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班主任,排座位原本是一件極其平常、簡單而且輕松的事,但是隨著班級人數的增多,家長對學生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座位也就成了家長和學生關心的敏感問題,同時也困擾著班主任,使之不能正常地開展工作,尤其是怕排座位。由此可見,排好座位關系著一個班級的穩定和良好班風的形成,也關系著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甚至關系著學校在社會中的形象和地位。座位安排恰當,學生心平氣順,班級學習氣氛自然會高漲,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以及家長和學校的關系都會和諧發展。因此,每位班主任都應該重視座位問題,科學、合理地編排座位,讓座位效益最大化。
1.按男女搭配排。優點:男同學相對頑皮一點,但多數擅長理科,女同學相對文靜一點,且多數擅長文科,男女搭配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缺點:時間久了男女之間會出現早戀。
2.按高矮個子排。優點:簡單易操作。小個子在前,大個子在后,學生的視線不受阻礙。缺點:考慮不到其它因素,麻煩不斷。
3.按考試成績排。優點:靠本事競爭,能促進學生學習。缺點:學習差的聚集在后面,課堂紀律差,長期下去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甚至造成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礙。
5.按興趣自行組合。優點:尊重學生的人性,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心情舒暢。缺點:有些喜歡說話或有不良愛好的同學聚集在一起,影響課堂紀律,有時碰到個別孤僻不合群的沒人要時很難操作。
根據期初摸底或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先將成績前16名學生作為組長,然后再按成績把其他學生分成3檔,每檔16人。第一次按從16組到1組的順序由組長在17至32名中選組員,第二次按從1組到16組的順序由組長在33至48名中選組員,第三次按從16組到1組的順序由組長在49至64名中選組員。引導組長挑選時既要考慮男女比例、文化成績、興趣特長、性格脾氣,又要征求組員意見,也就是說組員也可以拒絕加入,這叫雙向選擇。
期中考試后的分組方法則可以倒過來,即:確立16個組長后,分檔依次讓組員挑組長,同樣也必須實行雙向選擇。這樣,大家會努力爭做組長,同時還要做人人要加入的好組長。做不到組長的也會努力做個好組員,做個不被別人嫌棄的人。
3.組間競賽。學生的文化成績和班級的各項常規及活動檢查評比都以小組為單位,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當組內同學都在為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榮譽努力的時候,學生的精神面貌是可以想象的。
4.座位前后左右輪回。64人分成橫著的4大組,前后8排。第一次排座位時,1至4小組安排在第一大組分別依次從前向后坐,6至8小組安排在第二大組分別依次從后向前坐,9至12小組安排在第三大組分別依次從前向后坐,13至16小組安排在第四大組分別依次從后向前坐。然后每周連同桌子搬動一次座位,即1小組搬到2小組的座位上,2到3,……16到1。如此循環輪流排座位用,有利于學生視力的保護,實現公平對待每個學生。
5.關注弱勢學生。在每小組里還可能有高矮不等、近視、聽力障礙等需要關注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小組長做工作,引導大家發揚風格,關注他人。讓女生、小個子同學以及視力或聽力有障礙的同學坐在前排或靠人行道的位置,讓所有的同學都能看到黑板,聽到老師的講課。
總之,這樣能較好地解決因成績問題引發的座位不公問題(學困生邊緣化),因高矮問題而導致的固定座位問題(高個子一直坐在后面),男女生分布不合理的問題,使每個同學幾乎都能公平地坐到教室的每個位置,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心境,使得座位能兼顧班級整體利益與學生個體利益的平衡,促進班集體和學生個體的和諧、健康、有序發展,讓座位效益最大化,讓排座位成為再也不是令班主任頭痛的事。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