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學改革大潮的不斷深入,在教學中,我加大對新課標和新教材的研究力度,把握新課程標準,轉變教育觀念,以實施新的教學方式為突破口,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我注重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整合,實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我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養成,智力的發展,能力的培養,潛能的開發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使學生具有獨立獲取知識,駕馭知識的能力。
幾年來的教學試驗,使我逐漸適應課改形成了自己新的教學模式,結合地理學科教學實際我采用了“討論與啟發相結合”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討論為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構建教師導,學生學的教學程序:
激趣引題是指教師成為課堂導人,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情緒,打動學生心靈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自主探究是指教師指導后的學生活動,教師根據每節課的具體內容提供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接受情感熏陶,然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或者由教師依據課標的內容和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問題指導學生探究。
學生自主探究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均可以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不理解或解答不了的疑難問題,可集中這一階段解決,首先給學生幾分鐘時間,簡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難點,要求學生不重復,不提與主體無關的問題,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有三種形式:
1.生生合作探究,即讓同桌學生發揮各自的學探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然后四人小組交流一下相互探討的結果。
2.小組合作探究,合作小組可以是四人或六人合作探究,有利于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各抒己見,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3.全班集體探究,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不能形成問答或對話形式,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學生合作探究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巡視指導工作,不斷點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
本階段是對探究成績的鞏固,又是對探究效果的檢驗,其作用是幫助學生學會方法。首先,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討論要點,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用幾句畫龍點睛的話,給學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問題。
本步驟是總結前三步的收獲,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給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結論為學生今后解決類似或相關問題導向指路,進一步讓學生牢記,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這步激勵評價可由教師進行,也可以學生自評、互評,大家總結,教師補充。
以上的每一步驟都由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或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討論,老師點撥,啟發,最后由學生自主思考,探究解決問題,老師給予完整的補充。教師對自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探究性學習的實驗,多樣化的地理教育內容、方法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給學生提供可自由選擇的學習機會,促進他們個性特長的充分發展;通過開放的教學將學生從地理課堂引向廣闊的社會,從書本知識的學習引向地理實踐中,豐富他們的地理知識,擴展他們的視野,開拓他們的思維和創造潛能,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通過動手演示,模擬操作來獲得感知體驗,領悟方法原理的能力,通過科學觀測獲得數據來培養學生觀察觀測能力,通過游戲表演,地理競賽等培養學生的參與表達能力,總之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