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課標下作業的設計應是開放的,應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梁,從而優化英語學習環境。作業設計的開放性,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布置作業的內容開放,學生有權自主選擇;②完成作業的形式開放,跳出原有的那種白紙黑字的書面作業模式;③作業結果和答案的開放,不再是單一的、刻板的;④評價作業的方法開放,實行多樣化的評價。這樣做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的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面向未來的英語教學,應當從守成型向創新型轉化,體現在英語作業設計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養兒童的靈活運用能力,在運用中強化創新意識。當然,重現式的作業設計仍然是需要的,因為它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有助于語言材料的記憶、積累。但是在優化重現式英語作業的同時,更多地應當設計創新的作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是時代的要求。英語作業的創新性,主要應體現在靈活運用課文的語言材料來表現學生的自由思想和個人見解,注重培養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靈活性和應變性,使學生在用語言反映思維的活動過程中,優化思維的創造性品質。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睂嵺`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門學科都應該扎實、活潑、生動地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教師對作業的設計,讓學生興味盎然地去完成作業;通過教師對作業的評價,讓學生喜歡上做作業,并期待著下一次作業。這樣的作業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作業評價方面,新課標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p>
教師平常教學,表面上面對的是教材、課本、學生、作業,其實,是在和一個學生以及他已有的社會背景、人文習性、道德情趣、思想觀念進行持久的交往和對話。這種交往有許多的形式,作業就是一種最為直接而頻繁的通道,所以,學生做作業和教師批作業就是一種互動的人文活動。在這里,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師者的學識和修養,體驗到民主的氛圍、平等的交往、純真的情趣和進步的快樂,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業活動成為學生人文素養形成的重要載體。
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各種水平的學生在遇到對自己有意義的、恰當的問題時,必然會進行自我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樹立“彈性”意識,充分考慮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差異,為各類學生設計難易適度的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及興趣,自由地選擇,從而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在布置作業時,如果題目太難,學生會望而生畏,難以完成;太淺,學生會不假思索一揮而就,作用不大。而且學生能力也有差異,因此,要激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潛能,布置的作業就要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而不感到困難,且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教師要堅持差異理論,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要。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讓他們有創造性的自由發揮,讓學的好的學生繼續保持學習的勁頭,而相對較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自信。第一個層次的作業,是為了鞏固課堂知識而設置的,人人必做。這類作業,是鞏固知識所必需的,學生做這些作業也不會感到多大困難,要求全班同學都必須獨立完成。第二個層次的作業,對學生要求較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靈活運用要求也較高,要求大多數能做。第三個層次的作業,是專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的作業。由于其難度大,比如鼓勵學生課外看英語讀物、難易程度相當的電視廣播等。
薩其曼認為,人生來具有一種好奇的傾向,這種自發的傾向會促使人們在面對陌生的現象時盡力找出其發生的原因。教師可布置給學生發現事物變化規律的探究作業,教給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善于聽取各種不同的建議以及帶著隨時發現新事物的習慣去合作完成業。所謂“探究作業”是指圍繞明確的對象學生自主設計探究任務,通過查資料、研究、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自主習得和綜合運用語言,獲得多方面的發展。它是一項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練習。它要求學生從內容的確定、規律的發現、方案的設計到實施,以及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或師生合作來完成?!疤骄孔鳂I”的形式主要有:在語音、詞匯探究方面,可以探究其讀音規則和詞語的搭配使用,作業的形式可為自編chat,繞口令;在對話創作表演探究方面,可以探究語言的功能,可以探究如何運用恰當的英語表達人的思想和情感,作業可為模仿課文編寫小劇本等。
教師的作業設計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擺脫單調乏味的重復練習,要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增加趣味性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以新引趣、好奇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新穎的作業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教師針對這一特點,盡可能變化訓練內容出現的方式。如布置學生上網查閱與課文相關的資料等。(2)所選的作業材料盡量要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如閱讀訓練的作業:閱讀文章的內容應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或是學生感興趣的線)競賽引趣。學生逞能好強,勇于競爭,訓練中適當設計競賽的練習。可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興趣。
素質教育的一個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語言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的語言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新課程作業設計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創設豐富的交際活動情景,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和創造性使用語言的嘗試,使學生獲得不同的實踐體驗,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新教材選用的大量閱讀材料,內容涉及各個領域,有日常生活、名人介紹、異域風情、文化藝術、科學探索等等,其豐富的知識面和詞匯量為學生實踐性作業的設計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常見的實踐性作業有:對話表演,調查討論,課本劇表演,采訪報告,還包括完全真實性地用英語打電話,給朋友發英語e-mail等。
隨著電腦的普及,網絡也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師生課外可以借助網絡來交流。我們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建立學習網站,建立交流論壇,學生能在網絡上收集整理英語知識,并利用計算機來完成相關作業。然后把作業放到論壇上發布或e-mail給老師。這樣既及時,生動又拓寬學生的眼界。
綜上所述,新型英語作業的實施,變教師布置為學生自主選擇,變機械重復單一為隨機靈活多樣,變知識強化為語言的綜合運用,變個體操練為在集體中交流合作,變應付而不得不為之的苦澀為在探索與創新中品嘗成功的喜悅。乃至把英語作業延伸到與之聯系的現實生活,延伸到相關領域的新知識,不僅能豐富學生知識,而且更有利于學活學好,培養創新思維習慣和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做好準備。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