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師德建設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高中學校教師的師德水平直接決定了高中學校的教育水平。當代中學教師師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文提出了高中師德建設的基本目標,考察了當前高中師資隊伍師德現狀,從高中學校各主體的角度探索了加強師德建設的途徑。
高中學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向高校輸送人才的教育基地,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是塑造學生人格的重要時期,而高中學生素質教育的落實,關鍵是提高教師的素質。21世紀所需要的高中教師素質既包括高水平的專業知識,也需要敬業愛崗的職業道德、過人的思想政治覺悟。教師的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一直重視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而教師素質的核心問題是師德問題。
“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中華民族優良的師德傳統是在幾千年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它是我國所有教師須各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是在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中華民族師德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但即使這樣,現代社會的師德并不是停滯不前的,它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新的內涵。新時期師德需要不斷發展的完善,順應科學發展觀和和諧校園建設的基本要求。
學是師之骨,德為師之魂。當代高中教師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建設和諧校園所需的師德內涵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高中教師要以對、民族和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思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覺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要明確教育思想,樹立素質教育觀念。在教書育人過程中,以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責任精神為己任。高中教師還要弘揚艱苦樸素的職業精神,遵紀守法,嚴以律已,模范遵守社會公德,在抵制拜金主義思想上做出表率。
高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以情育人,平等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堅持育人為本的思想,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發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高中教師應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樹立先進的教育觀念,自覺遵守教育規律,認真鉆研業務,精心組織教學,提高教育質量。對學生要嚴慈相濟,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要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高中教師需要不斷擴充和深化本專業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終身學習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只有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高中教師在擴充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堅持實踐,勇于探索本專業以外的領域,博學多聞,求真務實,注重教授知識的發展性和拓展性,把學生培育成具有廣闊視野的綜合性人才。
總體來說,高中學校教師師德的主流是好的,他們多數在崗位上艱苦奮斗、兢兢業業,都為推進基礎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應該看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青年教師思想出現迷惘,職業道德素質有待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高中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職業責任心。當前個別新教師受到拜金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想的影響,心態浮躁地走向工作崗位,將教師職業僅僅看作一種謀生的工具,沒有把教育事業當作一項人生的事業去面對。他們面對需要精心準備的教學任務敷衍了事,面對需要開導教育的問題學生放任自流,這種教學態度失去了最基本的師德要求——責任心。缺乏責任心的教師也同時失去了作為靈魂工程師的榮譽感和事業心。
還有些高中教師在工作了若干年或對職稱和榮譽“不抱希望”后,心態就開始松懈下來,進取心下降,不再注重專業水平的提高,形成固步自封的教學觀念,對專業知識創新的敏銳度落后于學生,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工作中不能起到示范作用,教學效果也大不如前。類似這種執教過程中的“高原反應”在教師隊伍中屢見不鮮,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的自我調控能力和學校的激勵監督機制。
教師要以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崇高理想為己任,踏實地進行教學和科研實踐。但有些高中教師缺乏嚴肅治學的敬業精神,對教材、教法及學生狀況的探索與研究淺嘗輒止,不但上課沒有激情,照本宣科,而且教學方法刻板,不能因人施教,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高中教育還是一個系統的綜合的工程,不可能憑個別教師單獨完成,有些青年教師個性要強,教學工作中埋頭關注自己的課程和課堂教學,極少和同行對話交流,拘泥和陶醉于自己的教學方法中,對其他老師的意見建議毫不理會,這種不團結集體的觀念不單會影響青年教師個人綜合素質水平的成長,也對學生不好的影響。
