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個性、潛能得以充分開發,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中,知識、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了讓全體教師積極地認識、接納,靈活自如地運用這一教學模式,西峽縣城區一小采取多種形式實施“洗腦工程”:一是組織教師進行業務理論學習,啟動“讀書富腦工程”。制訂了教師業務學習方案,就教師的讀書范圍、讀書方法、筆記、時間數量等做了具體要求,使教師在自學的過程中走進新課程、學習新理念、掌握新模式。二是借助課堂觀摩,使教師親眼目睹新模式下的課堂教學結構,以及新模式給教師、學生、課堂教學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三是立足校情,充分挖掘校內資源,組織學校業務領導、骨干教師分專題辦講座,開展講學活動,從不同側面將新的教育理念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使廣大教師找到學習實踐的方法。
為了能讓教師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揣摩、實驗和實施“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西峽縣城區一小提出了淡化形式、注重過程,有形備課與無形備課相結合的三輪備課制:即個人自主備課———教研組集體備課———課前自我加減。通過三輪備課,讓教師充分體驗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精妙之處,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教師的共同進步。
為了加快教學改革,推進“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運用與發展,西峽縣城區一小建立了精品課機制,開展了“多人同上一節課”和“一人一課上多班”的觀摩研討活動。
“多人同上一節課”,即在同級、同科里統一教學內容,同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設計教學,通過聽評課,真切感受同事的教育智慧,以彌補自己在使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共同探討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實效。
“一人一課上多班”,即選定一位教師經歷“獨立備課———說課———修改教學設計———上研討課———進行交流———寫教后反思”這一研討歷程,使其掌握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學靈活地運用“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這樣以具體的課堂實例進行研討,就人人有話說,有問題談,教學中的問題容易被發現,個人的智慧也容易被激發,“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也自然地結合了起來。最終使每一位教師都能打開課堂大門,看別人的課堂,說別人的課堂;看別人的課堂,想自己的課堂;走進別人的課堂,改進自己的課堂。
經驗+反思=成長。通過反思,教師能更好地結合“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運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獨立性思考和創造性見解。城區一小規定教師在教前、教中、教后都要進行及時反思。教學前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在集備教案中增設個性設計;教學中要根據課堂上的實際狀況及時作出調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真正讓學生學得活、學得實;課后要及時在教案上寫下教的反思和學的反思。同時,還鼓勵教師寫個案研究、教學心得和案例分析,使教師在分析解剖自己時,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愉悅。
“教而不研則枯,研而不教則淺”。為使每個教師都積極投身于“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研究中,使教研課題化,以教研促課改,學校以實施“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切入點,立足教學實際,倡導“問題———突破———反思———提煉”的小課題研究模式,即結合“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實踐提出問題,在同學中將問題進行梳理以形成一個個小課題。如中高年級語文第一學期四個月的教研小課題依次是:1.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2.課堂上怎樣引導學生學會質疑?3.課堂上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評價?4.怎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有創造性的思維?然后在一個月的教學實踐中進行問題解決,并加以提煉,形成教研論文,在校級教研活動中進行經驗交流。這樣的小課題研究,立足于教學實際,來源于教學實踐,形成于教學反思的過程,使群體優勢和個人智慧相結合,形成了“人人在實驗、人人有課題、人人搞教研”的良好氛圍。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