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木做梁,彎木做犁”包含了豐富的教育哲理,對當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仍然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筆者通過學習我院譚院長親自講授的《教育的美好與使命》這門課,結合韓寒以及劉邦的人生著重談兩點看法一是教育要挖掘學生潛質二是教育者在施教的過程中,要擺脫偏見,樹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觀念。
古人云:“直木做梁,彎木做犁”。這句話包含了豐富的教育哲理,得我們深思。筆者著重談兩點感悟,以期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筆者認為學生可能成為什么人,就讓他成為什么人。這是我們應認識的教育理念。學生自身潛在的才能決定其自身發展的方向,因此作為教育者要學會把握學生的潛力,適應人才的發展需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但是目前在中國這一點還是很難做到。韓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從《三重門》里走出來的偏科少年韓寒,引起了社會廣泛的評說。褒獎者雖不乏其人,質疑聲更是不絕于耳。特別是在教育戰線,韓寒現象似乎引起了輕微的地震;一些學生家長,既以審視的目光打量這位偏科少年;又深深為這個吃偏食長大的韓寒作品的影響力,而瞠目結舌。
初中時開始有文章發表,并作為體育特長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時(1999年),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后因期末考試七科不及格而留級,被報道后引發社會關于素質教育政策及“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系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他發表的首部小說是一部反映上海初三學生生活的小說《三重門》。通過這部小說的發行,他進一步在中國其他地區成名。該書至今累計發行200萬冊,中國近20年銷量最大的文學類作品。
陸續發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這么漂來漂去》和《雜的文》,小說《三重門》、《像少年啦飛馳》、《長安亂》、《一座城池》、《光榮日》、《他的國》和《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等作品;出于對駕車的熱愛,成為了一名職業車手,并減少了出版活動,但仍然通過博客繼續發表了一系列的時評文章,其中不少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會關注甚至論戰。
韓寒還涉足了音樂創作,2006年9月底,發行了個人首張唱片《》,擔任其中所有歌詞創作。2010年,韓寒友情參演胡戈的短片《動物世界——宅居動物》。韓寒分別于2008年和2010年參與拍攝了華碩的廣告,此外,韓寒還參加演出了賈樟柯導演的電影《海上傳奇》[1]。
這是常人根本難以企及的高度,可是他做到了,但是我們再看一看他的另一面。1999年在榮獲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的同時,韓寒在期末考試中6門功課都是不及格,他的數理化三科成績加起來也沒有超過60分,最差的一門成績還是“個位數”。更令人驚訝的是,韓寒的語文成績竟然也不及格。七門功課不及格,按有關規定留級重讀高一。但出版《三重門》前夕,韓寒辦理了休學手續。
一個少年,經歷如此極端的事件,自然而然地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討論,由此引發“韓寒現象”,一個街談巷議說不夠爭論不休的焦點話題。
很多人批判韓寒。說他不知高低深淺,不識時務,說他是個叛逆,是個怪胎。臺灣媒體紅人陳文茜認為第一,韓寒就是長得好看,但根基很淺,并引用李敖的話說韓只能紅一時;第二,韓寒沒有很好地了解世博而去批評世博,其批評話語被西方利用;第三,韓寒是意見領袖,希望他珍惜話語權和中國網民對他的崇拜,而不是賽車一樣憑快感沖刺[2]。
筆者覺得,之所以一石激起千重浪,都在于我們多少年來形成的教育模式的求全。中國教育始終強調平均發展,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這雖然有著它一定的道理,但往往忽略了偶數中的奇數(奇數的概念就是偏科天才),是我們教育上的盲點。因為人類的生命基因,受先天和后天的影響,有著各自相異的尋找和歸宿,都有他迥異的個性無法成為一統的高、大、全, 因此一旦出現某個嚴重偏離軌道的個案,整個社會就會陷入一種莫名的恐慌。
因此,筆者認為教育要注重人的個性,“直木做梁,彎木做犁”,就是說讓學生可能成為什么人,就讓他成為什么人,要強調在教育過程中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肯定每個人的認知風格和學習方式,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通過個人積極主動的參與來獲取知識、增加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突出個體的差異,包括個體在智、體、情等方面發展的“完善性”以及個體被成長和生存環境的制約而具有的“特殊性”[3]。
