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課程標準”替代教學大綱是教學理論背景的轉型,是教學理念的更新。初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教師要以有效的教學策略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樹立新的教學評價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的很認真,但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存在著教學效果差、效率低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要求我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建有效課堂。對如何在初中課堂中實施有效教學策略,筆者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討。
上課是學生在學校學習數學的基本形式,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根據數學教學大綱的規定一個學生在中學上數學課的總數大約有五千多節。把每節課四十五分鐘積累起來,這將是多么驚人的數字啊!學習成績的優劣,固然取決于多種因素,但如何對待每一堂課則是關鍵。要取得較好的成績,首先必須利用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提高聽課效率。處理好聽講與做筆記的關系,重視課堂思考及回答問題,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學生必須上好課、聽好課,首先作好課前準備、知識上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身體上的準備等;其次要專心聽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始終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學會科學地思考問題,注重理解,不要只背結論,要及時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師講解的條理性,要大膽設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善于多角度驗證答案;第四,學生要及時做好各種標記、批語,有選擇地記好筆記。第五,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課堂練習本要隨時準備,并要保存完好,以便復習使用。每節課都要針對所學內容,認真練習,并鞏固所學知識。
聽課時應做到以下四點:(1)帶著問題聽課;(2)把握住老師講課的思路;(3)養成邊聽講、邊思考、邊記憶的習慣,力爭當堂消化、鞏固知識;(4)踴躍回答老師提問。這樣就基本上掌握了聽課的要求。
“學案”指初中數學教師在充分調查了解學情、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依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從學習者的角度為學生設計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材料。“學案”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案”可以代替教師在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供必需的實物、教具和圖片,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提供策略方法,適時地進行培養,從而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輔助學生根據“學案”和教材進行自主創新學習。在教學中使用“學案”,可以將學生頭腦中存儲的陳述性知識有效轉變為程序性知識,發揮教材習題的最大功效,將教師從高高的講臺上解放下來,以節省更多的時間用于指導學生的自主探究,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但是,我們應明白,編寫有效的數學“學案”,需要教師精心準備,需要教師高屋建瓴地把握整堂課的系統知識,這也對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增加課堂容量,及時有效地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課堂效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必須改變只著眼于學生知識的積累,而忽視使學生從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上把握數學知識結構的現狀。
比如在《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一節中,利用對角線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在教學時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把知識之間的聯系及規律表達出來,讓學生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幫助學生有效地實現認知結構的構建和重組。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知識的檢測與反饋,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合理的課堂練習、單元檢測等,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新知情況,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的有效途徑。此外,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豐富的課堂資源,擴大師生的信息量,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果。以計算機網絡為主的信息技術為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是教學改革的手段和方法。還有計算機網絡教學實現了資源共享,多媒體教育教學資源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海量素材,比如數學家的故事、豐富的圖形、數學與藝術的結合等等,都可以利用計算機加強學習效果。
獨立作業是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的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對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結論,不獨立思考,過于依賴教師或同學,作業不講求速度,思想不集中,作業練習效率不高,等等。針對以上現象,我們應該抓好以下幾個方面訓練:(1)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訓練教師要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提問,引發學生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習慣。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見解,主動探索新知,促使他們思維水平逐步提高。比如,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可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2)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要培養學生養成先審題再做題的習慣。學生能根據問題的條件和要求合理地選擇解題方法。(3)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教師必須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當天布置當天完成。如果學生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學習的知識就不能及時地加以鞏固。再者,學生的作業積壓過多,就會產生厭倦情緒,學生就容易抄襲別人的作業。(4)讓學生學會練后反思。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節。如果在反思中發現錯解,應追溯錯解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習題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課后復習的優點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學生通常在學習后發生的急速遺忘:(1)培養學生課后復習的習慣及時復習可以節省時間,有利于記憶,有利于查漏補缺,有利于提高復習質量。要培養學生做作業時先復習后練習的習慣,弄懂所學知識,然后再做作業。使學生有“章”可循,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定期進行階段復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單元、章節之間的知識結構,使學生能對所學知識系統化,牢固掌握知識。(3)讓學生學會總結歸納。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會學生總結、歸納。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