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借鑒委內瑞拉音樂救助系統的好經驗、好方法,經過認真仔細的研究,并結合我國實際國情,提出在我國試點開展兒童和青少年免費音樂教育的構想,該構想致力于為小學教育階段(有條件的地區可覆蓋整個九年義務制教育階段)的在校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免費的西洋樂器或民族樂器培訓并無償提供樂器使用,以達到使其在精神上富有、人格上強大,自覺遠離低俗邪惡,樹立美好高尚理想,陶冶少年兒童情操,提高廣大青少年素質的目的。希望本文能夠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提高青少年素質提供參考。
少兒和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成長道路上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身心與智力發展很快,可塑性極強,對分辨善惡美丑、對錯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國的許多地區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由于社會經濟發展落后、教育文化資源匱乏以及家庭教育缺失或不正確等諸多原因,造成許多青少年安于現狀、毫無遠大理想抱負,不勤奮讀書、貪圖享樂、文化素質低,最終擺脫不了貧窮落后的帽子,有的甚至由于貧困和無知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后悔終生。很多少年兒童家境貧寒,上了小學以后,在物質生活上不如別的同學,加之父母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就容易產生自卑心里,久而久之就會不自信。每個人都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物質世界,一個是精神世界。有的人經濟上很拮據但內心非常強大,如馬克思,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學家。我們讓物質貧瘠的孩子在精神上富有;讓身份低微的孩子在人格上強大。當孩子們在精神上變得越來越富有時,在人格上越來越高尚時,他們慢慢的就會變成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但什么能夠讓孩子們做到這一點呢?是音樂。
委內瑞拉位于南美洲北部,面積稍小于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該國目前總體經濟狀況尚可,但貧富差距非常大,兩極分化嚴重。尤其是在30年前,貧窮問題困擾著很多兒童,貧窮容易滋生犯罪,在那時十幾歲的孩子就與毒品為伍,窮孩子們根本無心學習,組成各種幫派組織,斗爭、槍戰不斷。即使是在今天,2600余萬委內瑞拉人中,絕大多數仍是低收入者,他們大多住在貧民區中,艱難度日。
自1975年來,委內瑞拉在何塞·安東尼奧·阿布留博士倡議下,成立了“委內瑞拉青年與兒童樂團體系基金會”,并啟動了一項針對貧民階層的社會音樂教育項目——音樂救助體系(eisystem),為貧困的孩子們免費提供樂器和音樂教育,并組織樂隊、聯系教師,為孩子們排練、上課并給孩子們創造機會,讓他們演出。至今,在這個體系運行的35年中,拯救了幾十萬個生活在貧窮社會邊緣的孩子,他們當中許多人曾流落街頭,有的甚至盜竊搶劫,成為“問題少年”,是音樂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這個音樂體系中所產生最大的明星就是世界著名指揮家杜達梅爾和西蒙·玻利瓦爾青年交響樂團,他們曾于2008年到北京進行過演出,產生了巨大轟動,效果非同凡響。在高雅的古典音樂中,是沒有階級和國界的,音樂不再是上層社會的專屬,當你看見一個孩子在一個相當貧困的環境中演奏西洋樂器,你能感受到一股力量。這時他忘記了自卑,獲得了自信和超越自我的力量。當孩子們參加樂團演奏樂器的時候,他們感受到了別人贊賞的目光和給予的尊重。
目前,委內瑞拉共有約30萬兒童和青少年被納入了這個音樂救助體系,這些孩子們從兩三歲就開始學習樂器,當然兩三歲的孩子還沒有能力掌控和學習這些樂器,所以委內瑞拉又別出新裁的創造了“幼兒紙質管弦樂團”,等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再為每位少年兒童配發樂器,進行訓練。小學員們無須支付任何費用,就能領到一把屬于自己的樂器,由專業老師指導,每天進行訓練。在教學師資隊伍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這個體系培養出來的,因此這個體系就是讓已經成長的人們去幫助下一代,讓下一代茁壯成長。更使每一位小學員認識到,只要努力,他們就能達到目標,因此這個體系給他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觀點和概念。音樂救助系統不僅在個人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還促進了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提高了他們所在社區的人文氣息。該體系的創始人阿布留博士希望在未來的10年間,能使更多的兒童和青少年加入,爭取規模達到100萬。委內瑞拉現在共有176個兒童樂團、216個青年樂團、400多個歌舞團和合唱團,在委內瑞拉各地,樂隊就像國旗一樣,成為了的象征。委內瑞拉幾乎包下了該體系90%的運轉費用,并且該體系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南美發展基金會的資助。
三學習借鑒委內瑞拉“音樂救助體系”,并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在我國部分地區試點開展少兒免費音樂教育
目前我們,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踐,在校內,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已開展較深入的音樂教育,如組建管弦樂隊、合唱團等;在校外,也有不少素質較高、經濟允許的家庭供其子女學習西洋樂器或民族樂器。但在經濟發展程度較弱的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老少邊窮”地區,音樂教育還僅是局限在音樂課上的“老師教、學生聽、唱唱歌、識識譜”,音樂課也只是當作“副科”對待,不受重視。
所以本人提出一個設想,即在我國部分地區,試點開展少兒免費音樂教育。我們的具體國情與委內瑞拉不同,我國的高中生要面臨高考的壓力,課業負擔較重,沒有時間和精力接受深入的音樂教育;在諸如山東、河南等人口大省,初中考高中都很困難,很多地區從初中開始,就不重視音、體、美教育,要在初中階段仍然開展大面積的深入的音樂教育,恐怕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認為,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六年級暫告段落(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覆蓋整個九年義務制教育階段),進行全普及的免費音樂教育。兒童剛進入小學時,很多字還不認識,人生觀和世界觀還沒有建立,同時兒童在這個階段記憶力非常好,正如一棵剛破土的小苗,渴望著雨露的滋養、茁壯成長。從這時開始開展免費音樂教育正當時,每周專業訓練時間大于4個小時。每人免費分得一把樂器,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可以選擇民族藝術的瑰寶——民族樂器,如二胡、琵琶等易攜帶的樂器;經濟情況允許的地區可選擇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薩克斯、號等;在民族地區也可因地制宜,選擇當地的特色樂器,如馬頭琴、冬不拉、葫蘆絲等。當然具體情況要視當地財力和師資狀況而定,可提供2~3種不同樂器供孩子挑選其中一種學習,但要確保每名同學可分得一把樂器,且可以帶回家練習。本人更傾向于結合我國實際選擇民族樂器教學,現在懂民樂、愛聽民樂、欣賞民樂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青少年,受港臺、日韓、歐美流行音樂風潮的影響,只知道影星、歌星叫什么,卻不認得幾種我國的民族樂器,更說不出幾首有名的民樂名曲。長期如此,中華文化的瑰寶能否代代相傳、薪火相接,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有關師資問題,如本校老師不能教授樂器演奏或水平不夠,可以縣(區)為單位,由教育部門牽頭,統一調入或聘任一批專任專業樂器演奏教學指導老師,到該轄區內的學校教學。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經濟發展程度與自然環境也不盡相同。若想迅速在全國范圍內鋪開實行,難度很大。如果能在幾個不同的省(區、市)選擇幾個市(地)做實驗和示范,并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成效!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