教師的業務素質不僅包括專業知識修養,還包括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能力。由于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因此教師在道德信念上的要求比別的職業要求更高,對學生要有真愛。這也是育人的最基本要求,然而現在有些青年教師只滿足于專業知識的傳授,缺乏與學生的認真交流,掌握不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品德方面不聞不問,這樣是很難做到啟發學生豐富的心靈世界,也很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更不能發揮教育最大的潛能。這種只注重傳授知識忽視學生成長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部分高中教師缺乏競爭憂患意識,除了個人原因之外,更多是制度缺陷造成的,部分教師崗位穩定牢固,做好做壞待遇都一樣,容易令教師覺得自己捧上了“鐵飯碗”,結果他們工作缺乏上進心,對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漠不關心,對促進和諧校園發展起到了反作用。
現在部分學校開展提高教師憂患意識,增強教師競爭的措施,這些方案卻照搬了企業的管理方法,采用量化方式考核教師并且掛鉤工資待遇,這種方法可能沒有考慮到教師和學生的整體關系,教師不可避免地應付各種考核工作,許多評分項目濫于形式,反而使教師丟掉了對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反思和思考,這些不合理的制度都應該需要科學和及時地改革。
教師是師德建設的主體,是提高師德水平的內因,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必定是一個自覺進行師德修養的人,充分加強自身修養的積極性至關重要。首先,教師要狠抓師德建設中的薄弱環節,理順和更新師德意識,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念;其次,教師要加強學習、嚴以律己、追求上進、自強不息,在不斷提高業務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高師德水平。再次,師德的時代性、進步性特征要求教師要在不斷地實踐中,自我學習和修煉,不斷將師德發展到新的水平,新的階段,乃至新的境界。
實踐證明,外部環境極大地推動了師德建設的發展,學校應該在原有基礎上,吸收外校先進制度,創新激勵機制,團結一致、艱苦奮斗地進行師德環境建設。
1、完善師德教育。要加強教育和培訓,以更新觀念、加強師德和提高能力為主要內容,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和教育。有效的師德教育有以下兩個要點,一是要從學校師德現狀出發,開展針對性教育。尤其是對全體教師進行以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為核心內容的教育,努力提高師德教育的實效性。二是要制訂明確的培養目標和培養制度,在充分的調查的基礎上確定師德建設的層次和境界,把師德培養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計劃,形成一個系統的體制。
師德建設要與教師的繼續教育有機結合,開展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為重點的繼續教育,例如邀請高等學校的有關學者、教授給教師授課,推動初中教師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塑造為人師表的形象。
2、完善師德評價制度。教師必須達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標準,所以學校必須從開始聘用教師的時刻就開始把關教師的師德問題。各學校在招收和試用新教師時,不能只看各種證書,應該建立一套嚴格的師德調查體系并認真落實,凡進必考,從應聘教師的個人的行為傾向、誠信記錄、科學態度等指標來衡量是否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嚴把教師入口關。
經過了準入制度的檢驗,還需要長期地進行檢查和評價,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師德評價標準。一是把師德建設納入學校考核體系,作為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及教育教學工作考核的主要內容,本著以人為本原則,從專業素養、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等幾個主要方面進行評價;二是要建立各部門的目標責任制、責任追究制、工作協調制、師德工作考核制等制度,分解指標,落實責任,逐步形成層層抓落實的責任網絡。
3、完善師德監督制度。設立監督機制,有利于更好地促進教師師德的自覺行為。建立師德監督機制,要從多方面入手,從監督主體上看,可以分為學校、學生、社會三個層次,學校監督就是學校建立負責師德建設的部門,經常調查了解師德情況;學生監督就是建立評價體系,定期進行評教活動,鼓勵學生對教師師德進行評價;社會監督就是通過組織校外人士譬如家長擔任社會督導員,加強師德監督的客觀公正性。此外,師德的獎懲體制需要完善。一方面對師德建設先進單位予以表彰和獎勵,使之成為教師努力提高師德的動力:另一方面對師德建設存在嚴重問題或評估不合格的通報批評或責令限期改正,使之成為教師師德的警戒線、開展師德氛圍建設。和諧的校園環境是師德建設的土壤,是師德建設生機和活力的基礎。高中學校要把師德教育活動的內容與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結合起來,并且注重活動的實效。學校應將師德的宣傳教育與制度建設有機結合,通過編發宣傳資料、組織報告會等形式,廣泛宣傳先進教師事跡,推動師德建設的模范化,形成學習模范教師的熱潮。還可以開展教學競賽活動,創新競賽內容、形式和方法,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經常舉辦師德論壇,交流先進經驗、研究難點熱點,形成濃厚的師德建設氛圍。學校還要努力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幫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支持教師的一系列創新行動,將人文關懷和物質激勵有機地統一起來,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
5、加強師德組織建設。隨著師德建設越來越緊迫和重要,高中學校要建立師德建設的組織機構,以校長為師德建設的第一責任人,主持制定師德建設方案,提供物質保障。黨組織是師德建設的政治核心,教師要在師德建設中發揮骨干作用。學校各層領導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師德高尚的典范,在工作中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重點項目,定期研究、常抓不懈。此外,還可以設定師德管理責任人制度,若責任人下屬的教師中出現了違背師德的問題,就要追究責任人的相關責任。
總之,高中學校的師德是一個需要常抓不懈的問題,只有依靠校領導的核心帶頭作用,依賴廣大教師的團結合力作用,發揮教師個人的艱苦樸素精神,才能真正做好高中學校教師師德建設。
[1]邵來成,高峰勤,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現狀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