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記憶品質是學生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記憶品質。由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群體中不少人知識基礎不太牢固,學習熱情比重點高中學生偏低,再加上年齡較小、學習方法以及記憶方法不當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不少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遇到了難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記憶品質,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對學生記憶品質的培養,要根據學生記憶的特點和學習內容進行。一般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記什么,記的要求是什么,都應該向學生進行清楚的說明,這樣,學生才能明確地將有關知識進行識記。筆者在中等職業學校《藥劑學》的教學過程中,針對本學科的知識特點及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每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均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記憶目標。比如片劑的,整個過程涉及的教學內容較多,我采取了分塊教學、重點突破的教學方法,把整個片劑的流程分割成原輔料的準備、制粒、壓片、包衣、質量檢查、包裝與貯存幾個教學模塊進行授課,在每個教學模塊的教學準備中針對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知識基礎情況及學習的忍耐性等情況,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利用我校模擬藥廠的教學設備,配合多媒體課件,把課本中紛繁復雜的教學內容簡化為生動有趣、好學易學的知識點,然后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出明確記憶的目標。以片劑包糖衣的工藝為例,教材中有關包糖衣片的內容較多,如果都要學生在短時間內全部記憶下來,學生不但記憶不了該記憶的知識,反而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學生對學好這門課程失去信心,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我對課本內容進行了科學的處理,使課本內容由抽象變為直觀、由復雜變為簡單、由難記憶變為容易記憶。具體教學過程為:
首先,要學生明白為什么進行包糖衣層。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包衣片讓學生從形態上對包衣片有個初步的認識,讓學生從不同顏色、不同包衣層的片劑中理解包糖衣的重要性,使學生自覺接受記憶這項教學內容。
其次,將糖包衣層的工藝流程制作為多媒體影片,利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觀看。在觀看的過程中,可利用慢放及暫停功能等同時將每一包衣層的包衣目的、包衣操作要領、包衣的注意事項等介紹給學生,使書本密密麻麻、枯燥無味的文字介紹變成色彩鮮艷、生動直觀、易學易懂的知識。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易教,學生易學,寓教于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這時教師可及時歸納出易于記憶的文字內容,向學生提出記憶要求:
(1)包隔離層:包3-5層,目的是防止包衣液中的水分滲入片芯,致使片芯膨脹或變軟。常用材料是ⅳ號丙烯酸樹脂和玉米朊。
(2)包粉衣層:包15-18層,目的是消除棱角。常用的潤濕黏合劑為明膠、阿拉伯膠及蔗糖的水溶液,粉衣料則常用滑石粉、蔗糖粉等,有時還用白陶土、糊精等。
經過對學生加強記憶目的性的指導,使學生深深感受到這本厚厚的《藥劑學》原來如此易學易懂易記,學到知識的成就感促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愛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自覺把握記憶時機以更好地記憶教師提出的知識點,整個教學活動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學習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藥劑學》的教學活動中,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而且零散,教材是以平面鋪開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所學的知識內容。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由于知識基礎、自學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學生感覺較難記憶。
淀粉:具潤濕和黏合作用,制成的片劑崩解性能好。適用于對濕熱穩定的藥物制粒,常用濃度為8%—15%。
糖粉和糖漿:黏性較強,可增加片劑硬度和片面光潔度。適用于質地疏松、纖維較多的中藥材和易失去結晶水的藥物制粒。常用糖漿濃度為50%—70%(g/g)。
膠漿:黏性很強,適于質地疏松又不宜用淀粉漿做黏合劑的藥物及含片的制粒,常用10%—25%的阿拉伯膠,10%—20%的明膠膠漿等。
羥丙甲纖維素(hpmc):穩定性好,水中易溶脹,崩解快,溶出速度快。常用濃度為2%—5%,可做粉末直接壓片的干黏合劑。
聚維酮(pvp):吸濕性強,改善了藥物的潤濕性而有利于藥物溶出。常用其3%—15%的醇溶液,常用于對水敏感的藥物,也較適用于疏水性藥物;制成的顆粒可壓性好,且是一步制粒機制粒的良好黏合劑。
中藥的在處方設計時需要注意處方中各味藥物的配伍情況,有配伍禁忌的藥物就需要學生熟悉并記憶。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向學生提供一些易于學生記憶的歌訣,比如中藥的配伍禁忌可概括為“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九畏: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烏、草烏畏犀角,人參畏五靈脂,官桂畏赤石脂。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沒有升學壓力,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大不如高中生,因此,對已經要求學生記憶的知識點教師應及時檢查學生的記憶情況,從而使學生養成一種自覺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為此,教師要利用教學中的一些環節,教會學生注意對舊知識的再認和再現。比如在傳授新知識前對相關舊知識進行復習,這種復習不是教師對舊知識簡單的回顧,而應該是讓學生開動腦筋對舊知識點進行再現和再認。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對舊知識點進行處理,編制成相關的選擇題、判斷改錯題、填空題等形式進行提問,人為地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推動學生在以后學習新知識之前自覺對教師要求記憶的舊知識進行自我檢查,使被動的再認和再現變成學生日常學習的一種主動性習慣。由于學生舊知識記得牢固,接受新知識感到更容易,教師傳授知識更感到得心應手,形成了教師傳授與學生記憶同步進行的良性循環,出現了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的大好局面,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