。與此同時,會計人員更應具有創新能力,面對新形勢下的各種經濟活動,會計人員要有新的應對措施和正確、具體的財務處理方法,在前人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以適應新的工作模式和新的理財環境,這樣才能有利于推動學校更高更快發展。
在知識經濟時代,重要的不是獲取信息的能力,而是對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及快速做出反應的能力。會計人員要從較高的視角上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把握財務工作的運行規律。在分析的同時,還應善于整理、綜合、選擇適當的會計政策,做出合理的會計估計,提供線.加強修養,提高協調溝通能力
從一定角度講,中職學校與主管部門、銀行以及有關部門之間存在一定的工作關系,主要是財務、會計方面的關系。會計人員是否具有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親和能力、一定的公關能力、快速的協調溝通能力都直接關系其財務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甚至影響到學校的生存發展。因而,會計人員應該細心歷練基本功,自覺修養。做到厚積薄發,游刃有余地解決學校實際財務工作中碰到的問題。
面對學校財務管理環境和工作范圍內容等的不斷更新變化,會計人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投入工作,以主人翁精神參與學校的各項管理。如預算管理中,負責人員要主動調查了解需求、分析執行情況、總結經驗教訓和主動提出方案,切實降低能耗、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鋪張浪費、提高辦學效益等。
身體素質是指具有健康的體魄,精力充沛,能滿足大量繁重的腦力和體力工作的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前提條件。沒有良好的身體,做好會計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周恩來同志說過,思想健康和身體健康是相互影響的。因而,會計人員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要堅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保持樂觀的處世態度,處理好工作與休息的關系,勞逸結合,善于及時地調整,養成與工作性質相適應的生活規律。
會計人員的心理素質主要是意志心理素質和能力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會計人員高效工作的關鍵。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會計人員不可避免地面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心理問題,加之會計人員處于一種相對“靜”而緊張的工作環境,更容易產生心理疾患。會計人員在確認、計量、報告會計信息時所反映出來的心理狀態是會計行為形成和發展的直接動因。會計人員心理素質的差異導致會計行為的差異,從而形成不同質量的會計信息。因此,會計人員要始終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榮辱不驚,遇事沉穩,保持理智,學會自我調節。在目前復雜的會計環境中,做到不趨炎附勢,不隨波逐流,培養具有堅韌頑強、不怕挫折、適應環境變化的意志和品質,具有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及良好的團隊意識。
文明服務是提高會計聲譽的基本條件,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管理與服務是財務工作的兩項基本功能,但最終落腳點還是統一在“服務”上
財務部門作為服務全體師生員工的窗口單位,承擔著學校“服務育人”的責任。學校會計人員不能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會計人員,更須時刻銘記自己是學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服務育人。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要愛崗敬業,精通業務,遵紀守法,言傳身教;二是要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提供優質服務,要以兄長之心、良師之意去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啟迪他們的心靈,感染他們的思想,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達到服務育人的目的。做不到優質服務,就談不上服務育人。
中職學校會計人員在工作中要以人為本、務工作成為學校和師生聯系的紐帶;要和服務對象在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建立一定的感情,對自己的服務對象要象對待自己的親人那樣以禮相待,充滿無限的愛;對他們提出的各種意見包括不正確的意見要認真聽取、細心解釋、耐心說服、及時改進遇到問題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理服人,多用探討、商量的方式,在堅持原則的同時淡化對立情緒。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