韓寒對文學有興趣,具備了較強的文學功底。著名作家葉兆言認為韓寒的文字功底確實比較扎實,而且始終保持了良好的寫作狀態和水準;北京大學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軒也驚訝于這個少年行文中的成熟與老到,思想的銳利和語言的智慧;《三重門》責任袁敏認為韓寒有錢鐘書的影子,作品尖利而幽默[4] 。但是他的其他科目成績卻慘不忍睹。因此要正確引導,不要苛求,他是做“犁”的料就不要苛求他去做“梁”,要充分尊重人才內在的發展潛力,正確把握人才的發展方向。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線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笔逻^半年,羅氏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后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后來羅森塔爾總結出了教育學領域著名理論之一——羅森塔爾效應[5]。
通過羅森塔爾效應,可以看出只要教育方法得當,每個人都可以成才。因此教育者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要帶有偏見,要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不斷鼓勵學生,可能學生暫時沒有表現出自己的才華或者優勢,但是并不能代表學生不會成才。 事實上在中國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說震鑠古今的一代帝王劉邦就是一個例子。
他小就“不事家人作業”。不種田,又沒有別的事情可干,就整日游手好閑、東逛西竄。父母自然是十分生氣,對他又打又罵,辦法使盡,可就是無法將他束縛在幾畝田土之上。日子一長,父母管不了那多,也就只好聽之任之了。于是劉邦肆無忌憚整日不是喝酒就是玩女人,一喝就喝得酩酊大醉,一玩就玩得忘乎所以。喝醉了無知無覺言行失控,常常隨地而臥,一邊嘔吐一邊破口大罵,一些污穢難聽不堪入耳的骯臟話語一溜就從嘴里噴了出來,還伴以手舞足蹈的動作,樣子十分不雅。
還有更加讓人氣憤的就是他要分他父親“一杯羹”的事?!妒酚?#8226;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滎陽對峙時,項羽大罵劉邦不義,最后把劉父縛在城上,對劉邦說:“如果再不退兵,就把你爹煮了。”劉邦開口道:“我們已約為兄弟,我父親即你父親,如果要烹你父親,則幸分我一杯羹?!?/p>
我們看到他就是一個無賴、流氓,而且還是一個不孝子,就是這樣一個我們今天看上去的流氓、無賴卻成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和楚辭家。
他公元前209年響應陳勝吳廣在沛縣起義,公元前206年首先入關推翻暴秦,后利用近五年時間消滅天下割據勢力,于公前202年統一中國,建立漢朝。劉邦于公元前206年—前195年在位(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在漢王位,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帝位),登基后,劉邦一面平定諸侯王的叛亂,鞏固統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修養生息之寬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復發展經濟,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可以說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出人人都能成才,只是要把人才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因此,即便是像劉邦那樣年輕時被稱為無賴、流氓的人,還是可以登上權力的最頂峰,成為中國歷史上震古爍今的偉大帝王。
筆者認為劉邦的由一個流氓成長為一代帝王,離不開張良、蕭何等忠臣的激勵與教導。雖然劉邦是主,但是我們可以在查閱相關歷史文獻后就能明白,不論是用兵還是治國甚至是做人,他們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劉邦。試想,假如張良、蕭何等人按照世俗的眼光將劉邦視為無賴,對其不加輔佐與教育那么中國歷史上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一位偉大的帝王了。
育人是一門藝術,為不僅僅是一門技術。它關系到一個一個民族的長遠的發展。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從古人那里學取智慧就是一個非??扇〉姆绞健C總€教育工作都要不斷去挖掘我國古代教育寶庫中的精華!
[3]董金虎.個性化教育的內涵、阻礙因素、實施途徑及誤區[j].科技信息,2010 年第25期.
[4]邢成.留級狀元休學著書三重門,韓寒現象孰是孰非議難平[j].華育報,2000.07.16 .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